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鸡爪槭花粉为试材,采用液体培养基法进行离体培养,研究鸡爪槭花粉活力及贮藏特性。结果表明,鸡爪槭花粉萌发观察的最佳培养时间为24 h;不同浓度蔗糖、硼酸对花粉萌发具有显著影响,确定了最适宜鸡爪槭花粉萌发的液体培养基为15%蔗糖+0.01%硼酸。不同的贮藏条件对花粉萌发有显著的影响,且花粉活力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室温条件下贮藏鸡爪槭花粉15 d之后完全丧失萌发能力,冷藏处理的花粉在20 d后花粉活力降至28.1%,而冷冻贮藏的花粉贮藏20 d以后花粉活力仍为46.6%。冷藏(4℃)和冷冻(-20℃)有利于保存鸡爪槭花粉,如花粉保存15 d之内,冷藏和冷冻条件均可以;如保存15 d以上,则冷冻保存更合适。  相似文献   

2.
<正>食用菌菌种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生产的成败和产量高低。因此,食用菌菌种质量鉴定对生产者来说至关重要。1外观直接观察鉴定外观菌种,菌丝浓白、粗壮、富有弹性,则生命力强;如果菌种菌丝萎缩,干燥无色泽,或菌丝体自溶产生了多量红褐色液体,则生活力已变弱,不宜再用;木块菌种如仍保持硬实,则属于生活力强的菌种,如若木块变得软化松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鸡白痢沙门氏菌不同年代冻干保存菌种的存活率与生物学特性,为鸡白痢沙门氏菌菌种资源的保存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保存15~34年的鸡白痢沙门氏菌冻干菌种分别进行存活率测定、形态与生化特性鉴定、菌落型与血清型检测、毒力与抗原性测定等。【结果】3个不同批次的鸡白痢沙门氏菌冻干菌种经-20℃保存15~34年后,仍具有较高的存活率,其培养特性、形态特征、生化特性及抗原性均未发生明显的变异现象,菌落型与血清型变异率分别为8.3%~14.9%和4.2%~8.7%,冻干菌种经易感动物复壮后仍可恢复其原始毒力。【结论】冷冻干燥方法保存的鸡白痢沙门氏菌菌种具有较高的存活率,且在生物学特性方面与原始菌种无显著差异,即冷冻干燥保存是鸡白痢沙门氏菌菌种长期保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番茄小果型材料10876、中果型材料10869、大果型材料11559为试验材料,在室温(25℃)、4℃、-20℃条件下,采用红墨水染色法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不同储藏时间对番茄花粉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果型材料花粉活力下降最快,以花粉活力50%为下限,小果型和大果型材料在室温下可以保存8 h,中果型可以保存4 h;4℃条件下,小果型和大果型材料可以保存10 d,中果型可以保存8 d;在-20℃环境中,小果型和大果型材料可以保存28 d,中果型可以保存20 d。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鸡白痢沙门氏菌不同年代冻干保存菌种的存活率与生物学特性,为鸡白痢沙门氏菌菌种资源的保存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保存15~34年的鸡白痢沙门氏菌冻干菌种分别进行存活率测定、形态与生化特性鉴定、菌落型与血清型检测、毒力与抗原性测定等.[结果]3个不同批次的鸡白痢沙门氏菌冻干菌种经-20℃保存15~34年后,仍具有较高的存活率,其培养特性、形态特征、生化特性及抗原性均未发生明显的变异现象,菌落型与血清型变异率分别为8.3%~14.9%和4.2%~8.7%,冻干菌种经易感动物复壮后仍可恢复其原始毒力.[结论]冷冻干燥方法保存的鸡白痢沙门氏菌菌种具有较高的存活率,且在生物学特性方面与原始菌种无显著差异,即冷冻干燥保存是鸡白痢沙门氏菌菌种长期保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长白山区野生猪苓菌核经组织分离得到的猪苓纯培养菌种为试材,运用均匀设计法对猪苓菌丝体产漆酶和蛋白酶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猪苓菌丝体最适产漆酶和蛋白酶培养条件为:培养液初始pH值为7、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29d;在最适产酶条件下培养猪苓菌丝体,实测得胞外漆酶及蛋白酶的活性分别为0.25、6.13 U/mL.  相似文献   

