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更有效缓解红小豆连作障碍问题,为建立合理的轮作方式(大蒜—红小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室内培养皿生物测量法和盆栽试验法,以10个红小豆品种为材料,记录大蒜根系水提液培养下不同品种红小豆种子萌发数,测定幼苗株高、叶面积、生物量,SOD、POD活性,MDA含量。结果表明,(1)30 g/L大蒜根系水提液对不同基因型红小豆种子的发芽率有显著影响;(2)30 g/L大蒜根系水提液对10个红小豆品种幼苗生长呈现了不同基因型差异;(3)综合效应指数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经30 g/L大蒜根系水提液处理后,对红小豆白红6号、B1789、京农6号幼苗形态指标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4)从10个红小豆品种幼苗的生理特性可以看出,30 g/L大蒜根系水提液可以促进较多品种的SOD、POD活性,降低MDA含量,且与对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红小豆是一年生喜温作物,生育期间需充分日照。红小豆在国内、外需求量很大。前两年价格降低,种植面积减少,但2003年红小豆价格升至2.00~2.50元斤,给种植户带来很大效益,预计明年价格不会降低。红小豆亩产一般可达100—150公斤,秸杆又是发展畜牧业的优质饲料,所以发展红小豆生产是我县农民增加收入小康的经济作物之一。  相似文献   

3.
豆杰防除红小豆田阔叶杂草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豆杰在红小豆田应用的除草效果及安全性,采用了豆杰单用及混配三氟羧草醚、咪草烟、氟磺胺草醚于红小豆苗后处理。结果表明:豆杰在30及45g·hm-2剂量下单用及豆杰30g·hm-2+咪草烟1 500mL·hm-2混用,对红小豆田鸭跖草、刺儿菜和苣荬菜等阔叶杂草有良好的防效,施药后对红小豆株高略有影响,但7d左右恢复生长,对产量无影响,可安全用于红小豆田除草。  相似文献   

4.
即食红小豆粉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笔者对即食红小豆粉的两种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着重分析了浸泡条件、水煮时间、增稠剂用量等几个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并确定了即食红小豆粉的工艺流程和配方。即食红小豆粉的最佳配方为:红豆沙80g,糯米汁35g,白砂糖45g  相似文献   

5.
红小豆又名赤小豆,含有较多的皂角甙,有良好的利尿解毒作用;红小豆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润肠通便、解毒抗癌、预防结石、健美减肥的作用;红小豆富含叶酸,产妇多吃红小豆有催乳的功效。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正>一、选茬整地施肥1.选茬整地红小豆忌连作,重茬和迎茬都不好,同时要求两年以上没有种过豆类作物的地块。主要轮作方式有:红小豆—谷子—玉米;红小豆—玉米—高粱;红小豆—小麦—玉米,实行三年以上轮作。红小豆喜肥、抗旱,一般不适于低洼地种植。选用砂壤土,土壤要求耕层深厚、疏松通气为好。一般应耕翻20cm以上,应在上年秋后或早春及时耕翻,耕翻后及时耙地起垄,平整地面,达到土地表面细碎平整,上松下实。2.施肥2.1底肥增施底肥尤为重要,每667平方米需施腐熟农家肥3000kg左右,过磷酸钙1.5~2kg,结合松土开沟深施。  相似文献   

7.
九红1号红小豆是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科研所以选育高产、抗病、商品性好的红小豆新品种为育种目标,于1994年以红小豆品系九三94-8为母本,九三92—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于2000年F5代决选稳定品系,其代号为九三00—9。2001年在所内提纯,2002~2004年在所内进行鉴定试验,2005、2006、2008年参加省杂豆区域试验,2007~2009年参加省杂豆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8.
红小豆又名赤小豆,属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生育期110d左右,百粒重9.5~14.7g,单株结荚数10~35.6个,单荚粒数5.2~9.0粒,单株产量4.94~27.8g。红小豆是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很高的经济作物。我县种植红小豆历史较长,但只是零星种植,面积较小,上世纪90年代初,全县红小豆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9.
红小豆营养丰富,市场需求量大,深受消费者亲睐。其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在我国北方和西部均有种植,并且随着加工业的发展,红小豆的经济价值也在逐步提高,种植面积和栽培品种不断增加。目前,种植的品种分为农家品种和引进改良种,有大粒红小豆、小粒红小豆、白小豆、柴小豆等。  相似文献   

