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刺粉虱越冬代成虫高峰期及第一代卵孵化盛末期的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俊庆 《茶叶》2000,26(1):23-25
根据作者1983~1989年和1994~1999年的13年资料分析,3月1日至4月10日的平均气温是影响第一代卵孵化盛末期的关键因子,r=-0.991(P〈0.01),影响越冬代成虫峰始期的关键因子是3月份的平均气温,r=-0.9762(P〈0.01),预测期限分别达30~40天和15~30天,准确度分别达98.16%和93.65%。  相似文献   

2.
栽培甜菜和白花甜菜种间杂交后代无融合生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栽培甜菜和白花甜菜杂交获得的F_1代以栽培甜菜连续回交产生了B_1F_2代和B_2F_3代 ̄[4].在B_2F_3代中,2n=27的植株达30.19%,推测其中大多数染色体组仍为VVC。具有VVC染色体组的核型中,含9个白花甜菜校长的染色体和18个较短的栽培甜菜染色体,差别明显,易于区分。我们通过对B_1F_2(B14,2n=27)和B_2F-3(2n=27)植株间形态特征相似性比较、两个世代植株有丝分裂特异核型比较、两类植株减粉分裂行为比较、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酶谱相似性比较,有力地证明了栽培甜菜和白花甜菜种间杂交后代中,从B_1F_2(B14)到B_2F_3之间传递上存在着无融合生殖现象。  相似文献   

3.
东农303(S.Tuberosum)核型为:2=4x=48=5×(4)+5×(4)SM+1×(4)ST+1×[(2)ST+(2)],组型为:2n=4x=11Ⅳ++(1Ⅱ+1Ⅱ)=5M(B、E、G、K、L)+5SM(A、C、D、H、J)+1ST(Ⅰ)+1[(T+ST)(F)]。S4-5-3-6-5-1-50-(10)(S.Tuberosum)核型为:2n=4x=48=4×(4)M+6×(4)SM+1×(4)ST+1×[(2)ST+(2)T],组型为:2n=4x=11Ⅳ+(1Ⅱ+1Ⅱ)=4M(E、G、K、L)+6SM(A、B、C,D、H、J)+1ST(Ⅰ)+1[(T+ST)(F)]。A组与F组带有髓体,两份供试材料的对应组中染色体略有分化,但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在PH=1.5(H2SO4)-0.11mol/L Na2SO4-0.048mol/L苯羟乙酸-0.63mol/L NaClO3体系中,Mo(Ⅵ)可产生一灵敏的极谱催化波,峰电位为-0.23V(VS.SCE),线性范围为0.04-100ng/g,用极谱催化波测定茶叶中痕量钼,兼具灵敏、准确、简便、选择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研究了六种培养基系统对马铃薯东农303,Favorita和极早三个品种来源的不同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筛选出了适合植株再生的最佳外植体、最佳外植体大小及最佳培养基系统。适合植株再生的最佳外植体为叶片;最佳外植体大小为叶片0.5cm2、茎0.5cm、块茎0.25cm2×0.3cm,适合于茎、块茎及叶的有效培养基系统分别为:①MS+3mg·L-1BA+0.01mg·L-1NAA(ph5.6)4周MS+0.3mg·L-1GA3(oH5.6);②MS+1.75mg·L-1ZT+0.87mg·L-1IAA(pH5.8);③MS+2.25mg·L-1BA+0.186mg·L-1NAA(pH5.8)2周MS+5mg·L-1GA3+2.25mg·L-1BA(ph5.8)。  相似文献   

6.
栽培甜菜(B.vulgarisL.,PT6、2n=19)与白花甜菜(B.corollifloraZoss.,2n=36)杂交获得VC88~1杂种F_1,其染色体组为VVCC,2n=36.VC88─1类似于异源多倍体,减数分裂基本正常,以其为母本与栽培甜菜(2n=18)回交,或与其它物种如B.maritinaL.杂交,皆获大量后代(B10,B14等),其染色体组为VMC、VVC等,2n=27.以B10~B14(B_1F_2)为母本与栽培甜菜(2n=18)回交,产生许多形态变异及各种染色体分布的后代(B_2F_3),其中以2n=18染色体的植株最多达41.58%,推测它们当中可能含有代换系及易位系;2n=27的个体出现频率高达30.19%,预示存在着无融合生殖现象;2n=18+1的植株以10.39%的频率出现,它们是带有白花甜菜染色体的单体附加系;附加2~8个染色体的植株频率为5.的%,低于前人报道数字;嵌合体频率达8.93%,表现不稳定;极少数为2n=36、2n=45个体.  相似文献   

