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采用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播种育苗,通过选种、落水育苗、幼苗抚育管理等技术,开展胡杨人工繁育技术试验研究,为胡杨保护、应用提供物质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
(四) 东亚(中国、日本)区的杨树东亚区范围较大,北起苏联东部地区,南至印度,西自东经80°左右,东到日本。其分布特点是:杨树种类最多、派组最全的一个区,尤其是青杨派的种类是其它三个分布区无法相比的,大大超过北美两个分布区的杨树种类总和。东亚区杨树近年来研究较深,种的分类较细,但由于植物分类学者见解不同,详细分类有待进一步研究。Ⅰ、胡杨派胡杨派有2种,东亚区均有分布,除胡杨外,还有: 26、灰胡杨 Populus Pruinosa Schrenk.分布中国新疆、苏联南部、伊朗。  相似文献   

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正常供水(土壤相对含水量70%~80%)、中度水分胁迫(50%~60%)和重度水分胁迫(30%~40%)条件下,胡杨和灰叶胡杨2年生幼苗光合作用-光响应特性.结果表明:胡杨、灰叶胡杨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符合非直角双曲线函数.在正常供水条件下,胡杨、灰叶胡杨的最大光合速率(Pn max)分别为24.59、16.68 μmol CO2· m-2s-1,表观光合量子效率(AQY)分别为0.059、0.036 μmol CO2·μmol-1photons,光饱和点(LSP)分别为603、517 μmol photons·m-2s-1,光补偿点(LCP)分别为42、41 μmol photons·m-2s-1、暗呼吸速率(Rd)分别为2.99、1.45 μmol CO2·m-2s-1.土壤水分胁迫能显著降低胡杨、灰叶胡杨Pn max、AQY、LSP,而对LCP及Rd无显著影响.无论在正常供水还是在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胡杨均表现出更高的光合活性,其Pn、Pn max、LSP、AQY及Rd值均比灰叶胡杨高,而LCP值,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生长在同一生境中的胡杨对光照、土壤水分的生态适应能力高于灰叶胡杨.  相似文献   

4.
酒泉市是甘肃省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区,下辖的阿克塞县、敦煌市、瓜州县、金塔县等县(市)均有野生胡杨生长。各县(市)都将胡杨作为生态造林的主要树种,胡杨苗木需求较大。金塔县已成为人工种植胡杨面积最大的县(市)之一,胡杨生态文化旅游效益显著。通过多年育苗实践,结合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项目《胡杨育苗抗旱造林技术示范推广》推广的需求,本文详细归纳总结了胡杨在酒泉市气候条件下育苗的流程和关键环节,为酒泉市胡杨生态建设育苗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中央财政林业科技项目)小胡杨(P.opulus simoniiP.euphratica)是由辽宁杨树研究所通过小叶杨(P.simonii Carr.)与胡杨(P.eu-phratica O liv.)杂交再与速生欧洲黑杨(Populus nigraL)复合杂交而选育出的新品种,在当地具有速生、耐盐碱的特性。平罗县及周边地区宜林盐碱地面积较大,急需速生且耐盐碱树。小胡杨繁育及造林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为201 6年中央财政林业科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在酒泉地区的分布及特征,具体分析了胡杨在酒泉的历史演化过程和生态定位,总结了胡杨栽培特别是胡杨大苗定植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两种微卫星多样PCR系统应用于胡杨高效生产基因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已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建立起来的美洲山杨(Populus tremuloides Michx.)和毛果杨(Populus trichocarpa Torr.& Gray)18个微卫星引物进行筛选,用于胡杨相关基因的扩增.发现有13个基因位点可以表达基因多态性,范围是2~17个等位基因.选择了8个最易变的基因位点,来构建和优化2种多样PCR法.用来自3个种群的436株树木表征选择的位点,确定他们在亲缘关系分析、基因型研究的适用性.通过克隆基因型鉴定树木性别的交叉检验,我们估计并入基因型最大误差率小于O.045.  相似文献   

8.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er)别名异叶杨、胡桐(新疆)、水桐树(内蒙),是干旱荒漠特有的乔木树种。它抗逆性很强,耐寒、耐旱、耐涝、耐热、耐盐碱、抗沙埋,是干旱沙漠及盐碱地区造林的优良树种。胡杨枝叶有苦涩味,适口性差,易于保护,  相似文献   

9.
大力开发杨树叶粉饲料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为杨柳科杨属落叶乔木树种的统称。其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生长迅速、适应性强,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我省天然林区分布的杨树主要是山杨(Populus davidiana)。河西走廊沙区边缘有胡杨(P.euphratica)。人工林的杨树种类则主要是青杨(P.cathayana)、小叶杨(P.  相似文献   

10.
研究采用各种处理柱头的方法对胡杨(Populus euphratica)与小叶杨(Populus simonii)之间的杂交障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母本花粉提取液处理柱头的方法最为有效,其成苗率达到了73.68%,在此基础上对F1用回交、测交和自交的方法进行了遗传学分析,F1是真正的杂种,表明远缘杂交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1.
色木槭次生林种群结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将林木依胸径大小分级,以林木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结构,编制了色木槭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损失度曲线和生存函数曲线,分析种群数量特征。结果表明:色木槭种群幼年个体丰富,中老年个体较少,种群在第Ⅲ和第Ⅷ径级出现死亡高峰,种群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Ⅱ型,色木槭种群...  相似文献   

