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鹅掌楸4个家系2 a根1 a杆的实生苗的苗高和地径生长指标调查分析发现,苗高和地径两性状在不同家系间差异显著。利用制定的鹅掌楸超级苗选择标准,即苗高和地径均值分别加上1.5个标准差,确定了入选超级苗苗高≥158.6 cm,地径≥24.02 mm,入选率为1.47%。共选择出99株超级苗,平均苗高为169.06 cm,超苗高总体均值的52.44%,平均地径为26.96 mm,超地径总体均值的56.93%。入选超级苗的苗高分布以160 cm~179 cm最多,占比约87.88%。  相似文献   

2.
以1~7年生的银杏半同胞家系实生苗为材料,探讨超级苗选择的遗传基础和方法。结果表明:11~7年生苗的同龄个体间的苗高、地径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21~3年生苗的同龄个体间苗高变异均大于地径变异,同时苗高较容易测定,因此1~3年生银杏超级苗选择宜以苗高为主,兼顾地径等形质指标。3随着苗龄的增加,苗高测定趋于不便且不能准确测量,而地径测量相对容易且准确度高,因此4年生及以上苗龄的超级苗选择宜以地径为主,兼顾苗高等形质指标。4基于苗高均值加上2倍标准差作为选择标准进行初选,兼顾地径等形质指标进行复选,最终在供试的64000株7个苗龄的银杏实生苗中选出超级苗共计1744株,平均入选率为2.8%;基于地径均值加上2倍标准差作为选择标准进行初选,兼顾苗高等形质指标进行复选,最终在供试的64000株7个苗龄的银杏实生苗中选出超级苗共计2732株,平均入选率为4.3%。选出的超级苗表现出较高的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3.
湿地松超级苗造林后13年生时的调查资料与统计分析表明,林分生长优势不如对照苗造林,树高、胸径、材积、形数的最大单株均在对照苗林内。但超级苗林分生长均匀,无最差单株。  相似文献   

4.
湿地松无性系针叶束育苗生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二年生的湿地松针叶束繁殖在水培条件下,能获得90%以上的生根率和大田移栽80%的发芽率,当年即可用于造林。为了使该项技术用于松树的无性系选择和无性系造林,近年来,我们从1—2年湿地松、火炬松的优良家系、杂交种和优良种源中,按一定的标准差选择超级苗繁殖,并建立了无性系测试林。同时,对几种松树无性系针叶束生根规律进行了探讨,取得了好的进展。本研究采用幼化和多种相应的措施,对6—8年生湿地松无性系繁殖试验,其生根率已达到或接近一年生苗的水平。本文仅就湿地松无性系近期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短叶省藤和黄藤组培苗造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黄藤组培苗的适应性与保存率不低于实生苗,其造林的立地、整地、上层林木和种植措施等可与实生苗相同。黄藤组培苗能保持母株优良的生长特性,生长显著快于未经选择的实生苗。同时,组培丛芽苗的第1单芽的茎长生长快于第2单芽的茎长生长。短叶省藤的单芽高度与造林保存率有显著的相关性.高度大的单芽保存率高,反之则小。造林前的苗高分析表明,单芽苗和丛芽苗第1单芽的保存率与其造林前苗高大于15cm的比率接近,丛芽苗第2单芽的保存率与其造林前苗高大于10cm的比例接近,第3单芽的保存率与其造林前苗高大于5cm的比例接近。与黄藤相同,短叶省藤丛芽苗各单芽的生长速度也与造林前单芽的高度相关,苗高大的单芽生长快,苗高小的单芽生长慢。  相似文献   

6.
臭椿超级苗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臭椿5个家系1年生实生苗的高生长和地径的调查数据分析,苗高生长差异显著,地径生长差异不显著。按照苗高H+10%H、地径D+10%D的标准进行超级苗选择,共选出312株超级苗,苗高范围在124~290cm之间,平均地径为2.24cm。干形通直圆满的株数比率达94%以上。。  相似文献   

