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北方棉区黄萎病新症状─早期落叶型朱荷琴,宋晓轩,郭金城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安阳455112贾改花河南汤阴县农业局45615019世纪70年代,美国和苏联的学者先后报道了棉花黄萎病菌的两个致病类型,即强致病力落叶型菌系T—1型和弱致病力非落叶型菌系SS...  相似文献   

2.
根据在花生上的症状,将5个PStV中国分离物划分为轻斑驳,斑块和坏死三个株系类型。在其它鉴别寄主上,5个PStV上分离物有相似所症状。轻斑驳株系对花生主茎高度影响不明显,荚果减产21.0%-35.6%,种子带毒率高。而斑块型株系分别降低花生高度和荚果产量9.2%-16.3%,和30.3%-54.4%,种子带毒率低。  相似文献   

3.
花生普通花地病毒病发生和流行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说明,花生在花叶盛期以前的为花生矮化病毒(PSV)易感病时期,随后抗生有所增强,PSV可以通过花生种传,但种传率很低,仅0.02%,不同种类蚜虫对PSV传播效率有明显差异,在测定的4种蚜虫中,豆蚜(Aphiscraccivora)传毒效率高,其他种类蚜虫传毒效率低,1988~1994年在河南开封田间观察说明,由SV引起的花生普通花叶病毒病在花生上流行受花生苗期和花针期间间迁飞蚜虫数量和花生苗期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白绢病菌菌株在花生品种间的致病力差异,本研究将强、中和弱致病力菌株田间接种不同抗病性花生品种后考察发病严重度。结果表明,白绢病菌株接种后14 d为最佳调查时间;强致病力菌株ZY2、SQ1和弱致病力菌株GP3-1在所测试的10个花生品种间病情指数差异不显著,而中等致病力菌株(HA、H1-3和BL1-1)在品种间病情指数差异显著。弱致病力菌株GP3-1对各品种的致病力较弱;强致病力菌株能导致供试品种抗性的丧失;中等致病力菌株在抗感品种间的致病力存在分化。本实验筛选出1份对中等致病力菌株存在广谱抗性的花生品种。  相似文献   

5.
花生普通花叶病毒病发生和流行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说明,花生在花针盛期以前为花生矮化病毒(PSV)易感病时期,随后抗性有所增强。PSV可以通过花生种传,但种传率很低,仅0.02%。不同种类蚜虫对PSV传毒效率有明显差异,在测定的4种蚜虫中,豆蚜(Aphiscraccivora)传毒效率高,其他种类蚜虫传毒效率低。1988~1994年在河南开封田间观察说明,由PSV引起的花生普通花叶病毒病在花生上流行受花生苗期和花针期田间迁飞蚜虫数量和花生苗期降雨量的影响,并根据上述3因素7年次资料配合的病害流行预测式,其回报可靠度的置信范围在98.57%左右,经相关检验,估计值与实侧值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花生病毒病是影响我国花生生产的主要问题之一,1976年曾在我国北方花生产区山东、辽宁、河南、河北、江苏、北京等省市大面积流行,造成花生前所未有的大减产。1976年以后,花生病毒病仍不断流行。为了明确北方花生产区不同类型病毒病发生、分布,以及引起各种症状类型的病毒进行血清诊断,我们于1983年6—8月在辽宁、河北、河南、  相似文献   

7.
花生青枯菌红安分离物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湖北红安发病花生根部分离到一个细菌分离物2C1,对该分离物进行了TZC显色反应,致病力的测定,16s rRNA、23s rRNA和鞭毛蛋白基因filc的PCR扩增,16s rRNA PCR扩增产物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物2C1在TZC培养基上表现出青枯菌的典型菌落形态,对花生具有强致病性,PCR扩增获得与预期大小的产物片段; 16s rRNA核苷酸序列具有与其它青枯菌分离物99%左右的一致性。上述结果表明:2C1是具有强致病力的花生青枯菌分离物。  相似文献   

8.
温室人工接种试验说明,6个花生矮化病毒(PSV)中国分离物;PSV—1,PSV—13,PSV—Mi(由花生分离),PSV—P、PSV—R和PSV—F(分别由菜豆、刺槐和紫穗槐分离)系统侵染苋色藜和昆诺藜,不侵染红三叶草和矮牵牛,此不同于美国PSV—E株系。依据对花生、豌豆、蚕豆等寄主植物致病力,将PSV—1、PSV—13 PSV—P和PSV-E划分为强毒力株系,PSV—Mi、PSV—R和PSV—F为弱毒力株系。PSV强毒力株系引起花生严重矮化,对花生生长和产量影响明显大于弱毒力株系。  相似文献   