10.
红小豆新品种陇红小豆1号以泾川红小豆-2为母本,冀红1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在2009—2011年区域试验中,陇红小豆1号平均折合产量1903.1kg/hm2,较对照品种泾川红小豆-2增产15.7%。该品种直立型,有限结荚习性,生育期98d,株高31.8cm,分枝4-3个,单株荚数34.6个,荚粒数7.8粒,荚长8.6cm,百粒重23.6g。籽粒含粗蛋白233.1mg/kg(风干基),粗淀粉535.2mg/kg(风干基),粗脂肪4.10g/kg(干基),水分13.1%(风干基)。田间高抗叶锈病,较抗叶斑病。  相似文献   

11.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研究了适合于红小豆田的化学除草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收乐通作为茎叶处理剂,对红小豆田禾本科杂草防效达100%,且对红小豆安全,另外,高效盖草能、拿捕净、威霸、精稳杀得对红小豆也安全并且防效都在90%以上,是红小豆田安全有效的除草剂。本试验中尚未发现茎叶处理剂中对红小豆安全且对阔叶杂草防效较高的除草剂。在除草剂的土壤处理中,禾耐斯(1 500 mL)+赛克(750 g)+水(750 g)是一种理想配方,对红小豆安全,且对阔叶杂草的防效也好(>80%);对红小豆安全且对禾本科杂草防效较好(>77%)的处理为90%禾耐斯。  相似文献   

12.
铜胁迫对红小豆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浓度的铜溶液对红小豆种子进行处理,观察红小豆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生长状况,研究不同铜浓度营养液(0.1、0.3、0.5、1.0 g/L Cu2+)对红小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铜浓度的增加,红小豆种子的发芽率、幼苗株高和根长都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3.
红小豆是一年生喜温作物,生育期间需充分日照。红小豆在国内、外需求量很大。前两年价格降低,种植面积减少,但2003年红小豆价格升至2.00~2.50元斤,给种植户带来很大效益,预计明年价格不会降低。红小豆亩产一般可达100—150公斤,秸杆又是发展畜牧业的优质饲料,所以发展红小豆生产是我县农民增加收入小  相似文献   

14.
2007年饶阳县首次发现点蜂缘蝽为害,2008年危害加重。主要寄主有大豆、豇豆、扁豆、红小豆、刺槐等,对大豆为害较重,虫株率10—100%,对产量及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5.
赵秋  徐敏 《农学学报》2013,3(12):1-5
为了研究不同播期和密度对红小豆品种‘辽红小豆8号’产量和主要性状的影响,进行播期和密度二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和密度对‘辽红小豆8号’的产量和主要性状有较大影响。‘辽红小豆8号’在辽阳地区的适宜播期为6月20日—30日,适宜密度19.5万株/hm2~21万株/hm2。  相似文献   

16.
红小豆、绿豆属小杂粮,在世界上种植面积比较少,其单产也不高.故总产量有限。中国是世界上红小豆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国家.年产量30~40万t.除满足国内需求外.相当一部分出口到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2004年出口6.9万t。日本是世界最大的红小豆消费国.年消费量一般在10万t以上。而其年产量只有7万t左右.所进口的红小豆中绝大部分来自中国。另外.日本在我同建有红小豆馅加工厂.每年约有4~5万t红小豆馅返销日本。中国出口的红小豆主要来自河北、黑龙江、吉林、陕西、山两等省区。主要名优产品有天津红、宝清红、陕西红、唐山红、东北大红袍等。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红小豆在北部高寒地区的适宜播期,该试验以"珍珠红"为试验材料,分析了播期与气象因子对红小豆生育进程、生长指标、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红小豆各生育阶段相应推迟,全生育期缩短.5月30日播种红小豆产量达到2264.02 kg/hm2,百粒重为8.78 g,叶面积指数和干物重也为最高.通过气象...  相似文献   

18.
红小豆通常称为赤小豆,它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如淀粉、蛋白质、钙、铁和维生素B族等,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红小豆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我国是世界上红小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大的国家,产区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南方部分地区也有少量种植,相当一部分出口到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  相似文献   

19.
唐敏 《新农业》2005,(9):12-12
我国的红小豆品种繁多,品质优良,生产历史悠久,除个别高海拔地区外全国各地均有种植。红小豆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深受消费者欢迎。全国每年红小豆产量在30万吨左右,其中1/5用于出口,尤以粒大、皮薄、色泽鲜艳而闻名,竞争优势明显,每年出口额3000--4000万美元。其中被外商誉为“红珍珠”的天津红小豆质量最好、售价最高。  相似文献   

20.
<正> 红小豆具有耐瘠、耐旱、适应性广等特点,田埂地头及林果行间均可种植,若能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对调剂生活、出口创汇、增加收入大有好处。但因对其栽培技术缺乏研究,且品种混杂老化严重,长期以来产量低而不稳。我们试图从引进品种入手进行品种筛选,并配之以相应的综合栽培技术,以提高红小豆的产量。本文介绍1986—1988三年红小豆引种观察筛选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