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6 毫秒
1.
辽西半干旱地区石质山客土袋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围绕影响辽西半干旱地区石质山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诸多因子中,"水分"这一主导因子,采用国内首创的"客土袋"造林新技术,进行不同树种适宜"客土袋"的选择、"客土袋"配方技术、"客土袋"苗木造林技术等方面研究,提出了不同树种适用的"客土袋"规格,"客土袋"最适基质配方以及"客土袋"系列造林技术,应用该项研究成果的造林成活率可以提高21.0%~58%。  相似文献   

2.
建平县是辽宁西北地区的低山丘陵山区县,由于土层瘠薄,气候干旱,立地条件差,且多数为高山、远山、半石质山、石质山,造林难度极大,保存率低,客土袋保水造林技术提高了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3.
针对辽西地区干旱半干旱气候特点,以石质山半石质山地抗旱造林技术为研究对象,采用植苗、覆膜及客土袋等3种造林方法,对造林后土壤水分和温度进行观测。采用烘干法对不同深度(10cm和20cm)的土层分别进行取样测量。结果表明:距地面10cm处土壤水分含量的由大到小依次为客土袋造林、覆膜造林、植苗造林,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表明三者之间的差异极显著;在距地面20cm深度的土壤水分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客土袋造林、覆膜造林、植苗造林,三者之间差异极显著;距地面20cm处土壤温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客土袋造林、覆膜造林、植苗造林,客土袋造林和覆膜造林差异不大,但两者与植苗造林技术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4.
皖北石质山地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北市石质山地造林已进行了10年,经不断探索、研究、分析、提高各项技术措施,总结出春季植苗造林、雨季容器苗造林、直播造林和封山育林四种造林方法,严把整地挖穴(炸穴)、客土回填、栽植、浇水、培大土堆、覆盖薄膜、垒鱼鳞坑保水埂7道关键工序,有效提高了石质山地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相似文献   

5.
淮北市石质山地造林已进行了10年,经不断探索、研究、分析、提高各项技术措施,总结出春季植苗造林、雨季容器苗造林、直播造林和封山育林四种造林方法,严把整地挖穴(炸穴)、客土回填、栽植、浇水、培大土堆、覆盖薄膜、垒鱼鳞坑保水埂7道关键工序,有效提高了石质山地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相似文献   

6.
辽西石质山地容器苗造林技术及效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定点测试与大面积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辽西石质山地容器苗造林技术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适合该地区的容器苗造林技术;通过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幼林生长及造林成本对比分析,得知容器苗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分别比裸根苗高30.3和24.0个百分点,容器苗的缓苗现象比裸根苗轻,容器苗造林可节省费350.60元/hm2。  相似文献   

7.
建水县是滇东南岩溶山地的典型地区,于2006年在建水县的闫把寺进行不同造林方法(直播、袋苗、裸根苗)对马鹿花、苦刺、新银合欢3个树种的造林试验,经过2006~2011年6年的观测结果表明,马鹿花直播造林的成活率较高;苦刺以袋苗造林效果最好,成活率达94.6%,保存率达86.7%;新银合欢3种造林方法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较高,造林成活率在86.7%以上,次年保存率在77.9%以上。3个树种造林的株高和地径生长排列次序均为袋苗〉裸根苗〉直播,均以袋苗造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解决阿拉善地区石质荒山造林中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低的问题,开展了特殊困难立地抗旱造林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9.
阿拉善干旱荒漠区石质荒山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影响干旱荒漠区石质荒山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因子的基础上,根据石质荒山的土壤、坡度划分立地类型,设计相应的造林模式,从树种选择、配置方式、栽植技术、抗旱造林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及抚育管理等方面入手,有效地解决了以往石质荒山造林中成活率、保存率低的“技术瓶颈”。  相似文献   

10.
沿海沙岸风蚀地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述了汕头潮阳市田心镇华林管理区沙质海岸风蚀地造林的不利因素。采用黄泥客土和深埋 2种方式进行造林试验。试验表明这 2种方法极大地缓解了该地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常年风大和冬连春旱等不利因素 ,从而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是沙质海岸风蚀地造林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刘生权 《防护林科技》2011,(6):38-39,55
通过对3年生樟子松容器苗与裸根苗定植后的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量、生产管理和投资费用对比分析,提出了定植容器苗大大优于裸根苗,定植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达到96.3%和99%。与裸根苗相比,容器苗造林每667 m2可节约投资764元。特别是在风沙、干旱、瘠薄的榆林沙区,由于风沙侵蚀严重,立地条件低劣,更应提倡并推广使用容器苗...  相似文献   