9.
1991年在防虫大棚内采用人工接种方法共鉴定10份花生品种(系),未发现对PSV-Mi表现抗性的花生品种(系),但中花1号和中花3号感染病害后症状较轻,产量损失较小;1992—1993年在防虫网室内共鉴定37份花生品种(系),发现4份材料对PSV—Mi表现有一定抗性,未发现免疫和高抗材料。  相似文献   

10.
向日葵黄萎病菌营养亲和性及致病力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研究向日葵黄萎病病原菌的变异规律及不同菌株致病力差异,本研究以采自于黑龙江、内蒙古东部和西部、河北、陕西、宁夏、新疆等向日葵黄萎病发生严重的地块,并经分离纯化后得到的120株菌株为材料,开展了菌株间营养亲和性、致病力分化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硝酸盐营养缺陷型突变体( nit )技术可将120株菌株分为3个亲和群(VCGs),3个亲和群分别有89株、13株、7株,此外,还有11株未能鉴定出亲和群。通过对3个鉴别寄主的致病力测定,120株菌株可分为3个致病类型,强致病力(I)占7.3%,中等致病力(II)占52.7%,弱致病力(III)占40%,菌株致病力存在明显的差异。研究同时表明菌株间营养亲和性与地理位置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与致病性类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2016年黄淮海地区主栽品种抗病监测与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黄淮海地区玉米主栽品种对病害的抗性,对河北、河南、山东三省的主栽品种进行病害监测,并结合品种审定抗病鉴定结果对主栽品种主要病害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3个试验站未发现主栽品种发生严重病害。同一病害在黄淮海不同地区表现不同,不同省份主栽品种主要病害发生种类以及严重程度亦存在差异,其中,穗腐病山东省发生最重,河北省次之,河南省发生较轻;鞘腐病河南省发生较其他两省重;南方锈病山东省发生较其他两省重。同一主栽品种在不同地区病害表现也不同。  相似文献   

12.
利用ISSR技术分析禾谷镰孢菌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SSR标记对采自我国11个省的玉米茎腐病相关禾谷镰孢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利用筛选出的14个ISSR引物对供试的115株禾谷镰孢菌株进行扩增,共获得63条扩增清晰、重复性高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60条,占95.2%。扩增条带分子量为150~2000bp,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4.5条带。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在地理种群水平上,基因多样性指数在0~0.2919之间,平均为0.1591;Shannon‘s多样性指数在0~0.4252之间,平均为0.2360,表明不同地理种群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多样性指数、等位基因数的增大与各种群内样本数量增加有关。遗传相似性分析证明,山东省种群与河南省种群间的遗传相似性最高,内蒙古种群与河北省种群间遗传相似性最低。在相似性系数为0.682时,可将115个菌株区分为2个聚类组,各组下又可分为3个亚组,分组结果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有一定相关性,表明禾谷镰孢的遗传分化与生态地理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明不同地区的花生网斑病菌致病力和筛选快速稳定的接种方法,以来自山东、云南和辽宁的6个不同地区的花生网斑病菌为材料,用孢子悬浮液对离体叶片和花生植株进行接种,结果表明致病力最强的菌株是WB-SY(分离自辽宁省沈阳市)。最佳接种条件为:开花末期使用高浓度孢子悬浮液(106/mL),接种湿度保持在90%~100%之间持续保湿36h以上,温度在25~28℃之间,接种前黑暗处理24h,接种后近紫光(波长340~380nm)处理。本文筛选出的菌株和快速稳定的接种方法,将为抗病品种的筛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冬小麦主产省小麦茎基腐镰孢菌的组成及其致病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我国小麦茎基腐病的致病菌镰孢菌(Fusariumspp.)的组成,2009-2012年从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山东等5个冬小麦主产省采集茎基腐病样本,从中分离了135个镰孢菌菌株,用PCR-RFLP和ITS序列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种群鉴定,并分别在温室和田间条件下对不同种群及化学型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在分离的135株病菌中,103株为F.asiaticum,17株为F.graminearum,其余为F.acuminatum、F.pseudoraminearum和F.avenaceum,说明引起我国小麦茎基腐的镰孢菌主要由F.asiaticum和F.graminearum组成,且以F.asiaticum种群分布为主。在120个镰孢菌综合物种菌株(F.asiaticum和F.graminearum)中,79株为3-AcDON化学型,17株为15-AcDON化学型,24株为NIV化学型。在F.graminearum菌株中只发现15-AcDON化学型;在F.asiaticum菌株中存在2种化学型,以3-AcDON化学型菌株为主,少部分为NIV化学型菌株。F.asiaticum种群致病力略高于F.graminearum种群,DON化学型菌株致病力略高于NIV化学型菌株,但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花生品种(系)叶部病害综合抗性鉴定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1 998~ 1 999年在自然发病条件下对 2 0个花生品种 (系 )进行叶部病害综合抗性鉴定。结果表明 ,目前我国广泛种植的花生品种对晚斑病、早斑病、网斑病等主要叶部病害的抗性存在差异 ,缺乏高抗和兼抗性材料。花生对叶部病害的抗性与主茎高、分枝数、结果数、饱果率等农艺性状及其分类类型无显著相关。自然发病条件下花育 1 7和花育 1 6荚果产量较高 ,引进花生品种 UF91 1 0 8产量较低 ,但对晚斑病、网斑病等具高抗水平 ,可提供花生育种作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16.
山东花生茎腐病病原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山东省多地采集的花生茎腐病株上分离到15个茎腐病菌株,选取6个典型菌株,对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致病性、生物学特性研究。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表明,6个菌株的核糖体DNA-ITS序列同源性高达99%。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核糖体DNA-ITS序列同源性比较,确认供试6个菌株为同一种病原菌,与GenBank中可可毛色二孢属(Lasiodiplodia)(Diplodia的同物异名)的同源性高达99%以上。根据6个菌株的形态特征、致病性测定结果及生物学特性,并结合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将山东花生茎腐病的病原鉴定为棉色二孢菌(Diplodia gossypina )。  相似文献   

