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温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光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不同品种小麦(弱春性品种淮麦30、半春性品种郑麦9023和半冬性品种烟农19),研究花后7d和花后15d高温对旗叶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7~9d (T1)高温24 ℃/34℃(夜/昼)处理后,烟农19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0、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和光系统Ⅱ(PSⅡ)非循环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显著高于淮麦30和郑麦9023;郑麦9023的Pn、Ci和Fo显著高于淮麦30,胞间CO2浓度(Ci)显著高于烟农19;淮麦30的Ci、qp和qn显著高于郑麦9023.花后15d高温26 ℃/36℃(夜/昼)处理后,烟农19的Pn、Gs、Ci、Fv/Fm、qP、qn和ETR显著高于淮麦30和郑麦9023;郑麦9023的Pn、Gs、G、Fv/Fm、qP和ETR显著高于淮麦30;淮麦30的R显著高于郑麦9023和烟农19.花后7d和花后15d高温胁迫下,半冬性品种烟农19具有较高的光合活性和较强的自我保护机制,春性品种郑麦9023最低.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不同产量潜力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转运及根系衰老的差异,本试验选择烟农1212、济麦22和良星99共3个不同产量潜力小麦品种为材料,分析比较3个品种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叶绿素相对含量、根系衰老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1)烟农1212开花期、成熟期及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贡献率显著高于良星99;(2)不同小麦品种开花期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无显著差异,开花后7、14、21、28 d和35 d烟农1212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3)烟农1212开花期和开花后10 d和20 d的0~20、20~40 cm土层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根系丙二醛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4)烟农1212单位面积穗数与其他品种无显著差异,穗粒数、千粒重、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综上,烟农1212灌浆期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高、花后根系衰老缓慢,为本试验条件下高产高效小麦品种。上述结果表明,协同提高开花后干物质同化量及其对籽粒贡献率是提高小麦产量潜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测墒补灌和定量灌溉对2个小麦品种旗叶叶绿素荧光、衰老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为小麦节水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3—2015两年度,在大田条件下,选用泰农18(T18)和济麦22(J22)2个小麦品种,设置3个水分处理:W0(全生育期不灌水)、W1(依据0—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进行测墒补灌,拔节期和开花期目标土壤相对含水量均为65%)、W2(定量灌溉,拔节期和开花期分别灌溉60 mm),研究测墒补灌和定量灌溉对2个小麦品种旗叶叶绿素荧光特性及衰老特性的影响。【结果】W1处理通过调节拔节期和开花期灌水量,保持灌水后0—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在65%,可防止灌水过多或过少,为小麦生长发育创造适宜的土壤水分环境。W1处理条件下,两小麦品种开花后14、21和28 d的旗叶电子传递速率、光化学猝灭系数、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及旗叶蔗糖含量均显著高于W2处理,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在花后14和21 d显著高于W2处理;两小麦品种开花后14、21和28 d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W2,但同期旗叶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W2并保持较高的旗叶可溶性蛋白含量。两年度T18和J22两品种W1处理的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益均显著高于W2。品种间比较可知,T18两灌水处理的旗叶电子传递速率、光化学猝灭系数、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及旗叶蔗糖含量在花后21和28 d均显著高于J22,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在花后7、14和21 d亦显著高于J22;T18开花后21和28 d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J22,但同期旗叶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J22。同一年度同一处理条件下,T18和J20总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无显著差异;在W0处理条件下,J22的籽粒产量显著高于T18;但在W1和W2处理条件下,T18的籽粒产量、灌溉效益均显著高于J22。【结论】在小麦拔节期和开花期依据0—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进行测墒补灌至65%土壤相对含水量,是两小麦品种同步实现高产与节水的有效措施。在灌溉条件下T18的产量潜力高于J22,但在干旱条件下,其对水分敏感,致使产量低于J22。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不同潜力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特性与产量的差异,本试验在大田条件下以烟农1212、济麦22和济麦229为材料,研究3个品种群体动态变化和干物质积累、转运、分配以及籽粒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①越冬期至拔节期小麦群体总茎数表现为济麦22、济麦229烟农1212,开花期和成熟期群体总茎数3个品种间无显著差异;分蘖成穗率表现为烟农1212济麦22、济麦229。②越冬期至拔节期烟农1212和济麦22干物质积累量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济麦229;开花期和成熟期为烟农1212济麦22济麦229。③开花后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量为烟农1212济麦22济麦229;开花后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为烟农1212济麦22、济麦229。④品种间单位面积穗数无显著差异,穗粒数表现为烟农1212济麦22、济麦229,千粒重为烟农1212、济麦22济麦229;烟农1212的籽粒产量最高,达到10 893.44 kg·hm~(-2)。烟农1212品种无效分蘖少,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能力强,收获指数高,获得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5.
