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枣树间种粮食是我国农业生产中十分重要的一种生产方式。河北省处于华北平原,特别是在东部低平原的沧州十分适合枣粮间作的发展。枣粮间作技术是经过人们很多年的摸索和总结得出的一种适合本地区枣产业发展的生产模式。从生物学教学出发,枣粮间作是一个多层次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能够实现对水资源、阳光、肥料合理的利用。同时还能够在同一块土地上生产出两种甚至是两种以上的粮食作物,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文章主要结合沧州市大枣生产的实际情况,就枣粮间作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对更好地开展枣粮间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枣树间种粮食是我国农业生产中十分重要的一种生产方式。河北省处于华北平原,特别是在东部低平原的沧州十分适合枣粮间作的发展。枣粮间作技术是经过人们很多年的摸索和总结得出的一种适合本地区枣产业发展的生产模式。从生物学教学出发,枣粮间作是一个多层次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能够实现对水资源、阳光、肥料合理的利用。同时还能够在同一块土地上生产出两种甚至是两种以上的粮食作物,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文章主要结合沧州市大枣生产的实际情况,就枣粮间作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对更好地开展枣粮间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枣粮间作是以多年生高大的枣树与1~2年生的粮、棉、油、菜等作物长年间作的立体农业制度,它比一般间作制度能更好地利用高层空间、光照和土地资源,提高农田生产效益,并兼收农田防护林网的生态效益,因而很早就被濮阳县采用。一、枣粮间作的特点(一)立体农业提高了自然资源利用率由于枣树具有萌芽晚、落叶早、生长期短、枝疏叶小、透光良好、根系生长高峰较迟等特点,故与粮食等农作物的矛盾较小,有限的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4.
<正>柿子属浆果类,柿子属于柿树科,柿属植物,是文县主要水果之一。柿果味甜,营养丰富,既可生食,又可加工成柿饼、柿醋和柿酒,柿饼和柿干耐贮藏,含糖量高,是人们喜爱的加工品,在荒年还可代粮充饥,所以柿树又是木本粮食树种之一。从未熟柿  相似文献   

5.
枣粮间作复合系统中农作物产量动态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枣粮间作进行了3年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枣粮间作复合系统的生态因子发生了变化,实现了较高层次上的互补效应,因此农作物产量发生了动态变化,存在着明显的增产区和减产区,冬小麦和夏大豆增产区和减产区分界线在距树主干2m处,增产面积超过了减产面积,较对照增产9.3%-5.9%。  相似文献   

6.
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都市观光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新郑大枣、莲藕、无公害蔬菜、樱桃等特色农业得到稳步发展.全市拥有枣粮间作土地面积21万亩,分布在8个枣区乡镇105个行政村,枣树近400万株,年产量达3000万公斤.蔬菜播种面积12.5万亩,总产量30万吨.其中,莲藕总面积2.5万亩,和庄镇为集中产区,年产优质商品藕6万吨以上.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分析,总结出大港地区枣粮间作模式和丰产栽培的技术要点。丰产栽培技术包括枣粮的肥水管理、保花保果技术、合理修剪和病虫害防治方法等。栽培模式可分为以枣为主、以粮为辅的间作模式;以粮为主、以枣为辅的间作模式;粮枣兼顾的模式。3种间作模式枣树栽植密度不同,但枣树定干高度应在1~1.4m,树高度应控制在5~6m为宜。  相似文献   

8.
沧州金丝小枣产业化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丝小枣是沧州市的一大特色产业,自"八五"以来,全市枣粮间作面积每年平均以近2万hm2的速度发展,到1997年底,全市枣粮间作总面积达到16.9万hm2,其中结果面积8万hm2,年产小枣1.1亿kg,居全省、全国首位.被列为全省12个小枣基地县之中的沧县、献县、泊头、河间、南皮、盐山、青县7县市,基地总规模达到13.6万hm2,占全市枣粮间作总面积的81%.全市已有21个乡镇基本实现枣粮间作化.  相似文献   

9.
吴伟民 《农家致富》2004,(20):33-33
柿树在我国很早就有栽培,是东南亚地区特有的果树树种,在我国华北、华东、华南等省份栽培较多。柿鲜果具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柿木又称乌木,是贵重器皿的材料。柿适应性强。与枣、栗并誉为木本粮食,柿树的经济寿命可长达100多年。柿叶入秋转红,秋果鲜艳悦目,是良好的庭院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10.
农业生产,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一年两熟面积不断扩大,茬口紧,肥料不足,已成为粮食增产的主要矛盾。我们通过试验示范,逐步推广了粮肥间作条带种植的办法,为发展绿肥,促进粮食增产,找到了新的途径。全公社粮肥间作,条带种植绿肥面积已由1974年的50亩,发展到1977年的2万亩。  相似文献   

