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平腹小蜂和荔枝蝽象卵壳构造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利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象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人工繁殖平腹小蜂常以柞蚕卵和蓖麻蚕卵为寄主。在野外,平腹小蜂主要寄生于荔枝蝽象卵内,发育成蜂后破卵壳而出。寄生蜂产卵时先要刺破寄主卵壳,因此寄生蜂的寄生与寄主卵卵壳的结构关系密切。本文是平腹小蜂及其寄主荔枝蝽象卵壳结构研究的结果,主要是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两种卵的表面花纹,受精孔和气孔结  相似文献   

2.
体外培育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荔枝蝽蟓(Tessaratoma papillosa)是荔枝产地的主要害虫,以若虫、成虫为害荔枝和龙眼的花、果和嫩梢,常造成荔枝和龙眼的减产甚至失收。六十年代初,蒲蛰龙、黄明度等成功地研究出利用柞蚕卵、蓖麻蚕卵作为中间寄主大量繁殖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防治荔枝蝽蟓,在各荔枝产地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近几年来,由于作为平腹小蜂及赤眼蜂的大量繁殖寄主卵的柞蚕卵和蓖麻蚕卵供不应求,影响着这项防治措施的进一步发展。为满足大量繁殖平腹小蜂所用寄主卵的需  相似文献   

3.
荔蝽卵平腹小蜂对荔枝蝽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0年至2001年在广西北流进行了释放荔蝽卵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的田间试验,第1年放蜂2次,荔蝽卵平腹小蜂寄生率为82.5%,第2年在放蜂量减少一半的情况下,荔蝽卵平腹小蜂寄生率为48.3%,自然天敌荔蝽卵跳小蜂寄生率2a分别为11.8%和22.5%,处理区的残存荔枝蝽若虫2a均为2头/株,而对照区的残存荔枝蝽若虫第1年为29头/株,第2年达90头/株。试验显示:处理区荔枝蝽若虫数量显著降低,荔蝽卵平腹小蜂能有效地控制荔枝蝽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荔枝蝽象平腹小蜂已广泛应用于防治荔枝蝽象,但在繁蜂过程中常因寄主卵之不同而造成性比的极大差异。如用柞蚕卵繁蜂时雌雄比为10:1,有时甚至出现雌蜂多,雄蜂太少而不能正常交配的情况。若用质量差的蓖麻蚕卵繁蜂,却又往往因雄多雌少而影响繁蜂。因此,寄主卵的卵质——即营养与性比的关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为此,  相似文献   

5.
卵寄生蜂对荔枝蝽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荔枝蝽卵块的标记调查,在综防园中采集到荔枝蝽的两种卵寄生蜂——平腹小蜂和跳小蜂。在荔枝蝽产卵的中、后期,两种寄生蜂对荔枝蝽卵总寄生率达41.9%~47.1%,其中平腹小蜂寄生16.7%~18.4%,跳小蜂寄生23.5%~30.4%。在化防园中仅采集到平腹小蜂,且其寄生率相当低,只有0.9%~2.8%。  相似文献   

6.
利用人工寄主卵繁殖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人工寄主卵繁殖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首次获得成功。筛选出12种人工卵卵液配方、卵壳材料和“羊1号”防腐剂。人工寄主卵繁殖平腹小蜂,化蛹率74.34~93.49%,羽化率66.5~89.49%。在笼罩荔枝上及果园中释放防治荔枝蝽,卵粒寄生率分别达89.12%和89.45%。初步看出,用人工寄主卵代替自然寄主卵来繁殖平腹小蜂,可能是解决中间寄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应用于防治荔枝蝽象的平腹小蜂Anastatus sp,在繁蜂过程中往往因寄主卵种类不同,贮存时间的长短而造成性比的极大差异。作者(1981)报导了寄主卵的大小及寄主卵胚胎发育期的不同与子代蜂性比成正相关。为探讨寄主卵的营养与性比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选用了三种对平腹小蜂性比影响较大的寄主卵测定其卵浆水分,灰分,脂肪,蛋  相似文献   

8.
平腹小蜂是一种荔枝蝽象卵期的寄生蜂。到目前为止,室内人工繁殖平腹小蜂基本仍用木箱作蜂箱繁殖。这种陈旧的方法花工多,繁蜂速度慢,蜂箱损耗大,且繁殖出的蜂寄生率、羽化率均不高。为了高效快速繁殖平腹小蜂供生产上使用,广东省生物防治实验站陈称康等人于今年4月至7月先后用屏膜挂卵卡繁殖平腹小蜂四个世代、40批次,育出蜂11.4万头获得成功。蜂的平均寄生率、羽化率分别为95.46%和90.23%,雌  相似文献   

