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涝灾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黑龙江省八五五农场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带有山区性气候特点,冬季漫长寒冷而多雪,夏季短暂而炎热,由于受海洋性暖流影响,多对流雨和地形雨。春季多风易干旱,四季气候变化较大。历年平均降雨量为553.4mm,年最大降雨量为902.2mm,最小降雨量为305.3mm。降雨多集中在7、8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45.6%,虽然降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场区山南为暴雨中心,6~8月最大降雨量在635.3mm,最小降雨量为135.9mm,偏多的年份占19%,偏少的年份占22%,一日最大降雨量41.7mm,连续降雨最多达12d。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积温为2375.9℃,最多为2678.2℃,最少为1901.0℃。2013年进入7月以来,农  相似文献   

2.
秦丰 《安徽农业科学》2014,(8):2419-2420,2424
通过对石柱县沙岭滑坡监测点1995~2000年间月降雨数据及763场降雨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区域的降雨特性,分析年降雨量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石柱县沙岭多年降雨量均值1 142.4 mm,年最大降雨量达1 455.5 mm,年最小降雨量仅有932.1 mm,相差523.4mm,近6年年降雨量很不均衡;降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主要集中在5~8月,平均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4.83%;日降雨量在25~50 mm的大雨以及50~100 mm的暴雨日数虽然不多,但降雨量分别占21.58%和18.85%。  相似文献   

3.
对舟山市的台风灾害及其东部海岛台风降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伴随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等因素引起,历史上对舟山有较严重影响的台风占34.5%。台风降雨量大小与台风路径有很大的关系。台风在浙江中部的台州沿海登陆时,舟山东部海岛的降雨量最大。每年台风雨量占年雨量的1/4~1/3,但不同年份有很大的差别。地形对台风降雨量大小影响也很明显。最大台风降雨量出现在桃花岛。  相似文献   

4.
由于全球气候和江湖关系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进入洞庭湖区的径流在年际之间和年内分布均呈现一定的变化,反映洞庭湖区水文变化特性的城陵矶的水位对径流变化产生响应。文章根据30多年水文资料的分析,分3个时段研究了城陵矶水位对洞庭湖径流变化的相互关系。研究成果对于洞庭湖水资源配置、水生态环境保护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宏伟目标,粮食生产也必须有大幅度增长。洞庭湖区是我省也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常年提供的商品粮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左右。洞庭湖区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1981年粮食总产中稻谷占95.8%,提高水稻产量有重大意义。在水稻中,晚稻面积最大,但单产不高、不稳、不平衡,增产潜力大。今后进一步提高洞庭湖区稻谷产量,晚稻增产占重要地位。为了了解洞庭湖区当前晚稻生产特点、主要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找出今后进一步增产的措施,我们会同有关教研室共十名专业人员组成晚稻生产技术考察组,从1982年10月3  相似文献   

6.
由于洞庭湖区的生态安全在长江中下游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省长周强于2007年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湖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尽快完成组织《洞庭湖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长沙办公室和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洞庭湖湿地国际研究中心联合承担了这一重要任务。6月15日,湖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组织湖南省经济委员会、水利厅、林业厅、农业厅、建设厅、国土资源厅和环保局等部门专家对提出的《洞庭湖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大纲进行了意见咨询和确定,编制工作组将根据大纲要求编制详细的《洞庭湖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相似文献   

7.
洞庭湖湿地植被组成及区系成分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以2007-2009年的野外调查资料为依据,对洞庭湖湿地植物的组成及区系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洞庭湖湿地共有种子植物229种,隶属于58科150属.其中草本植物占的比例高达97.9%,木本植物匮乏;(2)单种科属较多,单种科共计34科,占总科数的54.0%,单种属共计118个属,占总属的76.1%;(3)科级区系成分中,泛热带分布和北温带分布占的比例较大,属级区系成分中,温带分布属共计59属,占的比例最大,说明洞庭湖植物地理成分明显具有温带性质.  相似文献   

