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澄海县某养鸡户养有杂交鸡78只,养至85日龄、体重约1.1公斤时,发现病鸡16只,其中病情较重的有6只,后死去2只。通过临诊观察、病理解剖和病原检查,诊断为鸡饰带线虫病。临诊症状病情轻者症状不显著,经仔细观察,只是食量稍为减少,精神无健鸡活泼,生长发育稍慢。病情重者精神沉郁,缩颈,垂翅,羽毛松乱,食欲大减。外观最明  相似文献   

2.
某场饲养的281只青、成年浙东白鹅中发生鹅裂口线虫病,采用盐酸左旋咪唑进行全群鹅驱虫2次及对病鹅加用人工口服补液盐和诺氟沙星进行辅助治疗41只,其中病重鹅因衰竭死亡5只,治愈36只,治愈率为87.8%。  相似文献   

3.
异刺线虫病(又称盲肠线虫病、盲肠虫病)除在家禽中发生外,在野生禽类中的雉类(特别是孔雀)也经常发生。虫体主要寄生在动物盲肠内,通过虫体机械性损伤或其代谢产物引起毒害而表现出各种临床症状。现将我园一例银鸡死于异刺线虫病的情况报道如下。一、发病情况2001年,我园一只成年银鸡发病,精神委顿,拉白色稀粪,投喂消炎药物治愈。2002年11月初,雉鸡类动物集体驱虫,用盐酸左旋咪唑以50毫克/只拌料驱虫,未见粪便中有虫体。12月下旬发现该银鸡死亡,死时该鸡卧伏地面,头部有小块皮肤裸露无毛,消瘦,体羽无色泽,肛周沾满白色稀粪。二、剖检变化肝…  相似文献   

4.
鸡蛔虫病和异刺线虫病是鸡场中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根据我们对双城镇公社五七畜牧场死亡鸡的解剖观察,鸡对两种线虫的感染率均达100%,引起鸡只消瘦、生产能力下降和不断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探讨大群鸡蛔虫和异刺线虫的驱虫方法,我们于78年11月29日至12月17日在该场进行了应用国产四咪唑和左咪唑的驱虫试验,获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山羊毛首线虫病的治疗范俊蔡正红(江苏省海安农业工程学校226692)江苏省海安农业工程学校农场从睢宁县引进睢宁白山羊45只,1997年2月份发现部分羊腹泻,经临床诊断和显微镜检查,确诊为毛首线虫病。1治疗全群山羊按每千克体重8mg左旋咪唑拌料投喂。病...  相似文献   

6.
1993年6月,衡东县霞流乡文风村9组赵某家饲养的1280羽三月龄三黄鸡发病,病鸡慢性消瘦,拉稀粪,精神不振,每日死亡10至15只,该群鸡均经鸡新成疫直系、I系疫苗免疫,也全部接种过禽出败苗苗,发病后多方使用抗菌素和抗白痢药物,均无效.笔者应诊,经临床检查、剖解病死鸡,诊断为鸡肌胃线虫病,经治疗,除已死亡的115只外,全部治愈。集约养鸡,大群发生鸡肌胃线虫病比较少见,现将诊疗经过报告如下:一、发病经过据了解,该群鸡系1993年3月购于本地孵化专业户,育雏顺利,成活率达92%,脱温后生长良好,全群鸡经鸡新城疫、禽出败免疫…  相似文献   

7.
巨鼻分咽饰带线虫,也称为回饰带线虫,是一种较常见的寄生虫,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现,主要寄生在鸡的腺胃。该虫对放牧饲养的鸡危害甚大,尤其对一月龄左右的童鸡危害更大,严重感染常可造成死亡。在广州地区,放牧饲养鸡的感染率高达50%。虫体形态虫体乳白色,呈圆柱状,雌虫比雄虫粗大。雌虫大小为6.1~9×0.43~0.53毫米,雄虫大小为4.8~7×0.28~0.31  相似文献   

8.
2004年11月9日,某育成鸡场有二栏后备鸡群发生了鸡只死亡,笔者经现场调查、对病死鸡进行剖检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鸡葡萄球菌病,经综合治疗6天后鸡群全部恢复健康。现将诊治过程报道如下。1发病过程2004年11月9日第一栏后备鸡群发病,发现病鸡12只,死亡3只,之后病鸡逐渐增多,由于治疗及时,只有零星死亡。第二栏后备鸡群11月10日发病,当天死亡16只,之后连续5天平均每天死亡6~8只。发病后备鸡为128~136日龄,第一栏死淘鸡数为50只,死淘率为1.18%;第二栏死淘数为136只,死淘率为1.74%。2临床症状鸡群食欲减退,病鸡羽毛蓬松,伏在笼里不动,笼角有很…  相似文献   

9.
1990年6月,深圳某鸡场发生了一种以下痢、排淡黄色或淡绿色粪便为主要症状的疾病,造成大批鸡只死亡及产蛋率下降。后经临诊、病理解剖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鸡异刺线虫病混感组织滴虫病。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发病情况:该场共有7~8月龄的石岐杂种鸡2000余只,初时,部分种鸡下痢,且病鸡数逐渐增多;20天后,转排淡黄色或淡绿色稀便,病例约达80%之多。病鸡精神不振,食欲降低,羽毛蓬松,身体蜷缩,喜  相似文献   

10.
包敏  孟博 《中国家禽》2008,30(2):47-47
2007年4月27日,我市王屯乡李某饲养的京白鸡出现死亡现象,遂来我院就诊。经过综合调查确诊为禽胃线虫病,使用盐酸左旋咪唑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通辽市某养鸡场1996年7月初购进星杂579品种父母代种用雏鸡,进场10天后鸡只陆续死亡。对病鸡分别以土霉素、链霉素、青霉素等药物治疗均无效,经临床、病理、流行病学方面检查,确认为鸡新城疫病毒所致。  相似文献   

