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拓展,绍兴近郊不少农村成为“都市里的村庄”。这些村庄杂乱拥挤,配套设施缺乏,村民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的呼声强烈。为此,2002年,绍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改造城中村、造福万家人的决策。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80年代初期.郑州城区进一步扩大。随着城市用地的扩展。越来越多郊区的村庄被纳入了城区的范围。耕地被征用了,那些农民却留在原居住地,有一部分供他们建房居住的宅基地,后来也随着周围耕地的逐步征用而渐渐被纳入城市之中。从此,村民们没有了田地.只有以租房、打工和经商为生……于是,村庄进入了城市.形成了“城中有村、村中有城、城市包围农村”的新格局。这便是河南省郑州的“城中村”、“城中村”的行政设置是“村”,管理机构是“村委会”。常住人口是当地的“村民”。 如果说城市是一座大花园.那么星星点点闪烁于其间的都市村庄就是一簇蔟含苞待放的野百合.都市的繁华和绚烂时刻牵引着都市村庄跳动的脉搏,花园里的姹紫嫣红时时吸引着野百合怒放的欲望…… 有人说都市村庄是城中村,实际上却生活在城市的边缘; 有人说都市村庄是睛雨表.随时预示着城市的风云变幻; 有人说都市村庄是野百合.总有一天会迎来自己的春天。 不管以往的、现在的都市村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也不管未来的都市村庄在你的脑海里是怎样的轮廓和构想。但要想了解一个完整的城市就不得不走进都市村庄,就不得不深入“城中村”,因为这里不仅有生活在最底层的打工族,也有打拼未来的都市白领.更有祖孙几代生活在一起的都市村庄的村民;这里不仅隐藏着都市的暗疾.也飘散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市村庄更像是一株是隐于市的野百合,以她更敏感的触觉,更清晰的脉络.吐纳着另一种异样的都市气味。 近日,记者带着一种莫名的心情走进了郑州的都市村庄.走近生活于都市村庄的人群.或许.从他们(她们)酸甜苦辣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中,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或领悟到些什么……  相似文献   

3.
“三治融合”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对于中西部资源贫困型村庄更需要重点关注“三治融合”在基层治理中发挥实效的核心动力。以贵州省大多数资源贫困型村庄为例,“熟人社会”冲击了以地缘或血缘为纽带的共同体,“半熟人社会”使得原子化村庄呈现出“分裂”和“竞争”的状态,分析认为,群众共识(法治)和道德规范约束(德治)无法形成礼法兼具的共同体,因此村民自治成为了“三治融合”长效发展的核心动力。应让乡土社会中的自治“无为”变成自治“有为”,进一步激活村民内生动力、履行社会公共责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走好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的迅猛发展。河南正处于加快城镇化的进程中。每年有100多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镇。城镇化率正以1.4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提高。原来的村庄被城市包围。以出租房屋为主要经济收入的村民。变成了不再从事农业生产的特殊农民。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廉价的房屋租金。吸引了大量的流动人口来此租房居住。都市村庄成了流动人口的“聚散地”。流动人口也日益成为城市计划生育工作的难点。给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增加了很大难度。同时。各类刑事、治安案件。也呈高发势头。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抓好暂住人口的管理,有效地做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果断地遏制各类刑事、治安案件的发生。杜绝流动人口计划外超生。郑州市中原区计生委和小岗刘社区与所在地派出所相结合。探索出用“四化”管理都市村庄流动人口的新模式。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或许对其他地方也有一定的启示。于是,日前。记者走进了小岗刘社区。把笔触对准了“小岗刘模式”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5.
一、城乡二元结构是城郊村庄产生问题的根源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市区面积的扩大,目前,在一些城市的城郊结合部出现了不少“城中村”。这些城市建成区或规划区范围内的村庄沿袭农村的管理体制,从而带来了许多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一是村民与居民混杂、村庄与居民区地域交错,“村”归乡镇管,“居”(居民区)归街道管,职责不清,体制不顺,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难度。城郊结合部现已成  相似文献   

6.
“跨越式发展”理念将社会的发展看作断裂的和可复制的,以此为基础的发展干预活动带有强烈的目标性,容易忽略发展单元的整体性,从而影响其最终效果。在云南的S村,政府通过行政指令和资源配置,让各个部门都把S村纳入了自己业务范围的单向度发展路径当中,期望通过指标要求和资源供给来完成村庄生产力的“跨越”。这给S村村民带来了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加了农业产值。然而,对本地劳动力资源的过度开发、现代与传统生产方式的冲突、“科学种植”方式指导下的对生态的无视、传统文化的日益边缘化,都成为跨越式发展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被誉为“都市里的村庄”的城关东风村,地处新余市城南繁华商业区。前些年,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全村人均耕地不足0.5分,一向靠土地谋生的村民变成了无地可耕的闲民,10多家村办企业也因各种原因陷于瘫痪,村级经济及村民生活水平急剧滑坡。1996年10月,在村民们的期盼中,胡生芽果敢地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这副重担。  相似文献   

