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害虫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药性及其治理策略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烟碱和新烟碱类杀虫剂都是作为后突触烟碱乙酰胆碱受体(nAChRs)的激动剂作用于昆虫中枢神经系统,但这两类杀虫剂存在明显不同的选择毒性:烟碱类对哺乳动物毒性较高,而杀虫活性低;新烟碱类具有高杀虫活性,而对哺乳动物低毒。由于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作用方式独特,对以前使用的如拟除虫菊酯类、氯化烃类、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等杀虫剂很少或无交互抗性,该类杀虫剂为防治一些世界性重大害虫(包括对以前使用的杀虫剂具有长期抗性的害虫)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现已发现不少害虫对新烟碱类杀虫剂产生了抗性。文章就害虫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性概况、抗性机理和抗性治理策略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褐飞虱抗药性机理及其治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褐飞虱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其对许多杀虫剂都产生了抗药性。化学药剂的大量不合理使用是导致褐飞虱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褐飞虱的抗药性机理主要包括代谢抗性和靶标抗性。本文对褐飞虱的抗药性机理进行了综述,并对该虫的抗性治理进行了探讨。褐飞虱的抗性治理策略应包括抗性监测、使用新型药剂、合理使用杀虫剂及抗虫品种等。  相似文献   

3.
从植物源杀虫剂作用的特异性、作用机理、对非靶标生物的安全性以及害虫对植物源杀虫剂的抗性等方面介绍了植物源杀虫剂领域新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新的研究方向做了介绍,对植物源杀虫剂在未来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草地贪夜蛾对杀虫剂的抗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 E. Smith) 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于2019年1月在中国云南省首次被发现后,已迅速向广西、贵州、广东及湖南等地蔓延。草地贪夜蛾寄主广泛,常用化学防治药剂为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田间抗性监测数据显示,其对上述 3 类常用药剂已达中至高等抗性水平。此外,已有研究证明氯菊酯抗性草地贪夜蛾对二嗪类杀虫剂茚虫威无交互抗性;同时已有关于草地贪夜蛾对氟苯虫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田间和室内抗性的报道,表明其对上述 2 种药剂存在极高的交互抗性风险。草地贪夜蛾的抗药性机理主要涉及表皮穿透性降低、解毒作用增强和靶标敏感性下降等几方面,其中代谢解毒作用增强和靶标敏感性下降是导致草地贪夜蛾对杀虫剂产生抗性的主要机制。文章综述了草地贪夜蛾对传统杀虫剂和新型作用机制杀虫剂的抗性现状及抗性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对当前中国的草地贪夜蛾田间防治及抗性研究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沙蚕毒素类杀虫剂作用机制及其抗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沙蚕毒素类杀虫剂的研究历史、对害虫的作用机制、害虫对沙蚕毒素类杀虫剂的抗性及其抗性治理研究进展等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昆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代谢抗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在卫生和农业害虫防治中的广泛应用,昆虫对此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报道越来越多。目前已明确昆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机制包括表皮穿透率下降、靶标抗性以及代谢抗性,其中代谢抗性机制较为普遍,而且其与昆虫对多种杀虫剂的交互抗性关系密切。目前,随着基因组、转录组以及蛋白质组学等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昆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代谢抗性机制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新进展。昆虫体内细胞色素P450酶(P450s)、羧酸酯酶(CarE)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等重要解毒酶系的改变均与昆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代谢抗性有关,其中这3类解毒酶的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是昆虫对此类杀虫剂产生代谢抗性的主要原因。明确昆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代谢抗性机制,对合理使用此类杀虫剂及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总结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代谢路径及相关生物酶研究概况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昆虫对此类杀虫剂代谢抗性机制研究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7.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一种迁飞性害虫,源自美洲,已入侵非洲和亚洲部分国家并暴发成灾,2019年初入侵我国,严重威胁着我国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目前草地贪夜蛾的防治主要依赖于化学农药和种植转基因作物。因长期使用农药,草地贪夜蛾已经对氨基甲酸酯类、有机磷酸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等多种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草地贪夜蛾对不同种类杀虫剂表现的抗性机制不同,主要有代谢抗性和靶标抗性2种。本文主要从代谢抗性和靶标抗性2个方面分别综述了草地贪夜蛾对不同种类杀虫剂的抗性机制,分析草地贪夜蛾对不同杀虫剂的抗性作用方式,并对草地贪夜蛾抗药性管理和监测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重大杂食性农业害虫,长期大量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棉铃虫导致其对不同种类杀虫剂产生了抗性。抗性分子机制的阐明有利于棉铃虫的科学防控和抗性治理。该文主要综述棉铃虫对化学杀虫剂的抗性发展现状,以及近年来棉铃虫抗药性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包括解毒酶代谢能力增强、靶标敏感性降低和表皮穿透能力下降等方面,并就未来研究工作和棉铃虫抗性治理新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严仪宽 《新农药》2005,(5):47-48
安打(茚虫威)是防治蔬菜害虫的新型特效杀虫剂,因具有非常独特的作用机理,杀虫谱广,见效快.对防治蔬菜的甜菜夜蛾、小菜蛾、棉铃虫、斜纹夜蛾(黑头虫)等抗性害虫有优异的防效。日前,正逐步在华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珠江三角蔬菜生产区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0.
