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创新.当前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推进,正面临诸多困境:中国传统现代化模式短期内难以彻底转变;区域之间存在差异化的利益需求和利益表达;生态环境建设中“生态政治化”的严峻考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应积极推动经济转型,不断完善制度体系,注重市场手段的运用,健全社会参与机制.通过加强生态文明的基础、保障、动力和主体建设,破解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2.
建设美丽中国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目标,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国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有其内在的生成逻辑,其理论逻辑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对西方生态思想的批判与借鉴,历史逻辑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超越,现实逻辑是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涵和外延。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在逻辑既丰富了我国生态文明理论体系,也为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由理论到实践的历史进程包含着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和实践认识论的重要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来源于科学的实践需要,指导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践是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强调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杨卫军 《河南农业》2013,(2):44-46,6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重要理论贡献.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态文明思想,既是实践发展的过程,又是理论探索的过程;既是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的关系.回顾和梳理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发展历程,对于我们更好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制度搬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高度,把生态文明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放在一起,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生态文明与人们的生活戚戚相关,与社会的进步戚戚相关,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从不同层面上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措施.明确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对开局"十四五"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在理论结合实际的基础上,本文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布局.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农场必须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也是推进农场产业升级、构建美丽幸福农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其内涵是丰富而深刻的,它在人们幸福生活、污染治理、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很高的当代价值,为此,要通过加强宣传、健全法律法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作为理论根基。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的生态学观点从研究范式、国家安全、生态法制、发展模式以及公民参与等角度来具体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评介萨拉·萨卡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探索其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借鉴价值: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建设生态社会主义;改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频共振;引领全球环境治理,构建人类生态文明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现代化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现实维度对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解读,回答其道路优势的三大问题,助力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对国际、对实现"双碳"目标的承诺。从理论维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本质联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从实践维度来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根本保证在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降碳为重点,打造不负人民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推动地球生态命运共同体构建,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12.
面对严重生态危机,西方学者把目光投向了东方文化,特别是老子的生态智慧则备受关注。“道家是一种基本的生态或环境哲学原理体系”,人们把老子奉为生态与环境哲学的先祖。“生态文明的希望在东方。”老子高瞻远瞩的预见了今天人类所面临的危机,因此老子的生态智慧成为西方解决危机的一剂良药。老子与生态女性主义相隔二千多年,两学派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反对父权文化、反对父权制的呼声,要求重估女性与自然的价值,引导人类重返伊句园,走向诗意栖居。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工业文明的过度发展导致了环境恶化、资源枯竭、人性危机以至于生态危机,因而建设一种新型生态文明成为世界各国共识。基于农耕文明的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生态平衡、追求“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具有深刻的生态意识。因此,21世纪,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在更高层面上的多元复归,能为世界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科学的自然观指导.本文挖掘整理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颇族创世史诗《目瑙斋瓦》中的自然观,明确了景颇族朴素自然观表征的历史脉络,分析了其中蕴含的天、地、人“三才”和谐统一的辩证思维方式,这对把握滇西景颇族维系生态平衡的民族传统,合理利用地方性知识促进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有现实意义,也对弘扬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生态思想、借鉴了西方环境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西方哲学智慧所对接的能切实解决当前生态问题理论探索的结晶。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具有理论指导的优势,也有十分厚实的实践基础。经过多年的摸索,我国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已具备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保障,孕育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态素养,凝练了一定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在充分的理论储备和坚实的发展积淀的基础上,从整体上规划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位、发展方式、价值取向和经济建构,谋划了切实有效且契合时代的崭新战略布局。并以最坚定的决心、最严格的制度、最有力的举措,推动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向新台阶。  相似文献   

16.
周鑫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755-3757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伦理理论,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实践的观点为逻辑起点,以自然与人的辩证关系为核心命题的科学体系。它揭示了自然与历史、自然与人、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的中心内容是人道主义的生态伦理原则、自然主义的生态道德情感和共产主义的生态伦理信念。这种先进的生态伦理理论应当成为中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思想依据。结合"十八大"提出的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这一重要体系,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的创新与发展,是对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最新成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系完整、内涵丰富,包括生态哲学观、生态系统观、生态政治观、生态经济观、生态法治观、生态民生观以及生态生活观等内容,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总体布局的高度进行阐述,其根本目的是"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运用"泛绿色设计"理念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介绍"泛绿色设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重点从不同社会层面、不同产业领域和区域性的"泛绿色设计"三个方面阐述了"泛绿色设计"的内涵,并就其基本原则和运用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强调在实践的基础上坚持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以及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有机联系和内在价值的统一,其生态思想体系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进程,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