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畜牧业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是畜牧业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畜牧业发展开始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畜牧业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总的来看,中国的畜牧业仍处在传统饲养方式与现代化养殖方式并存、传统养殖方式占支配地位阶段。规模小、品种杂,人畜混居、散放散养、混放混养、粗放经营。  相似文献   

2.
《北方牧业》2007,(9):7-7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是畜牧业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畜牧业发展开始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畜牧业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总的来看,中国的畜牧业仍处在传统饲养方式与现代化养殖方式并存、传统养殖方式占支配地位阶段。规模小、品种杂,人畜混居、散放散养、混放混养、粗放经营。  相似文献   

3.
随着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优良的畜禽品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抓良种、抓畜禽良种工程建设,构建先进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对于促进畜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转变及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是畜牧业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畜牧业在整个农业中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畜牧业正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逐步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主要是1985年以来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作一简单回顾.希望能对行业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兽医学杂志》2004,(3):43-43
我国畜牧业经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现已成为农村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其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涌现出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和高速增长的中小型畜牧业及相关企业。为了充分展示企业形象,扩大影响,提高企业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推广优良畜禽品种、优质动物保健品、饲料、适用机  相似文献   

6.
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实施科技兴牧战略,最基本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品种的改良。近年来台州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至目前全市已有各类一级、二级种畜禽场9个,主要畜禽品种的良种供种能力大大增强。仙居鸡、温岭高峰牛列入国家级保护品种,地方畜禽品种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种鸡产业走在浙江省前列,温岭草鸡、仙居三黄鸡被省政府评为名牌产品,在最近结束的全省优质肉鸡、优质禽蛋展评活动中又分别获得金、银奖;仙居三黄鸡标准还通过全国农业行业标准的评审和发布。良种覆盖率和畜禽生产水平显著提高。但问题仍然突出,品种结构存在不合理,其中猪肉占肉类总产量的86.22%,家禽产业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草食畜禽等新兴产业发展缓慢,有待进一步优化;良种覆盖率仍是影响畜禽市场竞争力和整体效益提高的第一因素,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何立足现有基础、发挥自身优势、顺应市场需求,加快台州畜禽品种改良步伐,笔者认为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7.
《北方牧业》2006,(2):4-4
<正> 从当前畜牧业宏观形势和微观行情分析看,2006年畜牧业发展将趋于平稳。其原因在于:一是粮食丰收,饲料原料充足,饲料价格比较平稳,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二是目前散养户正在从畜牧行业中逐步退出,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专业场户一时还难以补充散养户锐减的数量,另一方面市场对畜禽产品的需求量增加;三是2006年畜产品价格仍将维持在盈亏平衡点以上。由于饲料价格的稳定,畜禽价格自然不会上扬,2005年养殖效益较好的畜禽项目,由于饲养量的扩张,2006年价格会有所回落,但仍有较好的利润空间。主要畜禽品种产销形势预测一、生猪—效益趋于合理,规模趋势明显从养猪数量看,由于小城镇的建设,人们就业方式的多样化,环保意识的增强,发达地区养猪将会持续减少;从养殖方式看,生猪正在逐步向规模化养殖发  相似文献   

8.
赴比利时考查,学习畜牧业22 d,通过参观学习,深感比国畜牧兽医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经验。以此感成文,与同行交流。 比利时是欧洲一个小国,面积30000 km2,人口1000多万,从事农业的劳动力8.8万。国民经济高度发达,农业生产以牧为主,农牧结合,外向型,现代化。全国粮食可以自给,畜产品中猪肉、牛肉还大量出口。 1 比国畜牧业情况 1.1 畜牧业生产 比国对畜牧业实行国家宏观控制,市场调节的发展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1.1 高度集约化的生产组织形式虽然该国从事畜牧业的人和户不多,但畜禽饲养量很大,猪约600万头,牛320多万头,集中饲养。平均户均养猪100多头,养牛70多头,还有兔、鸡、羊等,都是私人养殖。 1.1.2 畜禽良种特性突出比国畜禽品种基本上是地方化、良种化。其中最能代表水平的是兰白花肉牛的培育。比国以前也没有良种肉牛,为了培育自己的品种,二战以后,全国上下一致开展严格的选育,层层设立育种中心,严格执行各项育种措施,经过四五十年的努力,使兰白花肉牛已达到世界水平。也有自己培育的斯格猪,该猪瘦肉率达65%以上,背脂厚只有6~8 mm,我国河北已引进。对选育的优良品种,一方面大力推广,一方面继续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防止退化。 1.1.3 畜禽生产已达世界先进水平比利时的畜牧业高度发达,表现之一是畜禽生产水平高。肉牛以兰白花为主,初生重40~45 kg,一般饲养13个月出栏,体重可达500 kg,出肉率60%以上;奶牛有黑白花、红白花,平均年产奶7000 kg以上;斯格猪商品代平均日增重725~775 g,料肉比2.6~2.8∶1;瘦肉率60%~65%,出肉率80%~82%;鸡平均年产蛋量达300枚以上;兔一年可繁殖8~10次,从仔兔到出栏一般需7个星期,重2 kg。 所有畜禽全部推行人工授精,在牛方面已开始推广胎胚移植,三元杂交在猪、鸡、兔上广泛推广。畜禽全部饲喂配合饲料和优质牧草,青贮也被广泛采用。 1.1.4 以牧为主,农牧结合呈明显的三元种植业结构。作物用地中,草地占40%~45%;粮食占40%,甜菜其它占10%~15%。草地广种优质牧草,有力地提高了载畜量,基本达到了667 m21头牛。  相似文献   

