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国际国内粮油市场的波动和不安定因素导致我国粮油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实现粮油的稳定生产,为国家提供基本粮油需求。基于此,本文以潜山市粮油生产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提升粮油生产水平的重要意义,并从优良选种、农业机械化生产、耕地保护、网络建设等方面阐述了提升粮油生产水平的关键技术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粮油生产在都市型现代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高效粮油生产体系是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都市型现代农业需要高效的粮油生产作支撑.目前南京市粮油生产基础比较薄弱,不能适应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要求,必须通过探索创新、深化内涵、搞活结构推进粮油生产向多功能性方向发展,构建南京市粮油高效发展体制、技术、结构等支撑体系,从而推进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政府应在政策、资金和科技等方面形成支撑体系,推进高效粮油体系的建设,从而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粮油生产过程中运用的机械化生产策略越来越多,但是在目前的粮油生产全程机械程度仍然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并且严重的阻碍了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进一步推广。该文就中方县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发展优势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几点能够有效推广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建议,希望能够为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成县粮油生产发展思路及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油生产是农业的基础产业,其丰歉直接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粮油生产安全,粮油安,天下安。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县粮油生产的稳定,健康发展,确保粮油生产安全和有效供给,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现提出“十二五”期间成县粮油生产发展思路及措施。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徽县粮油增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和增产潜力,提出了转变思想观念,理清思路求发展;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增强农业生产后劲;优化粮油品种结构,加快转型升级速度;树立长期抗旱减灾思想,促进粮油增产增收;加大新型实用技术的推广力度,确保粮油稳产高产;加强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提高粮油产业化程度;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徽县粮油生产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国际国内粮油市场的波动和不安定因素导致我国粮油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实现粮油的稳定生产,为国家提供基本粮油需求,中国人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基于此,本文以潜山市粮油生产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提升粮油生产水平的重要意义,并从优良选种、农业机械化生产、耕地保护、网络建设等方面阐述提升粮油生产水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界首市粮油生产的基本情况,总结了粮油生产的特点,介绍了其主推技术及保障措施,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为粮油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提升常州市粮油生产能力、加快"吨粮市"的创建,回顾了常州市近年来粮油生产的现状和主要做法,并对今后如何增强粮油生产能力提出了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思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鹤壁市在承担实施农业部整建制推进粮油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市创建过程中,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工作思路,不断探索建立粮食主产区的现代粮油生产组织形式,在体制机制上进行大胆试验和创新,初步建立适应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发展的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服务体系,实现了小农户生产与大规模生产的有机结合,加快了全市现代绿色粮油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徽县粮油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论述,提出了粮油产业的发展建议,对促进全县粮油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1951-2015年中国主要粮食与油料作物种植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阐明中国主要粮食-油料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特征。本研究基于1951—2015年中国主要粮食与油料作物的分省生产数据,利用优势指数理论等指标分析中国主要粮食与油料作物生产时空变化特征,探讨影响中国粮食与油料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51—2015年,中国水稻、玉米和花生种植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小麦和大豆面积有所减少;各作物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均显著增加。1951—2015年,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粮食与油料作物种植结构变化最显著,东北地区水稻和玉米面积显著增加,小麦面积显著下降;华北地区玉米和花生面积显著增加,大豆面积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2.
西宁市郊粮油作物施用化肥成份单一,不注重钾肥的施入,使NPK比例失调,许多粮油作物造成倒伏减产,投入高、收益低,施用硫酸钾复合肥可减少其它肥料用量,降低成本取得良好的产量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基础地力对黄壤区粮油高产、稳产和可持续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黄壤是中国重要的地带性土壤,黄壤区粮油作物的高产、稳产和可持续生产对于地区粮食安全和经济民生至关重要。研究黄壤区主要粮油作物基础地力特征,评价地力对粮油作物高产、稳产和可持续生产的影响,为黄壤耕地地力保育和区域作物绿色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依托于2006—2013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在黄壤区开展的3 515个田间试验(马铃薯434个、油菜525个、玉米1 318个、水稻1 238个),调查每个试验点无肥对照(CK)和氮磷钾肥(N2P2K2)处理作物产量;基于作物估计方法,分析了粮油基础地力产量和地力贡献率特征;采用直线拟合和边界线分析评价了基础地力对作物施肥产量及产量差的影响;采用稳定性指数和可持续性指数评估了基础地力对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影响。【结果】黄壤区马铃薯、油菜、玉米和水稻平均基础地力产量分别为10.8、1.13、4.57和5.73 Mg·hm~(-2),平均地力贡献率分别为50.8%、49.0%、59.0%和70.8%;基础地力产量越高,地力对作物施肥产量的贡献率越大。作物施肥产量与基础地力产量显著正相关,马铃薯、油菜、玉米和水稻施肥产量与基础地力产量的直线拟合方程决定系数分别为0.476、0.284、0.382和0.366(P0.001)。边界线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油菜、玉米和水稻4种作物的施肥产量潜力分别为42.8、4.07、11.8和12.4 Mg·hm~(-2);随着基础地力的提升,作物施肥产量差降低,产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增加。【结论】提升基础地力能够提升作物施肥产量,降低产量差,有利于黄壤区粮油作物的高产、稳产和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14.
