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城市林业》2005,3(1):i001-i002
据北京青年报黄建华报道:北京市42990名农民变成了生态管护员,1.92亿元投入生态林保护,在全国率先实行了山区生态林补偿,同时,这也标志着首都林业实现了从造林向营林方向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2.
12月1日,北京市42990名管护人员全部上岗护林,标志着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实行的山区生态林补偿工作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首都林业实现了从造林向营林方向的重大转变。建立山区生态林补偿机制对于全面推进首都现代化建设,实现城乡统筹,维护山区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推进山区林业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刘淇书记七进山区乡村进行调研并指示,要研究解决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保护生态、养山就业,建立山区生态林补偿机制的问题。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立山区生态林补偿机制的重大决…  相似文献   

3.
更新造林是我国东北国有林区营林工作的核心。目前,营林工作还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现实与形势要求差距很大,主要存在的问题有:营林生产成本偏低,职工收入低,作业条件差,职工无积极性,影响生产进度和质量;以人工更新造林为主,更新方式不适应森林经营要求;林种结构不协调,林分结构不合理;阔叶树苗短缺,种苗生产不适应林业发展要求。做好东北国有林区更新造林改革工作,应该采取果断措施。首先,提高营林生产成本,实现按劳分配,使职工收入与当前经济水平相适应。根据1999年颁发的《营林生产统一劳动定额》和更新造林生产应发生的项…  相似文献   

4.
林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造林是林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运用科学的造林方法及经营措施能够提高造林成活率、森林蓄积量并促进提升林业资源的利用率,加强营林生产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营林生产及管理措施,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文章就主要林业造林方法进行探讨,并对营林生产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选择合理的造林密度是林业生产的基本技术措施之一。本市在对改进造林技术方法,确定合理造林密度,提高造林质量方面研究较少。由于造林密度偏大,加上其它原因,导致成林成材少,林业生产水平低,效益差。为解决这方面的认识问题,笔者就不同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作一粗浅分析,期望在今后营林生产中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在我国林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营林生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当前我国的营林生产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严重阻碍着林业的建设与发展。针对营林生产中的诸多问题,主要从营林生产经营措施、苗圃管理运营机制等多方面对营林生产的对策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从加强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健全苗圃管理运营机制;完善更新造林管理,提高造林成活率,降低生产投入;优化选择造林树种,实施集约生产经营管理方面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正> 林地刈灌劈草、幼林抚育、成林抚育、次生林抚育改造等作业是营林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但目前仍用劈刀、斧子和弯把锯等手工工具进行生产,工效低,花工大。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造林面积逐年增大,抚育跟不上造林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解决问题,用机械化提高营林劳动生产率,我们研究试制了FBG—1·3型割灌机。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全面启动和实施 ,全省林业产业结构和林业工作重点必将做出重大调整和转移。林业经营单位的主导产业将由森林采伐转为营林造林 ,工作重点由主抓林业经济转移到抓森林管护和营林造林上。今后国家势必要加大造林的规模和封山育林的力度 ,这是我们林区职工祈盼已久的 ,深感欣慰的。但是 ,回顾近些年来的营林生产 ,又使我们产生了几份不安和忧虑。因为 :一是营林生产确实存在明显的滑坡 ,从人的思想认识到工程的质量都亟待整顿与提高 ;二是宜林荒山矛盾重重 ,荒山使用受到当地乡村的制约 ;三是林牧矛盾加剧 ,大片幼…  相似文献   

9.
随着林业管理体制和林业经营方式的改革深化,林业生产逐步走上了科学经营的轨道,相继出现了多种新的营林形式,使营林生产水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工程造林就是一种比较具体而又完善的营林方式。自1982年,我省在总结三十年造林经验教  相似文献   

10.
更新造林是东北国有林区营林工作的核心。目前,东北国有林区营林工作的许多方面还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影响着林业的发展。一、存在的问题1.营林生产成本偏低,职工收入低,作业条件差,职工无积极性,影响生产进度和质量。一是营林生产成本给的不足,生产单位去掉苗木费、包装、运输等必要费用,剩下的钱已无法执行生产劳动定额,致使职工收入太少,严重影响了一线营林职工的积极性。二是由于多年造林,地块离林场(所)址越来越远,许多职工不但要带饭,而且多数骑摩托车,纯收入大大减少,许多人宁可以前栽的不要钱了也不干了。三是致富路…  相似文献   