《山东农业科学》2019,(7):24-28
在高产麦田,以济麦22为试材,设置10 m(L10)、20 m(L20)、30 m(L30)、40 m(L40)4个畦长处理,研究不同畦长灌溉对小麦开花后旗叶光合特性、籽粒灌浆速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花后14~35 d,L40处理旗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L30、L20和L10处理。②花后7 d,L10处理籽粒灌浆速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花后14 d,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花后21~35 d,L40处理籽粒灌浆速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③L40处理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本试验条件下,L40处理是兼顾高产和节水的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6.
以具有超级小麦产量潜力的品种潍麦8号和对照品种鲁麦14为材料,研究K+对水分胁迫下小麦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K+能够提高小麦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PSⅡ光能捕获效率(Fv′/Fm′)、PS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同时降低细胞内超氧自由基和MDA含量,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防止膜脂过氧化,减少对细胞膜的伤害。而且,在低浓度的K+处理下,潍麦8号比鲁麦14具有更好的抵御干旱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行距及花后不同时期高温胁迫条件对冬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a b)、光合速率(Pn)、及PSⅡ潜在活性(Fv/Fo)、PSⅡ光化学的最大效率、荧光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前期和中期对旗叶光合参数影响较大,后期影响减小。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大穗型品种在灌浆前期受高温胁迫影响最大,而多穗型品种则在灌浆中期。采用宽窄行种植方式可以降低高温天气对花后旗叶光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拔节期和开花期土壤相对含水量对小麦开花后旗叶荧光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于2016—2017年小麦生长季,选用主推品种济麦22为材料,在田间试验条件下,设置3个处理,即全生育期不灌水(W0)、拔节期和开花期0~40 cm土层均测墒补灌至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W1)或80%(W2),研究不同土壤相对含水量对小麦开花后旗叶叶绿素荧光特性、籽粒灌浆速率以及籽粒产量影响。结果表明:(1)开花后7、14 d和21 d,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为W1﹥W2﹥W0;开花后14、21 d和28 d,W1处理旗叶相对电子传递效率(ETR)、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均显著高于W0和W2处理。(2)W1和W2处理籽粒灌浆速率于开花后7、14 d和21 d无显著差异,花后28、35 d为W1﹥W2。(3)W1处理的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益最高。本试验条件下,采用测墒补灌方法,拔节期和开花期土壤相对含水量均为70%是小麦节水高产的最佳灌水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小麦灌浆过程中旗叶光合、抗氧化代谢与氮素营养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以进一步揭示其关系。【方法】试验选用多穗中粒(MM)型品种藁城8901(GC8901)和大穗大粒(LL)型品种山农1391(SN1391),设12 g N•m-2(LN)和24 g N•m-2(HN)2个氮肥处理,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小麦灌浆期旗叶光合色素含量、氮素含量、光合特性和抗衰老酶活性对氮素水平的响应。