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城镇化的发展,借鉴美国、日本在城镇化进程中农地制度演进的经验,指出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农地制度改革的对策.笔者认为,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农地制度改革的目标应是建立国家所有农民永佃的土地所有制,同时,应把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作为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农地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农地流转制度是实现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农村土地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研究了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和俄罗斯、中国、越南等发展中国家的农地流转制度。研究表明,农地流转制度是实现农业规模化和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本文认为,完善的土地流转制度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明晰的权利界定,赋予农民充分的土地权利是实现农地流转的必要条件;完善的土地交易市场,市场一方面是农地交易的平台,另一方面能够在国家的监督下实现土地的公平交易;其他制度的保障,就业、养老等方面的制度建设能够在农地流转中充分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姚钧 《甘肃农业》2009,(8):49-50,53
农地制度变迁由正式制度安排和非正式制度安排构成,其中平均主义观念曾经是中国农村社会生活尤其是土地制度安排中极其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安排。通过对贵州省湄潭县和佥沙县的调查来探讨了农民平均主义思想的演变,说明进一步完善中国农村的土地制度改革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重视平均主义思想等非正式制度对农地制度变迁的作用,通过正式农地制度变革来促进农民平均主义思想的变革,推动中国农地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农村的基础性制度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经验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及研究价值。运用历史制度主义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分析范式,对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模式进行识别。由封建土地所有制经过制度更替后变迁至农民土地所有制,由农民所有制经过制度转换与更替后变迁至农民集体所有制,由农民集体所有制经过制度层叠后变迁至"两权分置"产权制度,由"两权分置"产权制度经过制度漂移后变迁至"三权分置"产权制度,这表明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是渐进式的并且具有极强的路径依赖特征,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是多因果作用下的产物。未来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应从多角度出发,以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优化农地产权结构、以乡村振兴战略重塑农村土地价值观念、以农业数字化助力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升级,推动农地产权制度的良序变迁。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建立以来,国家长期致力于农地产权改革。但由于在制度实施中过度依赖农村集体等原因,导致农地产权关系界定不清,集体过度干预,农地自发流转不足,农地配置效率长期未得到有效改善。为了保护农民土地权利,降低农地交易成本,以农地承包经营权证发放为初始形式的农地登记制度被引入中国农村,以期创造有利于农地高效、持续利用的制度环境。但现有制度仍存在许多不足,应按照规范的土地登记制度要求,从登记机关、运作方式、经费资助等方面深化农地登记制度建设,以实现农村土地制度较为彻底的市场化改革,提高农地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6.
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生活资料.由于农民对土地的特殊依赖性,建立怎样的农地制度就成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我党就始终把土地问题作为农村的核心问题进行研究解决,不断地进行土地制度改革,最终确定了家庭承包责任制这一符合我国现时国情的农地制度.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作为上层建筑的土地制度仍需不断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生活资料。由于农民对土地的特殊依赖性,建立怎样的农地制度就成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我党就始终把土地问题作为农村的核心问题进行研究解决,不断地进行土地制度改革,最终确定了家庭承包责任制这一符合我国现时国情的农地制度。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作为上层建筑的土地制度仍需不断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张普选 《甘肃农业》2001,(8):4-5,14
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生活资料。由于农民对土地的特殊依赖性,建立怎样的农地制度就成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发始,我党就始终把土地问题作为农村的核心问题进行研究解决,不断地进行土地制度改革,最终确定了家庭承包责任制这一符合我国现时国情的农地制度。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作为上层建筑的土地制度仍需不断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我国台湾地区经历3次农地改革,形成相对成熟的农地管理制度,保障了台湾地区农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总结分析台湾地区农地管理的主要做法及特点,借鉴台湾经验,从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细化农地管理规章制度、重视耕地保护与促进农地有效利用等角度,提出深化中国大陆农地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0.