新型双酰胺类杀虫剂已广泛用于保障水稻生产,而二化螟作为危害水稻生产的钻蛀性害虫,已经对该类杀虫剂产生了抗性,明确该类杀虫剂抗性分子机制,可为二化螟抗性快速检测和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本文在总结二化螟对双酰胺类杀虫剂抗性现状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其抗性分子机制研究的进展,主要包括解毒酶和转运蛋白基因过表达介导的代谢抗性,以及鱼尼丁受体基因突变介导的靶标抗性;指出了该研究领域在抗性分子检测、抗性新基因鉴定、抗性基因调控网络和多重抗性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认为: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害虫种群抗药性;利用多组学技术鉴定新抗性基因及调控网络,以探明多重抗性机制;将反向遗传学工具放射性配基结合及电生理技术深入验证抗性基因功能;需开发靶向抗性基因的dsRNA转基因作物、纳米农药及选择性新型化学杀虫剂,以达到杀虫剂减施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有机磷类杀虫剂代谢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对有机磷类杀虫剂代谢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及昆虫对此类杀虫剂的相关代谢抗性机制进行了总结,阐述了有机磷杀虫剂的生物代谢途径及相关代谢酶系。在生物体中,有机磷类杀虫剂主要发生氧化代谢、水解代谢和轭合代谢等反应。其氧化代谢主要在细胞色素P450酶系(P450s)的催化作用下进行,其中,最重要的氧化反应是硫代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氧化脱硫形成生物毒性更高的有机磷氧化物的反应,以及氧化脱芳(烷)基化的反应;有机磷杀虫剂及其氧化产物在生物体内还可发生水解代谢反应,在对氧磷酶PON1等磷酸三酯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低毒性或者无毒的代谢物;有机磷杀虫剂的轭合代谢主要是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的催化下进行的。昆虫对有机磷类杀虫剂的代谢抗性与昆虫中参与此类杀虫剂代谢的解毒酶的改变密切相关,其中,与有机磷类杀虫剂代谢相关的P450s基因的过量表达和酶活性增强、丝氨酸水解酯酶的过量表达及基因突变、GSTs基因的过量表达等,均可导致铜绿蝇Lucilia cuprina、桃蚜Myzus persicae等昆虫对二嗪磷和马拉硫磷等有机磷类杀虫剂的代谢抗性。明确有机磷类杀虫剂的结构特点、代谢途径以及昆虫对此类杀虫剂的代谢抗性机制,对掌握有机磷类杀虫剂的毒理学机制,安全有效地使用此类杀虫剂,有效治理害虫对有机磷类杀虫剂的抗药性,以及开发生物选择性好的新型有机磷类杀虫剂,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对Bt杀虫蛋白与化学杀虫剂的协同使用提供理论指导,通过蛋白互作分析方法,以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为模型,对化学杀虫剂与Bt杀虫剂作用受体以及抗性相关蛋白的互作网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Bt杀虫蛋白的27个受体在黑腹果蝇中共存在50个互作蛋白,其中有39个蛋白只与Bt杀虫蛋白抗性相关,11个蛋白还与化学杀虫剂抗性相关,这2类杀虫剂抗性互作网络交集较小,并且重叠蛋白的变异引起交互抗性的概率不大。表明Bt杀虫蛋白与化学杀虫剂产生交互抗性的概率较小,可以将Bt杀虫剂与化学杀虫剂协同使用,提高害虫防治效果,并有效克服或延缓害虫抗性产生。  相似文献   

13.