12.
刘洋 《林业科技》2010,35(2):15-18
为了研究小兴安岭山杨种群动态和数量特征,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编制山杨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损失度曲线、死亡密度函数曲线、积累死亡函数曲线和危险率函数曲线,分析种群生命过程。结果表明:山杨种群幼年个体丰富,中老年个体相对较少,种群在第Ⅴ龄级出现死亡高峰,种群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Ⅱ型,山杨种群目前表现为增长型种群。在自然条件下,当山杨胸径达到18 cm左右时,应对其进行抚育管理以提高木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皖南山区南方红豆杉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野外调查资料编制南方红豆杉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利用存活曲线、致死力曲线、植物种群结构动态量化分析方法等来综合分析种群的动态趋势,同时引入4个生存分析函数进行种群的生存分析.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为稳定型种群,但种群早期存活数随龄级急剧下降,只有16%的幼苗能进入第2龄级,而后期存活值波动不大,说明幼苗成长为幼树的过程中要经过严格的环境筛选.分析认为,南于南方红豆杉幼苗竞争能力弱,在群落中处于被动适应的地位,导致其较高的死亡率,降低了其对后期各龄级的补充能力,同时人为干扰和破坏加重了这种趋势,从而导致其濒危.  相似文献   

14.
以种群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采用静态生命表和生存分析方法,研究了平陆县后其凹山南坡不同海拔油松种群结构和动态规律。结果显示:该地区油松种群随着海拔从882 m,975 m升高到1 035 m,种群密度不断增大,径级分布范围逐渐减小,种群存活曲线由D eeveyⅡ型过渡到D eeveyⅠ型,种群由稳定型过渡为增长型,说明油松种群由低海拔到高海拔,处于不同的演替和发展阶段,且随着油松径级的增大,种群的平均生命期望陡降,预示着种群的生理衰退。结合生境条件可得出结论,土壤层厚度及水分是引起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采用空间代时间和匀滑技术,通过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和生存分析,对福建省连城县乐东拟单性木兰的种群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人工林栽培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乐东拟单性木兰种群年龄结构似金字塔形,Ⅰ级、Ⅱ级数量较多,在Ⅲ级、Ⅳ级种群出现断层,种群存活率曲线属于DeeveyⅢ型,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共出现3次死亡高峰,第Ⅱ级、Ⅳ级、Ⅶ级死亡率较高,种群在第Ⅰ级生存率较高而死亡率较低,进入第Ⅱ级之后,生存率急剧降低,累积死亡率急剧升高;11年生东拟单性木兰与杉木生长无显著差异,但在后期的培育过程中,应对杉木进行适当修枝或疏伐,以促进东拟单性木兰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落叶松腮扁叶蜂自然种群生命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腮扁叶蜂是兴安落叶松重要食叶害虫,自1998年以来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成灾,1998—2002年间研究了该虫种群自然消长规律。将落叶松腮扁叶蜂种群按其生长发育顺序划分为卵期、危害幼虫期、滞育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5个阶段,把各阶段的作用因子划分为相对独立的状态,根据田间调查及室内实验观察,记录各阶段的存活数,组建了5个世代的生命表,1个平均生命表。分析表明:平均种群趋势指数为4.56。其中危害期幼虫相关系数r值为0.6857,回归系数b值为0.2221,滞育幼虫r值为0.8965,b值为0.6165。滞育幼虫期为落叶松腮扁叶蜂种群生活过程中的关键阶段。滞育幼虫期的自然消亡是影响整个种群动态的关键因素。突然降温等灾害性天气对发生期各虫态影响明显。重要因子分析表明,影响落叶松腮扁叶蜂自然种群的重要因子是天敌、气候、食料等。  相似文献   

17.
以种群静态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以林木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结构,利用生存函数分析等方法,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连香树种群的结构及数量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内连香树种群结构基本呈金字塔型,其种群内幼苗较少,中老龄个体较多;(2)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第Ⅱ龄级出现峰值,即幼苗死亡率较高;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3) 4个生存函数曲线表明,连香树种群具有前期锐减、中后期相对稳定和末期逐渐衰退的特点,目前种群已处于衰退的早期。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调查福州市长乐区珍稀植物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Murr.)Carr)种群,探讨其种群生命表和生存曲线,研究油杉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长乐市油杉种群中树个体数最多,大树其次,幼树最少。油杉种群存活曲线为凹型曲线,属DeeveyⅢ型,表现为衰退型种群。油杉种群的个体死亡率和种群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相似,表现为油杉种群早期死亡率较高,生长到Ⅵ龄级时,其种群死亡率呈现逐步下降趋势。油杉种群生存函数曲线表现出该种群前期数量锐减、中期种群稳定和后期种群出现衰退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陈加利  姜喜  闫海 《林业科技》2011,36(3):32-34
通过标准地每木调查,结合一元材积表测定计算胡杨林的林分蓄积量,结果显示:胡杨的一元材积方程为V=0.000484469d2.011854,将各径阶相应单株平均材积按径阶大小顺序排列成表即为一元材积表;4块样地林分平均直径分别为:15.1、15.0、13.7、15.9cm,在株数累积分布曲线上所对应的株数累积百分数的位置...  相似文献   

20.
昌宁云南松毛虫自然种群生命表组建及幼虫取食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昌宁野外定株放养观测 ,详细记载了云南松毛虫整个世代各个发育阶段的存活数、死亡数及死亡原因等 ,首次组建了云南松毛虫自然种群生命表。从生命表可以看出 ,云南松毛虫种群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环境因素制约 ,第一代和越冬代的死亡率分别为 99 76 %和 99 88%。通过 6 0头幼虫室内个体饲养 ,测定出第一代和越冬代幼虫取食思茅松针叶量分别为 92 2 2 3cm和 86 0 1 3cm ,取食天数分别为 10 3天和 98天。分析表明 :幼虫 4龄 (含 4龄 )以前 ,云南松毛虫累计取食针叶量不超过总取食量的 15 % ,5龄以后取食量占总食量的 85 %以上。故幼虫 4龄期是防治云南松毛虫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