7.
通过紫外诱变的方法研究不同时间紫外诱变对平菇菌丝体生长量、干物质重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其对菌丝体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代谢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紫外诱变时间达到5min时,平菇长势最好,干物质重量达2.01g,而且菌丝体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3.09μg/g).与此同时菌丝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纤维素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力均有显著性提高,与对照相比诱变后纤维素酶的活力提高1.887倍,SOD酶的活力提高了1.29倍.在此基础上进行的遗传稳定性试验表明:平菇菌丝体经过5min诱变后纤维素酶的活力达1.7~1.9倍,SOD酶活力提高了1.2~1.5倍.得出平菇菌丝体经紫外诱变后能够育选出长势更旺,代谢酶活力更强的平菇菌种,为平菇优良菌种的选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几种菌种保藏方法对地生枝顶孢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3种不同的保藏方法对地生枝顶孢菌种进行保藏处理,结果表明,灭菌蒸馏水室温保藏在长达30个月后完全保存了活力;冷冻干燥的菌种在25℃破坏性条件下12个月后仍然存活;黄豆粉培养基上4℃冰箱保藏存活6个月;SDAY培养基4℃冰箱保藏效果最差,只有1个月。  相似文献   

9.
小麦赤霉病菌种保存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小麦赤霉病抗性鉴定工作中,常因禾谷镰刀菌于室内连续多代移植培养导致菌株的致病性衰弱,而影响年度间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对此,笔者尝试"一次制种,多年应用",将小麦赤霉病菌制备成小米粒菌体,置4℃冰箱环境中长期保存。对保存年限不同的4个菌株进行室内培养和大田接种以测定其活力和致病性。结果表明,小麦赤霉菌小米粒菌体在4℃冰箱环境中可长期保存,7a之久仍有活力,且其田间致病性没有发生衰退。该菌种制作保存方法简单、经济、可靠,适用于小麦种质材料抗赤霉病鉴定选择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双孢蘑菇W192液体菌种摇瓶培养菌丝体生长规律,为液体种子活力判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液体摇瓶培养,分别测定了液体培养过程中双孢蘑菇菌丝体生物量、菌丝球数量和直径、发酵液pH值、还原糖和氨基氮含量、羧甲基纤维素酶、淀粉酶、酸性蛋白酶、漆酶胞外酶活性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摇瓶培养第8 d时,双孢蘑菇菌丝体生物量最大,为9.7 mg·mL~(-1);菌丝球数量最多,为880个·mL~(-1);菌丝体平均直径最大,为0.809 mm;培养液中还原糖、氨基氮含量最高,分别为5.228、0.079 mg·mL~(-1);羧甲基纤维素酶、淀粉酶、漆酶酶活性最高,分别为0.69、2.11、15.02 U。摇瓶培养第10 d时,酸性蛋白酶活性最高,酶活性为2.93 U。将摇瓶培养8 d的液体种子转接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模拟发酵罐液体菌种培养,获得的菌丝球数量最多,达115个·mL~(-1),菌丝体生物量最大,达7.56 mg·mL~(-1)。【结论】双孢蘑菇液体菌种活性与上述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合液体种子活力验证,判断第8 d的液体菌种活力最高,可作为液体种子用于发酵罐扩繁培养。  相似文献   

11.
以采自长白山区野生猪苓菌核经组织分离得到的猪苓纯培养菌种为试材,对猪苓菌丝体胞外蛋白酶和漆酶反应的最适温度及最适pH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猪苓菌丝体胞外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5℃,适宜反应pH值范围是7.0 -8.0;猪苓菌丝体胞外漆酶反应的适宜温度范围为45~50℃,适宜pH值范围是4.5 -5.0.  相似文献   

12.
1.外观直接观察鉴定   外观菌种,菌丝浓白、粗壮、富有弹性,则生命力强;如果菌种菌丝萎缩,干燥无色泽,或菌丝体自溶产生了多量红褐色液体,则生活力已变弱,不宜再用;木块菌种如仍保持硬实,则属于生活力强的菌种,如若木块变得软化松散,则已老化,不宜使用。……  相似文献   

13.
人工培养蛹虫草是解决野生虫草来源不足的良好途径,但是人工栽培子实体过程高代次菌种退化现象是制约产业化开发的一大瓶颈。分离纯化蛹虫草菌种并连续传代,同一代次菌种分别进行子实体培养和菌丝体培养,以长势和产量为检测指标,考察不同代次菌种在不同培养方式下的产量及遗传稳定性,筛选一种不受菌种代次影响的培养方式。结果表明:多次传代(6次传代)菌株的子实体培养有明显退化现象,但菌丝体培养不受菌种代次影响,且传代过程遗传稳定,无遗传差异。菌丝体培养具有应用于工业生产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4.
四个平菇菌种液体培养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个平菇菌种PL-6、PL-39、PL-678、PL-德3分别在25℃1、60 r/min恒温震荡培养箱中进行培养,然后对其菌球密度、菌球直径、菌丝体干重及胞内外粗多糖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PL-德3是液体培养选育最佳优选菌种。  相似文献   

