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青杨是青海省造林、绿化的主要树种,生长快成林早,近年来杨锈病一直危害着青杨生长,采用500倍、800倍、1000倍液三唑酮、代森锰锌和多菌灵防治杨锈病,试验结果表明,500倍的三唑酮溶液防治效果最好,可达93%。  相似文献   

2.
山杨叶锈病广泛分布在欧洲及亚洲各国。病原菌为松山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tremulae Kleb.],性孢子及锈孢子产生于各种落叶松上,夏孢子生在山杨叶背面,冬孢子埋生在叶下表皮下,担孢子萌发后产生次生担孢子,后者还能产生次生担孢子和小型孢子。各种孢子的萌发适温:锈孢子为12℃,夏孢子8—12℃,冬孢子12—15℃,担抱子9—18℃。各类孢子萌发都需100%相对湿度。过冬后冬孢子萌发产生的担孢子为侵染落叶松的初侵染源,落叶松上产生的锈孢子是侵染山杨叶的初侵染源,过冬后的夏孢子均不能萌发,因而无侵染力。在人工接种的条件下,各类孢子的繁殖期:性孢子为10日,锈孢子10日,夏孢子6—12日。担孢子侵染兴安、长白、日本、华北、西伯利亚落叶松叶,锈抱子侵染白杨派的种和变种、派内杂交后代、以白杨派为母本的杂交后代,但不侵染黑杨派、青杨派以及二派内或派间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3.
通过西丰杨的引种试验,引进西丰杨高生长均明显大于对照青杨,尤其是西丰杨6号比对照青杨高生长量高出30.3%,是当地新育地膜新疆杨99.2cm的2.65倍,是当地地膜青杨150cm的1.75倍,树种的优越性表现突出.西丰杨6号、西丰杨17号、西丰杨25号适宜在大通地区及相关地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4.
苗期害虫对杨树的选择与抗虫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网室害虫选择试验和苗圃调查,研究了杨树苗期主要害虫对杨树苗的选择性,得出如下结论:1)白杨透翅蛾对白杨派树种选择性强,而对黑、青杨派及其杂种选择性差;2)青杨楔天牛嗜好黑、青杨派及其杂种,不嗜好白杨派树种;3)白杨叶甲对白杨派树种危害较黑杨派及其杂种轻;4)柳蓝叶甲几乎危害所有参试树种,但危害白杨派树种较轻于黑杨派及其杂种树种;5)白杨潜蛾几乎危害所有参试树种;6)杨直角叶蜂选择危害黑派及  相似文献   

5.
滇杨基因资源及其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杨是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的杨属青杨派树种之一,也是我国乃至世界少有的分布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的杨树,与其他青杨派树种相比,滇杨无论是基础性研究还是应用性研究均极其薄弱,为提升对滇杨的认知,促进滇杨种质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等研究工作的开展,在介绍滇杨基因资源及其研究概况的基础上,探讨了滇杨综合开发利用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青海东部干旱山区,对油松、柠条、青杨、河北杨、柽柳、山杏、沙棘等造林树种进行了水分生理指标测定,测定结果表明,油松的抗旱性最强,青杨的最弱。  相似文献   

7.
杨树品种生长量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杨树品种各生长指标的差异,筛选优良品种。[方法]利用全国森林清查调查材料,用数理统计方法,检验各杨树品种间的差异性。[结果]各树种间指标波动性不大,泰青杨、I-69杨、加拿大杨与其他树种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可淘汰泰青杨、I-72杨,适当发展I-69杨和加拿大杨,作为对照的泡桐也可适当发展。[结论]该研究可为杨树的速生丰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温室里比较了小麦叶锈菌叶中三号生理小种的夏孢子侵入慢叶锈小麦品种(中引305、中引515、中引709)和快叶锈小麦品种(无沙八号、纳罗)后,菌丝体和夏孢子堆的扩展速度.结果表明,接种后48小时到192小时,菌丝体在叶片组织内扩展长度与时间里幂函数回归关系,慢锈品种是Y=0.0879X~(1.3459);快锈品种是Y=0.1205X~(1.3859)。菌丝平均日增长速率,慢锈是0.169毫米、快锈是0.2535毫米。夏孢子堆面积增加与时间呈直线回归关系,慢锈品种为Y=0.0076X 0.005;快锈品种为Y=0.0182X 0.0142。夏孢子堆面积平均日增长速率慢锈为0.0065毫米~2;快锈为0.0156毫米~2。夏孢子堆面积的扩展呈现两个增长峰。较大的峰出现在夏孢子堆形成初期,另一个是在夏孢子堆形成后的8~10天,峰较小。快叶锈品种的增长峰较高且持续时间较长。上述结果进一步说明了抗扩展是小麦慢叶锈抗病品种的重要抗病特性。  相似文献   