9.
当前,养殖业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当畜禽价格高,养殖利润空间增大时,人们便投资畜牧业,畜禽饲养量和养殖场数量大增,但当畜禽饲养量供大于求时畜禽价格随之大跌,许多养殖场纷纷倒闭,畜禽饲养量也随之大  相似文献   

10.
杭州市萧山区是畜牧业生产大区。据调查,2006年生猪饲养量144.68万头,家禽饲养量1494万羽;存栏奶牛1337头;肉类总产量8.54万t,畜牧业总产值12.67亿元,约占农业总产值的23.2%。畜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农村经济繁荣。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稳步发展,畜禽非正常死亡的无害化处理问题已显得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1.
随着辽宁省畜禽养殖与畜产品加工业倍增行动以及现代畜牧业推进计划的全面展开,丹东市畜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畜牧经济由以往的追求畜产品总量向追求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转变,畜产品供求关系也由追求数量向追求品种和质量转变。针对这一形势,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市畜牧产业3年内倍  相似文献   

12.
优化转变生产方式是畜牧业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畜牧业发展成效显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饲养量还是人均占有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畜牧业在整个农业中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畜牧业正逐步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3.
一、现阶段我国畜牧业生产的几个特点我国是畜牧业生产大国,畜牧业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大产业,主要表现为两大两高。一是畜禽饲养量大。按2009年FAO的统计资料,生猪存栏占全球的47.9%,家禽占27.2%,羊占14.7%,排名均居世界第一;牛存栏占全球的6.1%,世界第三。我国还是世界水禽王国,水禽饲养量占全球的70%以上。二是畜牧业经济规模大。畜牧业  相似文献   