12.
短叶省藤和黄藤组培苗造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黄藤组培苗的适应性与保存率不低于实生苗,其造林的立地、整地、上层林木和种植措施等可与实生苗相同。黄藤组培苗能保持母株优良的生长特性,生长显著快于未经选择的实生苗。同时,组培丛芽苗的第1单芽的茎长生长快于第2单芽的茎长生长。短叶省藤的单芽高度与造林保存率有显著的相关性.高度大的单芽保存率高,反之则小。造林前的苗高分析表明,单芽苗和丛芽苗第1单芽的保存率与其造林前苗高大于15cm的比率接近,丛芽苗第2单芽的保存率与其造林前苗高大于10cm的比例接近,第3单芽的保存率与其造林前苗高大于5cm的比例接近。与黄藤相同,短叶省藤丛芽苗各单芽的生长速度也与造林前单芽的高度相关,苗高大的单芽生长快,苗高小的单芽生长慢。  相似文献   

13.
樟子松容器苗雨季造林成活率与降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9年以来,辽西北地区出现持续春旱,致使各地春季造林成活率严重偏低。雨季造林成为辽西北地区造林的主要选择,因此,我们对樟子松容器苗雨季造林的成活率与降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年均降水450mm左右的地区,使用3~5年生樟子松容器苗,雨季造林时间以6月中下旬为宜。适当深栽,留穴。雨季造林成活率预测:1~6月份降水与年平均降水之比率超过30%,造林成活率达不到国家标准。比率越大,成活率越低;比率越小,成活率越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2年生容器苗进行了带状、林下及中孔径下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无论何种方式造林,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和高生长量明显高于裸根苗,缓苗率大大低于裸根苗。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一年生木荷容器苗和裸根苗在不同造林地类型上造林,比较造林效果。结果表明:木荷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在不同的造林地类型中均明显优于裸根苗。木荷容器苗造林树高生长和地径在不同的造林地类型中均明显优于裸根苗,并且差异显著。不同的造林地类型中,采伐迹地的成活率、保存率、树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最好,其次为林冠下,再次为生物防火带。  相似文献   

16.
红树植物桐花树育苗造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据物候观测,桐花树隐胎生胚轴最佳采摘在海南为8月中旬,廉江为8月下旬,深圳为9月上旬,催芽点播育苗比直接点播育苗成苗率可提高80.8%容器袋填充基质以基质I为最佳。移栽大小灌丛,成活率均可达100%。由于受风浪冲击的影响,选择规划造林地时,首先应确定当地的宜林淮涂高程,深圳湾宜林滩涂高程应高于潮高基准面的1.42m,且土质较为硬实。造林初植密度为0.5*1m或1m*1m适当密植为宜,桐花具有极强的  相似文献   

17.
以 1年生南酸枣和湿地松为试验材料 ,于沿海岩质典型岸段分别就种植穴大小和磷肥蘸根、ABT生根粉沾根、选用容器苗、覆草、集团造林等共 12个技术组合进行了选择试验。结果表明 ,有利于提高湿地松造林成活率和促进幼树树高、胸径生长的技术措施分别是集团造林、选用容器苗及磷肥蘸根 ;而有利于提高南酸枣造林成活率和促进其幼树树高、胸径生长的技术措施为截干和ABT生根粉沾根处理。试验结果同时表明 ,种植穴大小对南酸枣和湿地松的成活率及其 3年生幼树生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杨春生 《福建林业科技》2012,39(3):80-82,100
采用苦槠裸根苗、容器苗在不同立地条件下与桂花、杉木、木荷进行混交造林试验,连续2 a的观测结果表明:苦槠容器苗的造林成活率、树高、地径生长量均比裸根苗高;Ⅰ级地苦槠的造林成活率、树高、地径生长量均比Ⅱ、Ⅲ级地高。说明营建苦槠人工林选择立地条件较好,采用容器苗造林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9.
贵州喀斯特山地主要造林树种生长耗水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我省喀斯特山地临时性干旱影响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问题,分别测定了花椒、香椿等24个主要造林树种水分耗损量,根据不同树种3、4、5、6月份生长所需水量,为喀斯特山地造林树种和造林季节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利用福建省南平樟湖国有林场不同类型和规格的木荷苗木造林对比试验林,系统研究苗木类型与规格对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幼林生长及叉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基质营养袋苗、大田裸根Ⅰ级苗和大田裸根Ⅱ级苗3种类型和规格的木荷苗木造林成效差异显著,其中采用轻基质营养袋苗造林可取得95.56%的造林保存率,且叉干率只有3.47%;造林后木荷1年生幼苗地径、树高和冠幅的平均值分别达到了1.63cm、107.10cm和56.43cm;造林后2年生,其地径、树高和冠幅的平均值分别达到了2.61cm、224.90cm和113.07cm,均优于大田裸根Ⅱ级苗和大田裸根Ⅰ级苗的造林成效,说明采用木荷轻基质营养袋苗造林可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降低林木叉干率,全面提升造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