9.
青杨派树种雌蕊柱头可授性及最佳授粉时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提高青杨派树种有性杂交和多倍体诱导效率,以小青杨、小叶杨和哲引3号杨等青杨派树种及杂种为材料,用过氧化物酶试纸溶液测试结合授粉观察的方法对其雌蕊柱头可授性及最佳授粉时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温室水培条件下,青杨派树种花序可授期持续4~5 d; 花序不同部位雌蕊柱头获得可授性的时间不同,基部雌蕊柱头最早获得可授性,而顶部雌蕊柱头获得可授性最晚; 过氧化物酶试纸溶液在具有可授性的柱头表面呈现蓝色阳性反应,在育种实践中,可以应用过氧化物酶试纸溶液快速、有效地对青杨派树种雌蕊柱头可授性进行检测; 3种青杨派树种雌花序柱头最佳授粉期为花序顶部露出芽鳞84~96 h,以此为参照点,对于适时施加理化处理诱导胚囊染色体加倍选育青杨三倍体等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网室害虫选择试验和苗圃调查 ,研究了杨树苗期主要害虫对杨树苗的选择性 ,得出如下结论 :1 )白杨翅蛾对白杨派树种选择性强 ,而对黑青杨派及其杂种选择性差 ;2 )青杨楔天牛嗜好黑青杨派及其杂种 ,不嗜好白杨派树种 ;3)白杨叶甲对白杨派树种危害较黑杨派及其杂种轻 ;4)柳 叶甲几乎危害所有参试树种 ,但危害白杨派树种较轻于黑杨派及其杂种树种 ;5 )白杨潜物 ,几乎危害所有参试树种 ;6 )杨直角叶蜂选择危害黑杨派及其杂种树种 ,仅危害少数叶片少毛的白杨派树种 ,且危害较轻 ;7)一点全钢 只选择白杨派嫩梢多毛树种。这些特性在苗圃经营中可加以应用 ,提高苗圃整体抗虫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青海东部地区广泛栽植的青杨和北京杨叶部病害比较严重的情况,我们利用黑杨派树种速生、抗病及青杨派树种较抗寒、抗旱的特点,以美洲黑杨做母本,青杨做父本进行杂交育种,从191个杂交无性系中选育生长快且不感病或感病率比较低的杂种无性系.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夏孢子捕捉技术和灰色预测理论,对青杨叶锈病病原菌落叶松杨栅锈菌夏孢子在陕西关中地区的流行规律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该菌夏孢子8月左右开始传播,山间9月中旬达到最大传播程度,平原10月中旬达到最大传播程度,11月上旬末夏孢子传播结束;STC样地夏孢子流行规律的数学模型为:Xt=81.08×e-0.49 t;由该病原菌引起的青杨叶锈病发病于关中西部,并逐渐由西向东,由低纬度向高纬度,由高海拔向低海拔地区蔓延,山间发病早于平原。  相似文献   

13.
川西高原青杨组基因资源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西高原具有独特的地理生态环境.蕴藏着十分丰富而特殊的以青杨(组)为主体的杨树资源,计有15个乡土杨树种,9个变种和11个自然杂种.占我国杨树种类的40%以上.在川西高原的适宜地区选择优良乡土杨树,建立采穗园。开展工程造林.是快速发挥生态、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为了宽化遗传基础.维持杨树遗传多样性.开展特有青杨树种乡城杨、西南杨、康定杨等的杂交组配试验.是川西高原杨树改良工作的长远利益所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川西高原乡土杨树人工林生长规律,为四川乡土杨树的栽培与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树干解析法,对伐自川西高原不同地点的5种乡土杨树(川杨、乡城杨、光果西南杨、三脉青杨和康定杨)人工林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川杨、乡城杨、光果西南杨、三脉青杨、康定杨的树龄分别为26,24,24,26和20年,其树高总生长量分别为28.5,18.2,16.0,16.4和16.2m,胸径生长量分别为33.05,32.66,27.73,33.11和24cm,材积生长量分别为1.027 4,0.652 0,0.375 0,0.546 9和0.306 2m3;树高、胸径与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均基本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规律,各树种的树高与胸径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及出现的时间存在一定差异;数量成熟年龄也存在差异,其成熟顺序依次是光果西南杨、乡城杨、康定杨、川杨、三脉青杨;各树种胸高形数开始时差异较大,但后期基本稳定在0.4左右;胸径、树高、材积的Logistic方程均能很好地反映各树种的生长过程,其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都在0.99以上。【结论】川西高原乡土杨树各树种的生长过程存在明显差异,在造林后应依据其生长特性进行抚育管理,以缩短其成材年限。  相似文献   

15.
杨树叶锈病寄主抗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周至渭河试验站、林学院树木园20个杨树种、品种的叶锈病(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 Kled.)病情指数进行了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各杨树派抗叶锈病顺序为:黑杨派>黑×黑>黑×青>青杨派.美洲黑杨、中绥12杨表现为免疫;陕林3号、I-69杨、欧洲黑杨为抗病性品种;青海青杨、44-117、欧美107、创新杨、中林美荷杨、NL-106和新9天然杂种杨等为高度感病性品种.  相似文献   

16.
杨树是河南主要速生树种之一。主要树种有毛白杨、加拿大杨、大关杨、美杨、小叶杨、箭杆杨、辽杨、青杨、银白杨、响叶杨、山杨等十余个树种。1955年以来,我们曾到豫东、豫西及豫南等地20个县市,进行了杨树病害种类、分布、危害情况调查,对主要病害的流行规律和防治措施作了一些观察和防治试验。现汇综简报如后,并附有26种病害的症状和病原菌图,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杨树烂皮病是杨树的多发病,在我们东北地区尤为常见,它主要为害的树种有小青杨、青杨杨、山杨、钻天杨等.病害发生在主干、枝上,尤其是树权和易受各种伤害的干皮最易发病.  相似文献   

18.
天演杨材质较软,生长量大,叶面指数大,与青杨相比,高生长提高17.4%,是以后生态工程及纸质等企业发展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19.
杨树烂皮病危害的主要树种有小青杨、青杨、小叶杨、加拿大杨,山杨,钻天杨、苦杨、塔花黑杨等。病害发生在主干、枝上,尤其是树权和易受各种伤害的干皮最易发病,其发生的部位可分为枯型、梢枯型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10种杨树酶活性与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对青杨脊虎天牛具有不同抗性的杨树,包括小青杨、小叶杨、小青×黑杨、大青杨、小黑杨、中东杨、白城二号杨、斯大林杨、俄罗斯杨、银中杨韧皮部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表明:抗虫树种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普遍高于感虫树种,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