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新型防腐剂--ADA添人家蚕人工饲料中,对在高温多湿养蚕环境下,易引起人工饲料霉变的酵母菌群,格兰氏阴性菌群和霉菌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延长人工饲料的存放和使用时间,而不影响其适口性、颜色、香味和成份, 腐效果明显优于苯甲酸、山梨酸、脱氢乙酸、丙酸等,实验证明,人工饲料中添加0.2%的ADA能使人工饲料在高温多湿的养蚕环境下保持一个月不发霉变质,并对蚕体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蚕病危害至今仍在困扰着养蚕生产,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蚕病危害仍是夺取蚕茧优质高产、巩固和稳步发展蚕业生产、提高整个蚕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增加蚕农收益的一个重要措施。笔者结合当前农村养蚕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一、蚕病发生主要原因1、病原严重污染养蚕环境养蚕管理粗放,饲养室与贮桑室不分,桑叶贮放在养蚕室内,增加了病原污染桑叶给蚕食下反复感染的机会;不注意通风排湿,蚕在高温多湿的饲养环境中,造成蚕体虚弱,对  相似文献   

3.
夏季常出现高温多湿闷热天气,是一年中养蚕环境最恶劣的季节。其间养蚕,会导致蚕茧的质量下降。对此应按下法加强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种子老化期间质膜伤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温高湿和高温低湿两种方式对马尾松种子进行人工加速老化处理的结果表明种子在老化过程中相对电导度上升,即质膜受损伤;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脱氢酶活性下降;能与硫代巴比妥酸作用物质(TBA-RS)含量在老化前期迅速增加,即发生了膜脂过氧化作用;超氧歧化酶活性下降,说明在衰老过程SOD的防护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用去盲肠鸡测定了浙江省德清兽药厂生产的WD-91多维活性饲料酵母粉的氨基酸表观消化率(AAAD)和真消化率(TAAD)。结果表明,酵母粉的总氨基酸AAAD和TAAD分别为79.4%和87.9%,与用作对照的秘鲁鱼粉对应值79.1%和92.2%相比,TAAD仅差4.3个百分点。其中赖氨酸和色氨酸的TAAD(90.3%和78.4%)甚至明显高于秘鲁鱼粉对应值(79.9%和72.7%)。表明该饲料酵母的氨基酸消化率优良,且可消化氨基酸的组成比例较佳。  相似文献   

6.
区别于传统的养蚕模式,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是一项开创性的新技术。提高饲料利用率是工厂化养蚕的关键环节。本研究在分析工厂化养蚕对人工饲料精准饲喂及管理需求的基础上,开展了工厂化养蚕精准饲喂信息系统数据标准与数据库、功能模块等的研究和开发,构建了针对目前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特有模式下的精准饲喂信息系统框架平台。本系统可以实现人工饲料投喂变量化、精准化管理,达到提高饲料利用率,节本增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用去盲肠鸡测定了浙江省德清兽药厂生产的WD-91多维活性饲料酵母粉的氨基酸表观消化率(AAAD)和真消化率(TAAD)。结果表明,酵母粉的总氨基酸AAAD和TAAD分别为79.4%和87.9%,与用作对照的秘鲁鱼粉对应值79.1%和92.2%相比,TAAD仅差4.3个百分点。其中赖氨酸和色氨酸的TAAD(90.3%和78.4%)甚至明显高于秘鲁鱼粉对应值(79.9%和72.7%)。表明该饲料  相似文献   

8.
夏季常出现高温多湿闷热天气,是一年中养蚕环境最恶劣的季节.其间养蚕,会导致蚕茧的质量下降.对此应按下法加强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9.
科技动态     
科技动态养蚕新法日本京都工艺纤维大学的松原藤好副教授等人的研究小组,最近开发了一种新式养蚕技术。这种方法是在事先经杀菌处理的人工饲料上培育在无菌状态下孵化的幼蚕,在培育过程中不需要更换饲料,因此,与原来方法相比只需1/7的人工和1/4的饲养面积即可。...  相似文献   

