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杂种优势的利用是当前提高主要农作物单产的最有效途径.水稻、玉米和油菜已经普遍实现了杂种优势利用,而小麦的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缓慢.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强优势杂交小麦新品种绵杂麦168,是我国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取得的重大突破,为小麦杂种优势应用于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品种支撑.  相似文献   

2.
《中国种业》2008,(2):41-41
2008年1月1日,从国家小麦改良中心绵阳分中心(绵阳农业科学研究所)传来喜讯,我国又诞生了第2个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杂交小麦品种。这是继2003年育成中国第1个杂交小麦新品种“绵阳32号”之后,绵阳近日又诞生的中国第2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杂交小麦品种——“绵杂麦168”。这标志着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使得中国在杂交小麦研究与应用领域继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3.
余敖 《中国种业》2016,(4):62-63
绵杂麦512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四川国豪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选育的,以不育系4377s13与恢复系MR168组配的高产优质杂交小麦品种,丰产、稳产性突出,于2015年1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麦2014012,该品种是截至目前四川省审定的第2个两系杂交小麦品种。为了加快该品种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制种产量,笔者通过近几年对绵杂麦512的制种实践,总结出每667m2产量超250kg的制种技术措施,供同行和基地制种农户参考。  相似文献   

4.
杂交小麦品种绵杂麦512及其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绵杂麦512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四川国豪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选育的,以不育系4377s13与恢复系MR168组配的高产优质杂交小麦品种,丰产、稳产性突出,于2015年1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麦2014012,该品种是截至目前四川省审定的第2个两系杂交小麦品种。为了加快该品种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制种产量,笔者通过近  相似文献   

5.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先后选育了绵阳32号、绵杂麦168、绵杂麦512、绵杂麦638等系列杂交小麦新品种。这些品种的选育为四川乃至西南麦区杂交小麦推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四川国豪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发了绵杂麦168、绵杂麦512等系列杂交小麦品种,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绵杂麦系列品种(MTS-1为母本)的高产制种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经过几年的试验和推广,总结了一套适宜四川麦区的绵杂麦系列品种高产高效制种和栽培技术,以供制种户和种植户利用。  相似文献   

6.
小麦新品种绵麦37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绵麦37是国家小麦改良中心绵阳分中心、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以引进材料96EW37(SW2148)为母本,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优良中间材料绵阳90—100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系谱选育而成。200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川审麦2004002。同年被四川省农业厅确定为重点推广品种,获得四川省作物育种攻关A类后补助,同时被列入四川省小麦良种补贴项目重点推介品种,推广面积已达13.3万hm^2以上。该品种已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品种权号为:CNA20040287.0。  相似文献   

7.
优质高产杂交水稻绵 5优 527是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本所自育的优质不育系绵 5A为母本、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育成的高配合力优质抗病恢复系蜀恢 527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于 2003年 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天协 5号, 2003年 7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绵 5优 527,并推荐为四川省重点推广水稻新品种, 2004年 3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国豪杂优 3号.该品种不仅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而且适应性广,适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对于水稻种植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2003年被纳入农业部跨越计划项目, 2004年在全国示范种植 3万公顷左右.  相似文献   

8.
高产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镇麦16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麦168(原名镇麦02168)系江苏省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2年以苏麦6号,97G59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多年多点区域试验及示范表明,该品种表现产量高、品质优、农艺性状好、综合抗性强等特征.属国家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是江苏省首个适合淮南麦区种植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2004-2007年分别参加江苏省和国家长江中下游小麦区域试验.综合表现较好.于2007年8月和10月分别通过江苏省和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麦200701、国审麦2007004,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国豪麦3号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小麦研究所李生荣研究员用自育的优良矮秆新品系1227-185(审定名:绵麦185)作母本,选用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99-1522(审定名:川麦4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F_1用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99-1572(审定名:川麦42)配制复合杂交组合经改良系谱法选育的优质、抗病、高产稳产、熟期转色好、商品性好的小麦品种。该品种于201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6001。国家麦3号由四川国豪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独家生产和销售。  相似文献   

