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1目前品种推广的基本情况1.1新品种数量不断增多,丰富了种子市场《种子法》实施后,植物新品种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选育的品种得到推广应用,育种者依法获得了相应的经济利益,改变了过去育种者无偿育种的局面,激发了广大育种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农作物新品种尤其是“两杂”(杂交水稻、杂交玉米)新品种育种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2.
随着育种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科研院校、种子企业等单位育种工作力度的加大,农作物新品种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特别是玉米新品种(新组合)更是丰富多彩。大量新品种的出现,为广大农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但是,任何单位选育的新品种都有其适宜的种植区域,只有在适宜的区域范围推广种植才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新品种展示是种子工作的基础,是新品种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也是加快新品种推广和规范种子市场的有效途径。开展新品种展示工作,可以为科研育种单位了解自己的育种水平,为种子经销者确定经营品种,为农民选择适宜的种植品种提供科学依据,充分发挥优良新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增产增效作用。黑龙江省农作物引种鉴定展示中心作为国家区试点和省农业良种化工程展示园区。[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很多科研育种单位和经营性公司也开始从事种子生产,使种子生产单位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种子生产与新品种推广、种子质量、品种的余缺、生产单位的效益都密切相关。面对激烈竞争的种子市场,如何搞好种子生产,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我县是贵州省水稻新品种生产试验基地之一,在省种子总站的统一部署下,为了加快水稻新品种推广速度,严格筛选出适宜我区种植的水稻新品种,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我站已实施水稻新品种试验工作5年,在这5年当中,省种子总站在制定实施方案上不断地完善,试验分组更加细化,区组数量和各区试验小组的品种数量不断增加,这些客观上的要求来自于更注重品种应用上的特异性和市场自身的选择.不再单纯追求比对照增产的绝对比例,使每年审定品种不断增加.面对新形势,育种单位在水稻新品种选育和参加试验策略上都应有积极的应对策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6.
2008-2009年度开封市小麦新品种展示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佩 《种业导刊》2009,(9):28-31
农作物新品种的示范展示是品种推广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给农业部门和广大群众提供一个了解、选择新品种的机会,也为了给育种单位和种子企业宣传品种、推广品种提供便利条件。开封市种子管理站征集的展示品种为近几年审定和即将审定的小麦新品种,主要鉴定其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及特殊特性,从中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7.
杨进芹 《种子科技》2003,21(6):332-332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颁布实施,种子市场竞争加剧,由此也提高了人们对育种工作的积极性。对于育种升温现象,笔者认为,要育出一个新品种并不容易,而要育出一个比现行品种具有优越性,且能被广大种子工作者和农民认可的品种就更难。育出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除必须经过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审定过程外,推广也需一些必备要素。本文旨在提醒拟上马育种工作的单位或个人应慎重考虑,同时也提醒广大种子经营推广者,对那些确实能为农民增产增收的新品种要积极宣传推广,对那些未经审定以及确实没有什么优…  相似文献   

8.
水稻品种区域试验是从水稻育种研究到生产应用必须经过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评定新育成品种和引进品种在不同生态地区的丰产性、适应性、产量稳定性、抗逆性、品质以及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以确定新品种推广价值和适应的区域以及适宜的栽培条件等,为新品种审定、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水稻品种区试是育种成果转变为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其主要目的是评定新育成品种和引进品种在不同生态区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及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以确定新品种推广价值和适应区域以及栽培条件等,为新品种审(认)定、推广提供可靠的依据。现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和考察,就国家黄淮水稻区试存在的问题谈10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水稻品种区试是育种成果转变为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其主要目的是评定新育成品种和引进品种在不同生态区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及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以确定新品种推广价值和适应区域以及栽培技术等,为新品种审(认)定推广提供可靠的依据。现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和考察,就国家黄淮水稻区试存在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良种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推广良种是实现农业增产的关键措施。近年来,随着育种水平的提高和种子产业的发展,农作物新品种选育速度明显加快,新品种层出不穷.几乎每年都有一批新品种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因此,当前种子工作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新品种推广速度,否则有些品种可能还未推广就被淘汰,造成科研成果的浪费。根据近几年良种推广工作实践,我们认为应抓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为加大新品种宣传推广力度、推进水稻产业优化布局,云南省种子管理站严格按照全国农技中心有关要求,精心选择近年国家或省级审定的适口性好、产量高、抗性强的水稻品种,选择代表性地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采取展示示范品种与主推技术结合、种子企业和管理机构与专业合作社结合、种子生产经营与示范推广结合、新品种示范推广与粮食加工企业...  相似文献   