7.
茶木蠹蛾ZeuzeracoffeaeNietner是茶树的主要枝干害虫之一,尤其是新辟茶园被害严重。在安徽省一年1代,以老熟幼虫越冬,幼虫期为5龄,危害期长达120—150d,一生中可转移钻蛀5—10个枝干。经变温测定:蛹期发育起点温度C=(15.0±0.7)℃,有效积温K=(174±12)DD,预测式N=(174±12)/〔T-(15.0±0.7)〕(d),卵期发育起点温度C=(17.6±0.8)℃,有效积温K=(124±7)DD,预测式N=(124±7)/〔T-(17.6±0.8)〕(d)。  相似文献   

8.
夏大豆淮豆4号高产栽培的生理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海斌  张复宁 《大豆科学》1999,18(3):243-247
采用混杂设计研究淮豆4号在播期、密度、施肥三因素不同水平下,产量结构,叶面积系数天及干物质积累分配情况,探索出200kg/亩以上高产栽培的合理生理指标:叶面积指数分枝期(V8)2.0~2.1在开花盛期达到提高4.1-5.0,然后缓慢下降,并维持在3.5-4.2之间,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应是源多库足,分枝2.8-3.5个,单株结英30个左右,每英粒数从2.2为宜,百粒重22g以上,相应栽培模式是:6月上  相似文献   

9.
花生去子叶幼胚的丛生芽诱导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授粉后25-30天的花生幼胚,去子叶后,在MS2(MS+BA1.0mg/L+CH300mg/L+PVPP0.3%+椰计50ml/L+蔗糖4%+琼脂0.8%)培养基中,置300lux弱光和20℃±1℃条件下,培养21-28天,能有效地产生丛生芽;在MS2中诱导培养后的去子叶幼胚的生长点切去,在改良无激素培养基(MS1)中培养14天,转入MS3(MS+BA6.0mg/L+NAA0.4ml/L+D-生物素0.1mg/L+CH300mg/L+酵母浸出物200mg/L+椰计50m/L+PVPP0.3%+蔗糖2.5%+琼脂0.8%)培养基,置25℃±1℃,3500lux光照条件下培养21-28天,80%的外植体分化出丛生芽,继而长成无根带叶小苗..平均每外植体产生8.1个丛生芽,最多可达40个.诱根后小苗移植田间80%植株成活并开花结实。品种(系)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大豆根际细菌 Ⅱ拮抗大豆孢囊线虫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11株根际细菌进行自然病土温室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筛选试验,得到防效较高菌株4株,防效为:JNJQ1-P(1),71.8%(p=0.01);JNJQ1-A5-1,69.3%(p=0.01);SY-NS,65.85%(p=0.05);QSG-LD-6,57.5%(p=0.05),前3株菌的除菌发酵液对大豆孢囊线虫二龄幼虫致死率在99.6%以上。  相似文献   

11.
花生覆膜引升子叶节出膜栽培法,可以使子叶节距膜面上移1.2—5.0cm,膜内横生茎枝穴百分率减少9.1—21.4个百分点,有些则完全消除;每穴花生果数增加1.4—5.0个,亩增产25.2—51.1kg.增产率达9.4%-15.4%,发芽果率和烂果率分别为1.3%和2.0%,较花生覆膜现行栽培法低10.6和7.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夏大豆亩产262.1kg生理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卢增辉  赵俊杰 《大豆科学》1994,13(3):185-192
研究了夏大豆中油-89D亩产262.1kg各项生理指标:叶面积系数,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分别为3.98、5.80、4.91;总光合势18.2万m^2·日,平均净光合生产率4.81g/m^2·日,氮磷总积累量分别为22.28kg和3.13kg,每生产100kg籽粒需吸收氮8.50kg,磷1.19kg,总干物质积累876.47kg,粒茎比0.51,经济系数0.30。  相似文献   

13.
日本龟蜡蚧产卵量和卵期的测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寄生在茶树、栀子花上的日本龟蜡蚧雌蚧体重、长短径积、厚度与产卵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体重(x)与产卵量(y)的相关关系最为显著,且在测报中最简便实用。其方程式分别为。其卵期发育起点温度(C)和有效积温(K)分别为C_茶树=15.5℃±1.0℃、K_茶树=199.2(DD),C_栀子=15.0℃±0.8℃、K_栀子=216.44(DD)。  相似文献   

