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索不同更新迹地对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人工幼林生产的影响,采用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glla)3种更新迹地,并设置3种不同种植穴大小进行试验,调查分析其对湿地松林分生产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杉木和马尾松迹地湿地松林分保存率、树高、胸径、标准木总生物量及干、枝和叶等器官生物量均优于巨尾桉迹地,同一更新迹地不同种植方式下湿地松生长状况、标准木总生物量及干、枝和叶生物量均表现为大穴中穴小穴;杉木和马尾松迹地湿地松林下植被总生物量、灌木层及草本层生物种类和生物量均明显高于巨尾桉迹地。适当增加前期种植穴体积有利于湿地松幼林生长,但要综合考虑造林的效率和人工成本。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林生物量及其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分层切割法对不同年龄马尾松人工林的生物量进行研究。根据各径级标准木生物量建立回归方程,估算不同年龄马尾松林分各器官生物量。同时还比较了不同年龄林分生物量结构和生产力。马尾松林的生物量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净生产力随着年龄增大而呈抛物线状态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马尾松林分生物量与林分蓄积量、林分平均胸径、平均高、林分密度的相关关系,揭示了马尾松林分生物量的密度效应,提出了马尾松水保林的最适经营密度.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银荆混交林生产力和土壤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马尾松银荆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的生长量、生物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与银荆混交能较大幅度地提高马尾松的生长量和生物量。混交林地土壤容重小、持水性能和通透性能强,土壤养分含量高。马尾松银荆混交改土效果明显。银荆是提高马尾松林分生产力、防止地力衰退的良好伴生树种。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在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广泛种植,是我国主要植树造林树种之一,长期以来产生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在我国林业中有着重要地位。在全球气候变暖这一大背景下,研究马尾松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中从传统方法和遥感技术2个方面介绍了马尾松生物量和生产力的测算方法,分析了林龄、混交造林、立地条件、气候因素和林分密度对马尾松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影响,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马尾松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湖南省马尾松飞播林176块样地资料为基础,通过立地条件、林分年龄、林分密度的分级组合,对马尾松飞播林单株和林分生物量、生物量结构特征与林分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单株生物量最大为181.12 kg,最小为15.73 kg;马尾松林分生物量最大为84.49 t·hm-2,最小为8.85 t·hm-2;单株和林分生物量最大者分别是最小者的11.5倍和9.5倍,单株生物量的变化幅度较林分大;单株和林分各组合的生物量排序为树干>树根>树枝>树皮>树叶;不同年龄、不同立地、不同林分密度马尾松飞播林净生产力差异显著,最大者比最小者高出5.52 t·hm-2·a-1,是它的19.4倍;研究结果可为马尾松飞播林的综合经营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人工纯林全林整体生物量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省会同县马尾松纯林为研究对象,采用两阶段度量误差模型法对马尾松林分蓄积量与各组分生物量回归模型和全林整体生长模型进行融合,并对模型的参数进行重新估计,得到马尾松纯林全林整体生物量模型,经检验模型精度较高,适用性强。  相似文献   

8.
京九线井冈山段岗地湿地松林分生产力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京九”线井冈山段的岗地人工湿地松林中,选择3种不同的立地类型设置样地进行调查。对3种立地10a生的湿地松林的生长及生产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立地的湿地松林分生产力存在极显著差异。通过对湿地松不同器官生物量进行模拟,得到湿地松各器官生物量的相对生长式,从而推算林分的生物总量。10、12、14等3种立地指数10a生湿地松林分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kg·hm-2)分别为19960.78、44548.03和54038.18。  相似文献   

9.
闽北山地马尾松林生物量调查及其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层切割法对不同年龄马尾松人工林的生物量进行研究。根据各径级标准木生物量建立回归方程,估算不同年龄马尾松林分各器官生物量。同时还比较了不同年龄林分生物量结构和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马尾松林分标准地调查,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马尾松原料林林分的形态结构特点、各项形态指标与地上部分生物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简便地估测林分生物量的方法,这对指导马尾松工业原料林的经营管理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中亚热带湖南省会同县处于演替早期的马尾松次生林、中期的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和后期的常绿阔叶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生态系统随不同演替阶段进行的乔木层生物量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乔木层生物量以常绿阔叶林最高,为292.51 t/hm~2,其次为针阔混交林,为206.87 t/hm~2,最小是马尾松林,为171.76 t/hm~2。乔木层生物量主要集中于树干,其占乔木层生物量比例由马尾松林向常绿阔叶林降低,而树根生物量所占比例由马尾松林向常绿阔叶林增加。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20 cm以上径级的生物量所占总生物量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12.
采用分层切割法探讨了不同人为干扰强度对马尾松人工林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就林分单株生物量而言,马尾松人工林中的幼苗、幼树、小树的单株生物量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强而增加,而在中树、大树阶段,马尾松单株生物量大小与干扰强度成反比,在单株生物量分配率上看,不同立木级马尾松单株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与干扰强度无直接相关关系;就马尾松林分地上部分总生物量而言,轻度干扰有利于林分总生物量积累.  相似文献   