13.
姚红宇  蔡文勇  黄洪良 《种子》2006,25(8):110-110
如何在相同的生产投入下选用优良品种,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农业经济效益,是我们农技工作者目前要做的一项重要课题。作为农业产业占主导地位的玉屏县,农业技术比较薄弱,用于生产的水稻品种都还是一些种植多年的老品种,这些品种已经逐渐失去其高产、优质、抗性强的优势。为实现品种的更新换代,在省、地种子总站的关心和支持下,我站在5年时间内引进45个杂交水稻新品种,并列为《国家级水稻新品种丰产示范及展示》项目进行专题研究,此项目通过展示、示范、大面积示范推广等形式从中筛选出适合我县自然条件,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的水稻新品种,为加快我县水稻新品种更新,进一步推动品种的新老交替,实现良种良法的推广。  相似文献   

14.
石桂双 《种子科技》2005,23(3):169-169
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至今,每年冬季都有很多陆地区的育种单位和个人利用海南独特的自然条件进行农作物种子科研、生产,不仅使新品种、新组合的育种周期大大缩短,而且促进了我国主要农作物推广品种的更新和换代,为我国的粮食增产和"菜篮子"的丰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笔者曾多次去过海南进行玉米新品种自交系的选育和繁殖,现结合本人工作实践,浅谈玉米南繁育种应注意的技术要点,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我市及相邻地区育种单位选育的优质水稻新品种在一定区域的生长表现、产量水平和利用价值,2006年我们征集了一批近年培育的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进行了适应性区域试验,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王强 《中国种业》2007,(12):32-3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蔬菜的商品性、花色品种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我国农业正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和过渡中,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促使蔬菜品种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但我国的国情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数是一家一户、文化知识水平较低、信息闭塞的小生产者,他们对新品种、新技术认知和接受能力差,致使蔬菜新品种推广难度大、速度慢,这一问题也经常困扰着与此有关的农业科研单位和种子生产部门。笔者从事20多年蔬菜育种和新品种推广工作,现将一些方法和技巧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浅谈种子管理部门如何搞好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一直以来是种子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2007年种子体制改革后,一些地方种子管理部门对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工作重视不够;一些地方种子管理部门面临着工作经费不被落实等诸多现实困难,导致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处于滞后状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新品种引进及推广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种子管理部门应如何发挥其优势,搞好新品种引进、推广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1存在的主要问题1.1没有建立商业化水稻育种机制1.1.1水稻育种资源仍然集中由于历史的原因,湖北省的水稻育种育、繁、推脱节。一方面水稻种质资源、育种人才、高端设备设施集中在省级以上院校和地级以上科研事业单位,这些单位体制僵化,与市场接轨差,很难出突破性满足市场需求的成果。另一方面现有种子企业种质资源匮乏,科研人员不足、素质不高,育种手段落后。1.1.2研究力量分散、资源不能共享育种单位各自独立、封闭,育种家之间缺乏沟通、交流与合作。科研单位与种子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1.1.3品种多,面积小一是品种审定的数量多,在生产上种植的品种多,但单个品种推广的面积都不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实施以来,本省审定和国审涵盖湖北省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9.
针对黔东武陵山区立体农业特征明显,稻瘟病发生频繁的特点,特别是种子市场放开后,农民科学选用良种难度加大的实际,铜仁地区逐步构建了以"新品种引种筛选试验→新品种展示示范→确立主导品种→发布<农民"双杂"用种指南>→品种退出"为主要内容的公益性水稻新品种筛选及推广体系,有效促进了杂交水稻新品种的更新换代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鉴定育种单位选育的玉米新品种在宁南山区不同生态条件下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筛选出适合宁南山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玉米新品种。隆德县种子管理站引进了6个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