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豆科和禾本科绿肥适宜的种植模式,提高绿肥的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在绿肥季设置了6个处理:(1)冬闲、(2)紫云英单播、(3)毛叶苕子单播、(4)黑麦草单播、(5)紫云英和黑麦草混播、(6)毛叶苕子和黑麦草混播;并在水稻季对5个绿肥处理进行减氮30%,冬闲处理设置常规施肥和减氮30%处理。结果表明,与单播相比,混播增加了鲜草产量,毛叶苕子和黑麦草混播处理鲜草产量最高(31 582 kg·hm-2),同时其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紫云英和黑麦草处理;种植绿肥有利于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其中黑麦草有机质含量提升最大,较冬闲处理增幅11.25%,豆科和禾本科绿肥混播后,土壤全氮和速效钾的含量显著高于单播黑麦草处理;同时利用冬闲田种植利用绿肥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其中毛叶苕子、毛叶苕子+黑麦草、紫云英、紫云英+黑麦草处理的水稻产量与100%N处理无显著差异。综上,毛叶苕子和黑麦草混播种植不仅增加绿肥鲜草产量和养分积累量,且提高土壤肥力,同时在减施氮肥下仍获得稳产,是本试验区域内最优的混播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
冬绿肥覆盖翻压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华北地区冬闲田生态问题以及为绿肥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二月兰、毛叶苕子和黑麦草3种冬绿肥,以冬闲为对照,进行了9 a连续定位试验。在冬绿肥翻压前采集植物和翻压后采集土壤样品,测定植株生物量、养分含量以及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土壤全氮、土壤硝态氮、土壤铵态氮含量等,研究3种不同冬绿肥生物量及覆盖翻压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月兰和黑麦草的生物量显著高于毛叶苕子,分别高出48.17%和40.85%;二月兰和毛叶苕子植株全磷及全钾含量高于黑麦草。3种绿肥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均显著高于冬闲,土壤有机碳含量以毛叶苕子处理最高,为13.97 g/kg,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以二月兰处理最高,为164.13μg/g。与冬闲相比,3种绿肥翻压均不同程度提高了土壤氮含量。豆科绿肥毛叶苕子处理的土壤全氮、硝态氮、铵态氮、微生物量氮含量均为最高,分别比冬闲提高了26.50%、150.97%、52.92%、83.32%。因此,种植绿肥不仅能充分利用大面积的冬闲田,增加土壤冬季覆盖面积,还能提高土壤有机碳、氮含量等,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冬绿肥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绿肥是指秋季或初冬播种,来年春季或初夏收割翻压还田,主要生长季在冬季的绿肥。利用冬闲田种植绿肥,可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不影响主要种植茬口栽培,提高土地利用率。冬绿肥在北方冬春季节对裸露土壤覆盖,可有效减少风沙扬尘  相似文献   

4.
绿肥的合理施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肥过早翻压产量低,植株过分幼嫩,压青后分解过快,肥效短;翻压过迟,绿肥植株老化,养分多转移到种子中去,茎叶养分含量较低,在土壤中不易分解,降低肥效。一般豆科绿肥植株适宜的翻压时间为始蕾期;禾本科绿肥植株在抽穗初期;十字花科最好在初荚期。间种绿肥作物的翻压时间,要与后茬作物间隔15—40d,以消除绿肥未分解而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危害后茬作物。套种绿肥要及时翻埋,以免影响主作物生长,翻埋时间的确定既要照顾鲜草的产量,又要兼顾主作物,避免两者竞争水、肥、光等生长因子,并作为追肥尽早提供养分。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豆科绿肥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Roth var. glabrescens)覆盖还田对春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测定不施氮肥(N0)、单施氮肥(N1)、豆科绿肥半量还田配施氮肥(N2)、全量还田配施氮肥(N3)处理下春玉米的产量、氮素吸收与转运、氮肥利用率以及土壤残留~(15)N的当季回收率。结果表明:绿肥覆盖还田配施氮肥处理(N2、N3)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比单施氮(N1)处理的有所提高,且叶、籽粒和地上部植株氮素吸收量均显著高于N1处理的,但茎、叶氮素转运量及转运率与N1处理的无显著差异;与N1处理相比,绿肥覆盖还田配施氮肥处理显著提高或明显提高玉米氮肥利用率,但土壤残留~(15)N当季回收率(28.13%~31.4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2种绿肥覆盖还田处理对玉米产量、植株氮素吸收与转运、氮肥利用率和土壤残留~(15)N回收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王国友 《农技服务》2011,28(8):1149-1150
为探索箭舌豌豆套种对作物(小麦、玉米)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采用分带轮作套种绿肥箭舌豌豆(以下统称绿肥)研究绿肥对当季小麦和下季玉米产量,以及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钾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带套种绿肥对当季小麦产量没有影响。绿肥翻压后种植玉米能明显提高玉米单产,其增产率达10%以上的显著水平。种植绿肥后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氮素养分含量。土壤中的速效磷、钾养分含量则相反,有明显的减少,说明在种植小麦、绿肥和玉米时,必须适时,适量施用速效磷、钾肥料,达到增加绿肥鲜草产量和作物产量,保持土壤养分的动态平衡,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夏闲期种植翻压绿肥和施氮量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利用田间试验,研究夏闲期种植并翻压不同绿肥和不同施氮量对后作冬小麦生长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夏季休闲相比,夏闲期间种植绿肥时消耗了较多的土壤水分,冬小麦冬前单株分蘖数和返青期总茎数都有低于休闲处理的趋势,后期成穗数显著低于休闲处理,冬小麦产量和养分累积量均显著下降。种植绿肥可提高冬小麦的收获指数与千粒质量。夏闲期种植绿肥后,减氮处理(108 kg/hm2)与正常供氮处理(135 kg/hm2)相比,冬小麦产量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有增加趋势。与休闲处理相比,夏闲期种植并翻压豆科绿肥提高了小麦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紫云英应用根瘤菌剂种植对土壤改良及后茬作物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种植紫云英绿肥对后茬作物水稻的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增加土壤养分循环中的氮、有效磷、钾的含量,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9.
