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预防1.1饲料奶牛日粮中适量添加抗氧化性微量养分可增强奶牛对乳房炎的抵抗力。因为,牛群乳房炎的发病程度与体内β-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E、硒、锌及铜的水平有关。感染乳房炎的奶牛血浆及乳中β-胡萝卜索和维生素E的浓度均明显低于健康牛,其感染程度越严重,血浆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的浓度就越低,牛乳中体细胞数及临床乳房炎的发生率均与其维生素E的摄入量及血浆硒浓度呈负相关。维生素E和硒不仅能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还可以增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水平,使抗体合成量增加,还能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和嗜中性白细胞对金黄色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杀伤能力。  相似文献   

2.
日粮维生素E和硒可预防奶牛乳房炎K.LarrySmith等著刘明江摘译宁宇虹校1引言维生素E和硒是家畜必需的微量养分;作为抗养化剂,它们具有相同的生物学作用(Bendich,1990)。这两种养分和β-胡萝卜素、维生素C、锌和铜能使机体组织维持较低浓...  相似文献   

3.
奶牛血清β-胡萝卜素浓度变化的研究今亨etal近年来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β-胡萝卜素除了作为维生素A源之外,尚对繁殖机能有特异的作用,且可间接地增强机体的兔疫力,并且与维生素A并用具有抑制乳房炎发生的效果。然而由于富含β-胡萝卜素的优质青草和干草的剧...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牛奶中体细胞数、菌落总数与奶牛乳房炎的关系。将体细胞计数低于2.5×105CFU/mL的乳区都认为是无炎症乳区;如果总计数超过1×106CFU/mL,则说明发生了影响乳区的急性炎症;而乳中的体细胞计数在2.5×105~1.0×106CFU/mL之间的奶牛则为隐性乳房炎患病牛。  相似文献   

5.
奶牛维生素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日粮添加一定量的维生素A、β-胡萝卜素、维生素D、维生素E,不仅可提高其生产性能,而且还可增强其免疫力,减少乳体细胞计数,增强牛奶的抗氧化性(Focant等,1998)并延长其保存期;在应激或高产等条件下,奶牛日粮需添加B族维生素(王和民与齐广海,1993;Girard,1998)。这就改变了传统认为的天然饲料中存在B族维生素,加上瘤胃微生物合成的B族维生素,完全可满足成年反刍动物对B族维生素需要量的观点。本文就奶牛维生素营养研究情况作一综述。1 维生素需要量的测定方法通过测定动物采食不同维生素水平时的反应,可直接确定其…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全面了解微生态制剂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防治效果,为科学利用这一新型饲料添加剂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用45头乳中体细胞数(SCC)小于100万个/ml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组为对照组(A)、试验B组和试验C组,每组15头,根据试验方案定期采集乳样,分析测定乳成分及SCC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在奶牛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乳品质,同时对降低乳中SCC,治疗和预防隐性乳房炎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观察中兽药制剂丹参酮乳房注入剂对奶牛乳房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试验将甘肃某公司奶牛场的40头乳房炎奶牛随机分为丹参酮乳房注入剂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及双丁对照组,每组10头,每日乳室灌注2次(早晚各1次),连续灌注7 d为一个疗程,进行乳样体细胞数(SCC)计数,并结合临床诊断结果以丹参酮乳房注入剂进行临床治疗。结果表明:奶牛连续灌注丹参酮乳房注入剂1个疗程之后,奶牛乳房炎的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乳汁外观正常,产奶量恢复,体细胞数降至正常范围(50万个/m L以下)。说明丹参酮乳房注入剂对奶牛乳房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且效果明显优于双丁注射液。  相似文献   

8.
利用PortaSCC(R)奶牛隐性乳房炎测试技术对太原和朔州两地的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PortaSCC(R)隐性乳房炎测试技术方法简便快捷、测定数据准确,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奶牛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为55.5%(111/2OO),乳区阳性率为26.34%(196/744);3胎及以上奶牛乳房炎阳性率达到70.18%(40/57)并显著高于1~2胎35.42%(17/48)(P<O.01);奶牛个体混合乳样体细胞与个体乳区乳样体细胞平均数呈直线相关,差异极显著(r=0.7418,t>t0.01,P<O.01).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程度、体细胞数、乳成分之间的关系,对1 125头不同乳房炎发病程度的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和DHI检测,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第三季度(7~9月)乳汁中体细胞数最高,产奶量最低,乳房炎的阳性率也最高,体细胞数对乳蛋白和乳脂率的影响无显著规律。体细胞评分大于5的奶牛在检测中均呈乳房炎感染状态。  相似文献   