12.
琼海市上等五个乡镇14户养鸡专业户,由于误用染菌高免蛋黄液引发鸡大肠杆菌病,造成重大损失。现将诊断和治疗情况报道如下。一、发病情况1999年6月,上述养鸡专业户饲养的鸡群共5.5万只相继出现疫情经兽医临诊检查、剖检后诊断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甘保罗病,IBD),并相继使用了外地生产的高免蛋黄液(以下简称A液)。但疫情不但没有得到控制,而且在使用A液后的次日起出现大量死亡。例如某专业户养鸡1700只,30日龄时,用A液前死亡鸡7只,用A液后,次日死亡鸡200多只,并逐日增多,至第5天,共死亡鸡1230多只,死亡率达72%;另…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检查中药颗粒剂对传染性法氏囊病(IBD)鸡免疫器官损伤的修复作用。采用病理组织学方法检查传染性法氏囊病自然耐过鸡和用中药颗粒剂治疗而康复鸡的免疫器官,采用光学显微镜对其主要免疫器官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即随机抽取中药颗粒剂治疗组和自然耐过对照组25日龄鸡各10只,其中中药治疗康复后35日龄鸡10只,自然耐过35日龄鸡7只,死亡3只。扑杀被检鸡,采集各鸡法氏囊、脾脏和肝脏病料,眼观病变以后,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组织切片,显微镜检查病理组织学变化,并进行显微组织拍照直观比较自然耐过鸡和自制中药颗粒治疗康复鸡的免疫器官病理组织学变化。被检的IBD自然耐过鸡的免疫器官仍呈轻度病理性变化,而采用自制中药颗粒治疗痊愈鸡的病理变化基本一致,表现为免疫增强。中药颗粒剂能够显著修复IBD鸡免疫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正>鸡类圆线虫病是由小杆科、小杆属的类圆线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临床上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商品蛋鸡、种鸡等禽类多发。2016年8月黑山县一个蛋鸡场发生疾病,病鸡主要症状是腹泻。该场有商品蛋鸡约5000只,210日龄,先后发现约有400多只鸡发病,经临床检查、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查后确诊为鸡类圆线虫病。现报告如下:l主要临床症状及病理剖检变化病鸡出现精神萎靡不振,呆立,羽毛散乱,食欲不振,产  相似文献   

15.
某养鸡户 ,散养 80 0只商品公鸡 ,1 2 0日龄开始发病 ,4天后开始死亡 ,共发病 65 0只 ,死亡 41 0只 ,发病率为 81 2 5 % ,死亡率为 63 0 8%。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查 ,确诊为鸡痘和鸡盲肠肝炎混合感染。1 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委顿 ,食欲减退或废绝 ,羽毛松乱 ,缩头 ,翅膀下垂 ,病初有浆液性鼻汁 ,后期为粘液脓性鼻汁 ,病鸡呼吸、吞咽困难 ,排淡黄色或淡绿色稀便 ,有的带血。2 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鸡可见主要变化为在口腔、咽、喉粘膜有黄白色结节 ,逐渐扩大 ,互相融合而形成纤维素性坏死性假膜 ,不易剥离 ,刮落后呈出血性…  相似文献   

16.
2004年5月,广东省博罗县某肉鸡养殖户饲养的3000只21日龄肉仔鸡开始发病。病鸡拉白色或绿色粪便,并出现死亡。用泰乐菌素、长乐霉素和庆大霉素治疗均无效,7 d后死亡300多只。经现场调查及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查等,确诊为肉仔鸡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17.
山鸡蛔虫病是由鸡蛔虫寄生在鸡小肠内而引起的一种肠道线虫病,轻者造成生产受阻,严重者造成大批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损失。现将笔者遇见的一起山鸡蛔虫病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我市汪溪乡小王村山鸡养殖户龙某共饲养种山鸡50只、2月龄仔山鸡80余只,以前未曾发生过该病。1998年7月发现仔山鸡瘦弱、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双翅下垂,少数羽毛逆立、贫血,部分病鸡下痢。户主曾买氟哌酸治疗,未曾见效,死亡60余只仔山鸡、种鸡10只,给该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病原确定及治疗 现场解剖病鸡及死鸡,除营养不良所呈现变化外,其他器官…  相似文献   

18.
某鸡场于2003年4月饲养的5500只肉鸡在17日龄时发病,开始表现为少数病鸡有血痢井出现死亡,随后病鸡逐渐增多,用抗球虫药治疗,不见效果。后经笔者观察及病原学检查等诊断为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鸡坏死性肠炎,现将诊断及冶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鸡慢性呼吸道病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本实验在2020年7月~2021年12月期间选择某鸡场349只慢性呼吸道病鸡为治疗样本,均给予VA以及清热解毒的中草药疗。经过5d治疗后,病鸡死亡11只,死亡率为3.15%,其余鸡的情况好转,采食量正常,粪便颜色正常。可见,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缓解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症状,减少养殖户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葡萄球菌病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以败血症、关节炎为特征的传染病。一旦感染致病率很高。1997年6月23日本镇街上赵某饲养28只艾维茵肉鸡体重2~3kg时发病并死亡2只。用青霉素、链霉素和磺胺嘧啶钠针剂交替用药治疗无效。2天后病势未减鸡又死亡2只。经参阅技术资料,结合治疗情况检查,确诊为肉鸡葡萄球菌病感染,改换庆大和卡那霉素治疗5天后,病势减缓最后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