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乳突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 Papillosus)主要寄生于牛、羊肠道,在感染、移行及寄生过程中可损害皮肤、肺及小肠。但文献记载怀疑其致病性,认为反刍动物自然感染乳突类圆线虫通常为良性,在一般饲养条件下很少引起可见病理损害。麝是珍贵的药用小型反刍动物。我们在家养林麝中发现大量乳突类圆线虫感染。  相似文献   

2.
为了鉴定来自斗牛犬体内的类圆线虫种类,试验提取了虫体的总DNA,对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和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Ⅰ亚基(cox1)部分序列进行扩增、克隆、同源性分析及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rDNA ITS序列全长为580 bp,其中ITS1序列长度为216 bp;得到的cox1序列长度为961 bp;ITS1和cox1序列均与粪类圆线虫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9.5%和99.8%;基于ITS1和cox1序列与Gen Bank中相关线虫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类圆属线虫处在一个大的进化分支上,亲缘关系最近。说明采自病犬体内的线虫为粪类圆线虫。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动物模型应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广西水牛类圓线虫病病原体乳突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 Papillosus)的虫卵和各期虫体的形态。在光镜下,虫卵和各期虫体的观察和测量结果与以往各作者报道的乳突类圆线虫基本相同。电镜的形态:1、虫卵近似椭圆形,一侧有缺刻,表面光滑。2、丝状蚴体表具横纹。头端钝圆,头顶中央为口孔,闭合时呈一裂隙。唇不明显,分左右2叶,又各分为3个小叶,中间小叶较大,背腹2个小叶较小。虫体两侧具双翼膜(double alae),从颈部开始,延续到尾端,其末端成为虫体尾叉的4个叉尖。有的  相似文献   

4.
作者用人工感染乳突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 papillosus)的兔作为动物模型,对国内常用的高效广谱驱虫药丙硫苯咪唑、甲苯咪唑、噻苯唑和磷酸左咪唑进行了对比驱虫试验。通过临床症状、给药后日增重、虫卵转阴率、驱净率、驱虫率、e.p.g.、肠道内残留虫体数七项指标的观察,认为丙硫苯咪唑(40mg/kg)的效果最好,其次为噻苯唑(200mg/kg)和甲苯咪唑(30mg/kg);较差者为磷酸左咪唑(20mg/kg);其驱虫率分别为100%,99.99%,99.88%,75.54%。同时作者还注意到,在兔体内乳突类圆线虫成虫除寄生于十二指肠外,尚寄生于空肠和回肠,而且以寄生于空肠中的数量居多。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某养麝场林麝内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川西北地区圈养林麝内寄生虫感染情况,本研究采用饱和食盐水离心漂浮法和贝尔曼法对四川省某养麝场204份林麝粪便样品进行寄生虫虫卵(或卵囊)和幼虫的检测分析。结果显示:粪便样品中检测到6种(类)寄生虫虫卵(或卵囊)和幼虫,总阳性率为57.84%。其中,球虫阳性率最高,达31.37%,OPG值为1 200~62 800;毛首线虫(鞭虫)阳性率次之,为30.88%,EPG值为200~1 100;而肺线虫(网尾属)幼虫、乳突类圆线虫卵、莫尼茨绦虫卵以及其它线虫卵的阳性率分别为9.80%、5.88%、3.92%和2.45%。该养麝场林麝寄生虫感染率较高,其中以球虫和鞭虫感染情况最严重。本研究调查结果为林麝内寄生虫病的防控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猪肺发现野猪后圆线虫彭丽萍,吴育新(广州黄埔动植物检疫局510700)1994年11月,笔者在市售的猪肺中发现有丝线状的虫体,经鉴定,证实为野猪后圆线虫M.apri(又称长刺后圆线虫M.elongatus)。现报道如下。1虫体处理切开猪肺,在膈叶下垂...  相似文献   

