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叶鞘腐败病在国外东南亚稻区及国内水稻产区都有发生。在黑龙江省,由于气候变暖、水稻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用肥量逐年增加,水稻面积不断扩大,水稻叶鞘腐败病是继水稻稻瘟病之后又一种严重威胁水稻生产的病害,并有逐渐发展的趋势。本病发生于孕穗期剑叶叶鞘上,主要引起秕谷率增加,  相似文献   

2.
水稻叶鞘腐败病是危害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随着黑龙江垦区水稻栽培面积逐年扩大,叶鞘腐败病已成为寒地稻作区的主要病害,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该病主要造成水稻空秕率增加,千粒重下降,米质变劣,严重影响了水稻产量和品质。2008~2010年查哈阳农场开展了寒地水稻叶鞘腐败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水稻是桦川县主要粮食作物,2009年全县水稻面积为80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一,近年来,随着水稻面积的不断扩大,老稻区种植品种单一,再加上气候因素影响,导致多数老稻区大面积发生叶鞘腐败病。这种病害一但发生,可使病株秕谷率增加,千粒重下降,若出现枯孕穗则损失更大,减产可达20%以上。为了使广大种植水稻户在2009年水稻生产中尽量减轻水稻叶鞘腐败病的危害,现将水稻叶鞘腐败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水稻叶鞘腐败病的病原,总结了其在东海县的发生情况、症状、规律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水稻叶鞘腐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从而更准确地指导农民,为农服务。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2011年永新县二晚水稻叶鞘腐败病的发生特点,分析了其重发原因,并从选择良种与减少虫源、加强田间管理、合理用药等方面,提出了防治二晚水稻叶鞘腐败病的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水稻面积的不断扩大,老稻区种植品种单一,再加上气候因素影响,导致多数老稻区大面积发生叶鞘腐败病。这种病害一但发生,可使病株秕谷率增加,千粒重下降,若出现枯孕穗则损失更大,减产可达20%以上。为了使广大种植水稻户在水稻生产中尽量减轻水稻叶鞘腐败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正>水稻叶鞘腐败病又叫鞘腐病,是富锦市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历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加上近些年水稻面积增加,加上不利气候条件影响,2012年我市水稻叶鞘腐败病发生较重,已经由以前的次要病害上升到现在水稻田的主要病害,发生面积达50多万亩,此病发生以后,主要引起秕粒率增多,千粒重下降,米  相似文献   

8.
水稻稻瘟病、叶鞘腐败病及褐变穗是目前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特别是近两年水稻穗颈瘟发生尤为严重,叶鞘腐败病和褐变穗呈上升趋势。为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减轻因病害造成水稻减产损失程度,2006年八五四分公司水稻试验站针对这几种病害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叶鞘腐败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杂交水稻叶鞘腐败病的发生症状、病原与传播途径,提出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水稻叶鞘腐败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阐述了水稻叶鞘腐败病发病症状及病原,针对水稻叶鞘腐败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三江平原是我国优质粳稻主产区,在生长季水稻经常遭受真菌类病害,不仅会造成减产,也会降低水稻品质,严重制约水稻安全生产.与稻瘟病和纹枯病相比,种植户对水稻叶鞘腐败病的认识严重不足,文中针对水稻叶鞘腐败病发病症状、发生流行因素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提前预防、适期施药、综合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水稻叶鞘腐败病最早于1922年首次记载于我国台湾省。此后,在日本、南亚、东南亚各产稻国也相继有发生报道。水稻叶鞘腐败病是继水稻稻瘟病之后,又一种严重威胁水稻生产的病害,并有逐渐发展的趋势。本病主要引起秕谷率增加,千粒重下降,米质变劣.一般流行年份减产10%~20%,严重的可高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3.
水稻叶鞘腐败病发病规律调查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叶鞘腐败病是继水稻稻瘟病之后,又一种严重威胁水稻生产的病害,并有逐渐发展的趋势.本病主要引起秕谷率增加,千粒重下降,米质变劣.一般流行年份减产10%~20%,严重的可高达50%以上.1996年,我们对农场的2 267 hm2水稻作了调查,结果水稻叶鞘腐败病发病率为42%,给农场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1996年以后,我们对水稻叶鞘腐败病的发生、发展及为害等因素作跟踪调查,并对水稻栽培措施及药剂防治方法作了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病害的发生和发展及发病条件 水稻叶鞘腐败病病原菌属半知菌,顶柱霉属此病菌在种子及病株残体上越冬,带病种子可随调运距离传播.第二年病菌产生分生孢子,遇伤口即可侵入危害.多发生在孕穗期剑叶叶鞘上,初为暗褐色小斑,后扩大形成虎斑状大型褐纹,边缘暗褐色或黑褐色,中间颜色淡.严重时病斑遍及整个剑叶叶鞘,使幼穗全部或局部腐败造成抽穗缓慢,或抽不出穗,被侵染的颖壳灌不上浆,形成大量秕粒.此外,病菌侵入形成病斑后,在病斑表面形成大量的分生孢子,借气流或昆虫携带传播进行再次侵染扩大危害.  相似文献   

