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月份,我省气候逐渐转凉,池塘水温逐渐降低,各种养殖病害的危害程度将会逐渐减弱。此时,池塘载鱼量全年最大,应加强池塘日常管理,勤巡塘、勤观察,注意水质变化,防止因天气突变引起鱼类浮头或泛塘事故发生。本月疾病预防仍然以细菌性疾病为主。一、病情预测1.草鱼:易发生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等。  相似文献   

2.
<正>8月份,是全年中水温最高时期,池塘负荷最大,鱼类食欲旺盛、摄食量大,很容易发生鱼类缺氧浮头甚至泛池事故。预计寄生虫病害和细菌性疾病仍为多发疾病。各养殖场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日常管理,做好水质调控,预防养殖鱼类发生浮头或泛塘事故,积极做好鱼病预防工作。一、病情预测1.草鱼、鲤鱼、鲢鳙鱼易发生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及车轮虫、锚头鳋等寄生虫病害,鲤鱼、锦鲤还要预防锦鲤疱疹病毒病。重点关注区域为兰州、白银、酒泉、临夏、庆阳等地区养殖场。  相似文献   

3.
正9月份,随着气温的逐步回落,将进入冷暖空气交替阶段,预测河南省养殖水温平均在2 5℃~2 8℃之间,池塘上下水层对流频繁,池塘养殖生物存池量增大,因此要特别注意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氨氮等指标的变化,如遇到闷热、阴雨等不利天气,极易引起鱼类缺氧浮头或泛池,并诱发各类疾病。  相似文献   

4.
<正>7月份我省雷雨、台风较多,水温、气温持续升高,天气闷热,养殖鱼类要注意防止出现泛塘,虾类要注意防止出现应激反应。提前做好预防台风、洪水等措施,暴雨过后,要密切注意池塘水质的变化,及时做好调控。预测各地气温在24℃~37℃之间,养殖水温在22℃~31℃,平均水温在27℃左右。水生动物进入快速生长期,也是病害的高发季节,根据近几年我省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分析,全省易发的病害主要有鱼类出血  相似文献   

5.
<正>7月份广东省雷雨、台风较多,水温、气温持续升高,天气闷热,养殖鱼类要注意防止出现泛塘,虾类要注意防止出现应激反应。提前做好预防台风、洪水等措施,暴雨过后,要密切注意池塘水质的变化,及时做好调控。预测各地气温在24℃~37℃之间,养殖水温在22℃~31℃,平均水温在27℃左右。水生动物进入快速生长期,也是病害的高发季节。根据近几年广东省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分析,全省易发的病害主要  相似文献   

6.
鱼类浮头的原因及防止泛塘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岳松 《内陆水产》2005,30(7):45-46
高密度养殖鱼塘由于放养密度大,投饵施肥多,水中耗氧因子多。容易发生鱼类缺氧浮头的现象。塘鱼一经浮头。对其体力损耗很大,直接影响其摄食生长,故有“一日浮头三日不长”之说。因此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如果措施不当可能由于严重浮头而造成大批鱼类窒息死亡。这种现象称为泛塘。泛塘给养殖者带来的损失极为严重。因此,夏秋季,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必须时时注意防止鱼类严重浮头和泛塘发生。这是池塘养鱼日常管理中最突出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正病因因浮游动物异常增殖导致池塘缺氧,引起养殖鱼类浮头甚至泛塘(见图1,3)。主要症状清晨缺氧时可见池塘周围有大量活跃运动的白点状虫体(见图2),池塘水色清瘦。流行病学发生在池塘底泥较厚或者水质恶化时。  相似文献   

8.
《海洋与渔业》2013,(7):82-82
7~8月份广东省雷雨、台风较多,水温、气温持续升高.天气闷热,各地月平均气温在23~36℃之间,呈北低南高的分布,平均气温在28℃左右。养殖水温在20~30%,平均水温在25℃左右。水生动物进入快速生长期,也是病害的高发季节。在防治病害的同时,各地应注意防止泛塘,做好预防台、防洪等措施,暴雨过后,要密切注意池塘水质变化,及时做好调控。  相似文献   

9.
高温季节,我县发生多起鱼池泛塘事故,损失较大。老坝港镇一养殖农户120亩精养鱼池,因泛塘几乎全军覆没,累计损失达10万多元。分析当前容易引起泛塘的原因有这样几个方面: 1.持续高温后,水面表层温度最高时超过40℃,为避免高温,各种鱼类生活的空间层被打乱,池塘中下层鱼类密集,下半夜后即出现泛塘。  相似文献   

10.
7月~8月是鱼类生长的旺季,是池塘缺氧、浮头、泛塘的多发季节,也是饲料用量的高峰季节,如何做好这两个月的生产管理关系到一年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1.
王文彬 《内陆水产》2004,29(9):24-24
提高水位,调节水质秋季天气炎热,且变化无常,极易导致水质恶化、鱼类缺氧泛塘,通过加水、换水泼洒生石灰、使用EM菌、光合细菌、机械增氧等措施.可防止鱼类缺氧浮头和泛塘事故的发生。以养鲢、鳙鱼为主的池塘.池水水色应保持草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为20~30cm;以养草、鲤鱼为主的池塘.水色较鲢、鳙鱼池塘水色淡些.每7~10d灌新水1次,提高水位15~20cm。整个夏秋季鱼塘应尽量保持最高水位。  相似文献   

