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氨基糖苷类药物抗生素后效应的产生机制、体内外的研究方法、影响因素及常用氨基糖苷类药物抗生素后效应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为评价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药效学指标和在兽医临床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氨基糖苷类药物曾经是临床最为常用而有效的抗生素,长期应用与不合理使用使得该药物效果不尽理想。本研究参照GenBank中耐药基因相关序列,设计引物,结果从禽源大肠杆菌基因组中扩增出4种抗氨基糖苷类药物基因aadA1、strA、strB、aph(3′),经pGEX-T-easy和pET32a载体克隆和序列分析,证明扩增获得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参考序列同源性达到97%以上。对分离保存的216株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检测,结果表明:aadA1阳性率高达49.1%,strA和strB的阳性率分别为56%和65.7%,aph(3′)的阳性率为16.2%;近三分之二的被检菌株携带有2种以上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有被检菌株对链霉素耐药率为68.9%,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38.9%。本研究结果说明禽类细菌的耐药性与相关耐药基因的检出率基本呈正相关,临床日益严重的耐药现象与耐药基因的普遍存在有着很大的关系,提示控制禽源耐药细菌对人类健康与卫生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1氨基糖苷类药物概述与分类 1.1来源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由链霉菌或小单胞菌培养液中提取,或以天然品为原料半合成制取而得的一类水溶性碱性抗生素,在其分子结构中都有一个氨基环醇环和一个或多个氨基糖分子,由配糖键相连接。  相似文献   

4.
1 氨基糖苷类药物概述与分类 1.1 来源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由链霉菌或小单胞菌培养液中提取,或以天然品为原料来合成制取而得的一类水溶性碱性抗生素,在其分子结构中都有一个氨基环醇环和一个或多个氨基糖分子,由配糖键相连接.  相似文献   

5.
冯国民 《北方牧业》2006,(23):26-26
<正>1氨基糖苷类药物概述与分类1.1来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从链霉菌或小单胞菌培养液中提取,或以天然品为原料半合成制取而得的一类水溶性碱性抗生素,在其分子结构中都有一个氨基环醇环和一个或多个氨基糖分子,由配糖键相连接。1.2分类氨基糖苷类药物按来源可以分为三类:1.2.1由链霉菌属的培养滤液中获得,如链霉素、双氢链霉素、新霉素、巴龙霉素、里度霉素、卡那霉素、卡那霉素B、妥布霉素、核糖霉素等。1.2.2由小单孢菌产生的抗生素,如庆大霉素、西梭霉紊、壮观霉素、阿布拉霉素、小诺米星(沙加霉素)。1.2.3半合成氨基糖苷类药,如庆大一小诺霉素、地贝卡星(双去氧卡那霉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奈替米星(乙基西梭霉素)等。  相似文献   

6.
周金慧 《中国蜂业》2012,(6X):65-65
<正>自从上个世纪40年代以来,抗生素开始在养蜂业中逐渐得到广泛使用。蜂农主要使用磺胺类、氨基糖苷类药物和硝基呋喃类等抗生素预防和治疗蜜蜂的美洲腐幼病和欧洲腐幼病,这也导致了抗生素在蜂蜜中的残留。  相似文献   