10.
耐热性不同的2个大白菜品种经38℃高温胁迫后O-2含量明显增加,但耐热的亚蔬1号增幅远小于不耐热的“106”品种.高温胁迫使亚蔬1号的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P)活性提高,“106”品种除CAT活性稍有提高外,SOD和ASP活性均下降.2个品种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增加不明显,但亚蔬1号仍稍高于“106”品种;抗坏血酸(AsA)含量均减少,亚蔬1号降幅小于“106”品种.结果显示,在高温胁迫下,亚蔬1号较“106”品种具有较高的酶性和非酶性活性氧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11.
陈燕梅  凌荣 《广西农学报》2010,25(4):61-62,86
适宜的环境温湿度是蚕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异常温湿度天气会降低蚕茧产量和蚕种质量。蚕业生产中经常遇到低温干燥、低温多湿、高温干燥、高温多湿等4种异常温湿度天气。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的养蚕生产实践,阐述这4种异常温湿度天气对蚕儿生长发育的危害及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桑叶的质量是养好蚕的基础,在养蚕前要加强桑园管理,提高桑叶质量和产量。养蚕过程中,要获得优质蚕茧丰收,必须在养好小蚕的前提下,加强在大蚕期的饲养管理。基于大蚕的主要生理特点是对高温多湿的环境抵抗力弱,食桑量占全龄95%左右,分别阐述4龄蚕和5龄蚕的饲养技术,为种桑养蚕农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人工老化对水稻种子活力的影响。方法:在相对湿度为95%、温度为40℃的高温高湿环境内对水稻种子进行人工老化,比较不同老化时间下水稻种子发芽指标、幼苗形态指标及生理生化指标。结果:在短期高温高湿老化处理下(0-1d),水稻种子各指标无明显变化。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水稻种子活力不断降低,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升高,可溶性糖含量降低,SOD活性、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CAT活性持续降低。结论:实际生产过程中,高温高湿条件下人工老化1天,不会对水稻种子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 夏季常出现高温多湿闷热的天气,是一年中养蚕环境最恶劣的季节。此时养蚕,会导致蚕茧品质下降,影响养蚕者的经济效益。要提高夏蚕茧的质量,在饲养管理上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加强消毒防病。进入夏季,气温高,湿度大,一切病原微生物繁殖快、致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高温和自然温度条件下榨菜瘤状茎的形成及其茎中相应的多胺、RNA及蛋白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25℃)明显不利于瘤状茎的形成,且后期植株茎趋向于抽苔;在自然温度条件下,植株瘤状茎可以形成。生长于高温条件下的植株茎在前朗积累较多的多胺;多胺中的精胺变化动态与瘤状茎的形成有同步性。瘤状茎形成过程中单位茎切片中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而RNA则早期上升、后期下降。不形成瘤状茎的榨菜茎中蛋白质和RNA含量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影响饲料霉变的温度、湿度、氧气与饲料水分4个因素间是互相关联的,一般高水分饲料(如15%左右的颗粒料)处于高温、高湿与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可以很快出现霉变。这种情况较多发生于6—8月。在低温季节内(10℃以下),水分在18%左右的粉料一般是稳定的,这是低水分制约高温的结果。在绝氧环境中,水分高达17%和粉状饲料在高温盛夏酷热天气下可以不发热、  相似文献   

17.
土元生命力强,只要饲养管理得当.几乎不会得病。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特别是成虫期,由于过于强调温度,而不注意通风消毒,饲养室内高温、高湿,掉到饲养土内的饲料变质,加之单位面积内的虫体过密,易使土元产生病害。因此,中华真地鳖的病害防治应掌握“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切实搞好疾病预防工作。其常见的病害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18.
姜虹 《农技服务》1995,(5):33-35
<正> 实行小蚕共育规范化管理,是蚕桑生产达到“两高一优”的主要措施之一。在笔者多年小蚕饲育经验基础上,结合养蚕气候、农村目前共育的物质条件及养蚕技术水平等实际因素,以及小蚕生长发育迅速,适宜高温多湿环境,但抗病力弱,对叶质、饲  相似文献   

19.
“净槽”处理是指在喂养过程中,每天让珍禽群将料槽中的饲料吃干净,然后再安排下次喂料。 1.可保证珍禽群摄入全价的营养。饲喂珍禽一般使用干粉料,由于各种饲料原料的颗粒大小和比重不同,珍禽往往先挑食较大的颗粒,粉状料则剩在槽底。若珍禽长期不采食粉状料,势必造成摄入营养的不平衡,进而影响产蛋率和身体健康。 2.可使珍禽群保持良好的食欲。珍禽群将槽内饲料吃净后,等珍禽有饥饿感时再喂,可提高珍禽的食欲,加快采食速度。 3.有利于保存饲料营养。如果饲料在料槽中存放时间过长,许多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会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氧化分解。容易造成营养缺乏或不足。 4.可避免饲料发霉变质。饲料若长时间积存于槽底,很容易受潮结块和发霉变质,珍禽吃后会影响健康和生产性能。 (江西省龙南县程龙镇程龙圩林胜芳林乐峰芳芳供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家蚕原蚕全龄人工饲料育的茧质。[方法]以鲁17、92为供试品种,菁松、皓月为对照品种,采用人工饲料育和桑叶育2种饲育方法,调查各处理的茧质。[结果]鲁17、92具有较好的人工饲料适应性,其全龄人工饲料育的茧质明显优于对照品种菁松、皓月;采用人工饲料养蚕受影响较大的是雄蚕,雌蚕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较好。[结论]日系品种的人工饲料适应性明显优于中系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