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传统方法局限于枯燥无味的数据处理,缺乏直观性和决策可视化,而G IS能够帮助人们将完全的数据变为可视化。本系统文章利用G IS开发的系统,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遥感影像区划的图形数据和野外采集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模型,从而达到对森林资源的有效管理和规划。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基于GIS的山地风速模拟的方法.该方法以实际气象台站的观测数据为基础 ,将其订正到海拔3300m处 ,并进行克里金插值 ,以此作为背景风速.参照DEM数据 ,考虑风速受不同地形的影响 ,最终得到不同山地地形条件下近地面风速场.结果表明该方法模拟得到的风速场具有较好的精度 ,能够满足生产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文章是以石林景区为例,利用TM影像、扫描地形图、野外样方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G IS、RS软件平台,对扫描地形图进行了基于公里格网的配准,对图像进行了投影变换和几何校正处理,并以建立掩膜层的方法提高了分类的精度。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选取分维数、斑块密度、景观多样性等指标,利用Fragstats3.3进行景观计算,对景区的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国森林火灾蔓延的特点,在分析了国内外主流林火蔓延模型的基础上,将元胞自动机原理与林火蔓延自身的特点相结合,着重研究了风作用系数、地形坡度调整系数等在元胞自动机中的作用形式,并引入地图代数中距离系数的概念,对原有林火蔓延速度模型进行改进,以提高模拟精度,使模拟结果更加真实地反映现实世界中林火的蔓延特点。最后采用C#语言结合ArcEngine的编程技术,以汕头市某山地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为例,动态模拟了林火蔓延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华丽  李文彬  朱守林 《森林工程》2005,21(1):7-8,14
自然风在森林环境中因受地形、地势和地表植物等因素的共同影响而变化丰富。本研究利用虚拟仪器,对近地表森林自然风信号进行采集、分析,并且利用处理后的自然风信号输出对外部的机械进行控制,实现了近地表自然风的模拟回归。实验结果表明:虚拟仪器对近地表自然风信号的分析模拟较传统仪器更为简便,且能保证精度高,模拟还原信号与原始采集信号的拟合度符合预期的效果。在后继的研究中可结合温度、湿度等因素以进一步完善此系统。  相似文献   

6.
以江西省大岗山实验局不同初植密度的杉木林为研究对象,选择修改的Richards模型形式,考虑样地效应,采用SAS软件进行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的模拟,利用AIC和BIC值评价模型模拟效果。在此基础上考虑优势木平均高连续观测数据的时间序列相关性,并把初植密度以哑变量形式考虑进去,再进行混合模型的模拟。最后,利用验证数据对混合模型方法与传统的非线性回归模拟方法进行精度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修改的Richards形式的优势木平均高与林龄关系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其估计精度比传统的回归模型估计精度明显提高,增加随机效应参数个数能够提高模型的估计精度。一阶自回归误差结构矩阵模型在解释优势木平均高的时间序列相关性时不仅提高了混合模型的模拟精度,而且能够很好的表达连续观测数据间误差分布情况;同时考虑样地的随机效应、观测数据的时间序列相关性及不同初植密度的混合模型模拟精度比传统的非线性回归方法模拟精度高。  相似文献   