7.
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根据耐药表型和基因型研究耐氨基糖苷类药物猪源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采用K—B法检测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性,同时用PCR技术扩增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基因以明确其基因型。结果显示,60株临床分离菌中,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菌株54株,耐药率为90%;aac(3)-Ⅰ基因PCR扩增均为阴性;aac(3)-Ⅱ基因检出阳性28例,阳性率为46.7%;aac(6’)-Ⅰ基因检出阳性54例,阳性率为90%。结果表明,耐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大肠杆菌比较普遍,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以aac(3)-Ⅱ和aac(6’)-Ⅰ为主。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中药有效成分与抗菌药物的体外联合抗菌作用,筛选出具有协同抗菌效果的组合,试验采用棋盘稀释方法测定穿心莲内酯、黄芩苷、小檗碱及蒲公英提取物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用时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计算抑菌指数(FIC),分析它们之间的联合药理作用。结果表明:穿心莲内酯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对鸡大肠杆菌的联合抗菌效果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黄芩苷和小檗碱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对鸡大肠杆菌的联合抗菌效果主要表现为相加作用,蒲公英提取物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对鸡大肠杆菌的联合抗菌效果主要表现为无关作用。说明穿心莲内酯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使用可提高抗菌药物对耐药大肠杆菌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16,(10):94-97
旨在调查大肠杆菌3种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3)-Ⅱ、aac(6')-Ⅰb和arm A的携带情况,探究耐药基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表型的相关性。采用K-B纸片法探究70株大肠杆菌对6种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性;采用PCR法检测全部菌株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基因aac(3)-Ⅱ、aac(6')-Ⅰb及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 A。结果显示:70株大肠杆菌中对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新霉素的耐药率依次是62.9%、42.9%、37.1%、35.7%和21.4%,耐药率最低的是阿米卡星为15.7%。70株大肠杆菌中检测出携带1个或多个耐药基因的菌株占总菌株数的32.9%,钝化酶基因aac(3)-Ⅱ、aac(6')-Ⅰb的检出率分别是18.6%和15.7%,介导高水平耐药的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 A的检出率为4.3%,有1株大肠杆菌同时携带3种耐药基因。研究表明江苏南京、扬州、镇江、泰州、盐城等地区的大肠杆菌具有很严重的耐药性,其相关的耐药基因检出率与其所具有的耐药性呈正相关,部分耐药严重的菌株未检测到这3种耐药基因,提示可能存在其他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10.
安冬 《中国兽药杂志》2008,42(10):45-49
氨基糖苷类药物是畜牧业中广泛应用的一类抗生素,在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残留可能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本文综述了动物源性食品中氨基糖苷类药物残留的主要检测方法,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动物源性食品中氨基糖苷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氨基糖苷类药物是畜牧业中广泛应用的一类抗生素,在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残留可能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综述了动物源性食品中氨基糖苷类药物残留的主要检测方法,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由微生物(链霉菌、小单孢菌)产生或由半合成品氨基糖分子和非糖部分氨基环醇结合去水,形成甙键合成的一类碱性抗生素.因其结构中含糖和苷健故称其为氨基糖苷类药物。根据出现先后顺序将该类抗生素分为四代:第一代有链霉素(1944年)、新霉素(1949年)、卡那霉素(1957年)、妥布霉素(1963年),  相似文献   