15.
周丽  朱碧云  邵伟强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10):2024-2025
研究不同温度、空气湿度及不同保存方式对番茄花粉活力的影响,以番茄钱江金珠的父本花粉为材料,采用TTC染色法进行番茄花粉活力的测定。结果表明,4个温度梯度上,15~25 ℃是较好的制种环境,特别是20~25 ℃效果最好,当温度超过30 ℃时,由于父本花粉活力的下降,制种产量将受到影响;在4个空气湿度梯度上,花粉活力都普遍在83.9%及以上,基本能满足实际制种的需要;在5个保存方式上,室内常温及冷藏柜保存方式只能保持5 d左右的花粉活力,冷冻柜、常温除湿柜、玻璃器皿+干燥剂保存方式在20 d时还能保存93.9%~97.2%的活力,特别是冷冻柜储存能保持60 d,此保存方式最有利于保存番茄花粉活力。  相似文献   

16.
<正>食用菌组织分离培养母种是食用菌种生产的重要技术,组织分离属于无性繁殖,从理论上讲,所获得的菌种不发生遗传重组变异,在生产上广泛应用,特别是种植户反季、错季生产中,为保证菌种质量、保证菌种活力广泛使用组织分离培养食用菌母种。食用菌种生产中,组织分离培养食用菌种杂菌感染比较严重,一般成功率不到20%,有时全部感染,经观察,感染杂菌以细菌为主,占感染率的80%以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低温干燥前后发酵剂各组分的菌数和产酶活力比较,表明45℃干燥发酵剂时菌种存活率的和酶活力较高,且干燥后保存活力降低较小。  相似文献   

18.
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保存温度、保存时间对茵芋花粉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0、-12、0、4、6℃及室温的6种保存温度对茵芋花粉活力的影响明显.保存30 d时,20、-12、0、4、6℃及室温下保存的花粉活力分别为64.9%、63.7%、69.8%、70.9%、46.9%、19.5%,4℃下保存的花粉活力是室温的3.64倍.-20、-12℃下保存的花粉活力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呈直线下降,0、4、6℃及室温下保存的花粉活力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呈抛物线型下降.-20、-12℃适宜花粉90 d的较长时间保存,90 d时的花粉活力分别为63.8%、62.4%;0、4、6℃适宜30 d的短期保存,30 d时的花粉活力分别为69.8%、70.9%、46.9%;室温仅适宜12 d的临时保存,12 d时的花粉活力为57.9%.  相似文献   

19.
茄子是广泛栽培的蔬菜,花粉的离体萌发和生活力保存技术对杂交育种有重要意义。以2个茄子杂交一代组合的父母本为材料,开展了茄子花粉离体萌发培养基成分筛选,不同保存温度对花粉活力和授粉结实效果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5%、10%和15%3个蔗糖浓度中,茄子花粉在5%的培养基上萌发最好,赤霉素对干燥保存花粉的萌发有促进作用,适宜的培养基成分是:0.5%琼脂+5%蔗糖+0.01%H3BO3+0.01%GA3;适宜培养时间为:新鲜花粉2 h,干燥低温保存的花粉4 h。低温(4℃)干燥有利于保持花粉活力,但时间长,适宜的干燥方式是室温(25~30℃)干燥花药4 h。茄子新鲜花粉活力随着分枝的增多有下降趋势,第2和第3次分枝上的花粉活力最强,第5次分枝上的花粉活力显著下降,第2和第3次分枝上的开花前1天的蕾期花粉平均萌发率在65%以上。以萌发率10%作为茄子花粉有效活力的下限,如取萌发率较高的第2、3次分枝上的花粉干燥保存,室温保存1 d,4℃保存5~10 d,-80℃保存368 d,花粉仍有活力,平均授粉坐果率在70%以上;以保存0~20 d的数据统计,不同保存温度之间和不同保存时间之间的平均单果结实率差异不显著,平均单果种子实粒数,-80℃的与新鲜花粉的差异不大,但比4℃的增加87.3%,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低温干燥前后发酵剂各组分的菌数和产酶活性比较,表明45℃干燥发酵剂时菌种存活率和酶活力较高,且干燥后保存活力降低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