豆科绿肥养分累积规律及其对后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豆科绿肥品种养分累积规律及其盛花期翻压后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筛选出最佳的绿肥品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了夏季裸地休闲(对照)以及种植大豆、长武怀豆、绿豆4个处理,分析了3种豆科绿肥干物质和养分累积动态,比较了其盛花期的养分还田量,并对3种豆科绿肥翻压后后茬小麦养分吸收量和籽粒产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1)长武怀豆和大豆干物质和养分累积相对较快,翻压前两者干物质和养分累积量明显高于绿豆。2)与对照相比,种植并翻压长武怀豆和大豆能显著提高小麦地上部N、P、K吸收量和籽粒产量。3)种植并翻压绿豆的后茬小麦基本苗和返青期总茎数明显降低,因而最终导致绿豆处理的小麦籽粒产量较低。【结论】在渭北旱塬地区,长武怀豆和大豆是短期豆科绿肥的适宜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沧州地区适宜与夏玉米轮作的绿肥品种,加快休耕政策的落地实施。本文作者于2021年和2022年开展了绿肥+夏玉米轮作田间试验,研究4种绿肥作物(小黑麦、冬油菜、草木犀、苜蓿)的生物量与养分积累量及对后茬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播种量条件下,不同种类绿肥的生物量差异较大,依次为冬油菜>小黑麦>草木犀>苜蓿。不同种类绿肥氮、磷、钾养分含量存在差异,草木犀氮(N)含量最高,冬油菜磷(P2O5)含量最高,苜蓿钾(K2O)含量最高;但作物养分积累量与生物量呈正相关关系。4种绿肥轮作处理与对照组冬闲休耕相比均能明显提高后茬玉米产量,其中冬油菜、小黑麦的2年平均增产幅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后茬玉米产量与绿肥生物量呈显著相关,说明在沧州地区可以选择冬油菜和小黑麦与夏玉米进行轮作。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橘园不同豆科绿肥的生长及养分积累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田试验条件下,比较5种豆科绿肥在三峡库区橘园的生长及养分积累状况。结果表明,除白三叶为多年生绿肥外,毛叶苕子生育期最长,其次为箭筈豌豆和光叶苕子,比紫云英长23~38d。光叶苕子、毛叶苕子和箭筈豌豆冬前生长较快,覆盖度较高,紫云英和白三叶冬后生长较快。盛花期光叶苕子鲜草产量和氮、磷、钾养分累积量最高,其次为毛叶苕子和箭筈豌豆,再次为紫云英,白三叶最小。5种绿肥均适宜三峡库区秭归橘园生长,正常完成全部生育过程,相对而言,光叶苕子长势较好,各养分积累量较高,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不同滴灌施肥策略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滴灌玉米生长、养分吸收、土壤养分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滴灌玉米生产中的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滴灌条件下设不施肥对照、常规施肥、减氮增磷施肥、增氮减磷施肥4个处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与室内分析.[结果]增氮减磷施肥方案对玉米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促进玉米干物质的积累,增加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减量施肥(即减氮增磷施肥和增氮减磷施肥)与常规施肥的植株氮磷钾积累量和土壤养分含量无明显差异;增氮减磷施肥比常规施肥增产474 kg/hm2,增长3.4;;增氮减磷施肥比常规施肥增收1 154元/hm2,增长4.5;,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结论]增氮减磷施肥和减氮增磷施肥较常规施肥量减少5;和8;的滴灌施肥水平,对玉米的株高和叶片数无明显影响,且对玉米干物质的积累有促进作用.其中以较常规施肥量减少5;施肥量的增氮减磷滴灌施肥策略的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3.
