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水稻科学》2007,21(1):102-102
现代农业已经发展到了“分子农业”时代。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广泛应用于植物的遗传育种,基因组学的研究成为植物基因资源发掘的基本科学平台,分子育种成为植物育种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为加强与国际植物分子育种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应用基因组学与植物分子育种科学的发展,由The Generation ChallengeProgramme(全球挑战计划)、国际水稻研究所、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南省热带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所等单位发起,定于2007年3月23-27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第二届植物分子育种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2.
《大豆科学》2007,26(1):70-70
现代农业已经发展到了“分子农业”时代,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广泛应用于植物的遗传育种,基因组学的研究成为植物基因资源发掘的基本科学平台,分子育种成为植物育种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为加强与国际植物分子育种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应用基因与组学植物分子育种科学的发展。TheGenerationChallengeProgramme(全球挑战计划)、国际水稻研究所、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南省热带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所等单位发起,定于2007年3月23-27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第二届植物分子育种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3.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6,28(4):486-486
现代农业已经发展到了”分子农业”时代,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广泛应用于植物的遗传育种,基因组学的研究成为植物基因资源发掘的基本科学平台,分子育种成为植物育种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为加强与国际植物分子育种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应用基因组学与植物分子育种科学的发展.The Generation Challenge Programme(全球挑战计划)、国际水稻研究所、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南省热带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所等单位发起,定于2007年3月23—27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第二届植物分子育种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4.
《杂粮作物》2007,27(1):27
现代农业已经发展到了“分子农业”时代,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广泛应用于植物的遗传育种,基因组学的研究成为植物基因资源发掘的基本科学平台,分子育种成为植物育种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为加强与国际植物分子育种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应用基因与组学植物分子育种科学的发展。The Generation Challenge Programme(全球挑战计划)、国际水稻研究所、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南省热带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所等单位发起.定于2007年3月23~27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力、“第二届棺物分子育种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5.
《中国稻米》2007,(2):F0004-F0004
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是从事北方粳稻研究的专业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国家重点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作物学”、“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的核心单位,同时也是“教育部北方粳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北方粳稻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北方超级粳稻成果转化基地、北方粳型超级稻原原种扩繁基地和辽宁省国家水稻区域技术创新中心。  相似文献   

6.
苎麻是我国苎麻栽培利用历史悠久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纤维作物。苎麻遗传育种是提高其产量和品质的最重要手段。苎麻的遗传育种起步晚,但育成的新品种在不同历史时期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苎麻遗传育种的发展历程、各个历史时期育成的重要品种和在生产上起到作用进行了概述,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做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品种改良工作是现代化农业科学研究和生产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包含着三个环节:一是品种资源,二是育种工作,三是良种繁育和推广。作物的种质资源蕴藏着各种性状的遗传基因,它们不仅是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又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材料,因此,作物种质资源历来得到国内外育种部门的高度重视。今年3月全国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会议指出:“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基础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对发展农业生产,逐  相似文献   

8.
我国苎麻育种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喻春明 《中国麻业科学》2007,29(B02):86-88,91
苎麻是我国苎麻栽培利用历史悠久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纤维作物。苎麻遗传育种是提高其产量和品质的最重要手段。苎麻的遗传育种起步晚,但育成的新品种在不同历史时期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苎麻遗传育种的发展历程、各个历史时期育成的重要品种和在生产上起到作用进行了概述,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做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种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特殊生产资料,是直接关系农作物产量高低和品质好坏的内在因素,从根本上决定着农业生产的水平。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种子工程,科技是建设种子工程的动力和源泉,没有种子科技,就没有种子工程。1加强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作用及基础研究种质资源是作物遗传育种的基础,收集、保存、利用植物种质资源已越来越引起各国政府及科学家的注意。我国种质资源种类繁多、变型丰富,是世界主要作物起源中心之一。世界上栽培植物1200种,而我国栽培植物有600余种,其中很多起源于我国(如水稻、大豆等)或在我国种…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产优质品种的广泛推广,作物品种日趋单一化并导致了基因资源的迅速缩小和衰竭。广泛收集种质资源,并加以妥善保存和利用,已成为种质资源工作的当务之急,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茶区广大,种茶历史悠久,拥有极为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包括野生的、半野生的及栽培品种或类型),成为我国和世界各国发展茶叶生产和开展育种工作的珍贵宝库,受到世界各产茶国的普遍重视。种质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特性和遗传规律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是决定育种效果的重要关键。因此,对种质资源的广泛调查征集、科学地保存、深入地研究,乃是现代育种的重要特点之一,亦为将来的育种工作提供更广泛的遗传基础。目前我国常用的保存方法是采用品种园来栽植要  相似文献   