10.
围产期饲喂β-胡萝卜素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旨在研究围产期添加β-胡萝卜素对中国荷斯坦奶牛泌乳、繁殖性能的影响。选择胎次相同、产奶量、体重和体况评分值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36头,随机分为3组。3种处理日粮分别为:对照日粮、处理Ⅰ日粮(对照日粮 300mgβ-胡萝卜素/(头.天))、处理Ⅱ日粮(对照日粮 600mgβ-胡萝卜素/(头.天))。预试期15d,试验期120d。结果表明,在奶牛额外添加VA150000IU/d的情况下,每头奶牛添加β-胡萝卜素300或600mg/d,对前3个泌乳月的牛奶成分以及乳中体细胞数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但在产后3个月,对照组自然产奶量和标准乳逐月降低,而添加β-胡萝卜素组的自然产奶量和校正乳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β-胡萝卜素的添加提高了血浆中β-胡萝卜素和VA的浓度(P>0.05);在产后8~12周,添加β-胡萝卜素300mg/d,显著提高了牛奶中β-胡萝卜素的含量(P<0.01)。在产后1~3月期间,奶牛额外添加VA150000IU/d同时添加β-胡萝卜素,降低了胎衣不下、子宫炎和乳房炎的发病率。在围产期β-胡萝卜素的添加提高了产奶量,提高了血浆中β-胡萝卜素和VA的浓度,提高了牛奶中β-胡萝卜素浓度,降低了胎衣不下、子宫炎和乳房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利用美国近年研究并应用于实践的博达(PortaSCC)奶牛隐性乳房炎测试技术对太原某奶牛场的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了监测,试验显示,博达(PortaSCC)隐性乳房炎测试技术方法简便快捷、测定数据准确,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此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为54.29%(57/105),乳区阳性率为26.03%(107/411);3胎及以上奶牛阳性率达到70.18%(40/57)并极显著高于1~2胎(35.42%,17/48)(P<0.01);奶牛个体混合乳样体细胞与个体乳区乳样体细胞平均数呈直线相关,差异极显著(r=0.7418,P<0.01)。  相似文献   

12.
奶牛乳房炎与日粮营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乳房炎(Mastitis)是世界奶牛生产中重要的危害因素之一。大量的国外资料报道,乳房炎的发病率大约在25%~60%;据北京、上海、天津、广州、西安等大城市调查,奶牛乳房炎发病率达20%~70%。在美国,由于乳房炎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0亿美元,在世界范围内,每年的牛奶生产损失约计380万吨。因此,如何防止乳房炎的发生成为奶牛生产的关键措施。本文从奶牛日粮营养方面进行调控,以达到降低乳房炎发病率的目的。1维生素1.1维生素A与β-胡萝卜素维生素A化学上称为视黄醇,在动物体内的主要功能是与动物的视觉有关。此外,对维持畜禽正常的上皮组织…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一项严格控制条件的观察试验,建立了判定临产期能量负平衡、血脂、脂溶性维生素浓度以及急性期蛋白质含量与亚临床乳房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根据奶牛品种进行分组,并预计分娩日期,自奶牛断奶后观察8周。如果能在产后乳腺内分离到与预产期的前9周不同的病原菌,则判定为新形成的乳房感染。在前9周时奶牛的体况评分为3.71±0.12。共有15头娟姗奶牛与荷斯坦奶牛符合本文的标准。与正常奶牛相比,新的亚临床乳房炎奶牛具有较高的体况评分、体重和体重损失。处于新的亚临床乳房炎的娟姗牛临产期时,其血浆β-胡萝卜素含量比正常娟姗牛要高,同时高于同种状态下的荷斯坦奶牛。然而,与正常的娟姗牛相比,亚临床乳房炎的娟姗牛其血浆中β-胡萝卜素含量上升的较迟。正常奶牛在临产期体内血浆α-生育酚,乳清蛋白和维生素A结合蛋白浓度较高。新的亚临床乳房炎奶牛,其乳蛋白含量、乳糖含量以及乳尿N比正常奶牛要低,但体细胞数要高。如果临产期时奶牛组织能量贮备较高,且血浆蛋白、β-胡萝卜素以及血浆α-生育酚含量降低,则该奶牛在该时期患乳房感染的几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奶牛乳房炎是影响奶牛奶产量和牛奶质量的最重要疾病之一,可给奶牛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仅隐性乳房炎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即占乳房炎全部损失的70%[1]。牛奶中的细胞统称为体细胞,当乳腺发生感染时,大量的嗜中性粒细胞进入乳腺组织,从而引起乳中体细胞计数(SCC)的增加。因此,随时监测乳汁中体细胞的数量,可以动态估测奶牛乳腺的健康状况。而隐性乳房炎监测是判定牛群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一般来说,体细胞数量的高低与  相似文献   