7.
对莱阳市28只山羊消化道内容物进行寄生虫学调查.分别用反复洗涤沉淀法,饱和食盐水漂浮法,麦克马斯特氏法做虫体和虫卵的计数.通过室温下培养,观察第三期幼虫的形态特征,并逐条鉴定到属.结果表明,山羊寄生虫感染率很高,主要有肝片吸虫、捻转血矛线虫、食道口线虫、乳突类圆线虫和毛首线虫.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动物模型研究了广西水牛类圆线虫病的病原体乳突类圆线虫(S.Papillosus)的生活史。 (一)体外发育从粪便中分离的虫卵,在24.5~29℃和湿润条件下,大多数虫卵于4~8小时孵化幼虫(48.84%),至24小时虫卵孵化率为60~68%。孵化后,第一期杆状蚴培养16~20小时,经一次脱皮为第二期杆状蚴。培养30~50小时,虫体逐渐发展为2种类型。 1、直接发育型一部分虫体较长,运动缓慢,以后虫体增长缩细,食道显著延  相似文献   

9.
猪的三种线虫病,即猪捻转血矛线虫病、猪类圆线虫病和猪鞭虫病。常见的猪捻转血矛线虫有3种,即细小捻转血矛线虫、圆形螺咽线虫和六翼泡首线虫;猪类圆线虫病主要是指兰氏类圆线虫;猪鞭形线虫简称猪鞭虫。本文主要从虫体、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猪三类线虫病进行了阐述。1猪捻转血矛线虫病1.1虫体常见于猪的捻转血矛线虫有3种:一种是细小捻转血矛线虫,又称红色猪圆线虫;另外2种粗大捻转血矛线虫是圆形螺咽线虫和六翼泡首线虫。  相似文献   

10.
林麝系我国生产麝香的珍贵药用动物。为扩大林麝资源,1982年华东师大生物系和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科委将林麝从我国西南高寒山区东迁到定海区摘箬山岛进行人工圈养试验。1985年笔者在剖解一头因多种寄生虫侵袭而病死的林麝肺中发现舌形虫若虫,林麝体内寄生舌形虫若虫在国内外尚未见记录,现就病理变化和虫体形态观察及虫种分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了解圈养林麝仔麝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为仔麝肠道寄生虫病防控技术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在2014年7―11月,逐月采集四川某林麝养殖场71只1~5月龄的仔麝粪样,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麦氏虫卵计数量法和贝尔曼氏法进行检测,观察仔麝的寄生虫感染情况动态。结果表明:1~5月龄仔麝肠道寄生虫平均感染率:球虫(Eimeria sp.)32.67%、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 sp.)24.79%、肺线虫(网尾属Dictyocaulus sp.)25.92%、莫尼茨绦虫(Moniezia sp.)2.54%、鞭虫(毛首属Trichuris sp.)0.56%。说明危害1~5月龄仔麝的主要寄生虫是球虫、类圆线虫和肺线虫。  相似文献   

12.
类圆线虫病是广西水牛的常见寄生虫病之一,本文作者通过光镜观察,我们确认广西水牛类圆线虫病的病原体即为乳突类圆线虫。本文首次记述该虫种第四期幼虫的形态。在扫描电镜下,虫卵表面光滑,近似椭圆形。丝状蚴头端钝圆,口孔裂隙状,左右为2唇片,每唇片似分3小叶;体表两侧自劲部开始,各有2条纵嵴,延续至尾端,称为双翼膜(double alae),这是该期虫体独有的构造;丝状蚴尾端分叉。自由生活成虫具6片唇,各唇上有1个唇乳突;口孔内沿有一排锥状齿,共9枚;头端两侧各具1个半球形的头感器;头端背腹面的两侧各具1个头乳突,共4个,锥形。自由生活雄虫的泄殖腔处明显地突出于虫体表面,其周围有7对性乳突。自由生活雌虫的阴门横裂,肛门呈半月形。寄生生活雌虫头端截平,4个唇片由口缘伸向口孔,唇片近口孔中央向上翻卷,唇片上各有1个唇乳突;口孔呈倾斜(45°)的马耳他“十”字形;头感器1对,头乳突4个;阴门横裂,阴门部有1对阴侧感觉窝和1对阴后乳突;肛门横裂,突起;尾部自肛门后突然收缩,呈指状。在宿主体内未见到寄生生活雄虫。  相似文献   