11.
森林火灾生态效益损失评估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以一起森林火灾为例,针对森林生态效益的内涵,进行了森林生态效益损失的评估。量化了因火灾造成森林生态效益损失的货币值,并进行了一些森林生态效益损失评估方法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森林社会效益价值评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对森林社会效益的认识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德国,主要是由于对森林美学的研究而引起的,其评价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对森林社会效益,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权威的定义,多数定义主要是对森林社会效益内容的描述、列举,还缺乏一个明确的、本质性的界定,还需要从经济学、生态学、环境经济学、林学和社会学等角度进行探索、研究.对评价内容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也处在认识、研究之中.比较认同的评价内容是森林提供的就业机会、森林游憩和森林的科学、文化、历史价值.森林社会效益的价值评价方法的研究,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对森林提供的就业机会主要采用投入产出法、指数法评价;对森林游憩价值主要采用旅行费用法等评价;对森林科学、文化、历史价值主要采用指标评价法、条件价值法和综合模型评价法等评价.  相似文献   

13.
阐述昆明市西山林场低产低效林评判标准、改造对象的确定,以及低产低效林的成因、改造的必要性。2011年,采用"近自然森林"模式,选用封山育林、补植补造、林分抚育和综合改造等方式,对林场的低产低效林进行了改造,以期提高林分质量,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森林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试从经济生态社会角度分析江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改革都和效益分不开,改革就是为了追求最大效益的结果,因此可以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本质上是一场效益改革。林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集三大效益即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从而林权改革更能体现改革和效益的关系。本文通过对江西省林业概况及集体林权改革进展情况的简单介绍,然后从以上三大效益角度来分析和思考其改革,找出其在三大效益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森林的经营管理面临着巨大挑战,探索有效的森林经营管理模式迫在眉睫。以云南省保山市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南坡周边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前后的森林资源管理变化及当地森林资源管理模式实践为依据,分析尚存在着的诸如现行森林资源管理体系不适应经营要求,林下资源开发水平低限制了森林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发挥,重经济轻生态的森林经营思想较严重等问题。提出确定集体林经营管理模式,建立共管机制,改革林业经营方式,提供森林保险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The study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ocal pricing system of forest products and its effects on equitable benefit sharing and livelihood improvement of user households who are living in and around the forests. The community forest user groups of lowland in Nepal have practiced low pricing strategy for high value forest products considering the access of socio-economically poor households. However,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even though the low pricing strategy was designed considering poor households, rich households greatly benefited from the forest benefits. The study further enlightens that the low price for high value forest products particularly timber is counterproductive for equitable benefit sharing among the user households in the areas of heterogeneous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In addition, the strategy is defective for collecting adequate community fund and carrying out enough livelihood improvement activities at the local level.  相似文献   

17.
李翔飞 《绿色科技》2021,(5):160-161,164
指出了福山区国有福山林场1949年建场,经营面积233.7 hm 2,为公益型林场,存在着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林地生产力低等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近年来,国有福山林场立足林场实际,探索思考了国有福山林场改革发展,完善改革发展经验,坚持以资源保护为核心,大力规划发展林场造林绿化、森林防火、森林抚育、病虫害防治等重点工作,提升国有福山林场森林资源结构质量水平,促进国有福山林场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森林多种功能和效益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姚顺波 《林业科学》2005,41(6):85-88
证伪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的2个理论假设:具有正外部性的经济活动需获得补偿,森林生态效益(使用价值)即森林生态价值。说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尚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林业补助是政府为鼓励营林生产而对营林活动进行补助的制度设计,其理论基础是利益导向学,即生产要素向投资回报率高的行业流动。林木补偿是政府为了生态安全限制林木所有权行使对林木所有者造成经济损失的一种弥补措施,其理论依据是法理上的既得权说、特别牺牲说及公平负担说。构建林业补助与林木补偿制度替代现行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适应林业生产发展的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9.
编制森林经营方案与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实验林场经营方案实施情况为依据,论述了林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编制和实施森林经营方案是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通过编制和实施森林经营方案,科学经营、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提高森林经营的综合效益,就能够不断地提高森林质量,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促进和保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立体林业的理论要略、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立体林业经营的根本特点在于实现林区社会-自然复合系统的生产经营体系的最佳设计。而在此之前必须全面、细致地了解林区的社会、经济、生产、自然结构以及资源状况,并对拟引入的经营项目进行可行性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