新疆粮食作物高产开发的基本思路与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南棉北粮”为基本出发点,从南北疆的基本情况和粮棉分布入手,通过深入分析找出了目前新疆粮食作物高产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新疆粮食作物高产开发的基本思路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及产量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分析山西省主要作物种植比例及其产量变化趋势,发现油料、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比例显著上升;作为粮、饲兼用的玉米种植比例逐年上升;而支柱型粮食作物———小麦近年来种植比例逐年下降,这是一个严峻的粮食安全问题,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必须遏制小麦播种面积下降的现象。主要作物单产量都在逐年提高,但由于受播种面积下降的影响,谷子、棉花总产量处于下降趋势,其余作物总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这就要求以科学的发展观加大农业投资力度,扩大小麦播种面积,科学调整粮、经作物种植比例,合理配套农耕、灌溉技术,提高灌溉用水的利用效率,尽可能满足作物需水要求,以保障21世纪粮食安全及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总体趋势下,抚州地区的气候也正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利用抚州市近20a的气候变化和粮食产量变化资料,分析了抚州市的气候变化特征及粮食产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抚州市气温在波动中呈升高趋势;年平均日照时数呈总体下降趋势;全年的总降水量呈波动发展的趋势,个别年份出现过较严重的洪灾和旱灾;粮食产量呈明显增加的趋势。还讨论了气候变化对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气温升高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粮食增产,但是由温度升高导致作物发育速度加快,生育期普遍缩短,减少光合作用积累干物质的时间等因素又不利于粮食单产;抚州市的年光照时数的减少趋势有利于早稻的生长发育,而不利于晚稻的生长发育;抚州市降水量总体的上涨趋势有利于农作物的产量,但是在干旱和洪涝灾害的年份中,一定程度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  相似文献   

17.
真菌毒素是由某些丝状真菌产生的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毒性副产物,对玉米、水稻、小麦、花生、大豆和油菜等多种粮油作物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严重威胁环境安全、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和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粮油农产品中的真菌毒素污染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本文对粮油作物中主要真菌毒素种类及污染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导致真菌毒素污染加重的环境影响因子,提出了粮油作物不同生长时期真菌毒素污染防控措施,特别是生物防控技术,展望了真菌毒素污染生物防控的作用模式及类型。  相似文献   

18.
试述明清时期黔东农村经济作物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锦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606-1607,1642
对明清时期黔东农村经济作物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选择布料作物、油料作物和嗜食作用3类代表性经济作物做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明清时期黔东地区的农业经济在经济作物的刺激下有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中国粮食产量八连增的原因、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索我国粮食总产与单产增加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应用统计数据,对我国粮食单产的增加规律和原理及其技术的性质作用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粮食单产呈阶梯式阶段性增加规律,而粮食单产的阶梯式增加是施肥量阶段增加推动下作物品种更新的结果,而阶段施肥量的增加是农民在直接与间接接受施肥知识基础上自己摸索的结果,我国现行推广的施肥技术并不能确定阶段施肥量。作物品种更新实际就是作物品种最高产量施肥量的不断提高,只要作物品种的耐肥水平不断提高,粮食生产中的施肥量就不会达到极限。然而,虽然我国粮食单产和总产一直在增加,但近年来单位肥料的粮食增加量却在急剧下降,多数作物生产中的产量水平远低于示范产量,主要原因是现行高水肥地选育品种不适应中低产田栽培。因此,依靠新的施肥技术在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上进行平衡育种,应成为我国实现持续增产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20.
采用微区土培试验方法,研究了甘肃省3类10种主要栽培作物在Cd、Hg、Pb重度污染土壤上,作物可食部分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能力,并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2—2012),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与富集能力有显著性差异,对Cd富集能力表现为蔬菜类油料作物粮食作物,对Hg、Pb富集能力表现为蔬菜类粮食作物油料作物;同一作物(除玉米和大豆外)对不同重金属吸收能力表现为CdPbHg。经综合评价,在对甘肃地区pH值大于8.0的重金属重度污染土壤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时,Cd污染耕地可优先选择种植玉米,Hg污染耕地可优先选择种植玉米和油菜,Pb污染耕地可优先选择种植玉米和大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