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蜜环菌菌种的分离纯化复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发现,蜜环菌子实体在现蕾时,对其环境条件有较严格的要求,即温度为14℃~20℃,湿度80%~90%,光照1000lx左右。虽分离蜜环菌种源的材料很多(菌材、菌索、母麻、白麻、蜜环茵子实体),但以从蜜环菌子实体中用孢子分离法,分离的成功率高,得到的菌丝体和菌索生长势强,生活力旺盛。生产和分析了制作蜜环菌栽培种和原种的5个配方,证实配方1和配方2是最优化的培养基。培养基中含水量以65%~70%为宜。  相似文献   

2.
从采集自内蒙古贺兰山青海云杉林下的紫蘑子实体中分离获得纯培养菌丝体,结合形态学特征与ITS序列分析鉴定其分类学地位,研究了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温度和pH,并结合其菌根菌特性,进一步考察了宿主植物青海云杉根、枝、针叶浸提物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Cortinarius sp.菌株的ITS序列与GenBank中报道的采集于加拿大的Cortinarius rufoolivaceus(GenBank登录号为FJ039645)的ITS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8%,结合其形态学特征,确定该菌株为丝膜菌属(Cortinarius sp.)真菌;菌丝体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5~20℃,最适pH为5.5~6.0;合适浓度的青海云杉枝及针叶浸提物对菌丝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菌丝干质量最大分别达到(8.62±0.27)mg和(6.93±0.27)mg,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5.85%和17.26%。  相似文献   

3.
羊肚菌的子实体培育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了2个羊肚菌菌株在不同栽培原料上和不同栽培条件下菌丝的生长情况,菌核的培养特征以及子实体的形成特征。结果表明,菌核是羊肚菌子实体产生的重要标志和重要阶段;光照,温度和湿度是子实体形成的关键因子;北芪渣对菌核和子实体的形成有刺激作用;人工栽培适宜在杨树林地和苹果园进行;草木灰和杨树根土可促进羊肚菌子实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近期在山东省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的生产中发现一种蛛网病病害。为明确蛛网病病害的致病菌,通过感病子实体的组织分离,获得了病原菌菌株JN,经过致病性测定、形态特征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该病原菌为金黄菌寄生(Hypomyces aurantius)。  相似文献   

5.
羊肚菌子实体培育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主要研究了2年羊肚菌菌株在不同栽培原料上和不同栽培条件下菌丝的生长情况、菌核的培养特征以及子实体的形成特性。结果表明,菌核是着羊肚菌子实体产生的重要标志和重要阶段;光照、温度和湿度是子实体形成的关键因子;北芪渣对菌核和子实体的形成有刺激作用;人工栽培适宜在杨树林地和苹果园进行;草木灰和杨树根土可促进羊肚菌子实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蜜环菌菌株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APD技术对13个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的60条RAPD随机引物中,有16条可扩增出清晰、稳定的DNA条带;聚类分析表明,以黄绿蜜环菌(Armillaria luteo-virens)为外类群,在相似系数0.760水平时,可将供试的13个菌株分成四大类:第一大类为A.m0010、洋县M-8、蜜0903、A.m0005、宁强A9-1、蜜环菌A9和A.m0006,第二大类为A.m0007、A.m0004和A.m0008;第三大类为蜜金乡和蜜三明;第四大类为A.m0001.研究结果表明RAPD技术可以有效区分蜜环菌菌株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蜜环菌亦称蜜环蕈,我国从南到北都有分布,寄主植物有600余种,常见的有松、杉、栎等。它能和天麻生长在一起(见照片)建立起一种特殊的关系,所以在人工栽培天麻时需在木材上培养蜜环菌作为营养基质。近年来,在人工栽培天麻基础上,国内采用蜜环菌发酵物制成蜜环菌片代天麻治头晕、肢麻等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蜜环菌的形态】蜜环菌可分为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子  相似文献   

8.
蜜环菌不同菌株对天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蜜环菌(Armillariella mellea)不同菌株与天麻(Gastrodia elata)进行伴栽试验,研究蜜环菌不同菌株对天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蜜环菌不同菌株对天麻产量具有一定的影响,蜜环菌菌株M1能显著提高天麻产量,室内瓶栽和室内地栽(室内地面覆土栽培)试验均表现出良好的伴栽效果,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9.
羊肚菌菌丝体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丝体和菌核培养是羊肚菌菌丝发育成子实 体的重要环节。本文总结了栽培试验过程中菌丝体和菌 核形成在不同培养基中的表现特性,阐述了培养基中某 些有机质和无机物对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影响,以及 不同类型菌株的培养特点。  相似文献   

10.
采用麦芽汁液体培养基培养蜜环菌获得菌丝体,采用麦芽汁半固体培养基培养蜜环菌获得蜜环菌菌素、皮壳状菌丝和子实体。以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iode Array detector,HPLC—DAD)比较四种菌体的甲醇提取物的成分差异。液体培养的蜜环菌菌丝体与固体培养的蜜环菌菌素、皮壳状菌丝和子实体的蜜环菌素类成分有明显差别。图谱分析表明,菌素与皮壳状菌丝的成分接近,与子实体和液体培养菌丝体之间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1.
王广耀  程喆 《北方园艺》2011,(1):181-182
以蜜环菌菌丝体及其发酵液为主要原料,采用正交实验对稳定剂及饮料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蜜环菌保健饮料的最佳配方为蜜环菌菌汁10%、蔗糖10%、柠檬酸0.3%,稳定剂CMC为0.15%。  相似文献   