13.
不同立地条件5年生马尾松幼林的生产力及其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春 《福建林业科技》2002,29(4):17-19,71
在福建邵武不同立地条件的林地上,对5年生马尾松林分的生产力及其分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立地质量越好,马尾松的生物量越大,生产力越高,干材分配率也越高。  相似文献   

14.
科技信息     
●“马尾松、湿地松林生态系统生物产量及物质循环研究”通过鉴定中南林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田大伦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林业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马尾松、湿地松林生态系统生物产量及物质循环研究”近日在长沙通过了由湖南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是森林经营的一种必然趋势,研究马尾松、湿地松这两种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产量、物质循环等生态功能,对于森林可持续经营和生态安全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经2 5a定位研究,揭示了马尾松、湿地松林生态系统生物产量及物质循环规律、生长发育、生态功能及生态学过程、维…  相似文献   

15.
以湖南省会同县马尾松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利用83株解析木的生物量数据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固定标准地数据,选取了5种回归方程对马尾松林分蓄积量与各组分生物量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最优回归相关模型。经过对模型参数的检验与模型的适用性分析,得出该模型对马尾松次生林蓄积量与生物量各组分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了90%以上,而且模型对生物量各组分的估计值与实测值的标准差均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说明回归模型精度较高,适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6.
不同林龄马尾松生长及生物量分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渝东重庆石柱林场不同林龄(8a、20 a、30 a)马尾松生长及生物量分配状况研究,结果表明:①马尾松的胸径和树高在幼龄林(8a)和中龄林(20a)生长速度最快,材积量则在成熟期(30a)达到最大.②马尾松各器官生物量和总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树干的生物量增长速度最快,在成熟期最高,达到72.68%.③各林龄马尾松林内,各层次生物量的高低排序都为乔木层、枯落物层、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生物量和林地地上总生物量均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并占有绝对的优势;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占地上部分总生物量比重则逐渐降低.④马尾松林的地上部分各林层的净生产力在中龄林的高低排序都为乔木层、枯落物层、草本层、灌木层,幼龄林和成熟林则表现为乔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灌木层;乔木层生产力在地上总生产力中占绝对比重.  相似文献   

17.
应用LPJ-GUESS动态植被模型,模拟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河南鸡公山地区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阔叶混交林的生产力和碳动态.结果表明:在IPCC特别排放情景报告A2和B2情景下,到2100年该地区马尾松纯林和混交林的生产力和生物量都不同程度增加,土壤呼吸速率逐步升高,土壤碳储量逐步减少,生态系统碳交换量基本保持平衡.LPJ-GUESS模型可较好地拟合亚热带地区马尾松林的生长动态,未来可以在亚热带其他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的主要代表树种之一.它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用途广等特点。为了把科学的马尾松营林措施与应用的生产技术付诸生产,提高马尾松林分生产力,使之增产增益,揭示马尾松造林影响林分生长变化的立地因子,应用于大面积经营管理,将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笔者根据合川市清平林场人工马尾松林分资料,就其在该场的生长状况进行分析,供今后在营林活动中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析在马尾松林下套种闽楠构建的异龄复层林对林分生长量与生态效应的影响。马尾松闽楠混交复层林中闽楠、马尾松的胸径、树高以及单株材积均显著高于纯林,林分总蓄积无显著性差异;复层林的总生物量、主干生物量、枝生物量、叶生物量高于纯林;马尾松闽楠混交复层林净生产力最高,马尾松纯林次之,闽楠纯林最低。在生物量器官分配方面,复层混交林与纯林均呈现出主干>枝>叶的规律。综合林分水源涵养功能方面,复层林功能最强,闽楠纯林次之,马尾松纯林最低;土壤通透性能、保水能力、土壤肥力也与此类似。经营马尾松-闽楠混交复层林是促进闽楠与马尾松生长,拓宽闽楠资源培育渠道,提高马尾松人工林分的水源涵养、培肥土壤功能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分析不同幼林抚育措施对10年生马尾松林分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造林保存率、单株材积及样地蓄积量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对马尾松造林成林及林分生长具有显著的影响。高标准的幼林抚育措施能显著促进马尾松的生长,提高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