拟除虫菊酯类和有机磷类杀虫剂常用来防治包括斜纹夜蛾在内的多种鳞翅目害虫,目前斜纹夜蛾已对这两类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s) 广泛参与害虫对杀虫剂抗性的形成。前期通过转录组技术筛选到斜纹夜蛾SlGSTO2基因在拟除虫菊酯高抗种群中显著上调表达,为进一步探究该基因的功能,将其在大肠杆菌中异源表达,并测定重组蛋白对拟除虫菊酯类和有机磷类杀虫剂的代谢活性,同时采用抑菌圈试验测定了其抗氧化活性 。 结果表明:重组蛋白SlGSTO2仅对三氟氯氰菊酯有微弱的体外代谢活性,而对氰戊菊酯、高效氯氰菊酯、辛硫磷和毒死蜱均无代谢活性;抑菌圈试验结果表明,表达pET-26b(+)/SlGSTO2的大肠杆菌可以显著降低不同浓度过氧化氢异丙苯的抑菌圈直径,说明SlGSTO2具有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丰富了对斜纹夜蛾GSTs Omega家族基因的功能认知。  相似文献   

14.
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是棉花生产中最严重的害虫之一。长期以来防治棉蚜主要依赖于化学杀虫剂,其中新烟碱类杀虫剂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由于其长期、大量的使用,棉蚜已对该类杀虫剂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抗性,严重影响了对棉蚜的防治效果。抗性机制研究表明,棉蚜对新烟碱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机制主要涉及解毒代谢能力增强和靶标敏感性下降。细胞色素P450、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UDP-葡糖基转移酶等解毒酶基因过量表达介导的解毒代谢增强和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β1亚基突变引起的靶标敏感性下降是棉蚜对新烟碱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关键。针对我国棉蚜对新烟碱类杀虫剂抗性问题突出的现状,为更好地利用该类药剂防治棉蚜,亟需根据棉蚜抗性机制制定合理的抗性治理策略。本文将从棉蚜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性现状、抗性机制以及抗性治理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抗性棉蚜的科学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氟吡呋喃酮 (flupyradifurone) 是拜耳公司开发的新型丁烯内酯类杀虫剂,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具有优异的杀虫活性,与现有商品化新烟碱类杀虫剂相比,其作用机制独特,对蜜蜂低毒,自2014年上市以来就成为了农药学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从氟吡呋喃酮的创制过程、生物活性及抗性、作用机制、代谢残留、对蜜蜂等非靶标生物的影响以及结构修饰等方面对该产品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昆虫对双酰胺类杀虫剂抗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双酰胺类杀虫剂是以昆虫鱼尼丁受体为作用靶标的新型杀虫剂,由于其作用机制独特,对多种鳞翅目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而得到广泛应用。但已经有多种害虫的田间种群对该类药剂产生了抗性,甚至导致田间防治失败。本文在综述昆虫对双酰胺类杀虫剂抗性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抗性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双酰胺类杀虫剂的抗性机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小菜蛾抗药性研究现状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菜蛾是十字花科蔬菜上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其危害严重。随着杀虫剂的广泛使用,小菜蛾已对许多药剂产生了抗药性。本文就小菜蛾抗药性研究现状、抗性机理和抗性治理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潜蝇寄生蜂对杀剂敏感性的变化R.J.RAHNMAN等前言害虫抗药性是一个全球所面临的问题。据报道约有500种以上的害虫至少对一种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相反仅有极少数的几种天敌对杀虫剂产生了抗性。这种害虫由于抗性在活而天敌被致死的差别使得综合进行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9.
小菜蛾是我国蔬菜上的重要害虫。由于小菜蛾的抗性日益严重,使传统的防治方法,如化学防治、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难以有效地控制小菜蛾的为害。植物性杀虫剂含有多种对害虫有活性的成分,且作用靶标多,作用方式复杂,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印楝、苦楝、黄杜鹃、胜红蓟等80多种植物对小菜蛾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是防治抗性小菜蛾的一种有发展前景的杀虫剂。  相似文献   

20.
苏云金杆菌(Bt)杀虫剂是至今应用最成功也最广泛的微生物杀虫剂,本文叙述了印度谷螟、小菜蛾和家蝇等害虫对Bt剂的抗性和抗性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了克服抗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