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高明娟  田华峰  薛丽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501-3503,3505
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了城市化与水资源环境的耦合关系,根据相关统计资料对城市化水平-社会经济-水资源等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到其耦合相关性,证明城市化与水资源环境演化具有一定的联系。最后针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水资源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陕西关中地区城市化进程中水环境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陕西关中地区城市发展的历史和水资源及环境状况,结合世界和国内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对关中地区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城市洪涝及城市缺水问题日趋严重、区内城市水资源不足且可挖潜力有限、城市水体污染严重、地下水超采严重并引发不必要的地质灾害等水环境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大力建设蓄水水库、加强城市节水工作、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环境保护工作等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王让德 《甘肃农业》2013,(23):51-52
在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水文水资源的利用是必不可少的。但随着城市化发展需求的进一步加大,水文水资源受到城市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作者借本文阐述城市发展对于水文水资源的影响与相应的问题解决研究方法,以期为读者提供若干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约束下的西北地区城市化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西北地区水资源状况,并提出了西北地区城市化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虽然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水资源是比较丰富的,但是我国的人口居多导致我国城市用水依然比较紧缺,再加上城市化导致的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等各种各样的城市化问题使得自然界的水资源在不断地被破坏,城市出现了一系列的城市病为了解决城市化发展过程当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提出了海绵城市的理念,目的是为了将海绵城市的理念应用到城市规划建设当中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的解决城市发展过程当中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本篇文章主要针对海绵城市及他的相关应用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新建城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城市水问题,如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城市洪涝灾害等。城市建设与水资源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沈阳浑南新区是沈阳市浑河南岸的新建城区,近年来发展迅速,城市化程度日益提高,同时存在着严重的水问题。本文以水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给出了水资源生态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城市化进程和工农业生产的不断推进.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以致水资源的供求矛盾进一步加剧,影响到塔里木河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本文从阿克苏河径流变化特征进行探讨,提出阿克苏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对城市雨水资源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琳琳  何俊仕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4077-4078
分析了城市化对城市水文过程、径流水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后给出了城市雨水资源化与城市和谐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浅析榆林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桂芳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7):136-137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城市化进程和工农业生产的不断推进,榆林市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缺水已成了定局。为了解决榆林市水资源短缺问题,21世纪初,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维持榆林市水资源健康发展的新思路,即通过合理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实现榆林市水资源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生存、发展需要的可持续利用的思路。该文简述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分析了榆林市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用水变化的驱动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市发展的诸多问题中,水资源变化是最为迫切的,影响城市水资源变化的驱动力因素中,气候驱动力因素和城市化这人为驱动力因素变化也是人们最为关注的。本文就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从自然驱动力和人为驱动力角度综合出发,分别从城市化对城市供用水影响、气候变化对城市供用水影响、城市供用水预测模型建立3个部分进行综合论述,同时提出存在问题及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1.
油田联合站综合单耗受其自身因素与站内工艺条件的共同作用,为实现不同站库能耗大小的可比性,消除因流程工艺等差别造成的影响,将联合站综合单耗视作灰箱模型进行研究。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结合油田联合站实际生产情况,对联合站综合单耗与其主要影响因素的数学关系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联合站单耗回归模型。以胜利油田36座联合站实际能耗数据为基础,利用该模型对联合站能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单耗与联合站处理液量正向相关,与综合含水率、原油密度负向相关;相对于处理液量,综合含水率和原油密度对综合单耗的影响程度分别为88.4%和50.9%,即对综合单耗影响程度大小依次是处理液量、综合含水率、原油密度。同时,结合实测数据,分析由3个影响因素弓I起的联合站能耗增大的原因,提出在工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集中处理来液和实施常温分水技术代替加热分水的节能改造措施。(表7,参10)  相似文献   

12.
汪鹏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8):119-122
经济发展、城市化及土地政策是影响耕地资源消耗的主要因素。探讨了包括重庆在内的7个市及经济区耕地资源与以上3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近15a来各地区耕地资源呈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耕地年均减少率在各地区间梯级排列。其中,重庆市耕地减少率仅高于天津市和京津冀地区,而北京市耕地资源消耗率居所有地区之首。提出了重庆市未来的城市发展规划和保护耕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不同的食物消费模式对虚拟水消费的影响,对全国1990—2014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食物虚拟水消费量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显示:全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虚拟水消费量都呈现出缓慢增长的趋势,城镇居民人均虚拟水消费量增长速度快于农村,是农村居民的1.12倍左右;城镇居民的虚拟水消费多样性指数高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是引起城乡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未来随着食物消费量的不断增加,食物虚拟水消费量也将持续增长,势必对水资源造成更大的压力,这就需要倡导城乡居民均衡膳食和健康的消费习惯,改善食物消费模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压砂地与常规种植枸杞的产量、施肥、用水量等比较,提出压砂地种植枸杞能充分利用砂地资源,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虚拟水计算方法为基础,对南方地区红三角区域2000年的农产品虚拟水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区域农产品的结构调整及水资源利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不降低人均水资源消费需求的情况下,水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可通过农产品虚拟水贸易方式,更好地发挥区域性水资源优势,并引导人们改变其生产结构与消费模式,主动开发和生产有效益的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通过农产品虚拟水战略,在更大区域范围内缓解水资源紧缺地区的水资源压力,创新水资源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油松栓皮栎混交林林地蒸散和水量平衡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20 0 1年 4— 1 0月 ,对北京西山地区一块 31年生的油松、栓皮栎混交林的林地蒸散和水量平衡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通过标准木的标准比导率和树木胸径和边材面积的相关模型 ,可以比较准确地推算出林分的蒸腾耗水量 .油松和栓皮栎混交林的蒸腾耗水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 ,栓皮栎的生长季标准比导率明显高于油松 ,是油松的 2 6倍 .就北京西部山区而言 ,林分存活与否的关键在于其是否能够经受住春季降雨少、气温高、湿度低、土壤残留水分少等干旱环境的考验  相似文献   

17.