11.
国外茶树育种的科学研究工作,迄今仅百余年历史。初期,各产茶国均以选择现有优良茶树为主。以后,由于茶叶生产的需要和遗传育种科学的发展,茶树育种的技术和理论也日益提高,从而使选种逐渐转入以杂交育种为重点;近来,有些国家将人工引变育种亦列为重要的育种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是全世界现有的16个国际农业研究和培训中心之一.CIMMYT自1966年成立以来,为整个世界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小麦、玉米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受农业部派遣,根据中国农科院与CIMMYT鉴订的合作交流协议,我于1991年7月至12月期间赴墨西哥CIMMYT总部进修麦类作物管理和小麦育种,现将CIMMYT的小麦育种研究情况向国内同行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3.
专家介绍     
沈秋泉 :196 3年浙江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毕业 ,196 6年于该校小麦遗传育种及栽培专业研究生毕业 ,从事大小麦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研究三十余年。现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国家大麦改良中心负责人、作物遗传育种与栽培协会会长、浙江省遗传学会副理事长等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5年被评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2 0 0 1年评为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在“七五”至“十五”期间 ,共主持研究了国家重点攻关专题、86 3、农业部、省重点课题及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30多项次。近年来主持研究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专题“大麦新品种选育与材料…  相似文献   

14.
《作物研究》创刊,使作物学界有了自己的学术园地。在这里,大家可以交流理论研究的心得和成果,探讨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介绍科研、推广、生产的实践经验,互通作物发展的动态和信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提高作物研究的水平。 学会活动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作物学会更是如此。只有紧密围绕这个中心,学会活动才能生气蓬勃,它所出版的刊物才能实现其本身的价值。显示出它存在的意义。湖南是个农业省,在二十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着繁多的作物品种。加强作物的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生理生态、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无疑地将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科学》中、英文版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主要刊登农牧业基础科学和应用基础科学研究论文、综述、简报等。设有作物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生理生化;植物保护;土壤肥料.节  相似文献   

16.
《茶叶科学》2011,(5):418
<正>《中国农业科学》中、英文版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主要刊登农牧业基础科学和应用基础科学研究论文、综述、简报等。设有作物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生理生化;植  相似文献   

17.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是由农业部主管、陕西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全国农业科技译报类刊物。自1981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洋为中用”的原则,紧密结合我国麦类作物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及时报道国外麦类作物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生理生化、植物保护、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同时用一定篇副介绍国内麦类作物研究进展和实用信息。为从事麦类作物研究、生产的科技人员、农业院校师生及农业管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业科学》中、英文版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主要刊登农牧业基础科学和应用基础科学研究论文、综述、简报等。设有作物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生理生化;植物保护;土壤肥料.节  相似文献   

19.
浅谈玉米抗旱性鉴定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德顺  刘芳 《杂粮作物》2010,30(2):98-100
要提高作物的抗旱性,就要深刻揭示作物的抗旱生理生化机制,科学准确的评价作物的抗旱性,完善作物抗旱能力的鉴定和分析方法,摸清作物抗旱性状的遗传规律,为抗旱育种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提高新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中叶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结合生物统计学和遗传学的方法,对主要作物数量性状的遗传传递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遗传参数,对指导育种实践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有关花生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规律,国内研究甚少。为改进花生早熟品种的选种方法,提高育种效率,本研究选取了当前山东省大面积种植的和新选育的花生早熟品种为试验材料,应用数理遗传的方法,分析研究了花生早熟品种主要性状的平均值、遗传力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