13.
林麝捻转血矛线虫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鉴定林麝粪样中疑似血矛属线虫虫卵的虫种,本研究提取四川和陕西地区林麝粪样中疑似血矛属线虫的虫卵DNA,对其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全序列进行PCR扩增与序列分析。结果显示14个疑似血矛属线虫的虫卵DNA样品ITS全序列片段大小为786 bp~788 bp,序列相似性为99.0%~100%;经序列BLAST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所有疑似血矛属线虫的虫卵样品均为捻转血矛线虫,与NCBI基因库中多株捻转血矛线虫的ITS序列相似性为97.0%~99.5%。研究结果表明,寄生于林麝的血矛属线虫为捻转血矛线虫,从而为控制林麝捻转血矛线虫病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悉大理州部分地区山羊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对送检山羊粪便进行虫卵检测。结果表明,山羊寄生虫总体感染率为82.4%,共检出乳突类圆线虫、奥斯特线虫、球虫和蛔虫4种寄生虫。  相似文献   

15.
山羊体内寄生猪蛔虫未成熟虫体的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羊体内寄生猪蛔虫未成熟虫体的报告江苏省泰县畜牧兽医站韩景龙,徐增强,郭金松,单春才1990年12月至1991年12月间,我们在进行山羊寄生虫调查时,先后发现两只山羊体内寄生一种大型线虫,经南京农业大学施宝坤等老师鉴定为猪蛔虫未成熟虫体(Premat...  相似文献   

16.
水牛犊类圆线虫病是由乳突类圆线虫寄生于幼犊小肠粘膜内所引起的一种疾病。据在我所观察,感染率为36.2%,对犊牛的危害仅次于球虫和蛔虫,是犊牛的主要寄生虫之一。  相似文献   

17.
青海牦牛体内东方毛圆线虫虫种的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5—6月,在果洛州牦牛寄生虫调查工作中,于久治县牦牛小肠内发现了东方毛圆线虫(Trichostrongylus orientalis)。这是我省首次记录。其感染率为20%(2/10),感染范围为0—137条,平均感染强度为87条。虫种的主要特征:虫体纤细,柔弱,呈乳白色,角质皮具有细密的横纹。前部较细、头端纯圆,口孔开口于头顶端,无头泡和颈乳突,排泄孔明显。  相似文献   

18.
猪后圆线虫病是由后圆科后圆属的线虫引起的,虫体呈丝线状,寄生于猪的支气管和细支气管,故又称猪肺线虫病。本病呈地方性流行,对幼猪危害很大。1病原普遍发现的有两种,即长后圆线虫(又称野猪后圆线虫);短阴后圆线虫(又称复阴后圆线虫)二者均寄生于猪的支气管。但通常多在细支管节二次分支的远端部分。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研究寄生性线虫的滞育机制,参照Adams(1986)的方法,通过瘤胃灌注,将捻转血矛线虫感染性三期幼虫攻入绵羊体内,对绵羊进行处理后,获得捻转血矛线虫滞育虫体。滞育虫体发育程度一致,虫体长(1 067±97)μm(n=18),肠道细胞中含有大量棒状结晶块;性腺开始发育,出现雌驱器原基;颈部出现颈乳突。通过温度检测分析,温度可能不是滞育现象的主要刺激因素。棒状结晶块可以被DAPI特异性着色,其成分可能含有核酸。本试验将为进一步研究捻转血矛线虫的滞育机制及其防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1856年Wedl首次发现了羊小肠中的类圆线虫,并定名为Trichosomn papillo-sum。1911年Ransom 认为该线虫应属于类圆线虫属Strongyloides,并改名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