8.
洞庭湖鸟类资源分布及其栖息地质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越冬水鸟具有种类多、种群数量大、密集度高的特点。因洞庭湖在迁徙水鸟保护方面的重要意义,该区共有3块湿地被指定为国际重要湿地。由于三峡大坝的运行,洞庭湖越冬水鸟的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准确掌握洞庭湖越冬水鸟分布和栖息地质量信息是越冬水鸟保护科学决策的基础。本研究依据洞庭湖保护区的边界,将洞庭湖湿地分为3块区域: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以20082012年洞庭湖环湖鸟类同步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3块区域越冬水鸟的丰富度,包括:物种数、种群大小和珍稀濒危水鸟种群数量。此外,以2013年1月环境小卫星在洞庭湖区的影像为基础,运用遥感技术解译研究区内越冬水鸟栖息地分布数据。将3块区域的越冬水鸟丰富度和栖息地质量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东洞庭湖区域水鸟栖息地保存最为完好,越冬水鸟丰富度最高;而大规模的杨树林和芦苇种植则导致西洞庭和南洞庭栖息地破碎化严重,是西洞庭和南洞庭水鸟物种单一和种群丰富度低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现存良好的候鸟栖息地是洞庭湖越冬水鸟仅存的庇护所,应当严格保护。对于洞庭湖区一些已经被开发利用的洲滩湿地,应采取合理规划措施逐步恢复其原有的水文过程和湿地生态功能,以促进洞庭湖越冬水鸟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研究结果可为洞庭湖越冬水鸟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油松栓皮栎混交林降雨及其再分配过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1年4—10月,通过林内标准地观测,对北京西山地区1块31年生的油松栓皮栎 混交林的降雨及其再分配过程进行观测研究. 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降水主要分布在树木的生长季节,尤其集中在6—8月3个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各次降雨在油松栓皮栎混交林内的运动过程均是不完全运动形式,降雨量与干流和透流均呈线性关系,当降雨量大于1.43 mm时,试验林分可发生干流,当降雨量大于0.4 mm时,发生透流;整个试验期间,降雨的第1次分配中3个分量占降雨量比例的顺序关系分别为透流量358.15 mm(69.84%)林冠截流量138.05 mm(26.92%)干流量16.60(3.24%). 在第2次分配中,土壤总入渗量(223.08 mm)枯落物的总截持量(149.94 mm)地表径流总量(1.73 mm).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2月23-27日,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洞庭湖湿地站组织召开的洞庭湖区东方田鼠种群暴发规律学术研讨会在长沙召开。来自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所、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广东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以来,湖南省把整治洞庭湖区非法采砂作为保护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一个重点,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明显成效。2017年8月,针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洞庭湖区采砂规划和审批违反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有关问题,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部署了整改措施,省水利厅积极牵头抓好整改。8月3日,下发《关于全面禁止在自然保护区范围内进行河道采砂活动的通知》(湘水办[2017]68号),要求各地依法停止自然保护区一切采砂行为。派出三个督察组  相似文献   

12.
不同降雨量下的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空间数据和降雨量等级数据进行了空间叠加统计分析。研究表明,在降雨量等级为1时,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主要以水-风混合侵蚀为主,占整个侵蚀的55.76%。在降雨量等级为2和3时,水蚀和风蚀占整个侵蚀的比例较接近。在降雨量等级为4、5和6时,主要以水蚀为主,分别占整个侵蚀的82.54%、98.66%和99.53%。在降雨量等级为7时,土壤侵蚀全部为水蚀,占整个侵蚀的100%。冻融侵蚀出现在降雨量等级为2到6时,占整个侵蚀的比例均不大。在降雨量等级为4时,水蚀、风蚀和水-风混合侵蚀的土壤侵蚀指数均比其它降雨量等级的土壤侵蚀指数大,分别为406.84、665.94和723.78,土壤侵蚀最严重。黄土高原降雨条件的变化对土壤侵蚀状况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变化是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变化的重要原因,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区,在3km×3km格网尺度下,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定量测度洞庭湖生态经济区ESV并分析其时空特征及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格局总体稳定,耕地、林地以及水域为主要用地类型。耕地在2000—2020年减少规模最大,建设用地始终保持增长态势;2000—2020年,研究区ESV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价值总量共增长10.12亿元,水域和林地是ESV主要贡献者。ESV高值区主要集中于中部洞庭湖区及四水流域,四周林地为次高值区;研究区ESV空间分布具有正相关性,存在显著集聚效应,但ESV空间分异效应逐年增强。  相似文献   

14.
思茅地区位于北纬 2 2°0 2′~ 2 4°5 0′ ,东经 99°10′~ 10 2°2 0′ ,处于横断山脉南部 ,东南濒临太平洋北部湾 ,西南背靠印度洋孟加拉湾 ,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区域 ,地形地貌十分复杂 ,海拔高差悬殊 ,气温垂直梯度变化明显 ,从海拔最高点 (3379m)到最低点 (317m)年均温由 3 6℃升到 2 2 6℃ ,年积温由 130 0℃升到 830 0℃ ,立体气候十分明显。全区各县年降雨量 10 97 2~ 2 74 7 6mm ,干湿季分明 ,冬春干旱少雨 ,日照充足 (降雨量占全年的15 % ,日照时数占全年的 6 0 %左右 ) ,夏秋多雨寡照。全区辖 9县 1市 ,其中 7个是贫困县 ,人…  相似文献   