7.
采用金佛山方竹母竹分株单株蔸苗、1年生营养袋实生苗、1年生实生裸根苗造林,对造林后竹苗的地径生长、苗高生长、新发苗(笋)数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苗木对苗木地径生长、苗高生长、新发苗数量均有显著影响。对苗木地径生长的影响为:母竹分株苗造林>裸根苗造林>营养袋苗造林;对苗高生长的影响为:母竹分株苗造林>裸根苗造林>营养袋苗造林;对新发苗(笋)数量的影响为:营养袋苗造林>裸根苗造林>母竹分株苗造林。  相似文献   

8.
以4、6、9年生青海云杉实生苗为材料,初步探讨青海云杉超级苗选择的方法与标准。结果表明:1同龄级苗木个体苗间苗高差异显著,且9年生个体苗间差异较大。2按照平均苗高加2倍标准差为超级苗选择的标准,平均入选率为3.3%,且4年生苗木选择效果最好。3从青海云杉超级苗入选结果来看,4、6、9超级苗平均生长量增幅为3.64~24.78cm,增率为34.70%~50.50%,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以1、2、3年生的云南松苗木为材料,探讨超级苗选择的基础和方法。结果表明:①同龄级个体间的苗高、地径生长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新梢生长量和分枝数也存在较大差异;②同龄个体间高生长量较地径生长量变异大,且苗高、地径生长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因此云南松超级苗以苗高生长量为主、结合形质特征进行选择;③按照平均高生长量加上2倍标准差作为超级苗选择标准,经初选、复选,最终在78 200株1、2、3年生苗木中选出2 825株超级苗,平均入选率为3.6%,且选择结果以2年生苗木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以 1年生南酸枣和湿地松为试验材料 ,于沿海岩质典型岸段分别就种植穴大小和磷肥蘸根、ABT生根粉沾根、选用容器苗、覆草、集团造林等共 12个技术组合进行了选择试验。结果表明 ,有利于提高湿地松造林成活率和促进幼树树高、胸径生长的技术措施分别是集团造林、选用容器苗及磷肥蘸根 ;而有利于提高南酸枣造林成活率和促进其幼树树高、胸径生长的技术措施为截干和ABT生根粉沾根处理。试验结果同时表明 ,种植穴大小对南酸枣和湿地松的成活率及其 3年生幼树生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以1年生的木荷苗木为材料,分析超级苗选择方法与标准,并通过超级苗造林,促进木荷人工林的速生丰产.结果表明:(1)超级苗选择按苗高、地径同时加1.0δ,入选率12%,入选超级苗苗高≥96 cm,地径≥1.1 cm;(2)13年生木荷超级苗造林林分胸径年均生长量、树高年均生长量均表现优异,材积累积速度较快,达到年平均树高生长量0.85 m,年平均胸径生长量1.03 cm的速生丰产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马尾松组培苗的苗期生长规律及其野外生长潜力,以马尾松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容器育苗和野外造林2种方法,研究了其苗期生长及野外造林试验的表现。结果表明,马尾松组培苗苗期高生长呈高度拟合的一元二次曲线,移栽早期生长较为缓慢,而移栽5个月后生长明显加快。与国家标准I级松树实生苗苗高相比,移栽后7个月,马尾松组培苗苗高达25.9 cm,超过1年生马尾松、华山松实生苗苗高的29.5%;组培苗移栽8个月后,其苗高达30.5 cm,超过1年生湿地松、火炬松及古巴加勒比松实生苗苗高的1.7%。相较实生苗,马尾松组培苗野外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较高,生长表现最佳。造林后1年马尾松的组培苗树高、地径生长比实生苗分别增加138.9%和252.7%,高径比减少32.3%。这说明,马尾松组培苗生长迅速,苗木粗壮,环境适应性强,能有效缩短育苗周期,提高造林成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2年生白榆实生苗的苗高和地径进行调查分析,苗高采用■+2a的选择标准,其相应地径采用■+3a的选择标准,确定白榆超级苗的最低标准为苗高428.18 cm,地径5.295 cm,共选出12株超级苗,入选率为3.57‰,超级苗平均苗高为457.5 cm,平均地径为5.758 cm。  相似文献   

