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根据我国毛纺工业与市场对马海毛的需求,比较陕北自然条件与农牧业生产条件,论证当地适宜发展马海毛山羊,提出引进安哥拉山羊,在陕北开展大规模级进杂交,用20年时间选育出陕北马海毛山羊品种,建立年饲养100万只,年产马海毛2000吨的生产基地,并制定基本的技术措施与组织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陕北马海毛山羊选育”项目第一阶段实施过程中,繁殖配套技术的研究及推广进行了系统总结。分别从人工授精,冷冻精液,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性别控制,同期发情等几方面进行了综述。提出该项目第二阶段在繁殖技术上重点推广精液高倍稀释和塑料等输精技术,并进行更大规模的MOET育种工程,推广三合激系诱导改良母羊同期发情配种,以加快陕西省马海毛产业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3.
甘肃马海毛山羊新品种群育种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991~1994年用安哥拉山羊与中卫山羊进行杂交试验,在获得含安哥拉山羊不同血缘的杂种3万余只及完成9项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到甘肃省拟发展马海毛山羊地区中近期的生态经济及生产技术条件,提出从含有安哥拉山羊血缘5/8到7/8的杂种中,选择理想型公、母羊进行横交繁育,并采取8项主要措施,到2000年培育出甘肃马海毛山羊新品种群;同时,生产出含安哥拉山羊不同血缘的杂种羊10万只,年产马海型羊毛50000kg,建立马海毛生产基地,为在下世纪初培育出甘肃马海毛山羊新品种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陕北白绒山羊是以陕北本地黑山羊为母本与引进辽宁盖县白绒山羊为父本杂交培育而成的绒内皆用的山羊新品种.本文对陕北绒山羊羯羊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分析,提出影响其育肥的诸多因素,以利于指导陕北绒山羊育肥的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5.
陕北白绒山羊是在杂交改良的基础上选育形成的一个绒肉兼用山羊新品种,其改良过程中使用的主要父本是辽宁绒山羊,采用的方法是级进杂交。陕北白绒山羊与之改良前的当地陕北黑山羊相比较,被毛由黑色或者杂色变为白色、绒色由紫绒变为白绒,产绒量提高了5倍左右,体重提高近1倍,同时该品种还具有绒纤维品质良好、繁殖潜能高、群体中存在多绒型变异等突出特点,因此跻身于全国优秀绒山羊之列。目前陕北白绒山羊已成为榆林、延安养羊业的当家品  相似文献   

6.
安哥拉山羊改良陕北黑山羊后代皮肤毛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1994年4月份,采集安哥拉山羊,陕北黑山及其级进杂交后供的皮样,制作皮肤发片,进行皮肤及毛囊结构特征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级地代数的增加,杂交后代的毛囊密度,形态及结构与安哥拉山羊逐渐接近,到F3与安哥山羊基本一致,且具有较强的生长马海毛纤维的机能。  相似文献   

7.
南江黄羊是国家农业部重点推广的肉山羊新品种.该品种肉羊是用四川铜羊和含努比羊基因的杂种公羊,与四川当地母山羊及引入的金堂黑母羊进行杂交育成.经过长期的选育而成的肉用型山羊新品种,产于四川省南江县.  相似文献   

8.
正陕北白绒山羊是以辽宁绒山羊为父本,陕北黑山羊为母本,采用杂交方式经过25年培育而成的以产绒为主、绒肉兼用型的山羊新品种。和国内其他绒山羊品种比较,陕北白绒山羊具有单位产绒量高和绒质优良的特点,在绒纤维细度、长度和产绒量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陕西省榆林市是陕北白绒山羊主产区,2008年全市白绒山羊存栏量达  相似文献   

9.
简要阐述了世界安哥拉山羊与马海毛生产概况,及1985年以来中国利用安哥拉山羊杂交改良不同地方山羊品种的效果和研究进展,表明:安X中F2代已达到其它组合F3所具备的品质特征,中卫山羊是培育中国马海毛山羊品种的优良种。  相似文献   

10.
南江黄羊是国家农业部重点推广的肉山羊新品种。该品种肉羊是用四川铜羊和含努比羊基因的杂种公羊 ,与四川当地母山羊及引入的金堂黑母羊进行杂交育成。经过长期的选育而成的肉用型山羊新品种 ,产于四川省南江县。南江黄羊是经由四川省南江县畜牧局等 7个单位联合培育 ,1995年  相似文献   

11.
采集安哥拉山羊、陕北本地山羊及各代级进杂交后代 (F1 ~ F4 )周岁母羊的皮样、毛样或绒毛混合样 ,进行了毛囊密度、毛长、纤维分类、纤维直径、纤维强伸度、净毛率及毛产量的测定。结果表明 :安哥拉山羊与陕北本地山羊级进杂交 ,级进后代被毛特性及产量到 F3与安哥拉山羊已基本相似。到 F4 有髓毛和死毛数量百分含量分别为 0 .3 8%和 1 .5 4% ,有髓毛和死毛重量百分含量总和为 4.0 8% ,与安哥拉山羊有髓毛、死毛含量 (0 .93 %、1 .3 2 % )及有髓毛和死毛重量百分含量总和 3 .83 %相比已非常接近 (P>0 .0 1 )。F4 的周岁产毛量为 1 .42 kg,与安哥拉山羊 (1 .64kg)接近 (P>0 .0 1 )。根据陕北自然条件状况 ,研究认为 ,育种工作级进到F3为宜。  相似文献   