【结果】小麦开花后旗叶氮素含量与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净光合速率(Pn)、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开放的光系统Ⅱ反应中心的量子效率(Fv′/F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在花后14 d左右开始下降,光系统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直到衰老末期才有小幅下降,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呈上升趋势。旗叶光能的吸收和利用之间存在矛盾,这是促其衰老的重要原因。与MM型小麦品种GC8901相比,LL型品种SN1391群体较小,籽粒灌浆后期旗叶的光合色素含量高,光系统Ⅱ的活性下降慢,净光合速率高;同时,抗衰老酶活性下降慢,膜脂过氧化程度轻。氮素水平对2个品种籽粒灌浆过程中旗叶的光合及抗氧化代谢的影响不同。LL型品种SN1391表现为,增施氮肥后旗叶光系统Ⅱ的开放程度和实际光化学效率提高,热耗散降低,净光合速率提高;旗叶的SOD、POD、CAT和APX活性均提高,膜脂过氧化程度降低。增施氮肥后MM型品种GC8901光系统Ⅱ活性下降,用于热耗散的能量增加,光合速率降低;抗氧化酶系活性下降,膜脂过氧化程度加重。【结论】小麦生育后期旗叶光能吸收和利用间的矛盾是促其衰老的重要原因。不同类型小麦品种旗叶生育后期的光合及抗氧化代谢存在显著差异。施用氮肥对小麦旗叶光合、衰老特性的影响因品种类型而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源细胞分裂素(6-BA)和不同用量氮肥对小麦花后光合特性的调控效应,为激素与氮肥配合施用提高小麦光合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选用持绿型品种汶农6号和非持绿型品种济麦20,设置N0(0)、N1(240 kg·hm-2)、N2(360 kg·hm-2)3个氮肥用量,同时,花后连续3 d叶面喷施25 mg·L-1 6-苄基腺嘌呤(6-BA)及300 mg·L-1洛伐他汀(Lovastatin),用量100 mL·m-2。开花后每隔7 d取旗叶,测定叶绿素含量、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4种内源激素含量,利用脉冲调制式荧光仪测定不同处理下旗叶叶绿素荧光诱导的动力学参数。【结果】喷施外源6-BA显著提高两品种小麦旗叶花后不同时期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以及光化学猝灭系数(qP),而喷施外源洛伐他汀对上述指标产生显著降低作用。喷施外源6-BA使N0、N1、N2处理下济麦20旗叶ΦPSII分别提高12.08%、14.21%、9.43%,汶农6号旗叶ΦPSII分别提高12.44%、14.84%、11.58%;喷施外源6-BA使N0、N1、N2处理下济麦20旗叶ETR分别提高16.57%、25.81%、18.83%,汶农6号旗叶ETR分别提高13.88%、23.58%、22.80%。两品种其他荧光参数指标表现出以下规律,即6-BA与N1配合对小麦旗叶Fv/Fm、ΦPSII、ETR以及qP的提高效应均高于单一喷施6-BA或6-BA与N2配合。同时,品种、氮肥、激素单一效应及激素与氮肥配合对ΦPSII、ETR、qP影响显著,品种、激素单一效应对Fv/Fm影响显著,而激素与不同用量氮肥配合对Fv/Fm无显著影响。叶面喷施细胞分裂素抑制剂洛伐他汀使N0、N1、N2处理下济麦20旗叶ETR分别降低22.71%、12.06%、11.92%,两品种其他荧光参数指标Fv/Fm、ΦPSII、qP均表现出下降趋势,而增施氮肥能够缓解因细胞分裂素合成减少导致的小麦荧光参数的降低。外源喷施6-BA对两品种小麦内源激素含量影响显著。喷施外源6-BA显著提高旗叶玉米素核苷(ZR)含量,生长素(IAA)含量以及N0、N1处理下21-28 d赤霉素(GA3)含量,显著降低脱落酸(ABA)含量,而喷施外源洛伐他汀后,4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以上结果相反。随着施氮量增加,ZR含量、14-28 d IAA含量随之增加,ABA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而7-14 d GA3含量在N1处理下最高。同时,品种、氮肥、激素单一效应、激素与氮肥配合对ZR含量影响显著。另外,6-BA与N1配合对小麦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效应高于单一喷施6-BA或6-BA与N2配合,激素与氮肥配合施用显著影响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与不施氮相比,N1与N2处理下,外源洛伐他汀对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系活性的降低幅度减小,即增施氮肥能够缓解因细胞分裂素合成减少引起的两品种小麦光合结构的衰老。花后喷施外源6-BA显著影响千粒重和产量(P<0.01),对穗数、穗粒数无显著影响,6-BA与氮肥配合显著影响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以及产量,6-BA与N1配合显著提高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论】细胞分裂素与氮肥配合能够明显改善小麦的光合性能,6-BA与适量氮肥配合施用对小麦光合性能的提高效应显著高于单一喷施6-BA或6-BA与过量氮肥相配合,光合性能的改善显著提高两品种的产量。  相似文献   

11.