14.
南方春大豆不同生育期干物质积累与氮磷钾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研究对两个南方春大豆品种分别于分枝期,始花期,结荚期,鼓粒期,成熟期取植株与籽粒进行化验分析的结果表明:(1)结荚到鼓粒期为干物质积累最快的时期,干物质积累占总积累量的40.13%,始花至结荚期是干物质积累较快的时期,干物质积累占总积累量31.88%。(2)分枝至结荚期氮,磷均以叶中含量最高,氮为3.700%-4.1095,磷为0.28%-0.285%;钾一般以茎的含量较高,为1.690%-1。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采用MR-03保鲜剂处理的“台农4号”菠萝,置于常温(25.2—28.6℃)下贮藏20天,好果率达96.7%.贮藏30天,好果率达73.3%,系最高.经生理生化分析,MR-03处理的果实在贮藏过程中,其呼吸强度和细胞膜渗透率均维持在较低水平,贮藏结束分别为13.24mgCO_2·Kg ̄(-1)h ̄(-1)和48.9%,系最低.果实中总糖、总酸、可溶性固形物和Vc分别为11.9%、0.50%、12.3%和6.04mg/100g,与贮前相比,下降幅度最小.还原糖为7.1%,与贮前相比,增加幅度最大.同时,通过对果实的感官品评,其结果为:果实失水较少,果眼饱满,果皮鲜黄,果肉爽脆.甜酸适宜,且具有浓郁的菠萝香味.  相似文献   

16.
通过PC/Gene软件对 Rottmann等人发表的番茄 LE-ACC2合酶的 5’端 2.0 Kb的前导序列作分析,设计了4对特异引物;以番茄果实、叶片的总DNA为模板,采用特异PCR扩增技术获得了 2.0, 1.87, 1.58, 1.28 Kb 4个特异片段,用 T-Vector技术构建了1个克隆(2.0 Kb)、3个亚克隆(1.87,1.58,1.28 Kb),对4个克隆产物进行了 DNA序列测定,借助 PC/Gene软件对所获得的各克隆序列进行综合处理与分析,获得了番茄 LE-ACC2 5’端前导序列的同源率为99.9%,但第-979位的 C和第-1076位的 T分别为 T和 C所替代。对利用 PCR技术分离大片段DNA的各环节作了较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徐优3—2     
徐优3—2系江苏省徐州市农科所1986年用中粳不育系徐80—7A为母本,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的宁恢3—2恢复系为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粳组合。1993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1产量表现1991~1992年参加江苏省杂粳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45.0kg,比对照盐粳2号增产16.2%。1992年江苏省杂粳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1.2kg,较盐优57(CK1)增产4.7%,较汕优63(CK2)增产0.9%,较泗稻9号(CK3)增产15.4%。1991~1992年徐州市生产试验,两年平均亩…  相似文献   

18.
长武89(1)—3—4是以小黑麦代换系“代96”作锈病抗源,经复合杂交后选育而成,其系谱为:[(长武131×代96)F1×F长武131]F4×(京花三号×NS2671)F1。该品种集中了各亲本材料的主要优点,表现出良好的综合性状:①抗病──对目前存在的各种条锈生理小种免疫,对白粉病和赤霉病中抗;②抗逆──耐旱、抗冻、抗倒;③高产──在丰雨年或半水地种植,产量达7500kg/hm2;④稳产──在特大干旱年份,仍能保持3000—5000kg/hm2的产量;⑤优质──蛋白质含量15.2%,赖氨酸0.38%,湿面筋43.2%,沉降值48ml。该品种突出的抗锈性是转入了小黑麦代换系(代96)的抗锈基因之结果。它的育成为小麦抗锈育种找到了新抗源,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95205高粱花药培养再生植株及其后代的田间评估──(N.Kumaravadivel等),PlantCellReports,1994,Vol.13,No.5,286~290(英文)在N6培养基(另加3%蔗糖,2mg2,4-D/L和0.8%琼脂)上,在...  相似文献   

20.
应用性诱剂对二代棉铃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河北省邯郸市大面积积应用性诱剂防治第二代棉铃虫,在特大发生的1993年和1995年及中等发生的1994年均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与对照区相比,因棉铃虫的雄蛾量减少使雌雄比分别由0.6:1(1994年)和0.8:1(1995年)变为1.2:1和1.6:1,交配率由83.33%和81%降低为29.37%和33%,平均交配次数由1.8次和1.75次减少为1.2次和1.26次,田间落卵量降低32.9%~43.5%(1993年),卵孵化率也明显降低,可将第一次药剂防治时间推迟3~4d,减少1次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