14.
中国畜牧业生产区域布局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整理中国近30年来畜牧业相关数据,将我国畜牧业划分为六大区域,畜牧业生产划分为3个阶段,构建畜禽品种结构指数,分析了中国畜牧业生产区域布局不同阶段各畜禽品种结构指数动态演变过程及特点;总结了各区域及畜牧业结构变动趋势,得出不同区域畜禽品种优势排序,确立了不同区域的重点优势品种和潜力品种,并提出各区域布局与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接2002年第3期)同时,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浪潮的挑战,积极探索闽台畜牧业合作,联手拓展国际畜产品贸易市场的双赢之路。3.2优质化生产是我省畜牧业发展的基本趋势新的世纪,我省畜牧业发展已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人民生活由温饱实现小康并逐步向富裕型迈进,对自身的健康更加关注,要求享受丰盛、美味、优质和安全的多样化畜产品。我省畜牧业发展要以优质化新战略替代传统的发展思路。而新战略的核心首先是畜禽健康生产;其次安全性应贯穿畜产品从生产到餐桌的全过程;最后畜产品还要讲究营养和风味。只有这…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的畜牧业曾一度辉煌过,但随着郯区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上海郯区原先划定的一些适度饲养区,逐渐变成了禁养区。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精神,按照上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功能定位和环保与防疫对畜牧业提出的要求,上海市不断调整畜牧业生产布局和数量结构,在养殖业“十五”发展专项规划中,削减饲养成本高,不具竞争优势的传统养殖量,本地畜禽生产总量调减30%,生猪年出栏从470万头逐步下调到250万头左右,减少45%;鲜蛋生产量从1.6亿公斤逐步下调到1.2亿公斤,减少25%;肉禽饲养量稳定在1.6亿羽左右;奶牛饲养量稳定在6万头左右;淡水品稳定在16万吨左右。调减的部分逐步实现异地发展,从而给上海周边地区以及其它畜牧主产区提供了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畜牧生产力的突破和跨越,总是以良种革命为先导。如果没有良种发展的新突破,就不可能有整个畜牧业发展的新跨越。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资料显示,各种因素对促进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中,品种改良(遗传育种)占40%,饲料和疫病防治各占20%,饲养条件占15%,其它占5%。由此可见良种在畜牧业中的作用和地位是其它因素不可替代的,改良的最终价值体现在良种的生产力上。专家指出,畜禽良种已经成为现代畜牧业中的核心竞争力。我国已经加入WTO,如果不迅速提高国有良种竞争力,畜牧业发展的主动权必将受制于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畜牧业的竞争就是畜禽良种的竞争,没有好的畜禽品种就没有畜牧业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畜牧业增产,更不能实现农民增收。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我国畜禽生产水平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容乐观的。虽然某些畜产品的产量比较高,但这是建立在大量饲养群的基础上的,单个畜禽的生产力还是很低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优良品种的选育,它能在提高总产量的基础上降低饲养成本。对国外优秀品种我们不能全盘接受,因其优秀品种的遗传物质中也可能存在一些有害基因,如猪的应激基因。必须利用它培育出具有我国特色的优质、高产品种。所以,建立配套完善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培育、推广、利用畜禽优良品种,提高良种化程度,对于促进我国畜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转变及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而且,我们不应该将地方品种放任自流,自生自灭或利用国外品种使其完全"洋化"。我们应当将这笔"财富"保护利用,使其在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我国畜禽良种筛选所取得的成就、与世界良种筛选水平之间的差距、当前良种筛选的建设性思路及良种筛选中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的介绍,并对存在的问题和急需建立生产性能测定体系提出了一些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为进一步加强通渭县畜禽良种化体系建设,加快畜禽品种结构和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和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制定本规划。1全县畜禽良种化现状近年来我县畜牧业生产发展迅速,畜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通过引进和改良等一系列举措,迅速增加了良种畜禽的数量,有效地改善了全县畜禽品种结构和资源分配,畜禽生产性能、良种覆盖率和生产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促进了农民增收。截至  相似文献   

