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株洲县林地土壤的成土母质母岩主要有板页岩、砂岩、花岗岩、紫色页岩、石灰岩及第四纪红土等.土壤类别主要有红壤土、紫色土两种.通过对土壤分析、检测,得出各类土壤的养分状况,并根据不同树种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求,提出了林地土壤施肥与树种配置建议,以期为科学施肥,适地适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云南一代、二代胶园不同成土母质土壤无机磷(Ca-P,Al-P,Fe-P,O-P)、有效磷、全磷的含量,无机磷在不同成土母质中的比例及不同形态磷素间的相互关系,旨在为提高胶园土壤磷肥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一代、二代胶园的Fe-P、全磷含量呈现千枚岩花岗岩砂页岩;花岗岩、千枚岩、砂页岩中的Fe-P、O-P含量呈现二代胶园一代胶园;无机磷在不同成土母质中的比例呈现Ca-PFe-PAl-PO-P;不同形态磷素间,全磷与有效磷、Al-P显著相关,与Fe-P,Ca-P,OP、有机质极显著相关,有效磷与Fe-P、Al-P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对湿地松和火炬松枯梢病与立地条件和林分因子的相关性进行研究表明,树种、成土母质、土壤、林龄和雪压与松树枯梢病的发病率显著相关,其偏相关系数依次为树种>成土母质>土壤>林龄>雪压;树种、成土母质、土壤、林龄和造林质量与病害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其偏相关系数依次为树种>成土母质>土壤>林龄>造林质量。各因子与发病率的复相关系数为0.8382098,与病害严重程度的复相关系数为0.8687435。对此病害,宜采用综合技术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4.
福建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土壤条件和肥力演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结果表明,格氏栲天然林分下土壤肥力高于格氏栲人工林分及其它几种树咱人工林分下土壤肥力;在气候、母质、地形三大成土因素都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生物条件和时间对成土过程的作用。从人工栽培林分土壤演变为当地顶极群落林分下土壤的过程,我们称之为顶极群落土壤成土过程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研究结果表明,格氏栲天然林分下土壤肥力高于格氏栲人工林分及其它几种树种人工林分下土壤肥力;在气候、母质、地形三大成土因素都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生物条件和时间对成土过程的作用。从人工栽培林分土壤演变为当地顶极群落林分下土壤的过程,我们称之为顶极群落土壤成土过程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清西陵地区土壤养分和酸碱状况,对不同地形及不同母质母岩上发育的典型土壤剖面分层采集土样,进行室内分析。结果表明:中山、低山石灰性母质土壤呈微酸性,有机、无机养分丰富。丘陵区石灰性母质土壤呈微碱性,非石灰性母质土壤呈中性偏酸,土壤养分总体水平偏低,但不同剖面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7.
昆明市野鸭湖景区的土壤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昆明市野鸭湖景区不同的植被类型及土壤类型设样调查。其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该景区的主要土壤类型有山地红壤、山地黄红壤、黄壤、黄棕壤、黄色砂壤等5种类型,红壤、黄红壤、黄壤基本各占1/3,土壤质地大多数是粘壤土。主要成土岩石有石灰岩、砂岩、变质岩(板岩、片岩)、红色砂岩、紫色砂岩等,主要成土母质有残积母质、坡积母质等类型;为酸性土壤,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较低,缺乏有效氮,严重缺乏有效磷,土壤交换性能较差,肥力偏低,且土壤的侵蚀现象明显。据此,应防止景区植被的进一步破坏。  相似文献   

8.
油茶土壤母岩与叶片养分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省油条土壤成土母岩主要有板岩、花岗岩、紫色砂岩、石灰岩、页岩及第四纪红土母质等。不同母岩发育的土镶,其特性,矿物元素含量不同,并影响到油茶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为探求土壤母岩与油茶叶片养分含量的关系,对生长在扳岩、花岗岩、紫色砂岩(砂岩)、石灰岩及第四纪红土母质发育的土壤上的油茶作了初步的调查、测定。  相似文献   

9.
不同树种对土壤养分含量的要求是不相同的。为获得较理想的生物产量,即达到林木丰产试验目的,必须研究其基本因素——各树种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的关系。多年来,本人参加全所主要树种土壤  相似文献   

10.
不同母岩母质上土壤特性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母岩母质上土壤的特性已经从土壤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CEC、土壤酸碱性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河北 林业科技》2003年第2期),下面继续从土壤养分、土壤机械组成及质地3个方面进行分析,同样得出了不同母岩母质上 发育形成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都存在很大差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浙闽毛竹林土壤有效硅含量与地理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典型调查的方法,观察了浙江和福建主要毛竹产区林下土壤的172个剖面,采集各类土样633个进行有效硅含量的测试,结果表明:①有效硅含量因土壤母质、土壤类型以及所在地理位置(纬度、海拔等)的不同而各有差异。一般火成岩(本调查中花岗岩类和高海拔区凝灰岩除外)发育的土壤有效硅含量较低,沉积岩较高,变质岩尚无规律。各类土壤有效硅含量顺序为:山地黄壤>石灰性土>山地黄棕壤>山地红壤≥黄红壤>酸性紫色土≥低丘红壤。相同成土母质上发育的土壤,其有效硅含量呈现从南到北(纬度)、由低到高(海拔)递增甚至骤增趋势。②该区土壤有效硅含量平均为:A层45.13mg/kg、B层76.56mg/kg,且变异幅度极大。结合主产竹县有效硅聚类分析结果,绘制出两省毛竹林土壤有效硅低值含量分布图。  相似文献   