7.
半干旱地区雨水高效收集利用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雨水收集利用是使有限的降雨资源再分配,达到集水、节水、提高雨水利用效率的目的,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提高生产力和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根据国内外近年雨水收集利用的研究和实践,结合干旱半干旱地区实际,总结我国目前雨水收集的主要模式为集雨节灌工程和沟垄微型集雨技术。对集雨节灌工程的主体设计思路、沟垄微型集雨技术的沟垄设计进行了探讨,同时对不同集雨模式的雨水收集利用效应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现有的研究现状,从干旱山地造林应用等方面提出了目前研究中的不足,并指出今后雨水收集利用研究和应用的重点方向,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合理和安全利用雨水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碱房林场二类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应用分层抽样控制总体,如何提高小班蓄积量回归估计精度的问题,对简单回归、分层回归、多元回归等多种回归形式估计小班蓄积量的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多元回归的方法,可明显降低外业工作量、提高估计精度。同时提出了建立多元回归方程时,选择辅助因子和质量因子数量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GIS和RS技术在城市绿地规划中的应用方式与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遥感技术在城市绿地现状调查和G IS技术在绿地规划后期工作中的应用方式和效果,进而探讨了G IS和RS技术在绿地规划的应用方向和模式及应用过程和流程。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南方森林航空消防数字化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西南航空护林总站实施业务信息化管理情况,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试验、试点,以ArcG IS为平台,结合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建设基于G IS的南方森林航空消防数字化管理系统,包括G IS基础系统、飞行调度管理、辅助决策及预案管理等子系统.  相似文献   

11.
风资源评估需要一套反映风场长期水平的测风数据。以湖北某山区风电场为例,分别利用当地气象站数据和MERRA数据,采用分风向扇区相关关系法和分时段同倍比放大法,对风电场内实测满一年的数据进行代表年订正。研究表明,MERRA数据可以满足作为参证气象站的要求。与当地气象站相比,MERRA数据格点的下垫面与风电场地形地貌更为相似,时间序列相关性更高,观测数据更为真实可靠。在对缺少气象站资料的风电场进行测风数据代表年订正时,此方法可以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岗山森林生态站区气象要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林外对照区与不同林型小气倏定位观测的实验方法,以大岗山森林生态站2001-2002年气象观测数据为基础,从太阳辐射、大气温度、大气湿度、土壤温度、降水量、蒸发量、风速和风向等因子对大岗山森林生态站站区林内与林外对照区气象要素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大气下垫面的性质是影响气象要素变化的重要因子,林内气温、湿度变幅小,且基本处于静风状态;无林地气温、湿度日较差、年较差大,蒸发量相对增加,平均风速增大。(2)林分类型、郁闭度不同对气象要素的变化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执行HJ2.2-2008标准,利用马鞍山市曾进行的地面流场原形观测试验及风洞模拟实验资料,模拟了长江中下游江陆界面局地风场的特征。发现长江中下游江陆界面存在江陆风环流和江风形成的热力内边界层。探讨了江陆风环流的影响范围及其发生频率,它异于海陆风而同样有不可忽略的污染气象特征。提出该地区企业在选址、设计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需对局地风场的环境影响进行论证和分析,特别是该地区的企业布局和排气筒的高度应尽量大于江陆风环流或江岸线熏烟影响的最大尺度。  相似文献   

14.
福州旗山常绿阔叶混交林空气含氧量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PTM400氧气分析仪和气象测定仪对福州旗山森林公园中常绿阔叶混交林和停车场进行24小时连续同步观测,据此分析出2类观测点内空气含氧量的日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常绿阔叶混交林中空气含氧量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2类观测点内空气含氧量一天24小时的变化规律相似,呈抛物线形曲线变化,峰值都出现在下午15∶00,呈现出"昼高夜低"的变化规律;但在常绿阔叶混交林中,其各时段空气含氧量都比停车场高,且差异显著。2)常绿阔叶混交林空气氧气含量与空气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光照强度呈显著相关,与空气湿度呈及显著负相关,与平均风速的相关性不显著。空气含氧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系数排序为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风速。  相似文献   