作为推动城市化的动力,旅游已成为多元城市化道路的一种新模式。研究不同地区旅游城市化的特征及机制,总结我国旅游城市化的规律,已成为业界研究的重点。本文以蓟县为例,在实地考察、收集数据的基础上,分别从城市性质和功能、空间结构、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等几个方面总结了其旅游城市化的特征,并分析了蓟县旅游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指出优质的资源、政府的推动、民营经济的参与,以及旅游消费是推动蓟县旅游城市化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黄土塬区播前底墒变化和生育期差别供水(降水+补充灌溉)对冬小麦产量、耗水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田间试验,揭示该区域农田有限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调控机制,明确现有措施下冬小麦旱作生产潜力可实现水平。【方法】划设田间试验小区,在夏闲期通过覆盖保水与生物耗水措施形成底墒差异的基础上,设计如下试验:(1)由不同底墒+生育期降水形成4个冬小麦全生育期无补灌处理,以分析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对播前底墒变化的响应。其2 m土层底墒变化范围为350—550 mm。(2)相同底墒下不同生育期灌一水处理:在平均底墒约为500 mm下分别在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补充灌溉40 mm,探讨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对等量灌溉的响应差别。(3)高底墒542.3 mm与571.6 mm下分别进行灌2水与4水处理,形成冬小麦全生育期比较充分的供水条件,研究冬小麦在低水分胁迫下产量提升的可能程度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特征。【结果】(1)在黄土塬区降水季节分布特征下,播前底墒对冬小麦产量具有决定性作用,产量随底墒线性增加。在做好夏闲期蓄水保墒的基础上,旱作冬小麦产量可达到充分供水情况下能够取得产量的88%—90%水平。(2)与2 m土层底墒为500 mm且生育期无补充灌溉的处理比较,供水增加同为40 mm时,表现为底墒增加处理的产量提高了11.8%,次之是在拔节期与孕穗期分别补灌的处理,但三者间产量无显著差异;播前底墒较高并在拔节期及孕穗期补充灌溉的处理冬小麦产量达到试验年份较高水平,且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UE)也得到提高。(3)冬小麦产量与耗水量表现为Logistic曲线关系,随着耗水量的增大,产量提升速率表现为先快后慢,边际水分利用效率(MWUE)则持续降低,而WUE表现为上升、达到峰值和下降三个阶段,且WUE到达其最高值的耗水量小于产量到达其最高值的耗水量。【结论】黄土塬区气候条件下,播前底墒差别与生育期差别供水对冬小麦产量均有影响,由底墒或不同生育时期分别增加等量供水在总供水水平相同时其增产效应基本一致;采用Logistic曲线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冬小麦产量与耗水量之间的关系,揭示产量、耗水量及WUE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北方农牧交错带不同退耕方式下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退耕还林、退耕还灌、退耕还草不同退耕方式对土壤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耗水主要靠降水满足;3种不同退耕方式的植被生育期内土壤水分含量均随降水量而变化;土壤表层(0~30 cm)水分含量相差不大;在30~100 cm土层,林地土壤水分含量始终高于灌木地和草地,草地的最低;对于0~100 cm土层,林地相对于灌木地和草地能更好地维持土壤水分;2005年3种退耕方式的植被在生长季中对水分的消耗均超过降水补给.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高产条件下灌水时期和灌水量对小麦的耗水特性和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影响,为小麦节水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不同灌水时期和灌水量的处理,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析方法对籽粒蛋白质进行分离量化,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小麦耗水量、水分利用率、籽粒产量、籽粒品质和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灌水量的增加,灌水量占农田耗水量的百分率提高,降水量和土壤贮水消耗量占农田耗水量的百分率降低。减少灌水量,促进小麦对土壤贮水的利用,提高小麦在0~100 cm各土层的土壤耗水量。降低农田耗水量、提高水分利用率是实现节水高产栽培的有效途径。拔节期和开花期分别灌水60 mm的处理在两年度生长季均获得了最高的水分利用率;在2004-2005年生长季W1处理的籽粒产量与W2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W0处理;在2005-2006年生长季W'2处理的籽粒产量与W'3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W'0、W'1处理。水分对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在2004-2005年生长季,与W2处理相比,W1处理的籽粒醇溶蛋白含量降低,HMW-GS含量和谷蛋白含量升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升高,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延长,有利于强筋小麦济麦20籽粒品质的改善。在2005-2006年生长季,随灌水量增加,籽粒HMW-GS含量、谷蛋白含量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W'2处理最高,与籽粒蛋白质含量、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的变化趋势一致。【结论】本试验条件下,拔节期和开花期分别灌水60 mm是兼顾节水、高产、优质的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