12.
造林前整地,如挖水平沟、鱼鳞坑、或大坑整地等,应注意回填表土。为什么强调造林前整地要回填表土呢?因为覆盖在地球表面的具有一定肥力的表层土壤,是由坚硬的岩石等成土母质经过几千万年或几万年的风化和生物作用以及经过物理的破碎和化学的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基于历史资料分析结合野外土壤调查,归纳了幕阜山土壤形成环境与主要成土因素;按土壤地理发生分类原则和湖南省土壤分类系统标准,初步总结了幕阜山土壤类型(土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的垂直带分布规律;通过室内测定幕阜山表层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分析土壤养分与肥力状况。结果表明:幕阜山土壤发育较浅薄;质地较粗,以砂壤土、壤土为主;土壤酸性(pH值为4.67~5.96),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偏低,土壤养分和肥力水平较低。幕阜山土壤生态环境脆弱,应注重土壤保护,减少开发利用强度,防止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4.
许利群 《浙江林业科技》1993,13(1):47-49,56
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的原理,对天目山东部森林立地研究中有关资料进行土壤理化性质与杉木生长的相关关系的探讨。认为,在天目山东部海拔800M以下山地中,以凝灰岩为成土母岩的土壤,砂粒含量、土壤pH值和土层总厚度是影响杉木生长的主要因素,以砂岩为成土母岩的土壤,粗粉粒含量和土壤PH值则是影响杉木生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对关帝山林区7个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剖面的活性酸(pH)、碳酸钙含量、交换性酸及水解性酸等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多数剖面的pH值水浸液呈中性或弱碱性反应,0.01MCa-Cl_2浸提液呈中性或弱酸性反应;不含或含少量CaCO_3;有少量交换性酸和水解性酸。土壤的酸碱度主要与成土母质、海拔高度及层次深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对关帝山林区7个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剖面的活性酸(pH)、碳酸钙含量、交换性酸及的水解性酸等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多数剖面的pH值水浸液呈中性或弱碱性反应,0.01MCa-Cl2浸提液呈中性或弱酸性反应;不含或含少量CaCO3;有少量交换性酸和水解性酸。土壤的酸碱度主要与成土母质、海拔高度及层次深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黄堰土又称棕黄土,俗称黄粘土。主要分布在丘陵、缓坡和谷地,成土母质复杂,多为各种母质的坡积物或黄土状物质,地下水位多在10m以下。此种土壤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力强,而透水通气性差。在缓坡地段,耕种的土壤上,常有水土流失的现象发生,严重的可使心土层裸露或接近地表,土壤肥力较低。因此,多年来在开原县东部山区部分黄堰土育苗基地上,按常  相似文献   

18.
不同生物菌肥对葡萄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施用不同生物菌肥对砂质土壤上葡萄生长的影响可知葡萄园施用生物菌肥不仅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而且具有调节土壤p H值的作用,从而可有效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植株生长量。  相似文献   

19.
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元素积累是演替过程——原生的和次生的——结果,而导致生物量增加。群落生长和养分累积过程是这样紧密联系的,假如净初级产量大于零,系统的矿质含量便增加。在发展期间气候、生物、母质和安全生产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支配着发展结果(Jonny,1961),在没有干扰情况下,最后生态系统接近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20.
钾(K)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之一,土壤中K含量主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森林经营活动和树种组成不同,森林土壤中K含量差异性较大,表现一定的空间异质性。本研究在1hm2石栎-青冈栎常绿阔叶林样地内的10 m×10 m小样地中心位置,分采集0~10、10~20和20~30cm层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K元素含量,用地统计学理论分析土壤K含量空间变异特征,研究土壤K含量与土壤其它养分元素(有机C、N、P)、地形因子(海拔、凸凹度和坡度)和凋落物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0~30 cm土壤K含量平均值为28.04 g/kg,为中等变异强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除20~30cm土层中K含量符合线性模型外,0~10\10~20土层和0~30 cm土层K含量符合球状模型分布,各土层土壤K含量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0~10、10~20、20~30 cm和0~30 cm土层中K含量的空间自相关变程范围分别为37.51、25.38、39.78和28.92 m,土壤K含量有较小的空间异质性尺度。各土层K含量随地形的变化趋势较为明显,表现为斑块状空间分布,低值出现在中下部的山脊,高值出现在上部山脊和西南角的部分沟谷。土壤K含量与海拔高度、土壤粘粒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K含量的空间异质性主要受成土母质和地形等结构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