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辽单565在夏播区适宜种植密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白石  陈长青  史磊  孙甲  孙楠 《杂粮作物》2007,27(6):413-414
为了探索玉米杂交种辽单565在夏播区的适宜种植密度,2006年在河南省郑州市,商丘市,南阳市分别对辽单565做了密度试验,同时对密度与产量关系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辽单565在夏播区适宜种植密度在52 500~60 000株/hm2能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适应机械化播种要求,提高种子质量,开展辽单565制种密度对种子质量与活力的影响的研究。[方法]以辽单565为试验材料,其母本设置4个杂交制种密度为60 000、67 500、75 000、82 500株/hm2,研究不同密度下杂交制种对种子农艺性状及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75000株/hm2下株高和茎粗高于其他密度水平,在82500株/hm2下产量最高,67 500株/hm2下种子活力最佳。[结论]为得到种子活力较高的种子,辽宁地区辽单565可以杂交制种母本密度可以设为67 500株/hm2。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栽培密度对商薯 8 号农艺性状与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T4(60 000 株 /hm2 )处理的薯块干物质分配率最高,与 T1(37 500 株/hm2 )相比,150 d 时 T4 处理薯块干物质分配率显著增加 16.14%。 T4 处理的鲜薯干物率明显高于其他 3 个处理。T1 处理的单株薯重、单株最大薯重、单株蔓重显著高于 T2(45 000 株 /hm2 )、T3(52 500 株/hm2 )和 T4 处理,T2 处理的 T/R 值显著高于 T3、T4 处理。T3 处理的商品薯产量及商品薯率最 高。生产上选择 52 500 株/hm2 的栽培密度较为适宜。研究结果为商薯 8 号合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辽单527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长青  尤丹 《玉米科学》2011,19(4):125-127
以玉米杂交种辽单527为试材,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氮肥量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辽单527的产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通过建立二元二次回归方程得出,种植密度为61 000株/hm2、施氮量在149 kg/hm2时辽单527理论产量最高,灌浆期穗位层叶面积指数也较高。  相似文献   

5.
沈玉18号是沈阳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的优质玉米杂交种。为了探索沈玉18号的适宜栽培模式,2005年在沈阳市农业科学院试验田进行了不同肥力条件下的不同密度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低肥条件下(纯N 75 kg/hm2),密度39 000~46 500株/hm2能获得较高产量,9 041.6~9 548.7 kg/hm2。  相似文献   

6.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周旭梅  高旭东  何晶 《玉米科学》2012,20(3):107-110
以多抗较耐密玉米品种丹玉86和高抗耐密玉米新组合丹3363为试验材料,研究种植密度对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丹玉86产量与密度呈二次回归方程的关系,在60 000株/hm2密度下产量最高;丹3363在75 000株/hm2密度下产量最高,在52 500株/hm2密度下产量最低。株高、穗位高、茎粗、叶片数、棒三叶长随密度变化不明显。丹玉86在60 000株/hm2密度下棒三叶宽、棒三叶面积最大;丹3363棒三叶宽、棒三叶面积随密度增加而降低。丹玉86和丹3363倒伏率和空秆率均随密度增加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铁研919是以自选系铁0940为母本,自选系铁0941为父本杂交选育的中熟玉米单交种。在各级试验中表现为高产稳产、多抗,两年区试比对照辽单565平均增产16.05%,2014年1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辽宁铁岭、抚顺、本溪、阜新、朝阳等地≥10℃活动积温2 650℃以上的中熟玉米区种植。适宜种植密度57 000~67 500株/hm2。  相似文献   

8.
湖北短季棉麦后直播不同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用两个短季棉品种中棉所50、中棉所64进行麦后直播棉不同密度(密度在37 500株/hm2至60 000株/hm2之间)高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单株铃数下降,公顷总铃数、籽棉产量增加;实收籽棉产量的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密度间籽棉产量差异极显著,中棉所50、中棉所64两品种均在60 000株/hm2的密度下产量最高,籽棉单产分别达4 188 kg/hm2、4 075 kg/hm2.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耐密品种辽单565进行不同密肥栽培试验,寻求最佳密肥增产效果和效益最大化,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肥力条件下,密度要求差异较大。在中等肥力下密度67500株/hm2产量、总效益最高;在高肥力水平下密度75000/株/hm2产量、总效益最高,为不同生产水平下实现合理的群体结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陕单8806玉米品种9个密度的试验结果表明,陕单8806夏播高产适宜密度为67 500~75 000株/hm2。群体库源比值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库源比值大于1.5时(75 000株/hm2),源供应能力开始下降,产量显著减少。吐丝期叶面积系数保持在5.1左右时,群体内各层透光率适宜,受光态势良好,产量最高。随着密度的增加,前期的群体光合势增加,当密度过大时,吐丝25 d后的群体光合势下降。因此,合理密植、保证适宜的群体叶面积系数和良好的受光态势、维持库源性状在更高水平上的平衡是获得高产的根本。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从东北引进的东农249、四单19和本育9等3个玉米杂交种在西藏林芝进行了配套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海拔3000 m的林芝3个杂交种的子粒产量可以达到7 500~12 000 kg/hm2,施肥方式可以采用一次性基施,也可以采用追肥,密度应达到55 000~60 0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湘东地区三熟制直播油菜不同播期下的适宜栽培密度,2010 ~2011年度,以偏早熟油菜品种丰油730为材料在醴陵市进行了播期与密度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湘东地区三熟制栽培,10月10 ~30日播种,播种越早产量越高,适宜播期为10月25日前.10月10日播种,密度以37.5万~45.0万株/hm2较为适宜;10月15 ~20日播种,适宜的密度范围为45.0万~52.5万株/hm2;10月25日播种,52.5万~60万株/hm2的密度较合适;10月30日播种,密度应达到6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3.
不同类型饲用玉米高产栽培密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试验针对青贮型玉米科多8号和粮饲兼用型玉米陕单310两个不同品种,设置5个不同密度处理,通过从子粒、秸秆和有效总养分等方面综合分析发现:青贮型玉米的适宜栽培密度大于粮饲兼用型玉米;在陕西省夏玉米区,科多8号的高产栽培密度应在67500株/hm2左右,陕单310的高产栽培密度应在63000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14.
玉米高产栽培群体密度与性状指标研究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9  
对3个综合性状突出的玉米品种在高产施肥水平下进行不同密度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适宜的高产栽培密度不同,陕单8806和郑单958在6万~7.5万株/hm2,不能低于6万株/hm2,京科519在6万株/hm2左右,不能高于7.5万株/hm2。这3个品种在陕西关中夏播区的高产栽培群体性状指标为LAI在5.5左右,GAR在14.0 g/m2.d以上,吐丝期全株的光能截获量在92%以上,穗位以下叶的光能截获量不低于14%。  相似文献   