15.
郑州市房顶气象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自动气象站观测郑州市中心区5楼1年的气象资料。通过分析楼顶的太阳辐射、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风速、风向、降水量等气象因子的日变化情况、月变化情况、季节变化情况,揭示城市房顶的气象特征,为进行房顶绿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We used three methods to measure boundary layer conductance to heat transfer (g(bH)) and water vapor transfer (g(bV)) in foliated branches of Abies amabilis Dougl. ex J. Forbes, a subalpine forest tree that produces clumped shoot morphology on sun-formed branches. Boundary layer conductances estimated in the field from energy balance measurements increased linearly from approximately 10 mm s(-1) at low wind speeds (< 0.1 m s(-1)) to over 150 mm s(-1) at wind speeds of 2.0 m s(-1). Boundary layer conductances measured on shoot models in a wind tunnel were consistently higher than field measuremen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ind tunnel values and field measurements was attributable to variation in path length between the two experimental environments. Boundary layer conductance estimated by subtracting stomatal resistance (r(sV)) measured with a porometer from the total branch vapor phase resistance were unusually small. Sensitivity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this method is not suitable for coniferous foliage or when stomatal conductance (g(sV)) is small compared with g(bV). Analysis of the relative magnitudes of g(sV) and g(bV) revealed that, under most conditions, A. amabilis branches are well coupled (i.e., g(sV) is the dominant controller of transpiration). The boundary layer conductance to heat transfer is small enough that leaf temperature can become substantially higher than air temperature when radiation is high and wind speed is low. Over a two-month period, the maximum difference between leaf and air temperatures exceeded 6 degrees C. Leaf temperature exceeded air temperature by more than 2 degrees C on 10% of the daylight hours during this period. Consideration of both the photosynthetic temperature response of A. amabilis foliage as well as the summer air temperature conditions in its habitat suggests that these elevated leaf temperatures do not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carbon gain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相似文献   

17.
植被覆盖率变化对气象要素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1962—2012年植被覆盖变化数据以及1951—2008年地面观测资料,分析植被覆盖率变化对局地气象要素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植被覆盖率的增加能有效降低平均风和最大风的风速;植被覆盖率达到一定水平后,对大风日数降低的有效性将减弱;植被覆盖率的增加对浮尘日数的降低有正向作用,对年雨日数的增加有一定影响,与年降水量无明显关联性。因此植被覆盖率变化对部分地面气象要素存在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18.
林火发生情况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收集了塔河1972—2005年的林火及气象资料,对塔河地区近40年林火的发生次数和气象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塔河年际气象变化与火灾次数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量越大,分布越均匀,林火越不易发生;风对林火的影响有双重性,在一定范围内,风促进林火的发生和蔓延,超出一定范围会抑制林火的发生;温度的变化与林火发生次数呈正相变化。  相似文献   

19.
使用2015~2017年我国29个城市的空气污染物PM2.5、PM10、O3浓度和气象要素(包括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风速、日照时数)日数据,对每个城市空气质量变化特征与气象要素的月平均值进行了线性相关和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然后Meta分析合并相关系数和回归系数。结果表明:PM2.5浓度与所有气象变量(除风速)呈相关、PM10浓度与所有气象变量呈相关,而O3也与所有气象变量(除相对湿度)呈相关,但O3与气象变量的相关方向和PM2.5、PM10相反。通过对污染物浓度和气象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21个城市的空气污染都得到较好程度的解释(R2>0.5)。同时,对影响PM2.5、PM10和O3的主要气象因素的效应进行了合并。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is study analy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eather conditions and the amount of wildwood mushrooms. A model of this relationship may be used to predict the amount of mushrooms with an elevated level of radionuclides that are available to domestic animals feeding outside during the summer and autumn months in Norway. Data on mushroom abundance were collected through a web application run by the Norwegian Mushroom Association. The data were coupled with meteorological data. Through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it was found that average local cloud cover 5–3 weeks before the observation was the most important variable for explaining mushroom abundance at a given time and place. When controlling for cloud cover, weather variables covering rainfall, temperature, air humidity and wind speed had only marginal explanatory value. Of these, only rainfall and wind speed led to a significant (but small) improvement in the model. There was substantial unexplained residual variance in the model (R 2=0.23), but data analysis from identical locations and periods indicated that this was due mainly to variability in the response varia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