9.
荔蝽卵平腹小蜂对寄主的搜索行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荔蝽雌成虫及其臭腺分泌液气味物质能引诱荔蝽卵平腹小蜂对寄主产生双翅振动及试飞等远排泄物、新鲜和剖腹卵都能引起该在近距离积极搜索寄主;荔蝽卵平腹小蜂只有接触到寄主卵时才发生明显的产卵管刺探行为。卵粒的颜色对蜂的引诱作用不明显,但卵粒的形状有一定的引诱作用。该蜂能积极搜索近似圆球形的卵粒。第一次搜索产卵经历在平腹小蜂主卵过程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利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试验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平腹小蜂是荔枝蝽卵的寄生蜂,我们发现蓖麻蚕卵是这种寄生蜂室内繁殖的优良寄主。平腹小蜂在繁殖利用上有下列优点:(1)世代历期不长,便于大量繁殖。在30℃温度条件下,胚胎及胚后发育的十五天;(2)成虫寿命长,常温下,雌蜂寿命约一个月;雄蜂约七、八天。雌蜂寿命丧,产卵期也长,在田间发生作用的时间也长;(3)雌蜂羽化交尾以后,不必重复交尾,即可继续产受精卵;(4)在广州地区平腹小蜂可以以幼虫过冬,翌春羽化,根据这个特性,可在晚秋大量繁殖,来春应用。蓖麻蚕卵冷藏于0—5℃温度下经60天,仍可供繁殖之用。平腹小蜂的老熟幼虫冷藏于0—5℃温度下,经112天,仍有95%可化为成虫。这些现象,都有利于大量繁殖及蜂量的累积。1961年春季放蜂治蝽试验的结果:每株5—8公尺高的荔技树,放雌蜂约一百头,十天后,荔蝽卵寄生率提高到89.5%;而对照区的寄生率只有32.9%。初步认为平腹小蜂可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1.
用体外培育法测定敌百虫对荔蝽平腹小蜂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玲  许雄 《昆虫天敌》1989,11(1):10-11
荔蝽平腹小蜂是荔枝蝽蟓卵的一种重要寄生蜂。许雄等(1988)用柞蚕卵作此寄生蜂的寄主,测定了敌百虫对其不同发育期的毒性。但由于荔蝽舂平腹小蜂的卵期至蛹期都是在寄主卵内渡过的,故实际穿透过柞蚕卵壳作用于平腹小蜂的敌百虫量就难以估算。本文作者以人工寄主卵培育(体外培育)平腹小蜂的方法,测定了荔蝽平腹小蜂对敌百虫的耐药力。  相似文献   

12.
平腹小蜂(Anastatus sp. )是防治荔枝蝽象的卵寄生蜂。羽化后成虫寿命较长,若喂养糖液成虫可存活一个月以上,但若不供给食物,则羽化后成虫只活3~7天,可见成虫寿命与食物有密切关系,亦说明在平腹小蜂成虫中存在完善的消化系统。故对该蜂的消化系统进行了形态、组织学的研究,并对中肠进行了亚显微结构研究。为室内繁蜂和饲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价日本平腹小蜂对点蜂缘蝽的控害能力,采用系统观测法测定了日本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寿命。在设置寄主点蜂缘蝽卵密度为1、5、10、15粒和20粒的条件下,研究了日本平腹小蜂的寄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日本平腹小蜂从卵到成蜂的平均发育历期为20.78 d,雌蜂平均寿命为31.36 d,平均产卵15.65粒。在试验测定的5个寄主密度梯度下,日本平腹小蜂的寄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Ⅲ模型,其方程为Na=11.30exp(-7.99/N)。其理论最高寄生量为11.30粒,最佳寻找密度为7.99粒。  相似文献   

14.
几种生物农药对平腹小蜂的毒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losa)是荔枝和龙眼最重要的害虫之一,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 能大量寄生荔枝蝽卵,对荔枝蝽起着很好的控制作用。但由于荔枝和龙眼需经常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以保证荔枝和龙眼的高产高质,为使化防和生防统一协调,本文就几种果园常用的生物农药对平腹小蜂的毒性进行了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平腹小蜂:用柞蚕卵繁殖,由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提供。1.2试验农药:10种生物性农药,其中尽种是B.t类杀虫剂,1种是病毒,5种是植物性杀虫剂。它们依次是高…  相似文献   