15.
以矮秆耐密型玉米辽单565为试材,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栽培形式对其光合性能、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当种植密度超过6.75万株/hm2时,宽窄行处理叶面积指数较高。除清种处理外,光合速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总体上呈单峰曲线变化,当种植密度超过6.00万株/hm2时,二比空和宽窄行栽培形式光合速率较高。与穗位叶和穗下叶叶向值相比,穗上叶的叶向值较高。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穗位高逐渐增加,穗长和百粒重逐渐下降。与其他栽培形式相比,大垄双行栽培形式在不同种植密度下茎粗和穗长变化较小,且茎粗表现较好。不同生态区域测产结果表明,栽培形式间和种植密度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栽培形式与种植密度互作极显著,在缩距增密、大垄双行和宽窄行栽培形式基础上,种植密度超过6.00万株/hm2时,辽单565易获高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烤烟新品系FG-1的栽培特点,形成其配套栽培技术。[方法]在贵州省设置不同施氮量与不同密度试验,探讨烤烟新品系FG-1的最佳种植密度与最佳施氮量。[结果]不同密度、施氮量对该品种大田生育期影响不明显;施氮量在112.5kg/hm2田间长势最好、产量最高;密度13 000株/hm2,施纯氮量105.0 kg/hm2的处理下,产量适中,上等烟率、上中等烟率、产值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综合表现最好的是密度13 000株/hm2,施氮量105.0 kg/hm2的处理。[结论]FG-1烤烟新品系最佳种植密度为13 000株/hm2,最佳施氮量为105.0 kg/hm2。  相似文献   

17.
通过高油115在北京山前暖区和冷凉山区不同生态区的生育规律观测和配套技术研究,明确该品种生长发育需≥10℃积温3 100~3 200℃·d.北京地区粮饲兼用生产适宜密度为42000~46 500株/hm2,作为专用青贮的适宜密度为51 000~55 500株/hm2;春播高油115的N、P2O5,、K2O最佳施肥配比应为311.25;粮饲兼用适宜收获期为吐丝后55~60 d,此时收获子粒产量高,秸秆饲用品质也较好;作为专用青贮最佳收获期为吐丝后25~30 d.  相似文献   

18.
玉米新品种陕单8806高产群体生理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陕单8806玉米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的生理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陕单8806玉米具有早熟、丰产、保绿性好的特点,其在关中夏玉米区种植的适宜密度为6.32万株/hm2左右,适宜叶面积指数为5.91,全生育期总光合势336.12万m·2d/hm2,平均净同化率为5.04g/穴m2·d雪,作物生长率应为150.87kg/穴hm2·d雪,产量可达到8223.0kg/hm2。  相似文献   

19.
试验设12 000株/hm2、21 000株/hm2、30 000株/hm2、39 000株/hm2、48 000株/hm2和57 000株/hm26个密度水平,分别研究棉花单株、叶、茎和根在不同时期的含水率并作相互比较。结果表明:从密度水平来看,当48 000株/hm2时,单株含水率可达到较高水平,最高为82.92%;而不同密度水平下棉花单株、叶、茎和根的含水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大致相同,均在6月初时最低,7月初和7月底时分别出现峰值。单株和棉叶含水率均以7月下旬最高(分别为82.69%~83.40%和8  相似文献   

20.
赫明涛  王军  水玉林  张明 《杂粮作物》2004,24(5):290-291
郑黑糯1号是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糯玉米新品种,产量高,鲜食品质好,色泽奇特,栽培时注意与其他品种隔离,春播密度55 000~60 000株/hm2,秋播密度60 000~65 000株/hm2,重施以有机肥为主的基肥,早施穗肥,春播授粉后20~25 d采收,秋播授粉后30~35 d采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