19.
四川达县立足县情,抓住西部大开发这难得的发展机遇,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畜牧品种优势、地理区位优势,计划将畜牧业建成农村经济的一大优势产业,到2005年达县的畜牧业产值应达到15.2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5%。如何实现这一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杨兴平副书记经过对达县进行了认真的调查思考后,提出了以下思路:着眼于产业优势化,着重于产业市场化。 着重于畜牧产业市场化 要把畜牧业建成达县的优势产业,关键在于畜牧业产业能否实现市场化,畜牧产品能 否转换为畜牧商品。 瞄准市场调结构。一是狠抓生猪质量工程,提高生猪品质和瘦肉率。二是积极发展优质禽类生产,加快改良本地禽类品种,提高其蛋用、肉用性能。三是大力发展草食牲畜,加速发展以兔、羊为重点的草食动物,提高肉牛的品质和老残牛快速育肥水平,做到数、质、效同步发展。四是鼓励支持、引导发展珍珠鸡、宫庭鸡、山鸡、绿头鸭、蛇、甲鱼、蝎子等特种养殖,满足市场不同层次的需要。 看准市场搞加工。要大力发展畜牧加工业,重点发展畜牧精加工、深加工,提高畜牧初级产品的转化程度,提高畜牧产品的科技含量、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一是采取联合、兼并、股份制、技术改造等办法,盘活现有的6家肉联厂,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二是在"十五"期间,新建奶品加工厂1个,良种母猪和外二杂母猪饲料加工生产线和番鸭生产线各一条。三是建立畜禽产品基地,实施畜牧业"两线三片"发展战略,实行"一乡一色,一村一品"的区域化规模生产,为畜牧加工业提供稳定、可靠的原料来源。 盯准市场抓营销。一是转变陈旧落后的营销观念,树立"以销定产"的经营观念、开拓创新的竞争观念、利润至上的效益观念。二是加强市场调研,准确了解市场信息,科学把握市场走势,超前选择目标市场。三是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的畜牧商品,创立名、新、特产品。四是实行市场多元化,大力发展市场空间。大力发展外向型企业,既注意开拓城镇市场、本地市场、又要注意开拓农村市场、外地市场乃至国际市场。五是加强营销网络和营销队伍的建设,鼓励、支持专业大户、专业协会、专业村社、专业场站、专业市场带动农户向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发展,引导和推动农民走产业化路子。 着力于畜牧产业科技化 畜牧产业优势化关键在于畜牧产品的市场化,而畜牧产品的市场化又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强力支持和保证,来改善品质,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因此,要大力发展畜牧科学技术,实现畜牧产业科技化。 建立科技繁育体系。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在2005年前建成层次分明的"种畜禽场—扩繁场—商品畜禽养殖场(户)"宝塔式优质畜禽生产结构;二是引进和推广良种良法。三是加强种畜禽的管理。强化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行为,严格执行种畜禽品种标准和质量标准,建立和完善畜禽竞价展销制度,提高种畜禽质量。 建立科技防疫体系。严格执行国家《动物防疫法》。一是要加强兽医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动物疫情测报、诊断及兽药残留监测系统;二是对动物疫病防制实行社会化、强制化和统一化。对饲养、流通、屠宰、加工等环节实行严格的防疫检疫监督,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三是开展畜禽产品卫生监督和检测,将畜禽产品卫生质量纳入法制化、标准化管理轨道,确保畜禽产品卫生。 建立科技饲料体系。一是大力开发饲料资源,继续抓好农副产品的充分利用,配合生态工程抓好退耕还草和种草养畜工作,逐步形成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种植结构。二是指导、服务、管理好现有的13家饲料生产企业,帮助他们进行技术改造,提高饲料的质量和产量。三是加强工业饲料、饲料市场的管理,依法开展饲料质量监测,确保饲料安全。 建立科教信息体系。一是要大力引进畜牧高新技术,推广一批畜牧科技项目,尽快缩小达县与发达地区畜牧业生产水平的差距,二是要加强畜牧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和农民科技培训,培养一大批能够接受、运用先进畜牧科学技术的知识型农民。三是尽快建立现代化信息传输网络,实现县、市、省畜牧部门之间的算机联网,对畜牧业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引导生产者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加工、销售,防止畜牧生产无序和大起大落,确保畜牧业经济持续增长、畜牧业成为优势产业。 着眼于畜牧产业优势化 加快畜牧业的发展,首先就应科学确定发展方向和目标。根据达县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及潜力,达县2001年至2005年畜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应当定位在:将畜牧业发展成为达县农村经济的一大优势产业,使达县由畜牧大县发展为畜牧强县。要实现这一目标,到2005年达县的畜牧业产值应达到15.2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5%。这样定位达县畜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是基于达县已具有大力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 坚实的发展基础。达县畜牧业经过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的发展,已成为畜牧业发展大县。1999年,达县畜牧业产值为11.4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2.3%,比1978年高出23.3个百分点。 较好的发展优势。一是资源优势。达县具有“春早光照宜,夏热雨水足,秋凉多阴雨,冬暖少霜雪”的气候特点,极适宜畜禽繁衍和饲草生长。有可利用的各种草地75万余亩。天然植被可食牧草30余种,年产草量76万余吨。年产农作物秸秆66万吨,农副产物糠、麸、糟、粕、饼34万吨。二是品种优势。达县猪、牛、羊、兔、鸡、鸭、鹅、蜂等种类齐全,品种繁多,其中不少是优良品种。三是区位优势。达县位于达州市中心,地处川陕鄂渝四省市结合部,是川东北地区交通枢纽,秦巴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这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空间。 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无疑为达县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创造了极好的条件。达县紧紧抓住省、市建设长江上游和嘉陵江中上游“生态屏障”的这一发展机遇,计划10年内建设好“三大工程”,即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这“三大工程”的实施,将为加快达县畜牧业的发展助推加力。  相似文献   

20.
20多年来 ,十堰市通过畜牧业区划工作 ,基本摸清了地方自然资源 ,为科学决策畜牧业生产布局、基地建设、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以及发展畜牧业经济提供了科学依据 ,为改革开放 2 0年来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1 十堰市畜牧业区划工作成果1 979年以来 ,十堰市相继开展了畜禽品种资源普查、草场资源普查 ,畜禽疫病普查和各县、市、城区畜牧业综合区划 ,查清并掌握了各类畜牧资源数量、时空分布、主要特点、开发现状与开发潜力以及变化规律。(1 )畜禽品种资源普查。 1 978年 ,农业部畜牧总局和中国农科院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畜禽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