地表覆盖对旱地小麦氮磷钾需求及生理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目的】研究地表覆盖对黄土高原旱地冬小麦氮磷钾需求和生理效率的影响,为促进黄土高原旱地冬小麦高效优质生产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方法】通过田间试验,以裸地休闲为对照,研究地膜覆盖、秸秆覆盖、种植绿肥和秸秆覆盖+种植绿肥对冬小麦籽粒产量、籽粒养分含量、籽粒产量形成和籽粒养分含量形成的氮磷钾需求及生理效率的影响。【结果】地膜覆盖降低了籽粒产量形成的需氮量,提高了籽粒产量形成的氮生理效率,从而使冬小麦籽粒产量显著增加6%;秸秆覆盖降低了地上部吸氮量,使籽粒产量减少7%;种植绿肥和秸秆覆盖+种植绿肥提高了籽粒产量形成的氮磷钾养分需求量、降低了籽粒产量形成的养分生理效率,从而使籽粒产量均减少5%。地膜覆盖提高了籽粒氮含量形成的需氮量,降低了氮生理效率,从而使籽粒含氮量降低8%,地膜覆盖增加了地上部吸钾量,使籽粒含钾量增加4%;秸秆覆盖的籽粒含氮量降低4%,但它的籽粒磷和钾含量分别提高6%和4%,这与降低籽粒磷钾含量形成的养分需求量、提高磷钾生理效率有关;种植绿肥提高了籽粒氮含量形成的氮生理效率,从而使籽粒氮含量增加8%;秸秆覆盖+种植绿肥对籽粒氮和磷含量无显著影响,但籽粒含钾量增加4%,归因于提高了籽粒钾含量形成的钾生理效率。【结论】地膜覆盖降低籽粒产量形成的需氮量,提高籽粒产量形成的氮生理效率,从而提高籽粒产量;但增加了籽粒氮含量形成的需氮量、降低了籽粒氮形成的氮生理效率,不利于籽粒含氮量提高。秸秆覆盖不利于作物养分吸收,从而影响籽粒产量和养分含量形成。种植绿肥和秸秆覆盖+种植绿肥提高了籽粒氮磷钾养分需求量、降低它们的生理效率,从而降低籽粒产量。种植绿肥可提高籽粒氮含量形成的氮生理效率,从而提高籽粒氮含量。因此,旱地小麦生产中为保证籽粒产量和营养品质,需增加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的氮肥用量;夏闲期种植绿肥是旱地土壤培肥的重要措施,但需注意其可能带来的减产风险,应结合区域降水情况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4.
旨在探究绿肥配施生物炭基肥对水稻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为秸秆、绿肥资源利用和氮肥减施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不施氮肥(CK)、常规施氮(FN)、减施20%氮肥-绿肥还田处理(MV)、生物炭基肥处理(BF)、绿肥还田配施生物炭基肥处理(BMV),分析水稻各生育期的土壤及植株样品。结果表明,与常规施氮处理相比,减氮20%后,MV、BF处理可以有效提升土壤养分含量,从而提高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使水稻保持稳产;BMV处理提高了水稻在全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有效改善了其产量构成;BMV处理的水稻氮素积累量分别比FN、MV、BF处理提高了34.0%、15.0%、12.0%,同时与FN处理相比,可以使穗部氮素积累量提高16.97%;BMV处理显著增加了植株的氮素积累量,使得氮素分配偏向生殖器官,促进了作物产量的提升。同时,BMV处理提高了氮素收获指数、氮素表观利用率。BMV处理能够有效调控土壤氮素含量,提升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促进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有利于有效穗数的形成及千粒质量的增加,从而提高水稻产量。研究结果可为水稻减氮及高效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氮肥利用率和减少环境污染,通过不同施氮处理,研究了大连复州河流域棕壤土大田玉米土壤硝态氮的动态运移,并讨论了玉米氮肥经济环保施用方法。结果表明,除缓控释肥处理外,各处理各土层NO3--N在植株不同生育期向土层上、下2个方向动态运移,前期上移,后期下移。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优化施肥足以满足植物需求,但下层养分仍有一定量的积累。与优化施肥处理相比,有机肥+化肥处理使养分缓慢释放,减缓了土壤NO3--N向下迁移的速度,减少了养分的损失,使养分供应与吸收达到动态平衡;缓控释肥处理使养分持续有效地供应,最大程度地避免了氮肥的向下迁移,减少淋溶、降低环境污染,同时使玉米产量提高。因此,建议使用氮肥缓释剂对作物进行减氮施肥。  相似文献   

16.
