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凹叶厚朴杉木混交林生物量及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应用平均标准木法和样方收获法对凹叶厚朴杉木混交林各经营模式林分的生物量、生物量组成及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经营模式的林分中,以行间混交的生物量及生产力最高, 分别为74.96 t/hm 2 和6.25t/ ( hm 2·a); 混交林各经营模式的营养空间分布均比杉木纯林合理,对林木生长有促进  相似文献   

2.
南方山地红壤区杉木毛竹复层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杉木毛竹复层林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表明:杉木密度为870株/hm2的杉木毛竹复层林分涵养水源能力最强,林冠层持水量比杉木纯林多5.02t/hm2,比毛竹纯林多1.44t/hm2;地上部分总持水量18.68t/hm2比杉木纯林、毛竹纯林分别增加6.13t/hm2、0.55t/hm2;土壤贮水量150.26t/hm2,比杉木纯林、毛竹纯林和其它混交林都大;渗透速度的初渗值达29.43mm/min,稳渗值达18.32mm/min,分别是杉木纯林1.9倍、1.8倍。  相似文献   

3.
杉木、山杜英混交林及其纯林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林分生长、生物量、林分结构及土壤养分等方面,对营造于福建邵武的7年生杉木与山杜英不同模式混交林及其纯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与山杜英混交林及山杜英纯林具有较高的林分生产力,山杜英纯林(81.9210t/hm^2)和杉3:山1(58.1940t/hm^2)混交林生物量分别比杉木纯林高出2.01倍、1.13倍,杉5:山1(49.7117t/hm^2)和杉2:山1(44.5395t/hm^2)混交林生物量,分别比杉木纯林高82.67%和63.66%;杉木与山杜英混交林不仅有利于地力维护,促进杉木生长,而且还能形成较好的林分结构,因此,杉3:山1混交模式是值得推广的杉阔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4.
杨树沙棘混交林及杨树纯林蒸腾,光合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滩地的杨树沙棘混交体、杨树纯林与缓坡地的相同林分相比,光合强度提高37.5%和29.6%,蒸腾强度降低40.7%和23.2%,河滩地的混交林与纯林相比,光合强度提高22.4%,蒸腾强度降低44.3%;缓坡地混交林与纯林比较,光合强度提高104.5%,蒸腾强度降低27.9%。昼、夜蒸腾强度混交林比纯林降低1.4%和3.1%。混交林的阴叶蒸腾强度高于阳叶9.2%,纯林的阳叶蒸腾强度高于阴叶15.4%  相似文献   

5.
拟赤杨杉木混交林培肥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11年生拟赤杨纯林、拟赤杨杉木混交林和杉木纯林土壤肥力的研究结果表明:拟赤杨杉木1:3混交林具有良好的培肥土壤能力,同时土壤结构体破坏率、团聚体、水稳性团聚体、土壤结构系数、土壤孔隙度和通气度也表现最好;其次是拟赤杨纯林,最差是杉木纯林.可见拟赤杨杉木1:3混交林可在我省山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杉木多代连栽地营造混交林生产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三代杉木林采伐迹地营造杉木火力楠混交林(5:2)试验,结果表明:10年生杉木火力楠混交林林分的生产力和生物量比对照杉木纯林有所提高;单株生物量大小顺序为:混交林中杉木>纯林杉木>混交林中火力楠;在根系组成中,火力楠<0.1cm须根所占比例(15.44%)比杉木(1.79%)高,混交林林分年凋落物量和枯枝落叶现存量均高于对照的杉木纯林  相似文献   

7.
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群落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六年生不同混交比的杉木,火力楠混交林每木调查的基础上,选择杉木(3):火力楠(1)混交林为代表,并以杉木纯林和火力楠纯林为对照,对不同林分群落的生产力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混交比的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的蓄积量均比杉木和火力楠纯林高,其中以杉木(3),火力楠(1)林分蓄积量最高,(2)混交林中林木的单株生物量,年净生产量均比纯林高,长势比纯林好;(3)混交林林分总生物量,年净生产量均比杉木纯林高,特别是干材净生产量比杉木纯林高1.16T/ha.a,这对经营用材林是十分有利的。  相似文献   

8.
福建青冈萌芽林分结构及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福建青冈萌芽林分生产力高,Ⅳ类地24年生林分生物量193.7t/hm2,其中乔木层185.6t/hm2;林分年均净生产量9.121t/(hm2·a),其中乔木层7.733t/(hm2·a);林分平均胸径11.4cm,平均树高9.8m,蓄积量155.3m3/hm2,萌芽木占全林株数的74%;林分叶面积指数7.515m2/m2,叶对树干净同化率75.5g/(m2·a).  相似文献   