14.
以1 a、2 a、3 a生的毛叶山桐子苗木为研究对象,探讨毛叶山桐子超级苗选择的标准和方法。结果表明,同龄级个体间的苗高、地径生长量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为选择超级苗提供物质基础;苗高与地径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毛叶山桐子超级苗以地径为主、苗高为辅,结合形质特征进行选择;按苗高、地径平均生长量的1.1倍为超级苗选择标准,经初选、复选,共选择1 a、2 a、3 a生超级苗分别为25株、13株与13株,入选率分别为0.38%、0.33%与0.39%,且超级苗有较大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15.
以苗高为因子,把火炬松1年生和9个月生苗木分4个等级造林,并对其7年的生长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等级苗间树高的差异显著;Ⅰ级苗和超级苗一直保持优势,其7年生平均单株材积分别比林分平均单株材积大37.41%-31.93%,22.61%-24.12%。选择优越立地,加强林分抚育管理,超级苗的增产效果将更显著;选择效果9个月苗龄超级苗的1年生苗龄的相同。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七四年我厂进行火炬松、湿地松育苗,当年苗平均高23厘米左右。一九七五年造林,五年来生长良好。生长速度都超过油松,而火炬松又好于湿地松。个别株已经结果。今将育苗技术总结如下,仅供参考。一、育苗地选择与整地:火炬松、湿地松是从国外引进的优良树种。为育出好苗,在低海拔区选择了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造林质量,缩短育苗周期,加速壮苗培育,改变用裸根苗造林的习惯,我所于1978年对油松等十二个树种进行了塑料大棚容器育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大棚内培育的油松苗比棚外对照苗高生长大1—2倍。文冠果苗高生长大2—3倍。用三个月油松容器苗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以3a、4a、5a生凤丹实生苗为试验材料,分析探讨凤丹超级苗选择方法与标准,并根据拟定的标准选出适宜的凤丹植株,营建凤丹超级苗苗圃基地,为凤丹大规模种植提供优良的种质资源。结果表明:1同等栽植条件下,3a、4 a、5 a生同龄级凤丹个体之间的苗高、地径生长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且3 a、5 a生凤丹地径生长量差异大于苗高生长量。2 3 a、4 a、5 a生凤丹地径与苗高均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仅5a生苗关系显著。3凤丹超级苗选择标准按平均地径、平均苗高同时加上1.5倍标准差,3 a生苗入选率为3.81%,4 a生苗入选率为4.57%,5 a生苗入选率为4.36%。4选择出符合标准的凤丹植株955株,合计入选率3.91%。  相似文献   

19.
红皮云杉生长变异与早期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树干解析和选择超级苗营造对比试验林的方法,对红皮云杉的生长变异及早期选择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皮云杉个体各生长性状的变异规律是幼龄阶段变异较大,随年龄的增长,变异逐渐减小;树高、胸径、材积变异趋于平缓的年龄分别为9 a生1、5 a生和9 a生。用9 a生的胸径生长预测33a生的材积生长是适宜的。对红皮云杉出圃苗采取平均苗高 2倍标准差的标准进行选择,通过幼林阶段的观察,证实苗期选择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来自亚拉巴马州不同苗圃和不同种源的火炬松实生苗,其苗高与“优劣”造林地的成活率和高生长量有关,二年的成活率低于75%,总高生长量低于75毫米划为劣造林地,劣造林地与优造林地比,苗高与成活率呈负相关,回归斜率高出4倍,在劣造林地,原苗高与二年的高生长量也呈负相关,二年后,矮苗与高苗的总苗高达到相同,结果,二个生长季后,劣造林地的原栽植苗高对总苗高没有什么影响,因此,当成活率低于75%时,栽植苗高超过20厘米没有高生长优势,在优造林地,苗高20-34厘米问题不大,。在美国南部成活率低的造林地用矮苗造林,预计可以大大提高火炬松实生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