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筛选合适的伴生作物是解决连作障碍的有效手段之一,本试验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3种禾本科作物伴生对番茄根区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及根结线虫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麦、小麦、水稻伴生30、40、50d均提高了番茄根区土壤脲酶、蛋白酶和蔗糖酶活性;同时,大麦、小麦伴生处理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均显著增加,而真菌数量显著降低。伴生栽培第50天时,大麦、小麦、水稻处理番茄根区土壤中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4.81%、42.64%和45.74%,卵密度减退率分别为51.29%、35.57%和29.86%。综上,禾本科作物伴生番茄可以提高根区土壤酶活性,改善微生物结构,降低根结线虫的发生,其中以大麦伴生栽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线克水剂处理番茄根结线虫田土壤,定期取样、分离和鉴定,研究处理后根际土壤真区系的动态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线克水剂处理和空白对照土壤中土壤微生物2个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有利于协调根际真区系平衡,施用线克水剂苗期对根际真菌区系有抑制作用,但通过刺激根系生长,增加了根系分泌物可恢复根际真菌区系平衡,在开花坐果期和结果期,拟青霉属等有益真类群增加,今后可通过向线克水剂添加多种番茄根结线虫寄生真菌来进一步稳定和提高生防制剂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松杉树皮、玉米秸秆堆肥对番茄的生长、产量、根结线虫发病情况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松杉树皮、玉米秸秆堆肥对番茄根结线虫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以松杉树皮、玉米秸秆堆肥混施效果最好,同时各种堆肥的施用均增加了番茄的生物量及土壤微生物数量。通过相关性分析得知,根结线虫与土壤微生物数量存在显著负相关,说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对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产生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甲壳素降解液防治番茄南方根结线虫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研究4株芽孢杆菌与1株酵母菌组合后对甲壳素的降解效果,以及甲壳素降解液防治番茄南方根结线虫病的效果。结果表明,所有菌株组合后的降解效果最好,其降解液的粘度最低、几丁质酶活性最高。用甲壳素降解液处理番茄根际土壤,可提高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群落数量,降低番茄南方根结线虫的根结率和根结指数。甲壳素降解液对南方根结线虫病防治效果为54.29%,是甲壳素培养基处理的2.58倍。  相似文献   