10.
绵麦367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小麦研究所育成的突破性优良小麦新品种。2010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01),2011年被科技部列为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1.
皖麦31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采用“栽培一粒”小麦与7个普通小麦品种进行种间远缘杂交、复合杂交、辐射诱变等多种育种方法相结合,育成的安徽省第一个丰产多抗高蛋白面条专用小麦新品种,1997年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的育成,对安徽省江淮麦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周麦16系河南省周口市农科所采用阶梯杂交技术育成的超高产、多抗、广适、优质面条专用小麦新品种.2002年9月和2003年9月分别通过河南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分别为:豫审麦2002006号、国审麦2003029号.2003年9月获得国家新品种保护,品种权号为:CNA20020109.3.2004年在农业部启动的小麦、玉米、水稻、大豆4个大作物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试点行动中定为黄淮南片麦区4大主导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3.
以复合杂交育成的优良小麦矮秆种质材料绵阳01821,具有秆矮、株高致矮力强、早熟、抗倒抗病、大粒白皮,综合性状优良等突出特点,是西南麦区小麦育种中可资利用的优良小麦矮秆亲本材料。以它作为中心亲本,现已育成4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7个优良新品系正在参加各级区域试验和多点试验。用其育成的品种已在生产上推广种植2569.12万亩。  相似文献   

14.
绵油 11号是四川省绵阳市农科所以自育的胞核两用系绵 AB- 2与低芥品系 82 - 11- 2 1转育成的绵 PAB- 1和绵恢 6号配制而成的甘蓝型两系油菜杂交新品种 ,2 0 0 0年 4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予推广。1 特征特性该品种苗期长势中等 ,叶片较小 ,绿色 ,叶缘缺刻浅。花期生长繁茂 ,花黄色 ,花粉充足。植株为中矮秆 ,花序较短 ,结角密 ,角果中长。单株有效角果 4 50个左右 ,每角 18粒左右 ,千粒重 3.8g左右。绵油 11号属中熟偏早甘蓝型杂交油菜 ,全生育期比中油 82 1早 2~ 3d。据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检测中心测定 ,含油量 (…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复合杂交方式,育成适宜黄淮北片麦区气候特点和小麦生产需要的新品种郯麦98。其主要特点是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综合抗病性强,品质优良。2009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鲁农审字2009057),并进入2009~2010年国家黄淮北片小麦生产试验。本文根据郯麦98的生长发育特点,对高产栽培技术提出一定要求。  相似文献   

16.
大穗型小麦新品种绵阳35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绵阳35号是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从自育的中间材料05363-8-1(组合为自育品系绵阳87-24与引进材料81026-0-1-2杂交育成)作母本、绵优2号(绵阳11号/Alondro‘S'∥77-D301)作父本组配的杂交组合中,采用系谱法选育最新育成的大穗型丰产、优质、白皮大粒、籽粒商品性特佳的优良小麦新品种,2003年10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超高产小麦新品种临麦4号系山东省临沂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优质、超高产、广适型小麦新品种,其杂交组合为鲁麦23号&#215;临9015.2006年8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鲁农审2006046号.2006年1月1日通过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申请.公告号为CNA002514E。  相似文献   

18.
《种子》2019,(9)
蓉7优523是由四川国豪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用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优质不育系蓉7 A与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抗病恢复系绵恢523配组育成的高产优质中籼迟熟杂交水稻新品种,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绵麦47是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针对农业生产上对白皮大粒小麦的需求,利用自育材料与引进材料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白皮大粒早熟小麦新品种.于2009年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黔审麦2009001号.  相似文献   

20.
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K78S在云南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1992年我国育成C49S和ES系列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以来,温光敏两系法杂交小麦即成为我国小麦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利用C49S-87组配的云杂3号(C49S-87/98YR5)2002年首先在云南通过审定并投入生产应用,2001年育成了改良的第二代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K78S,以其组配的云杂5号于2004年通过审定,云杂6号正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