9.
细柄阿丁枫栽培技术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福建省尤溪县国营经营林场细柄阿丁枫人工林的研究结果表明:幼树较耐荫,在杉木林冠下造成生好,可形成较稳定的混交林分,平均胸径和树高分别达14.4cm和15.5m,单株地上部分生物量高达101.15kg/株,混交林林分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为160.462t/hm2,分别是木荷杉木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的2.69倍和2.78倍;杉木低产林强度间伐后林冠下营造细柄阿丁枫可培育树干通直圆满的大径用材林,效益好;纯林树干易分叉,可培育食用菌等原料林;与楠木和火力楠混交,效果也很好;混交林生态效益显著,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10.
保阔栽针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在人促阔叶林中营造的小块状人工杉木林生长快、蓄积量高、材质好,单位面积蓄积量达496m3/hm2,年平均蓄积生长量达18.4m3/(hm2·a);小块状人工杉木林下更新的阔叶林幼树密度达5265株/hm2,能满足天然更新要求,林分皆伐后可天然更新恢复成常绿阔叶林;人促阔叶林中小块状的人工杉木林的面积在1hm2内为宜,若带状其带宽在100m内为宜;在人促阔叶林中小块状或带状营造人工针叶林,这种"保阔栽针"方式是天然阔叶林经营利用的又一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11.
观光木及其混交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从林分的群落特征、生物量及生产力等方面对观光木人工纯林及其与杉木混交林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观光木混交林生物量为103.838t/hm~2,是观光木纯林的1.9倍;其林下植被生物量1.478t/hm~2,小于观光木纯林(1.995t/hm~2)。在纯林和混交林中,各器官生物量所占的比例均为:树干>根>枝>叶。但观光木纯林的林分结构更有利于提高其出材率,其树干生物量的比例高于混交林。观光木混交林叶面积指数为5.72,叶净同化率为787.3g/(cm~2·a),明显高于纯林,从而使得观光木混交林表现出比纯林更高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山杜英人工林生长状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浦城寨下国有林场的山杜英人工林的生长状况研究表明:山杜英具有较高的生产力,10年生山杜英纯林树高和胸径的年平均生长量分别为0.97m和1.15cm,林分蓄积量达131.71m3·hm-2;与杉木、马尾松组成的混交林,由于改善了林地生态环境质量,使林分生产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山杜英为优良的乡土阔叶造林树种,可大力推广造林.  相似文献   

13.
杉木山杜英混交林林分生产力及生态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山杜英纯林、杉木山杜英混交林的生产力、土壤肥力和林分燃烧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杉木纯林相比,混交林不仅能够提高林分生产力,同时还具有培肥土壤,提高林分水源涵养能力,降低林分燃烧性等良好生态效益,营造杉木山杜英混交林是科学经营杉木连栽地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叶杨沙棘混交林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叶杨(Populus simonii)、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混交林和小叶杨纯林生物量进行了研究,同时应用Miami模型和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对林分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叶杨、沙棘混交林与小叶杨纯林相比,混交林能够显著提高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能有效地利用当地气候资源,小叶杨与沙棘混交林林分生物量为40.442 t/ hm2,小叶杨纯林的生物量为20.710 t/hm2,混交林是纯林的1.95倍;小叶杨、沙棘混交林的生产  相似文献   

15.
杉木泡桐混交林生产力及其土壤肥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杉木泡桐混交之后,林地肥力得到明显改善。杉木泡桐混交林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杉木纯林相比,杉木坡下部和坡上部,平均树高分别高1.7m和1.6m,平均胸径分别大2.1cm和2.2cm,单株材积分别大0.0196和0.020m^3,杉木蓄积量分别大45.5675和53.2455m^3/hm^2,加上泡桐的蓄积量,坡下部长坡上部混交林林分的蓄积量分别大60.5475和60.7850m^3/hm^2。这说明杉木泡桐混交是一种良好的混交组合,形成了有利于杉木生长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生态空间和林地资源,对土壤理化特性具有较好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16.
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人工复层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相对生长法和样方收获法,于2006年对广西国营高峰林场3年生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不同混交模式人工林群落生物量及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不同混交模式各器官生物量与测树因子(D2H)存在紧密相关关系。在相同混交比例下,群落生物量、乔木层生物量及净生产力水平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当尾叶桉与马占相思混交比例为1∶1时,林分密度为1 050和1 320株/hm2的群落生物量分别为28.556和47.853 t/hm2,平均净生产力分别为9.51和15.95 t/(hm2·a),其中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22.100和42.182 t/hm2,占总生物量的77.39%和88.15%;当尾叶桉与马占相思混交比例为2∶1时,林分密度810和1 170株/hm2的群落生物量分别为49.482和76.556 t/hm2,平均净生产力分别为16.49和25.51 t/(hm2·a),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44.340和72.733 t/hm2,占总生物量的89.60%和95.01%;当林分密度同为1 727株/hm2时,尾叶桉纯林、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以1∶1.6比例混交林的群落生物量分别为84.586和106.904 t/hm2,平均净生产力为28.20和35.63 t/(hm2·a),其中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73.942和101.480 t/hm2,占总生物量的87.42%和94.93%,混交林群落生物量比纯林群落生物量高出26.38%。在相同混交比例下,灌木层、草本层、枯枝落叶层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在相同密度下,尾叶桉纯林灌木层、草本层、枯枝落叶层生物量均比混交林高。在6个林分更新处理中,当尾叶桉与马占相思的混交比例为1∶1.6时,混交林的成层性最明显,林分总生物量、净生产力水平也最高,且与其他各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是较佳的一种混交模式。   相似文献   

17.
闽粤栲萌芽林分结构及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Ⅳ类地14年生闽粤栲萌芽林分生物量(地上部分)58.2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51.7t/hm2;林分年均净生长量5.582t/(hm2·a),其中乔木层年均净生长量3.693t/(hm2·a);林分平均胸径9.7cm,平均树高9.1m,蓄积量111.2m3/hm2,萌芽木株数占全林株数的78%;林分叶面积指数1.67m2/m2,叶对树干的净同化率203.6g/(m2·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