15.
我场位于予西卢氏县(土井)内,(尸专)秦岭余脉,沟壑纵横、起伏连绵,海拔800——1600米,土圵深厚,高山为棕色森林土,低山为褐色土,坡度在15——40度之间,土圵 PH值为6——7.5,年平均降雨量为635毫米,7——8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38%,冬春季节干旱多风,年平均气温12.6℃,1月份平均气温—1.6℃,7月份平均气温25.8℃,早霜于每年10月中旬开始,晚霜到翌年四月中旬,无霜期176天。油松是我场荒山造林的主要树种,从一九五六年开始已营造油松林6.5万亩,有4万余亩已经郁闭成林,占全场总造林保存面积的80%,年最大高生长量为98厘米,直径1厘米。现就如何提高造林成活率、影响油松生长的因素和抚育间苗问题谈一下我们的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5月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出台《洞庭湖区养殖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湘政办函〔2016〕55号),为加快推进洞庭湖区养殖环境整治提供了政策依据和良好保障。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平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新思想为指针,立足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和湖南"两型社会"建设,按照我国《畜牧法》《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7.
荆江-洞庭湖构成的具有复杂时空变化特点的江湖水系对长江防洪体系有着重要影响。自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荆江干流以及向洞庭湖三口分流过程发生了新的调整,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防洪形势。为应对荆江-洞庭湖水系关系的变化,需要能够准确模拟河道、湖泊内各种复杂水流运动过程,建立了荆江-洞庭湖区一、二维嵌套水动力学模型,对荆江和三口河系模拟采用一维河网模型,洞庭湖区采用二维浅水湖泊模型。本嵌套模型是以边界搭接的水量交换方式连接一、二维模型,即一维模型为二维模型的提供上游流量边界;二维模型为一维模型提供下游水位边界,模型之间能互相传递物理量,并依据边界水力因子相等原则,实现互赋边界迭代计算。利用2008年全年荆江干流上监利、螺山站,三口河道的新江口、沙道观站、弥陀寺以及洞庭湖区内的鹿角站的实测水文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利用2012年的实测水文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同时模拟计算了洞庭湖丰、枯水期的流场,湖区主体表层水流流向是从目平湖-南洞庭湖-东洞庭湖,最终由城陵矶流出,接着汇入长江。丰水期水体几乎被置换,而枯水期"死水"现象明显。模型在水位、流量、断面流速过程3方面的验证结果显示,无论是在荆江干流、分洪水系还是洞庭湖区,模拟结果均与实测资料吻合较好,峰谷对应关系明显。嵌套模型选取的糙率等参数准确,技术处理到位,具有较高的精度,能较好反映整个荆江-洞庭湖区的水流运动过程。同时模型可用于荆江-洞庭湖区不同组合类型洪水过程的计算,对三峡调度影响下的荆江防洪预测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洞庭湖三口地区2010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现状年华容县、安乡县的经济超载率为41.6%、10.6%,南县人口规模超载率为14.0%。且3县模糊综合评价值均大于0.5,说明3县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都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应采取措施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2)3县现状年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值大小排列为:安乡县南县华容县,这与水资源可承载的最大经济、人口规模排名一致。  相似文献   

19.
基于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的洞庭湖典型断面的水质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10年在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对洞庭湖的7个典型断面进行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采样,共获得底栖动物40种,其中节肢动物16种、软体动物18种,环节动物6种。根据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确定了4个相对清洁的断面和3个污染断面,然后进行23种生物指数的综合评估,结果表明,(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分类单元数、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与Goodnight-Whitley指数3个底栖动物生物指数可以用作辨别洞庭湖典型断面水质的敏感生物指数。通过5、3、1记分法对3种生物指数统一量纲后,获得变化范围为3~15的综合生物指数,运用四分法划分出洞庭湖典型断面水质辨别的生物基准:3~6,差;7~9,一般;10~12,好;13~15,很好。据此对7个断面进行重新记分,获得了洞庭湖典型断面水质的基本分区现状:虞公庙、万子湖、目平湖3个断面的水质良好,而鹿角、坡头、南嘴及东洞庭湖4个断面的水质较差。该水质生物学基准基本适合评价洞庭湖典型断面的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20.
朱晓荣  张怀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6003-16005,16008
选取1987~2009年4期遥感影像数据,获取洞庭湖区地面覆盖类型,对比4期数据并根据水文与地理位置等因素对湖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洞庭湖湖区湿地总体呈退化趋势,林地面积增加24 481 hm2;东洞庭湖、西洞庭湖、南洞庭湖三者在湿地退化上表现出不同的趋势,其中西洞庭湿地总体面积减少最多为9 434.3 hm2,南洞庭湖次之,东洞庭湖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