15.
荔蝽卵跳小蜂对荔枝蝽卵寄生情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荔蝽卵跳小蜂是荔枝蝽卵期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在南宁市郊,5月至6月上旬荔枝,龙眼园中荔蝽卵被寄生可高达83.18%,室内测定,每头雌蜂平均能寄生蝽卵8.8 ̄22粒,该蜂可行孤雌生殖,但后代均为雄性,在温度20 ̄24.5℃条件下,此蜂可寄生1 ̄8d卵龄的蝽卵,对蝽卵胚胎杀伤力较强,对蝽卵胚胎杀伤力较强,甚至蝽卵胚胎发育完全期还能寄生。  相似文献   

16.
我们于1984~1985年用人造寄主卵繁殖荔枝蝽蟓卵寄生蜂——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 Ashmead)成功后,相继筛选出最佳卵壳材料为32—36微米厚的聚丙烯膜,最佳培养基配方为柞蚕蛹血淋巴44.4%、10%麦乳精液22.2%、鸡蛋黄22.2%、尼氏盐11.2%。以上资料己登载于第二届国际赤眼蜂及其它卵寄生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本文报导了用人工体外培育法首次观察到的平腹小蜂在人造卵上产卵过程以及连续三代人工体外培育平腹小蜂的结果:除化蛹率外,各代间在寄生率、孵化率、羽化率、展翅率等方面都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别,且各代以人造卵育出的蜂在身体大小,寿命及繁殖力方面比用柞蚕卵育出者基本相似或更优。  相似文献   

17.
平腹小蜂是一类优良的卵寄生蜂, 是寄生性天敌昆虫中已具有成熟的规模化繁殖技术和田间释放技术, 并成功应用于害虫防治的天敌昆虫之一, 在防治果树蝽类害虫方面效果显著?平腹小蜂的发育学?行为学?生态学?繁殖技术及田间应用技术的研究已有60多年历史, 近年来, 分子生物学和高通量测序手段的应用促进了对平腹小蜂的生理生化基础研究, 研究领域也开始拓宽?本文从分类学?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共生菌?滞育?寄生机制?毒液蛋白和味觉受体基因等方面, 对目前广泛应用于荔枝蝽和茶翅蝽防治的2种平腹小蜂, 麻纹蝽平腹小蜂Anastatus fulloi Sheng &Wang和日本平腹小蜂 Anastatus japonicus Ashmead近30年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 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旨在为平腹小蜂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荔蝽卵平腹小蜂和松毛虫赤眼蜂种间对寄主竞争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室内以人工卵和柞蚕卵为寄主,观察荔蝽卵平腹小蜂 Anastatus japonicus(简称平腹小蜂)和松毛虫赤眼蜂 Trichogramma dendrolimi(简称赤眼蜂)种间对寄主的竞争情况。实验表明:平腹小蜂寄生后两天内接赤眼蜂,在接蜂时间间隔为0天,一天和两天时,含赤眼蜂的寄生卵分别占53.66%、46.11%和47.20%;含平腹小蜂的寄生卵分别占27.09%、28.53%和23.08%;含两种蜂的寄生卵分别占19.25%、25.36%和29.72%。若两种蜂接蜂时间间隔为四天和八天时,含赤眼蜂的寄生卵分别降为15.79%和11.88%;而含平腹小蜂的寄生卵分别增加至48.35%和52.15%;含两种蜂的寄生卵比例也有所增加,分别占35.86%和35.15%。弱者不能完成发育而在出蜂前死亡,强者也难繁殖出正常的后代。实验室繁殖时应避免两种蜂混杂而降低出蜂质量。过寄生也会使平腹小蜂幼虫产生种内竞争现象,同龄幼虫以二龄期竞争最为激烈;不同龄期则因一龄幼虫行动活跃,利用长而硬的刺毛刺伤二龄甚至三龄幼虫而成为营养争夺的胜利者。过寄生虽然可以正常出蜂但已经造成寄生卵的浪费。生产实践中应控制正常的蜂卵比,减少这种现象产生。  相似文献   

19.
使用平腹小蜂不同放蜂密度防治荔枝蝽,放蜂后调查卵寄生率和虫口密度.结果表明,田间两种放蜂密度防治荔枝蝽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卵块寄生率达81.82%~100%,卵粒寄生率达80.82%~91.24%,虫口防效达16%~94.33%.从经济成本预算,每株放蜂600头,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利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象技术姚祖仪,徐金汉(福建莆田市涵江区国欢镇农业服务中心351111)(福建农业大学植保系)荔枝蝽象(TessaratomapapillosaDrurg)是荔枝、龙眼的重要害虫,以成虫和若虫刺吸嫩梢、花穗和幼果等汁液导致落花落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