12.
一、鱼塘淤泥过多的危害1郾养殖鱼类产量低由于淤泥增厚增多,池底抬高,造成池塘水体容量变小,池塘水温变化增大,饵料生物的数量就会随之减少降低,这些都不利于密养高产。2郾容易产生泛塘死鱼淤泥中存在着大量有机质,这些有机质在分解过程中不断地消耗水体中溶解氧。淤泥愈多,所含的有机质就愈多,则耗氧量也愈多,这将导致整个水体的溶氧量不足。特别是一旦遇到大风大雾、雷阵雨等气压偏低的不良气候,就会造成池塘鱼类严重缺氧浮头、泛塘,严重时全塘鱼死亡。3郾容易形成“老水”淤泥有机质中存在着大量的氨,导致“水体老化”,使鱼生长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制多功能采水器和溶氧参比卡,快速测定水体溶氧,及时采取溶氧管理措施,改善水体环境,防止池塘水质恶化和鱼类浮头或泛塘事件的发生,降低鱼类养殖风险,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4.
针对水产养殖池塘高温季节管理技术进行分析,包括加强水质监测方面、保持水位、封闭控水、调节水质、科学投喂、防止浮头泛塘、病害防治等内容,希望能够针对病害发生起到有效防范作用,从而能够提高养殖收益。  相似文献   

15.
李兴泰 《齐鲁渔业》2014,(11):49-49
1巡塘技法经常巡视池塘可观察池鱼动态,一般每天早、中、晚巡塘3次:1)黎明时,观察池鱼有无浮头现象;2)日问结合投饲和测水温等工作,检查池鱼活动和摄食情况;3)近黄昏时,检查全天吃食情况和观察有无浮头预兆。酷暑季节,天气突变时,鱼易发生严重浮头,还须在半夜前后巡塘,以便及时控制浮头,防止泛塘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产》2014,(10):55-55
<正>10月份天气转凉,水温渐渐下降。我省白天平均气温19℃,夜晚平均气温10℃,昼夜温差大,池塘平均水温12℃~17℃。鱼类还有少量进食,病害发生几率虽有减少但仍不能忽视。据往年我省水产养殖病害数据分析及今年水产养殖病害发展趋势,10月份水产养殖易发生细菌性败血  相似文献   

17.
刘星 《内陆水产》1994,(6):22-22
夏季水温较高.鱼类生长快,需要增加施肥和投饵,这样水体溶氧降低,易引起泛塘。所谓泛塘是指鱼严重浮头甚至大量死亡。为了保证鱼类生长快.避免泛塘的发生.必须科学地预测和掌握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8.
张耀武 《科学养鱼》2005,(10):56-57
在池塘养鱼的生产中经常会出现鱼类浮头,尤其是精养高产鱼塘,鱼类放养密度较大,投饲、施肥量大,水中有机物质多,耗氧因子也多,更容易发生鱼类浮头。浮头就是鱼类无法维持正常的呼吸活动,被迫上升到水面利用表层水进行呼吸,出现强制性呼吸的现象。泛塘是严重浮头并出现大批鱼类死亡甚至全部死亡的现象。它们能给生产造成很大损失。因此,正确分析鱼浮头的原因,识别鱼浮头的预兆,对加强日常管理,及时抢救池鱼有重要意义。一、浮头的原因1.缺氧造成的浮头缺氧引起的浮头一般发生在高温季节,半夜和凌晨较为常见,主要是池塘水体中溶解氧缺乏。引起…  相似文献   

19.
(4)改良水质、减少泛塘、预防疾病、促进生长:显著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水体溶氧,改善水体环境;有效减少鱼类浮头,减少泛塘的发生率;有效抑制水中有害菌的繁殖生长,预防并减少鲢、鳙、鲫等鱼类的暴发性出血病、肠炎及烂鳃等疾病的发生,鱼类死亡减少,用药量降低;促进鱼类摄食,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加快鱼类生长。(5)提高鱼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鱼类色泽亮丽,肉质鲜嫩,易为消费者接受,在水产品深加工领域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6)用量少,操作便利,使用方便。2.适用对象本品适用于池塘、湖泊、水库等各类养殖水体,特别适用于少投饵或不投饵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渔业的发展,池塘养殖中鱼病发生率越来越高,鱼病种类也越来越多,给渔业生产造成极大损失。本人结合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池塘养殖过程中鱼病综合防治措施,供水产同仁们参考。1 鱼病预防措施1.1 苗种投放前的防病措施1.1.1 清除过多淤泥池塘淤泥一般以10~20cm为宜,过厚的淤泥是导致鱼病频发的重要因素。底泥中孳生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底泥过厚池塘消毒和水体消毒都不能彻底。另外,淤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高温季节氧化分解,消耗水中大量的溶氧,造成水体缺氧引起鱼类浮头,甚至发生泛塘死鱼事故。淤泥中含氮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产生毒性很强的氨态氮及硫化氢气体,轻则影响鱼类的摄食生长,重则引起氨中毒,特别是精养池塘在秋末初冬季节较易发生,我县已发生多起氨中毒事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