11.
枣粮间作夏播作物布局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粮间作在黑龙港地区已经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耕作制度.但是,本区间作时,主要作物之一的夏玉米与枣树相互干扰,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为此我们进行了枣粮间作地夏播作物布局模式试验,探讨合理利用土地与空间以及水、气、热、水资源的最优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12.
枣粮间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枣粮间作,就是在枣树行间再播种粮食作物。这是一种立体结构种植形式,目前已成为我国南北枣区的主要农作模式。仅据献县调查,枣粮间作面积已发展到28.1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6.2%,是一九四几年建国初期的7倍多。  相似文献   

13.
枣粮(棉)间作系统枣树根系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分层挖掘法对新疆阿克苏市枣粮(棉)间作系统枣树根系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为该地区枣粮(棉)间作系统中枣树根系吸水模型的建立、水分生态特征的分析、施肥区域的确定等提供基础资料.研究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枣麦间作系统中枣树根系集中分布在0~80 cm土层中,占根系生物量的82.55%,占总根长密度的74.87%,而...  相似文献   

14.
<正>青枣是我国南方的主要木本粮食树种,干、鲜果兼用。浙江省东阳市是南方重点产枣区之一,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栽培历史。明隆庆《东阳县志》载:"果之属:枣、栗、榧……等";"枣",茶场(现巍山镇茶场村)产者大而甘"。明万历《金华府志》果之属载:"南枣,出东阳茶场最有名"。枣果营养丰富,维生素含量高,被誉为"天然维生素丸",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歌山镇山头金、湖潭村的双仁枣以其独有的医用药  相似文献   

15.
枣粮间作生态系统土壤磷的空间分布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枣粮间作复合生态系统内部异质性,通过在不同位置采样测定,探讨了枣粮间作系统内土壤磷素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枣粮间作生态系统中,在小麦收获期和玉米收获期2个时期,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异性.垂直方向上,0~20 cm土层全磷和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下部土层.水平方向上,0~20 cm土层全磷空间差异性较大,而0~20 cm土层速效磷水平分布特性在不同时期有较大差别.小麦收获期土壤速效磷含量随着距枣树种植行距离的增加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1 m样点处.而玉米收获期速效磷水平方向上空间差异性变小.  相似文献   

16.
天津市静海县枣树生产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枣树规模栽植及突显的产业优势,天津市静海县政府确定了枣树在县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并制订了以发展枣树为重点的远景规划,先后经历了枣树生产基地县、枣粮间作、枣树林网、百里万亩果园建设及冬枣种植等大发展时期,枣农经营观念也实现了从粗放型生产到高投入高产出的集约型生产的转化,达到了枣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共利。  相似文献   

17.
郭发定 《农家顾问》2010,(11):41-41
1.清洁枣园入冬前枣叶落叶后,要及时清扫园内落叶、病僵果、杂草等,集中起来烧毁,以消灭越冬的病孢子、菌丝和虫卵等。2.耕翻枣园实行枣粮间作的枣林,把株距间及树冠下的土壤进行深翻;没有实行枣粮间作的,要全园耕翻,特别是树下投影面积之内的土壤一定要进行深翻.距树干越近,耕翻应越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南疆三地州枣粮棉间作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找出经济效益最佳的枣粮棉间作模式及影响经济效益的主要投入要素.[方法]基于南疆三地州枣粮棉间作和单作的实地调查数据,建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找出在枣树不同的生长期、不同间作模式下,肥料、农药、种子、水、动力、人工等投入要素对枣粮棉间作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与间作其他作物相比,枣树在幼龄期和产果期的经济效益间作棉花大于间作粮食,且产果期的产值大于幼龄期;种子的投入对枣粮棉间作的产值产生显著地负影响,肥料、动力和人工的投入对产值产生显著地正影响,农药和用水的投入对产值有正影响,但效果并不显著.[结论]在幼龄期和产果期选择枣棉间作模式,适当的减少肥料和人工的投入,增加肥料、农药和动力的投入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遵照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以间作套种、提高复种指数为中心的耕作制度改革,在华北平原棉麦产区已初步展开,使单位面积产量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在土、肥、水条件逐步改善的基础上,实行棉麦套种,对于促进粮棉增产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20.
我们中庄镇地处胶东半岛,位于平度市西南部,辖36个行政村、3万人口,总面积82.6平方公里,耕地8万亩,是国家第一批农业综合开发区,也是平度市发展枣粮间作的重点镇。 我镇地域广阔,物产资源丰富。全镇粮食年总产3.5万吨、棉花1000吨、花生2000吨,素有平南“粮仓”镇之美称;粮食的连年丰收、粮多草广的优势,为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镇内拥有高科技肉蛋鸡良种繁育场9处、集体养鸡场5处、个体肉鸡养殖户4000户;有美国瘦肉型良种迪卡猪繁育场2处、年育肥黄牛300头以上的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