5.
在中性(pH=6.5)和碱性(pH=8.0)土壤条件下,分别设置不施磷肥(-P)和施用0.53 g · kg~(-1)磷肥(+P)处理,再设置不施用黄腐酸(-FA)和施用0.08 g · kg~(-1)黄腐酸(+FA)处理,两两组合,共8个处理,研究不同土壤pH和磷水平下黄腐酸对番茄产量、P吸收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并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分析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结果表明:碱性土壤抑制植株生长、降低番茄单株产量和P吸收量;根际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根际细菌多样性均低于中性土壤,根际真菌数量则有所增加;根际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活性均低于中性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则升高。增施P肥和FA均能显著提高碱性土壤条件下番茄植株生长和单株产量,恢复根际微生态环境。而FA的促进效果在高P和高pH条件下更为明显。综上所述,FA能增强番茄对土壤P素的利用效率,恢复根际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根结线虫病害的发生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根结线虫病害的发生与土壤微生物群落之间的关系进行介绍,从根际微生物对根结线虫的影响、根结线虫对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根际微生物区系分析方法及根结线虫生防资源4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探讨了土壤微生物的变化影响根结线虫病害发生的程度,通过可持续性生物防治手段减轻该虫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百合生育期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亮  程智慧  周艳丽  董小艳  魏玲 《园艺学报》2008,35(7):1031-1038
 在自然生长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品种百合在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类、数量和土壤酶(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百合生育期内,土壤微生物以细菌最多,对百合的根际效应也最敏感;其次为真菌,再次为放线菌。不同生育阶段以显蕾期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最多,但显蕾期以后二者根际效应方向相反;根际土壤真菌的数量和根际效应在鳞茎充实期均达到最大。土壤脲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百合生育期内表现为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即在显蕾期形成峰值,根际效应显著,随生殖生长的推进其活性及根际效应均逐渐减弱;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则先上升后下降,根际效应不明显。在百合—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的体系中,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酶活性明显受到百合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素慧  徐金强  秦旭  尉辉  陈昆 《北方园艺》2018,(12):119-124
以番茄品种"劳斯特"和大蒜品种"苍山白皮蒜"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计方法,分别以单作大蒜作为对照(D1)、单作番茄作为处理1(D2)、番茄定植0d后套作大蒜作为处理2(B1)、番茄定植15d后套作大蒜作为处理3(B2)、番茄定植30d后套作大蒜作为处理4(B4),研究了不同套蒜时期对番茄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不同套蒜期处理下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硝化细菌、氨化细菌和硫化细菌数量与D1和D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细菌、放线菌、硝酸细菌、氨化细菌数量在整个处理期内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在处理100d时达到最大值,其中B1、B2和B3处理较D1分别增加83.06%、63.75%、44.65%和52.46%、11.32%、29.50%;硝酸细菌和氨化细菌数量在处理70d时达到最大值,其中B1、B2和B3处理较D1分别增加132.51%、105.56%、74.50%和70.00%、50.36%、37.54%。真菌和硫化细菌在整个处理期内表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至处理第130天时达到最大值,其中处理B1、B2和B3较D1分别增加87.44%、67.98%、62.64%和154.34%、151.08%、148.53%。不同套蒜期对番茄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存在差异,套蒜番茄根际微生物数量显著高于单作番茄和单作大蒜,以番茄定植后15d套蒜最有利于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增加,有利于番茄根际土壤微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不同分蘖洋葱品种伴生对番茄生长及根结线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和分蘖洋葱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品种分蘖洋葱伴生对番茄植株生长、土壤虫口密度、番茄根结线虫病情指数和发病率的影响,以期为番茄根结线虫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分蘖洋葱伴生对番茄植株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和株高等生长指标无显著影响。定植30d时,‘M01’‘M07’‘M34’‘M46’‘M40’‘M45’‘M12’‘M14’‘M20’处理的土壤中虫口数显著高于单作对照;定植60d时,‘M02’‘M04’‘M06’‘M07’‘M08’‘M09’‘M19’‘M20’‘M22’‘M23’‘M25’‘M35’‘M38’‘M39’‘M45’‘M50’‘M51’处理的土壤中虫口数显著高于单作对照,‘M12’‘M21’显著低于单作对照;‘M22’‘M08’‘M23’和‘M38’4个处理的土壤虫口减退率显著低于对照,其它处理与单作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在定植60d时,不同品种分蘖洋葱伴生显著降低了番茄根结线虫的根结指数和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在30%~100%,其中‘M11’‘M28’‘M29’‘M51’处理的根结指数和病情指数均为零,显著低于对照及其它处理;在定植120d时,不同品种分蘖洋葱伴生显著降低了番茄根结线虫的发病率,‘M29’‘M51’发病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及其它处理。综上,对番茄根结线虫防效最好的分蘖洋葱品种为‘M11’‘M28’‘M29’和‘M51’。  相似文献   

10.
以不同番茄砧木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砧木嫁接对番茄产量、品质及南方根结线虫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砧木嫁接对番茄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均在98.6%以上,高抗根结线虫。采用抗性砧木嫁接,番茄产量比自根对照提高15.4%~19.4%|砧木嫁接对接穗番茄果实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没有明显影响,但可溶性糖、VC、番茄红素和硝酸盐含量大多低于自根对照。从综合结果来看,采用抗性砧木果砧1号和特路丝进行嫁接栽培,对南方根结线虫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对番茄品质影响较小,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杨梅根结线虫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永宝  张绍升 《果树科学》1994,11(3):161-165
杨梅根结线虫病是一种新发现的杨梅病害,病原线虫为爪哇根结线虫,南方根结线虫和北方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为优势种。病害的影响因素有果树品种,种植方式和土壤pH值。呋喃丹对病害个有防治效果。调节土壤pH值和用客土改良土壤可以减缓病害和促进果树生长。  相似文献   

12.
以番茄根围土壤为试材,采用在种植诱集蔬菜(白菜)后的土壤和用杀线虫剂处理土壤种植番茄,来研究番茄生长期间根围土壤不同土层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种群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根结线虫J2种群数量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减少。诱集蔬菜明显降低0~10cm土层J2种群数量,施药处理能降低10~30cm土层J2种群数量,而施药处理和诱集蔬菜处理对30~40cm土层J2种群数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利用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 菌株的固、液体发酵物防治设施番茄和黄瓜根结线虫,研究其对根结线虫的防效以及施用生防菌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Men-myco-93-63 菌株固体发酵物1 V∶200 V对黄瓜和番茄根结线虫病的防效分别达到了65.62% 和57.69%;施用生防菌使得植株根际土壤中细菌数量增加了19.57%,放线菌数量增加了316.67%,真菌数量降低了28.57%,以上3 种可培养微生物总量由7.4×106 cfu·g-1增加到16.75×106 cfu·g-1,增加了126.35%。  相似文献   