17.
依据病害症状不同,将我国芝麻病毒病划分为三种类型:黄花叶型、普通花叶型和混合型(皱缩花叶、黄化)。黄花叶和普通花叶病毒病广泛发生在湖北、河南芝麻产区和北京密云芝麻零星种植区。混合型病害仅1990年在本所农场局部地块发现。采用酶联免疫血清试验方法,检测152个黄花叶样品,与花生条纹病毒抗血清阳性反应率83.6%,44个普通花叶样品,与芜菁花叶病毒抗血清阳性反应率61.4%。  相似文献   

18.
1988—1991四年调查说明,花生矮化病毒(PSV.)引起普通花叶病害,花生条纹病毒(PStV)引起轻斑驳病害是开封花生两种主要病毒病。PSV通过花生种传,测定自花生普通花叶病株收集近4000粒种子,PSV种传率0.025%。刺槐花叶树是花生上PSV另一个初浸染源。PSV开封刺槐分离物(R_3、R_4)在鉴别寄主上反应和血清学性质上和PSV-Mi相一致,但引起花生病害症状较PSV—Mi轻。开封市农科所一带刺槐花叶病树率平均30.7%。四年病害流行程度差异显著。1988和1991年花生生长季雨量少,蚜虫发生量大,分别为PSV严重和中度流行年。1989和1990年雨水较多,蚜虫发生少,病害显著减轻。  相似文献   

19.
2006-2014年,应用病土盆栽方法,对来自于12个省(市)的779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病性鉴定。鉴定材料来源于吉林省539份、黑龙江省58份、辽宁省51份、山西省16份、内蒙古17份、河北省10份、北京市42份、安徽省5份、广西壮族自治区14份、河南省17份、山东省6份、江苏省4份。从中选出19份抗病种质,占鉴定总数的2.44%,分别是FY001-3、W93155、JH229、HJ01-1900、W94128-8、YX04-6561、W7491、W201102-25、Q30、Q31、HK6、HK7、BN9、CM2008-12、JY407、Q32、Q28、Q33、BN10,按抗病种质在各省份鉴定材料中所占的比例来看,山东省大豆种质抗病比例最高,占83.33%,其次是黑龙江省占15%。这些品种(系)的农艺性状优良,可直接作为抗性亲本应用于育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