14.
水稻叶鞘腐败病在安福县近几年呈加重趋势,2007年二晚稻发病面积1000hm^2,占其种植面积的2.3%,受灾面积(病丛率为30%以上)270hm^2,成灾面积(病丛率为50%以上)80hm^2。2002年以来,笔者对水稻叶鞘腐败病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观察,并对其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稻紫鞘(鞘腐)的药剂防治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紫鞘为水稻叶鞘腐败病菌(Acrocylin-drium oryzae Sawada)侵染所引起,是叶鞘腐败病的又一典型症状.该病近年来在早稻、杂交稻和一些国际稻系统的中稻上发生普遍.据测定,一般产量损失10%左右,重病者可损失20%以上.近年观察,水稻发病后稻穗变小或形成枯孕穗及包颈烂鞘等,导致不实率增加和千粒重降低,显著影响水稻的高产稳收.  相似文献   

16.
水稻叶鞘腐败病是黑龙江省八五四农场水稻近年发生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剑叶叶鞘,使穗避部工一部腐败,导致空秕率增加,千粒重下降,米质变劣,一般减产10%-20%,严重达30%。用高锰酸钾,50%米超微可湿性粉剂在水稻破口期喷施。防治效果显著,公顷增收稻谷450-1012kg。  相似文献   

17.
水稻是绥棱县主要的粮食作物,每年种植近50多万亩,占全县种植面积的近三分之一,近几年,随着水稻面积的不断扩大,水稻品种单一,再加上气候因素的影响,使水稻叶鞘腐败病逐渐成为继水稻稻瘟之后的又一危害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主要引起秕谷率增加,千粒重下降,米质变劣.一般流行年份减产10%~20%,严重的可高达50%以上。为了使广大水稻种植户尽量减轻其危害,特将水稻叶鞘腐败病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不同药剂对稻瘟病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寒地水稻生产过程中,水稻病害成为限制水稻品质、产量提高的瓶颈之一。特别是水稻稻瘟病和近几年发生较重的叶鞘腐败病,已对水稻的产量与品质构成较大影响,同时由于农药市场杀菌剂种类繁多,农户在购买与使用上产生了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75%拿敌稳WG(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对水稻纹枯病、叶鞘腐败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以水稻龙粳26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进行了75%拿敌稳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纹枯病、叶鞘腐败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拿敌稳75%水分散粒剂15克/亩、20克/亩于水稻孕穗末期、齐穗期进行茎叶喷雾,对水稻纹枯病具有非常显著的防治效果,其防效到了90%以上;对水稻叶鞘腐败病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其病情指数防效分别达到了75.3%和78.1%,而且安全性好,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水稻叶鞘腐败病又名鞘腐病,属真菌病害,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顶柱霉属.近年来,笔者在休宁县东临溪、五城、渭桥等靠近丘陵山区的稻田中调查,发现中稻、双晚杂交稻发生叶鞘腐败病较多,该病发生后,轻者病株结实率下降,重者则出现枯孕穗,一般减产10%~20%,重则减产50%以上,直至绝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