12.
姜书慧 《中国食用菌》2020,(2):76-77,80
针对东北野生榛蘑氨基酸对运动性疲劳的影响进行研究。采用小鼠动物试验,通过体重测定试验表明,野生榛蘑中的氨基酸能够促进小鼠肌肉增长和增速;抗氧化试验表明,野生榛蘑中的氨基酸对小鼠运动后血清中MDA的含量影响不明显;对小鼠血清中T-SOD和GSH-Px的活性有提高作用,能够有效清除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等自由基,缓解肌肉疲劳,减轻运动性疲劳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对蜜环菌在不同液态培养方式下胞内多糖的合成、组成以及抗眩晕症活性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蜜环菌在摇床培养条件下形成菌丝球,菌丝多糖(AMP)和生物量在第8d达到最高产量,分别为124.32mg/L和10.85g/L,蜜环菌在静置培养条件下形成菌索,菌索多糖(ARP)与生物量在20d时达到最高,分别为588.40mg/L和37.17g/L,静置培养对蜜环菌胞内多糖的合成有利;两种多糖在多糖含量、蛋白质含量、糖醛酸含量以及皂苷含量等组成成分上基本一致;AKTA-purifier快速层析纯化系统(FPLC)检测显示,AMP与ARP有四个相同的多糖组分,ARP另多出一个组分;抗机械旋转所致小鼠眩晕症试验表明AMP与ARP活性相似,均能显著缩短眩晕小鼠逃避电击所用的时间(P<0.01),增加小鼠眩晕后的进食量,因而对机械旋转所致眩晕症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4.
蜜环菌是重要的药用真菌,具有很好的人体调节功能。研究蜜环菌对高血糖患者血清的影响,给出3个实验组,A组注射生理盐水0.3 mL.d-1,B组注射香菇多糖10 mL·kg-1·d-1,C组注射蜜环菌多糖10 mL·kg-1·d-1,连续实验两周,测定3组高血糖患者的肿瘤细胞增长率,以及高血糖患者血清CA199水平变化情况,并对检测方法的准确率进行验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注射蜜环菌多糖的患者体内肿瘤细胞增长率较低,蜜环菌多糖能够降低高血糖患者血清CA199水平,与其他2组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且血清CA199检测方法准确率较高。表明蜜环菌能提高人体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黔西北蜜环菌菌种退化造成的天麻减产问题,首次对其进行诱变选育和母种培养基筛选,结果表明,接种菌索部位在尖端0~1.0cm时生长最好;氨水的诱变效果最好,1%氨水诱变2min获得稳定遗传的优良突变株;最适合优良突变株生长的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0g、黄豆粉20g、马铃薯200g、琼脂15g、磷酸二氢钾2g,水1000mL,pH自然。  相似文献   

16.
通过戊巴比妥钠睡眠试验和免疫作用试验(迟发型超敏反应和碳粒廓清),研究蜜环菌提取物对试验小鼠睡眠改善影响和免疫调节作用。睡眠试验结果表明蜜环菌提取物,对增加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时间有正相关作用,小鼠入睡率也有明显提升,还可以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有较为明显的降低,说明蜜环菌提取物对于改善小鼠睡眠起到了积极作用。免疫试验结果表明蜜环菌提取物可以加大迟发型超敏反应,在碳粒廓清试验中,同样可以让小鼠关键免疫细胞参数上升,可以说明蜜环菌提取物也提高了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蜜环菌菌索多糖对小鼠血糖及急性毒性作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本文研究了蜜环菌菌索多糖AMP - 1和AMP - 2组分对小鼠血糖及其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 :AMP - 1能使正常小鼠的糖耐量增强 ;AMP - 1、AMP - 2均能抑制四氧啶糖尿病小鼠血糖升高 ;AMP - 2能显著降低四氧啶糖尿病小鼠的血糖 ;AMP - 1、AMP - 2 (灌胃剂量为 10g/kg/d)对供试小鼠无毒性作用 ,内脏器官均正常无损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蜜环菌菌索多糖收率,本文按正交表L9(3^3)设计试验,获得蜜环菌菌索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加水倍数25倍,提取时间3h,醇浓度99.5%;同时以多刺裸腹蚤为实验对象,发现该多糖具有促进该蚤生长繁殖和延长寿命的功效。  相似文献   

19.
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一种蜜环菌母种培养基新配方(葡萄糖2.5%、酵母粉0.2%、乙醇0.5%、K2PO40.03%、MgSO40.015%、VB10.001%、琼脂粉1.5%),在菌丝体产量和性状方面优于目前常用的固体PDA加富培养基。利用板栗细小枝条和玉米芯的提取液添加至普通PDA培养基中,获得改良的蜜环菌液体原种培养配方(马铃薯8%、蔗糖0.8%、板栗细小枝段3%、玉米芯碎块3%)。与液体PDA加富培养基相比,菌球数目更多、个体更大、健壮度更高,且菌丝体产量最高可达2.5倍。板栗液玉米芯液组合使用后效果优于单独添加,以比例1:1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