12.
采用PCR-SSCP 技术检测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基因全部3个外显子在高繁殖力山羊品种(济宁青山羊)、中等繁殖力山羊品种(波尔山羊)和低繁殖力山羊品种(内蒙古绒山羊和安哥拉山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该基因对济宁青山羊高繁殖力的影响;并对济宁青山羊NPY基因3个外显子进行克隆测序,推导出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时将济宁青山羊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绵羊、牛、人、大鼠、小鼠和鸡6个物种的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4个山羊品种中未检测到NPY基因3个外显子的多态性;这7个物种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71.6%~99.7%和81.4%~100%;与牛、人等6物种相比,济宁青山羊NPY基因氨基酸序列38位存在特有突变(E38D).可见,物种间NPY基因保守性强,NPY基因可能不是影响山羊高繁殖力的主效基因.  相似文献   

13.
对安哥拉山羊及其级进杂交后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力、抗病性、采食习性等进行初步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场良好的饲养条件下,各代杂种羊生长发育正常,但繁殖力、抗病性、采食能力随级进杂交代数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据此,笔者认为,在陕北特定的生态经济条件下,培育毛用山羊新品种,级进杂交代数不宜太高,到F3代应停止级进,进行横交固定,而且在整个育种中,应始终注意饲养问题,以保证新品种培育成功。  相似文献   

14.
山羊高繁殖力候选基因BMP15的RFLP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控制R om ney Inverdale绵羊和R om ney H anna绵羊高繁殖力的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 P 15)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BM P 15基因在高繁殖力山羊品种(济宁青山羊)以及低繁殖力山羊品种(内蒙古绒山羊、安哥拉山羊、波尔山羊)中的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济宁青山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BM P 15基因在济宁青山羊、内蒙古绒山羊、安哥拉山羊和波尔山羊中既未发生与Inverdale绵羊相同的V 31D突变,也未发生与H anna绵羊相同的Q 23T er突变。这表明BM P 15基因这2个突变位点对济宁青山羊的高繁殖力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基因外显子在性早熟、高繁殖力品种(济宁青山羊)和性晚熟、中等繁殖力(波尔山羊)以及性晚熟、低繁殖力品种(安哥拉山羊和内蒙古绒山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该基因对济宁青山羊性早熟和高繁殖力的影响;并对济宁青山羊IGF-Ⅰ基因扩增片段进行克隆测序,拼接出山羊IGF-Ⅰ基因4个外显子序列,将济宁青山羊IGF-Ⅰ基因外显子核苷酸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绵羊、牛、人、大鼠、小鼠和鸡6个物种的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IGF-Ⅰ基因4个外显子在所检测的4个山羊品种中均不存在多态性;这7个物种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9.6%~99.3%和77.8%~99.4%;与牛、人等6物种相比,济宁青山羊IGF-Ⅰ基因氨基酸序列不存在特有变化。可见,物种间IGF-Ⅰ基因保守性强,IGF-Ⅰ基因可能不是影响济宁青山羊性早熟和高繁殖力的主效基因。  相似文献   

16.
安哥拉山羊与陕北本地山羊级进杂交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哥拉山羊为父本,陕北本地山羊为母本进行级进杂交,测定亲本与各代杂种羊的生长发育、生产性能和被毛纤维的主要物理性状。结果:随着级进代数的增加,无髓毛在被毛中的比例逐代提高,长度增加,直径变粗,产量提高;有髓毛则相反,比例下降,长度变短,直径变细,产量下降。F_3周岁母羊无髓毛比例达96.96%±1.14%,有髓毛为3.04%±1.23%。有髓毛中的死毛比例为2.34%±0.82%,显著高于安哥拉山羊;毛丛长度21.63±3.35cm,单纤维伸直长度为26.40±3.28cm,直径22.64μm,产毛量1520±350g,净毛率80.46%±8.21%,均与安哥拉山羊差异不显著。但单纤维强度仅14.49±2.36g,显著低于安哥拉山羊所产马海毛的强度。认为F_3的主要性状达到马海毛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7.
通过5年(1991~1995)的选育,育成了多产卵基础蚕品种GE多,该品种每蛾产卵数达到800粒,比现行品种提高50%以上,茧层率为22%,达到了“八五”攻关的预期目标.同时育成了多产卵蚕品种G春蕾、G临珠、G临B珠3个新品系,可以作为现行品种春蕾、明珠的多产卵新品系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8.
沿海地区肉羊新品种选育工作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国内肉羊新品种育种的必要性、育种的发展概况和趋势、该领域的科技水平和知识产权状况、国内外竞争及产业化前景、沿海地区肉羊育种的优越性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详细的阐述,阐明在肉羊产业高速发展中,对专用肉羊品种需求的紧迫要求,说明在沿海地区进行肉羊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是符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适应市场对产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