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湿地松纸浆材材性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报道了湿地松纸浆林管胞长度和长宽比、基本密度和化学成分的变异规律。管胞长度、长宽比、基本密度和纤维素含量径向由髓心向外都呈递增、稳定的模式,8—10年后趋于稳定;木素、多缩戊糖含量在径向上表现出递减、稳定的模式,10—12年后趋于稳定。树干纵向,管胞长度、长宽比由基部向上先增加而后递减,木材基本密度则呈递减的模式。湿地松木材幼龄期为10年左右,其幼龄材管胞长度短、长宽比小,基本密度小,纤维素含量较低,木素及多缩戊糖含量高。基于湿地松木材管胞形态、基本密度和化学成分含量等纸浆材原料工艺技术指标要求,确定湿地松纸浆林最低主伐林龄12年左右。  相似文献   

2.
鲁东南引种火炬松人工林生长特性与材性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我国鲁东南引种栽培火炬松18年生人工林生长、材性的变化规律.18年生林分树高为8.2m,胸径为15.38 cm,单株材积均值约为0.05577 m3.树高和胸径的速生期分别为2~5 a、1~9 a,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曲线的交叉点估测在20~25 a后,其数量成熟龄有待进一步确定.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化由髓心处...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纸浆材材性变异和采伐林龄的确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报道了马尾松木材管胞长度、管胞长宽比、基本密度和化学组分含量的变异规律。结合林木材积连年生长量给出了不同树龄材性的具体数值。管胞长度径向变异遵循“递增、趋于稳定”模式,纵向变异由基部向上先递增至7.3m高度,而后递减至19.3m;管胞长宽比变异与管胞长度变化趋势一致。基本密度髓心附近较大,由髓心向外递减至最小值后再缓慢增加,并趋于稳定;基本密度纵向变异由基部向上递减,最大值位于树干基部。纤维素含量由髓心附近的38.75%(1~3轮)递增到22轮处的48.98%,净增10.41%;木素、多缩戊糖和苯醇抽出物含量分别由髓心附近的28.35%,14.32%和6.6%递减到树皮附近的24.7%,10.24%和1.22%,3者依次净减3.65%,4.08%和5.38%。马尾松木材幼龄期约14~18a,幼龄期前天然林管胞长度、长宽比和浸提后的基本密度大于人工林,幼龄期后则正好相反。基于不同树龄材性的变化,马尾松短周期纸浆林最低采伐林龄不得低于15a。  相似文献   

4.
造林密度对湿地松人工林木材性质的影响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地松4种初植密度(900、1350、1800、2700株/hm^2)林分间树高、胸径、材积、蓄积量和单位面积上1-2级优势木数理等因子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初植密度对其人工林木材管胞解剖特征、化学成份含量、干缩性状和木材力学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但没有达到显著的程度。稀植的林分木材纵向干缩大、差异干缩大。1800、1350株/hm^2的林分,其木材管胞长、长宽比大、微纤丝角小,干缩特性适中,力学强度较高,适于培养建筑结构用材。1800株/hm^2林分单位蓄积量大,管胞长、长宽比大、纤丝角小,纤维纱与综纤维素含量高,木素含量低,适于培育纸浆材。  相似文献   

5.
油松种内材质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油松2个天然林、11个人工林中326株样水以及11年生子代林16个家系151株样木的木材密度、管胞长度、晚材率作了观测,上述指标在树于不同方位间无显著差异,但在不同高度间有极显著的差异,纵向变异模式一致。材质指标的变异存在于种内各层次间,但林分内单株间的变量最大。生长快慢和材质间不存在相关,木材密度和管胞长度遗传力在中度以上。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马尾松管胞长度和木材密度这两个性状在树木个体内不同方向上及个体间的变异趋势,得出了管胞长度在个体高度方向上变异的几种数学模型。方差分析表明,两个性状在个体内的变异程度大于个体之间并且有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同时还建立了胸径处两性状值与株加权平均值间的线性回归方程。讨论了不同年龄,不同林分密度对这两个性状的影响,结果是林分年龄的不同对管胞长度无显著影响,林分密度的不同,在23—24年左右时,对管胞长度有极显著影响。林分年龄和林分密度的不同,对木材密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火炬松木材纤丝角和管胞长度的变异及其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处立地上各选5株17.5a生火炬松木材,分别测定其管胞长度、纤丝角,并对2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火炬松管胞长度由髓心向外递增,纤丝角由髓心向外递减,2性状在径向上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3处立地上林分内以及不同立地上林分间2性状均不呈显著的负相关,这说明株间木材管胞长度不能预测纤丝角。林木育种在评定优良种源、无性系,以及营林培育评价营林措施对木材材质的影响时,只能实测纤丝角。  相似文献   

8.
刺楸木材微纤丝角与组织比量的变异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安徽琅Ya山天然林内刺楸成年树木为材料,对其微纤丝角与组织比量的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木纤维次生壁S2层微纤丝角自髓心向外逐渐减小,17年左右达最小值,然而又增加。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3个不同立地条件上15株17年生湿地松木材管胞长度,微纤丝角的变异及二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立地指数对管胞长度,微纤丝角有着较大的影响。株内径向管胞长度由髓心向外递增,纤丝角递减,二性状间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油松木材幼龄期与株内幼龄材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