以甘蓝型绿肥油菜新品种油肥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绿肥油菜种植对土壤养分以及鲜食玉米生物学特性、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肥压青后,土壤养分明显改善,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分别比冬闲处理提高2.72%和9.78%;绿肥油菜压青能够提高鲜食玉米果穗行粒数,改善顶部结实,减少秃尖;绿肥油菜压青后,采取常规用量或减施5%的化肥时,玉米产量分别较对照增产9.29%和8.07%,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而减施10%~15%的化肥时,鲜食玉米产量与对照相当。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设施水生蔬菜田土表覆盖切段水稻秸秆的腐解规律及其对土壤性质和水生蔬菜生长的影响,夏秋茬种植蕹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冬春茬种植豆瓣菜(Nasturtium officinale R.Br.),均在土表按每公顷7 500 kg覆盖5 cm长度的切段水稻秸秆,分别比较其土壤水层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秸秆腐解率,水生蔬菜产量及氮、磷、钾含量和土壤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夏秋茬与冬春茬,7 500 kg/hm~2覆盖秸秆处理的土表水层电导率分别在秸秆放入后的2 d与3 d达最大值1 584.33、1 109.67μS/cm,随后下降至趋缓;土表水层氧化还原电位前期迅速下降,在夏秋茬与冬春茬,覆盖秸秆处理分别于5 d与3 d降至最小值(-481.33、-434.33 mV),后逐渐上升至趋缓;夏秋茬2015年7—10月共77 d稻秸秆完全腐解;冬春茬2015年11月—2016年3月共129 d稻秸秆腐解率为83.33%。蕹菜产量前期低于对照(不覆草),后期高于对照,总产量略高于对照,而豆瓣菜总产量较对照显著增加24.41%。2个茬口土壤全钾、速效钾、全磷、速效磷含量降幅均小于对照,夏秋茬土壤有机质含量降幅为9.44%,低于对照(12.98%),冬春茬处理土壤有机质降幅为6.52%,低于对照(15.34%),全氮、硝态氮含量降幅均大于对照。5 cm短规格切段稻秸秆还田腐解率明显高于长规格稻秸秆,能增加当季蔬菜产量,有效补充土壤中的磷、钾元素,同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温季节宜用短规格切段秸秆,而高温季节则可以适当加长切段规格并增加秸秆覆盖总量。  相似文献   

18.
绿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和玉米产量影响试验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如强  蔡叶 《吉林农业》2011,(3):85+98-85,98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绿肥翻压后种植玉米的产量、农艺性状以及绿肥翻压后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绿肥翻压后种植的玉米其农艺性状和产量都较闲置区种植的玉米表现要好,且绿肥翻压后土壤养分含量较闲置区要高。绿肥翻压后玉米亩产量达442.5kg,较闲置区种植的玉米亩增产39.3kg,增产率9.7%。  相似文献   

19.
紫云英是传统的冬绿肥,其根瘤菌可固定氮素,鲜草产量高,既可翻耕作基肥,又可作饲料。翻耕作基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施用量,克服种植业因单纯施用化肥造成的农田土壤板结、耕作层变浅、酸化加重、土壤养分不平衡、障碍因子增多等不良因素。同时春季紫云英鲜花盛开,还可以美化环境,吸引八方来客旅游踏青。利用冬闲田种植紫云英一举多得。本期介绍紫云英种植中后期管理要点,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旱地豆科冬绿肥高产规范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豆科绿肥是以新鲜植物体就地翻压,异地施用或沤、堆制肥为主要用途的栽培植物.豆科绿肥由于根瘤菌固氮作用为作物提供相当多的氮肥,与作物间套作,能充分利用土地时空的有效性,改善田间土壤小气候,降低地面蒸发,保持土壤水分,缓冲外界气候变化的影响,对培肥土壤,改善田间土壤理化性状,对当季共生作物和下茬作物产量具有较好的增产增收效果.绿肥能为土壤、农作物提供多种有效养分.新鲜绿肥平均含粗有机物17.569%,氮0.625%、磷0.062%、钾0.455%,同时还含有钙、镁、硼、锌、铜、钼、硫等多种养分,一般平均每年每667m2压青500kg,土壤有机质绝对量可以增加0.002%~0.004%,逐年增长率在0.30%~3.43%. 为夺取绿肥高产,实现旱地周年粮食667m2产量达吨粮,1998~2001年,我们在<万亩吨粮土综合配套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项目区连续3年实施了旱地豆科冬绿肥高产栽培技术示范.绿肥鲜草产量最高达1256kg/667m2,最低达795kg/667m2,平均产量达950kg/667m2.现将技术规范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