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地老虎在淮北近年发生严重。由于黄地老虎发生期比小地老虎约迟半个月,盛发时棉株已定苗,因此为害损失更重。防治适期宜在卵盛孵期。为了确定防治适期,进行田间查卵是重要的。但黄地老虎卵粒分散,  相似文献   

2.
 在山西小地老虎主要以1代幼虫为害棉花。通过对当地2011、2012年棉田第1代成虫及幼虫危害的发生监测,分析小地老虎的发生规律,预测明年的发生情况,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小地老虎 Agrotis Ypsilon(Rottmberg)为滨海盐垦区棉花、向日葵、玉米苗期主要害虫之一,常因造成缺苗断垄,进行补种,使早苗变成晚苗,影响棉产量很大。对地老虎过去虽然摸到了一些防治经验,但今后盐垦棉区为了改良土壤,培养地力,增加肥源,扩大绿肥的栽培面积,这给小地老虎的发生有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对棉苗存在着严重威胁。因此,本站为了适应生产上的需要,于1958—1959两年,进行了小地老虎第一代成虫发生规律及绿肥  相似文献   

4.
赣北是我省主要产棉区,地老虎是棉花等春播旱地作物苗期常发性害虫。为了更好地开展测报和防治,作者近十几年来先后在彭泽、九江两县洲地对其进行了观察。现将主要结果整理于后供参考,并借以抛砖引玉。一、地老虎种类及危害初步查明赣北有小地老虎 Agrotisypsilon(Rottemberg)、灰地老虎 Agrotisconescns(Butler)、黄地老虎 EuxoaSegetum(Schiffermüller)、八字地老虎Agrotis C—nigrum(Linnaeus)、茶色地老虎 Hermonassa cecilia Butler,包括文献记载本区都昌县发现的地老虎 Agrotistokionis Butler 共6种地老虎,后五种至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结构调整,麦棉套种面积增加,大秋作物面积减少,小地老虎由危害秋作物春苗转向棉苗,棉田发生普遍严重。1976~1987年,采用糖液诱蛾预测预报的方法,获得了连续11年的气候资料,掌握了小地老虎的发生规律,为大面积防治提出了可靠的依据。棉花苗期,在当地小地老虎共有两个蛾量高峰期,第一蛾峰平均出现在8月4日,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棉花苗期地老虎的发生为害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文彦  余昊 《中国棉花》2010,37(1):29-30
地老虎是为害农作物的地下害虫。为害棉花的地老虎有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及大地老虎等。其中,以小地老虎分布最广、为害最重。其次是黄地老虎,常与小地老虎混合发生。其食性杂,可取食棉花、瓜类、豆类、禾谷类、烟草等多种作物。在河南主要为害棉花和瓜类。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白花菜病虫害和防治方式,为湖北白花菜安全种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调查湖北孝感安陆种植白花菜全生育期的病虫害,并进行相应药剂防治。[结果]发现常见的病虫害为白粉病、黄曲跳甲、菜青虫、小地老虎和菜蚜虫,采用相应的防治策略,防治效果良好。[结论]白花菜病虫害侵袭较少,主要为白粉病、黄曲跳甲、菜青虫、小地老虎和菜蚜虫等,采用适当的防治策略完全可控。  相似文献   

8.
前茬绿肥田种植红麻,常导致小地老虎严重为害。绿肥翻耕时撒施农药虽能减轻为害,但防治不彻底。自1978年以来,我们在红麻播种前的4月中旬至5月上旬,采用灌水的办法,基本上控制了小地老虎的为害。灌水后,每亩可捞死虫4—20斤,一般田可捞死  相似文献   

9.
《中国麻作》1984,(2):25-25,36
前茬绿肥田种植红麻,常导致小地老虎严重为害。绿肥翻耕时撒施农药虽能减轻为害,但防治不彻底。自1978年以来,我们在红麻播种前的4月中旬至5月上旬,采用灌水的办法,基本上控制了小地老虎的为害。灌水后,每亩可捞死虫4-20斤,一般田可捞死虫7-8斤。按6龄幼虫的体重计算,约合小地老虎1500-7800头。未灌水的,幼苗被害率一般10-20%,  相似文献   

10.
依据2020年5月初在新疆阿拉尔垦区机采棉田观察到的地老虎危害棉花幼苗现象,于5月上旬至6月上旬开展了隔日定点跟踪观测和走访调查,并结合农业气象指标,分析了当年地老虎危害偏重发生的原因。结果显示:2020年阿拉尔垦区苗期棉田地老虎偏重发生主要与2019年的暖冬,2020年3月上旬至6月上旬的气温偏高、沙尘天偏多、光照不足,以及田间防治不及时等有关。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棉田地老虎发生的综合防治措施,为今后当地农业部门指导棉田地老虎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棉花病虫害规范化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洪花 《江西棉花》2006,28(5):38-39
棉花的主要病害有苗期根病,棉花枯、黄萎病等。主要害虫有棉蚜(苗蚜和伏蚜)、棉铃虫(第二、三、四代)、棉红蜘蛛,间作地块还有玉米螟,特殊环境还有棉蓟马、小地老虎、黄地老虎等。根据各种病虫害在棉花不同生育阶段的发生轻重采取不同的措施,以主要病虫害防治为重点,兼治其他。现将其规范化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皖西麻区是安徽省大麻重点产区,面积大而集中,害虫为害日趋严重。笔者初步调查为害大麻的害虫有30多种,并进行了防治研究,现报道如下。 1、地下害虫地下害虫主要在大麻苗期为害,在我区为害大麻的有地老虎类、金针虫类、蛴螬类和蝼蛄类,以小地老虎和沟金针虫发生量最大,为害最重;蛴螬间发性为害,  相似文献   