15.
利用美国近年研究并应用于实践的博达(R)(PortaSCC(R))奶牛隐性乳房炎测试技术对太原某奶牛场的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了监测,试验显示,博达(R)(PortaSCC(R))隐性乳房炎测试技术方法简便快捷、测定数据准确,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此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为54.29%(57/105),乳区阳性率为26.03%(107/411):3胎及以上奶牛阳性率达到70.18%(40/57)并极显著高于1~2胎(35.42%,17/48)(P<0.01);奶牛个体混合乳样体细胞与个体乳区乳样体细胞平均数呈直线相关,差异极显著(r=0.7418,P<0.01).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选取240头不同泌乳阶段、1~8胎次的荷斯坦奶牛,探讨影响牛奶中体细胞数以及产奶量和乳成分的某些因素。同时,12头健康奶牛、15头亚临床乳房炎奶牛以及15头临床乳房炎奶牛分别分为3组,第1组不添加蛋氨酸锌,第2、3组分别添加蛋氨酸锌5g/d·头和10g/d·头。亚临床和临床性乳房炎奶牛乳房内注射抗生素(100mg),直到完全康复。研究结果显示,冬季乳中体细胞数最高(P0.05),接着是夏季,最低的是秋季。体细胞数的变化是随着泌乳开始产奶量上升到高峰期的过程中呈现下降趋势,之后显著升高(P0.05),并且随着泌乳期的增加也在升高。正常奶牛、亚临床乳房炎奶牛和临床乳房炎奶牛的比例分别为77.71%、15.82%以及6.46%。产奶量和乳成分以及产奶收入都随着体细胞数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补充蛋氨酸锌导致乳中体细胞数显著下降(P0.05)。亚临床和临床乳房炎补充蛋氨酸锌显著降低了乳中体细胞数、导电性、康复时间以及与未添加组奶牛相比消耗的费用(P0.05)。  相似文献   

17.
对健康乳室和乳房炎乳室的2000份乳样作了细胞计数。健康母牛乳样的平均体细胞数是6.84±0.27万细胞/嶷升,其中嗜中性白细胞占3±0.26%。患乳房炎母牛乳样的平均体细胞数是338±35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盛行用维生素A治疗或预防乳房炎。但其效果尚未得以认定。小林帮弘等应用维生素A对乳房炎患牛进行了试验,其结果为: 1.测定了经过治疗的乳房炎患牛血液中的维生素A与β——胡罗卜素的含量。61头供试牛中,在初诊时维生素A最高达495ng/ml,最低37ng/m1,平均179.9±107.9ng/ml;一周后最高达48lng/ml,  相似文献   

19.
奶牛乳房炎是造成奶牛业经济损失最大的疾病之一,它不仅影响奶牛产奶量,同时也影响牛奶品质、危害人类健康,特别是隐性乳房炎影响更加严重.因此,乳房炎的早期诊断对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乳汁体细胞计数(somatic cell counts,SCC)广泛作为奶牛乳腺感染的诊断指标,乳汁体细胞数可以比较精确地反映奶牛乳房炎症程度,乳房炎症损伤越严重,则乳汁体细胞数越高[1].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某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采用测SCC的方法,检测412头泌乳奶牛。检测的412头泌乳奶牛中有164头感染乳房炎,头阳性率高达39.81%(164/412)(P0.05);检测1 618个乳区,检出436个阳性乳区,乳区阳性率为26.95%(436/1 618)(P0.05);检测过程中发现30个瞎乳头,瞎乳头率为1.82%(30/1 648)。统计分析发现:该规模奶牛场的乳房炎发病率偏高;奶牛左前乳区、右前乳区、左后乳区、右后乳区的乳房炎感染率有递增的趋势,而前乳区的感染情况要比后乳区轻;乳脂率、非脂乳固体率和乳蛋白率与体细胞数有正相关关系,乳糖率和总固体率与体细胞数有负相关关系,尿素氮率与体细胞数的关系不够清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