8.
据《成都商报》报道一个曾经贫瘠的村庄,如今成为“中国西部第一村”;一个地处大山深处的村子,村民们却有着许多让城里人羡慕的福利:全体村民享受退休医疗补助,子女读书免费,生活用电补贴,老年人每月领退休金等等;还有近一半的村民住进别墅群。这就是彭州市宝山村。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加速了城市对外扩张及基础设施建设,引发了城市郊区村庄改造高潮。选取城市郊区重大交通工程沿线村庄为研究对象,以杭甬客运专线及宁波绕城高速沿线的4个行政村为例,通过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获取224份农户数据。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交通设施对村民和村庄影响,总结村民选择就地改造、集中居住和拆迁安置三种村庄改造方式的意愿,并且从村民的人口学特征、受交通设施影响程度、村庄自身发展条件等方面出发重点探讨了村民改造意愿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论城镇化过渡与过度城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镇化是落后农业国向发达工业国转变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提升的重要途径.城镇化的进程一般都经历一个从起步到快速发展再到高位趋缓调整的历程,我国的城镇化道路经历快速发展阶段后,已经进入了调整阶段——即后城镇化时代,这必将是注重长远效应、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党的十六大指出“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这也说明我国已从过去的注重小城镇发展数量向注重发展质量的转变,这也是解决城镇化从“过渡”到“过度”、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提起东韩村,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它的农民画、农家乐、别墅式的村庄。而如今,这里正在发生着又一场巨大转变——“电子商务”、“信息化”等名词被这里的村干部和越来多越的村民提起并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2.
张娟  王梅梅 《甘肃农业》2024,(2):108-114
2019年国家提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现“多规合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村庄规划作为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是乡村地区规划管理的法律依据,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然而传统村庄规划却存在脱离村庄实际、背离村民意愿、照搬城市模式、实施性差等问题,本文结合甘肃省临洮县边家湾村村庄规划编制实践,在全面认知村庄现状的基础上,深入调查了解村民意愿与诉求,从尊重村民主体地位出发,探索基于村民意愿的村庄规划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3.
驻村任职3年。每届任期3年。我的体验是,3年内要在推动村民观念变化和村庄进步中,构建和谐村庄。人是时代的产物。如今,一些村民思想跟不上时代,这就需要村干部多做工作。因为“观念一新,万两黄金”,比什么都重要。  相似文献   

14.
辛西 《新农村》2008,(10):8-8
这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小山村,村民们走出了土地紧缺、市场波动的困境,靠着科学养猪,把原为浙江省文成县最穷的村庄变成了最富的村庄之一,成了浙江省最具特色的养殖专业村,这就是被誉为“浙江生态养猪第一村”的浙江省文成县黄坦镇占里村。  相似文献   

15.
为加快推进房山区城镇化进程,房山规划分局开展了房山区村庄规划建设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工作。房山区村庄规划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村庄规划编制依据有待完善,已批准的新农村规划对村庄发展建设指导性不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工作还应进一步完善等。今后应加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研究,合理推进乡村建设规划管理工作,逐步规范村民集中住宅的实施与管理,村庄产业用地应集约化发展,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应考虑城乡统筹等等。  相似文献   

16.
被誉为“都市里的村庄”的城关东风村,地处新余市城南繁华商业区。前些年,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全村人均耕地不足0.5分,一向靠土地谋生的村民变成了无地可耕的闲民,10多家村办企业也因各种原因陷于瘫痪,村级经济及村民生活水平急剧滑坡。1996年10月,在村民们的期盼中,胡生芽果敢地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这副重担。(一)强村富民,重在发展村级经济。针对人多田少,地处城市的特点,上任之初的胡生芽便理出了以街兴村、以工强村、以商活村、以店富村的经济发展新思路。为实现经济腾飞,胡生芽抓住第三产业这个龙头,在村…  相似文献   

17.
以四川省西部藏族村寨神座村为例,主要从村庄共同体的终结与重塑两个方面展开对地方环境保护实践的探讨。调研发现,市场经济冲击导致的村庄人口数量激增及原有乡村集体意识的裂变,使得乡村共同体面临着终结的危机,给乡村生态文明建设造成了巨大阻碍。地方政府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不仅建构起“保护环境-旅游业发展增收-进一步保护环境”这一新的集体意识,更加强了村民们对共同体的实际认同。与此同时,村民们与当地政府积极参与发掘地方性传统知识文化,推动了村庄共同体的最终重构,地方环境保护实践也因此具备了新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农村是由一个一个的村社构成的,村社共同体是农村社会建设和治理的基本主体。因此要重建村社共同体,村民自主做新农村建设。十七年乡镇基层工作经验的积淀,媒体、NGO、研究机构等不同维度的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经历,从体制内转到体制外,从干部到自己办企业,我想总结一下我对新农村建设的经验与认识。第一,新农村建设的比例是6:3:1,其中30%的村庄是未来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在城镇化推进中,10%的村庄将会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但村民抱团入城才有前途;随着农村人口涌向城市,60%的村庄将会逐渐空心化,而只有30%的村庄会逐步成为中心村或镇,因此这30%的乡村才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将来会有更多的城里人到农村旅游,所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已成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指导性方针。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而推进现代捉业建设,是全面提高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需要,是加快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需要,也是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徙村的需要。[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据《新京报》报道,在最近由新京报社、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2014中国城镇化与企业家论坛”上,住建部村镇建设司司长赵晖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不能光看城市,村镇建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应发挥更大作用。“有些村镇大规模拆迁并点后,宅基地剩下30%给农民,这种做法全世界都没有。”他认为,要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不得盲目拆村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