农地制度改革的回顾及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笔者亲身经历,回顾了安徽省农村改革、主要是农地在全国首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土地大包干”的起源、改革变迁的历程,研究探索了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途径,介绍了阜阳地区农地制度改革,特别是临泉县土地使用权有偿流转的经验,提出在适当时机将农地产权归还农民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人地关系视角下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生产生存的根本。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旧的土地制度不再适应社会发展时就会被新的土地制度所取代。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次土地制度改革的梳理,发现土地制度改革的本质都是为了通过制度改革来缓解或消除人地矛盾,土地流转就是在此背景下的一次重大土地制度改革创新。基于此,提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注重农民的需求和切身利益,把握人地关系的平衡点,并从农地所有权和农民权益保障、农地交易市场和成本、土地流转制度和土地功能3个方面提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策略,最终使人地和谐相处,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度,中国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令世人瞩目,历朝历代对土地制度的探索和安排,对我们正确认识当前土地制度中存在的弊端,以史为鉴探索农地制度改革的思路等,有着重要意义。论文在简述中国历代土地制度演变历程的基础上,从土地所有权制度、土地使用权制度、土地流转制度等三个层面,剖析了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弊端。从明晰土地产权制度,规范农村土地管理;健全土地使用权制度,维护土地稳定使用;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助推土地规模化经营;加强配套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产权正规化对经济发展和权利保障都有积极作用,中国农地确权正在进行,本文以泰国和越南的土地确权为案例,分析两国在确权过程中的特点和成效,发现长期且渐进式的国家规划是稳步开展土地确权的基础;强有力的国家管控和完善的制度是土地确权顺利进行的前提;明确土地使用权的物权保障使农民享有明晰的土地权利;人员培训、技术和国际援助的实施、引进能提高土地确权实施效率,并据此提出中国农地确权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土地是我国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作为土地制度的核心问题,农村土地问题的解决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关键。当前,我国农地制度安排存在诸多弊端,基于此,从土地所有权主体模糊、土地使用权受限、土地产权残缺、农地征用制度不合理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下一步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地制度改革是兵团经济发展的关键,农地流转创新是农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前人研究及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文对兵团13个农业师进行农地流转现状调查分析,利用解释结构模型探索农地流转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农地流转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第八师农地流转的具体制度对策。结果表明:北疆团场土地流转较活跃,其中第八师流转规模最大;土地流转价格、土地流转信息获取量、团场引导土地流转力度、土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是影响兵团农地流转的主要因素;兵团农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不清晰、农民收益缺乏增长机制、土地流转不规范、权利流转服务机构缺乏、权利流转监管困难、利益保护机制缺乏等。  相似文献   

16.
家庭承包经营制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但是这种经营体制不具有规模化的特征,分散的农地经营制度使得当前中国的农业生产依然落后。农地流转是提高农业生产率,实现大规模集中生产经营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农地流转制度在中国实行较晚,仍然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本文借鉴日本、韩国、越南和菲律宾等亚洲国家农地流转制度的经验,结合中国国情,以期为完善中国农地流转制度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农地流转失约的主要原因有工商资本的逐利心切、地方政府的行为失范、缺乏有效制度的供给等。农地流转失约将会造成我国的社会诚信体系破坏、农民的土地利益受损、粮食安全受到影响、农地"三权分置"的改革进程受阻等。在四川省邛崃市的经验基础之上设计我国防控农地流转失约风险的对策,这些对策应当包括成立农民土地流转合作社、引导工商资本理性投资、构建农地流转保险机制、完善农地流转法律制度、进行农业供给侧改革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地使用制度效用分析标准应立足国情,考虑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现状、就业情况、社会稳定要求、规模效应等因素。农地股份合作制优化了农业劳动力资源配置,发挥了社保机制功用,有利于小城镇建设的推行,并保留了家庭经营的内核,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但也存在着推广难度大,忽视产权制度建设等缺陷。完善农地股份合作制改革应稳定家庭承包制,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尊重农民意愿,并改革户籍管理制度,积极创建农村社保体制。  相似文献   

19.
农地流转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农地制度的创新形式,但在农地流转过程中,农民土地权益受到侵害,实际权益缺失成为了实现乡村振兴的绊脚石,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和重要环节。强化政府职能、完善法律制度、加大国家对农村金融财政的支持力度、改革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土地流转的中介服务组织机构、健全信息平台、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等措施可以有序推进土地流转,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tyhsz163@163.com     
 中国农地使用制度效用分析标准应立足国情,考虑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现状、就业情况、社会稳定要求、规模效应等因素。农地股份合作制优化了农业劳动力资源配置,发挥了社保机制功用,有利于小城镇建设的推行,并保留了家庭经营的内核,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但也存在着推广难度大,忽视产权制度建设等缺陷。完善农地股份合作制改革应稳定家庭承包制,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尊重农民意愿,并改革户籍管理制度,积极创建农村社保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