13.
地老虎又叫切根虫、夜盗虫 ,属鳞翅目夜蛾科。危害棉花的地老虎有小地老虎、黄地老虎、警纹地老虎、大地老虎、八字地老虎等五种 ,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小地老虎。1危害特点。小地老虎分布于全国各产棉区 ,均以第一代幼虫危害春播棉田幼苗 ,在可灌溉的高产棉田危害更重 ,常造成缺苗断垄 ,甚至造成毁苗重播。小地老虎的幼虫 ,在杂草少的棉田集中危害棉苗 ,当棉子发芽尚未出土时 ,1、2龄幼虫食害幼芽、吃空棉子仅留空壳造成缺苗 ;棉苗出土后 ,2、3龄幼虫把子叶咬食成无数小孔或缺刻 ,也有危害生长点的 ,造成叉头的“公棉花”;3龄以后 ,白天潜入…  相似文献   

14.
昆虫病原线虫对大豆田八字地老虎幼虫致病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的4个品系和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的3个品系,以滤纸为介质对八字地老虎三龄和五龄幼虫进行致病力测定,以筛选出对八字地老虎寄生效果较好的昆虫病原线虫品系及最佳防治龄期。生物测定结果表明,7个不同昆虫病原线虫品系均对八字地老虎三龄幼虫具有致病力,其中斯氏线虫Sc-2的致死速度最快,侵染24、36和72 h的校正死亡率一直高于其他线虫品系,96 h时校正死亡率达到100%。Sc-2侵染五龄幼虫24、36、72、96和120 h校正死亡率也一直高于其他线虫品系。可以看出Sc-2是对八字地老虎幼虫最敏感的昆虫病原线虫品系。但随着八字地老虎幼虫发育该线虫的致病力减弱,即Sc-2对五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低于三龄幼虫。八字地老虎蛹对昆虫病原线虫7个品系都不敏感,侵染后可促进蛹提前羽化。因此,田间防治八字地老虎时三龄幼虫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谢俊贤 《杂粮作物》2001,21(5):40-41
通过1998~2000年近3年的田闻调查与防治试验研究,基本明确了陇南玉米生产上的优势虫害为亚洲玉米螟、小地老虎、白星花金龟、玉米叶螨和玉米蚜,并初步摸清了这些害虫的发生和为害规律,总结出了较为实际可行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转Bt基因抗虫棉棉田主要害虫发生消长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棉红铃虫、棉小造桥虫有较强的抗性,比常规棉田幼虫数量减少,为害减轻.但对小地老虎抗性较弱.对棉蚜、棉蓟马、棉红蜘蛛没有抗性,其发生期、发生量及为害和常规棉田相似.除棉铃虫外,上述害虫的防治策略、防治指标、防治方法均可参照常规棉田执行.  相似文献   

17.
何建群  陈贵荟 《中国麻业》2005,27(6):312-315
对宾川地区冬亚麻常见害虫进行了调查,发现甜菜夜蛾、甘蓝夜蛾、斜纹夜蛾、银纹夜蛾、小地老虎、菜青虫、烟青虫、美洲斑潜蝇等8种为该作物主要害虫,阐述了其发生为害特点,并制订出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对宾川地区冬亚麻常见害虫进行了调查,发现甜菜夜蛾、甘蓝夜蛾、斜纹夜蛾、银纹夜蛾、小地老虎、菜青虫、烟青虫、美洲斑潜蝇等8种为该作物主要害虫,阐述了其发生为害特点,并制订出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地老虎是苏北沿海垦区棉花、玉米的苗期主要害虫之一。并对当时出苗的山芋、向日葵、蒜类、豆类、蔬菜等作物均能加害。当地是以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为主,在1958年6月底个别地区发现黄地老虎幼虫为害将现蕾的棉苗,为历年所未有。我场棉花每年均遭受地老虎为害缺苗,加之苗期病害严重,消极地推迟了间定苗,影响了棉花苗期的正常发育,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损失。几年来观察,已明确小地老虎在当地每年发生4代,以笫一代幼虫为害最烈。它的发生似有  相似文献   

20.
黄地老虎的发生特点与综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地老虎是棉花苗期的主要害虫之一,常年发生普遍而严重。其一代幼虫截食棉苗主茎、嫩枝与叶柄,致使棉田缺苗断垄或出现多头状的扫帚苗。尤其是近年来北方棉区越冬油菜面积逐渐扩大,黄地老虎亦有加重发生的趋势。多年来,我们根据黄地老虎在棉田的发生特点,采取了棉田适时中耕锄草,铲除其适生环境;查找棉叶新危害孔,扒土捉虫;降低防治指标,辅之化防,消灭残虫等综合防治措施,获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