14.
以普通栽培型番茄"辽园多丽"为试材,采用不同粒径保水剂进行土壤拌施,研究了其对番茄幼苗根际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粒径保水剂均降低了根际土壤中细菌的数量,提高了真菌的数量,大粒和中粒保水剂处理提高了放线菌的数量。不同粒径的保水剂处理均降低了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提高了蔗糖转化酶的活性;中粒和粉末状的保水剂处理提高了蛋白酶的活性;大粒和中粒保水剂提高了多酚氧化酶活性;中粒保水剂处理提高了脲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5.
杨梅根结线虫病是一种新发现的杨梅病害,病原线虫为爪哇根结线虫(Meloidogynejavanica)、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和北方根结线虫(M.hapla).爪哇根结线虫为优势种.病害的影响因素有果树品种、种植年限、种植方式和土壤pH值.呋喃丹对病害具有防治效果.调节土壤pH值和用客土改良土壤可以减缓病害和促进果树生长.  相似文献   

16.
摘要:为了研究微生物菌剂护地龙对番茄生长的影响及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设置微生物菌剂、 1.8%阿维菌素(药剂对照)和空白对照3个处理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护地龙对根结线虫的 防治效果平均达86.56%,优于1.8%阿维菌素(55.84%);对番茄促生新根效果分别是空白对照、药剂 对照的3.2、2.5倍;株高分别比空白对照、药剂对照高3.4、1.7 cm;叶面积分别比空白对照、药剂对照 多4.5、3.0 cm2 ;茎周长分别比空白对照、药剂对照粗0.5、0.2 cm;产量比空白对照增加29.78%,比药剂 对照增加9.39%。护地龙对番茄生长、品质、抗性、增产、增收均有促进作用,同时适用性广、绿色安 全、不产生抗药性,适合设施番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评价了功能型复合微生物菌剂和生物有机肥对萝卜根结线虫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功能型复合微生物菌剂和生物有机肥的萝卜根际土壤中根结线虫含量最低,最后一次滴灌后1周,50 g根际土壤中根结线虫为13条,防效68.23%,效果优于阿维菌素+毒死蜱处理,本研究结果为萝卜根结线虫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根结线虫生防细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病番茄根际土壤、根为分离对象,采用稀释分离方法,进行了根结线虫生防细菌的筛选及鉴定。结果表明:从番茄根际土和根内分离出47株细菌,其中,根内细菌7株,根际细菌40株。经杀根结线虫活性检测,获得2株活性强且稳定的细菌菌株W49、W21,对根结线虫的校正死亡率均超过90.0%,对卵的孵化抑制率达96.0%。通过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观察和16SrDNA序列分析,W49和W21分别被鉴定为简单芽孢杆菌(Bacillus simplex)和内生芽孢杆菌(Bacillus endophyticus)。  相似文献   

19.
为比较41.7%氟吡菌酰胺悬浮液灌根法、药土穴施法和滴灌法3种施药方式对田间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以10%噻唑膦颗粒剂处理为药剂对照,以清水为空白对照,在田间开展了41.7%氟吡菌酰胺悬浮液不同施药方式的效果评价试验。结果显示:灌根和药土穴施2种施药方法对番茄根结线虫有较好的防效,分别达到70.4%和66.2%,与10%噻唑膦颗粒剂处理均无显著差异;滴灌方式处理对番茄根结线虫防效仅达到41.8%,显著低于灌根和药土穴施2种处理方式,防治效果较差;因此,建议在田间使用41.7%氟吡菌酰胺悬浮液防治番茄根结线虫时,推荐采用灌根和药土穴施2种施药方式,不建议采用滴灌施药。  相似文献   

20.
黑曲霉次生代谢产物对番茄抗根结线虫病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黑曲霉次生代谢产物对番茄根结线虫病的防效,测定了番茄根系几种防御酶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黑曲霉次生代谢产物的处理均降低了番茄根结线虫病的根结指数和根结线虫种群数量,促进了番茄植株的生长,提高了PAL、PPO、POD、SOD和CAT的活性。黑曲霉菌株Snf009次生代谢产物对番茄根结线虫病有显著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