13.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从链霉菌或小单孢菌培养液中提取,或以天然品为原料半合成而得的水溶碱性抗生素。在其分子结构中都有1个氨基环醇环和1个或多个氨基糖分子,由配糖键相连接。氨基糖苷类药物按来源可以分为3类。由链霉菌属的培养滤液中获得,如链霉素、双氢链霉素、新霉素等。由小单孢菌产生的抗生素,如庆大霉素、西梭霉素、壮观霉素、阿布拉霉素、沙加霉素。半合成氨基糖苷类药,如庆大一小诺霉素、双去氧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乙基西梭霉素等。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江苏某肉鸡屠宰场弯曲菌分离株耐药性及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簇aadE-sat4-aphA-3的分布特点,本研究采用药敏纸片法对肉鸡屠宰场117株弯曲菌分离株进行9大类26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117株菌对链霉素和卡那霉素耐药的菌株占93.2%(109/117),对头孢氨苄耐药菌株占96.6%(113/117),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菌株占比均大于89.7%(105/117),对碳青霉烯类及氯霉素类药物较为敏感,且94%(110/117)的菌株表现出多重耐药性。采用PCR方法检测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簇aadE-sat4-aphA-3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有90株弯曲菌(空肠弯曲菌17、结肠弯曲菌73)检出了aadE-sat4-aphA-3耐药基因簇。进一步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了其中20株aadEsat4-aphA-3阳性菌对氨基糖苷类5种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20株aadE-sat4-aphA-3基因簇阳性弯曲菌中共有12株对庆大霉素耐药,MIC值最高为256μg/mL,共有11株对受试的5种氨基糖苷类药物均耐药,且大部分菌株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的MIC值≥256μg/mL。表明aadE-sat4-aphA-3基因簇阳性弯曲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有较强的耐药性。综上所述,江苏某肉鸡屠宰场弯曲菌对氟喹诺酮类及氨基糖苷类部分药物耐药性较高且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空肠弯曲菌与结肠弯曲菌中均有aadE-sat4-aphA-3耐药基因簇分布,且部分该耐药基因簇阳性菌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性较强。本研究为畜禽养殖临床用药指导提供了参考依据,并为弯曲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A)的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自鸡场的50株PA对6种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敏感性,用PCR法检测7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和5种16 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结果显示:50株PA中45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36株表现出多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50株菌中共有45株检测到耐氨基糖苷类药物基因,总检出率为90.0%。AMEs基因aac(3)-Ⅱ、ant(3′′)-Ⅰ、aph(3′′)-Ⅰb、aph(6′)-Ⅰd、aac(6′)-Ⅰb、ant(2′′)-Ⅰ的阳性率分别为88.0%、50.0%、44.0%、24.0%、20.0%、4.0%,16 S rRNA甲基化酶armA基因的阳性率为2.0%,其余5种基因均未检出。提示PA对氨基糖苷类耐药与产AMEs和16 S rRNA甲基化酶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为了调查鸭疫里默氏杆菌3种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 (3)-Ⅱ、aadA、aac (6′)-Ⅱ的携带情况,探讨耐药基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表型的相关性,试验选用常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20株来自扬州、苏州、滁州、泰兴、淮安、南京地区的鸭疫里默氏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用PCR法检测耐药基因aac (3)-Ⅱ、aadA、aac(6′)-Ⅱ,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结果表明:20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中的妥布霉素耐药率最高,其次是多黏菌素B、庆大霉素和诺氟沙星,最后是丁胺卡那和链霉素;耐药基因aac (3)-Ⅱ、aadA与aac(6′)-Ⅱ的检出率均为0;20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均能形成生物被膜,但OD_(595)值均在0.31~1.00之间,为弱生物被膜。说明鸭疫里默氏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具有强耐药性,且应少用妥布霉素等氨基糖苷类药物。  相似文献   

17.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从链霉菌或小单孢菌培养液中提取,或以天然品为原料半合成制取的一类水溶性碱性抗生素,由于其具有价格低廉、抗菌谱广和促进家畜生长的特点,应用比较广泛。文章就其研究现状及其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综述如下。1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分类氨基糖苷类药物按照来源可以分为三类[1]:从  相似文献   

18.
利用胶体金标记的抗氟喹诺酮类单克隆抗体制备了氟喹诺酮类胶体金免疫检测试纸条。该试纸条对牛奶中恩诺沙星、沙拉沙星、双氟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氟甲喹、达氟沙星检测检测限为20ug/L;对依诺沙星、恶喹酸检测检测限为40ug/L,检测检测时间5min:与三聚氰胺、磺胺类药物、氯霉素、大环内酯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在500μg/L浓度时,不发生交叉反应。试纸条的检测结果与仪器检测结果一致,重复性较好,在4℃条件下可以保存12个月,所以本研究制备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试纸条可用于牛奶中11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贾涛 《饲料广角》2013,(23):32-35
万古霉素是由链霉菌产生的、结构复杂的糖肽类抗生素,易溶于水.甲醇中极微溶解.乙醇或丙酮中几乎不溶。万古霉素主要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由于万古霉素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在人医临床上也较少使用.而且同氨基糖苷类药物一样.具有严重耳毒性及肾毒性.故只宜在其他抗生素对病菌无效时才会被短期使用于抢救.  相似文献   

20.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牛奶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胶体金标记的抗氟喹诺酮类单克隆抗体制备了氟喹诺酮类胶体金免疫检测试纸条.该试纸条对牛奶中恩诺沙星、沙拉沙星、双氟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氟甲喹、达氟沙星检测,检测限为20μg/L;对依诺沙星、恶喹酸检测,检测限为40μg/L.检测时间为5min.与三聚氰胺、磺胺类药物、氯霉素、大环内酯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在500μg/L浓度时,不发生交叉反应.试纸条的检测结果与仪器检测结果一致,重复性较好,在4℃条件下可以保存12个月.本研究制备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试纸条可用于牛奶中11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