在连续多年创小麦超高产纪录试验田,通过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采用开放式气路测定旗叶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摩尔分数、气孔导度等相关指标,研究灌水量和灌水期对超高产小麦灌浆期光合特性、水分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水0~300 mm,灌水对超高产小麦生育后期的光合特性有显著调节作用;与CK处理相比,灌水可显著提高超高产小麦灌浆期旗叶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使小麦能够保持较好的叶片结构和功能状况,这是小麦获得超高产的基础;随着灌水量增加,超高产小麦旗叶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增加,胞间CO2摩尔分数降低,净光合速率提高;至T5处理(灌冬水、拔节水和灌浆水各60 mm)灌浆期旗叶各项光合指标协调,净光合速率最高,成熟期其产量最高,并达到超高产水平;进一步增加灌水量,小麦旗叶衰老加快,净光合速率降低,产量下降,水分利用率显著降低.在本试验条件下,灌冬水、拔节水和灌浆水各60 mm是超高产麦田适宜的用水方案.  相似文献   

12.
遮荫对小麦旗叶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目的】研究长期遮荫对小麦旗叶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方法】以扬麦158、扬麦11、南农9918和南农02Y393等4个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为材料,从拔节至成熟期进行遮光22%和33%处理。【结果】灌浆前中期,遮荫对较耐荫的品种扬麦158和南农02Y393旗叶SPAD(Soil-Plant Analyses Development)值无显著影响,而降低不耐荫品种扬麦11和南农9918的旗叶SPAD值,但遮荫显著提高了灌浆后期小麦旗叶SPAD值。遮荫降低了小麦旗叶光合速率(Pn)、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P)与干物质积累量,而提高了光系统Ⅱ的初始荧光强度(Fo)和最大光化学转化效率(Fv/Fm)。【结论】遮荫主要是通过降低叶片光系统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和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引起单叶光合速率下降,最终降低小麦干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不同小麦品种对春季限水灌溉条件的响应,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济麦22、石农086、邯6172和鲁麦14计4个小麦品种处理,研究了限水灌溉(春季拔节期灌溉1水)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特性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济麦22和石农086在灌浆期间光合性能较高,灌浆后期叶面积指数(LAI)和光合性能下降缓慢;邯6172在灌浆前期和中期旗叶光合速率和SPAD值较高,后期降低较快,LAI灌浆后期较中期降低51.7%。生育期间济麦22和石农086的干物质积累量较多,花前干物质转移量和花后积累干物质对子粒贡献率均较高,其中济麦22收获指数高达0.64;邯6172花前干物质积累量较高但转移量较低,花后积累干物质量多且对子粒的贡献率最高;最终,济麦22产量最高,其次是石农086和邯6172,鲁麦14产量最低。在生产实践中,限水灌溉条件下宜选择生育后期光合性能衰老缓慢、花后积累干物质量多、收获指数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14.
以小麦品种漯麦36、百农207、周麦18为试验材料,研究漯麦36花后旗叶SPAD值(叶绿素相对含量)、Pn值(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及农艺性状。结果表明:(1)漯麦36的旗叶SPAD值和Pn值高于周麦18、百农207,三个品种间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的差异趋势逐渐增大,其中花后0~7 d差异不显著,花后14d差异显著,花后21~35 d差异极显著。(2)漯麦36的旗叶水分利用率是最高的,其次为周麦18、百农207。三个小麦品种水分利用率在开花期最高,之后急剧下降,花后21 d达到最低,之后缓慢升高。(3)漯麦36顶三叶叶功能期在三个品种中是最长的,与周麦18差异显著,与百农207差异极显著。(4)漯麦36单茎干物质重在花后均最重;通过农艺性状分析,漯麦36的穗粒数和穗粒重的增加明显,其经济产量分别较周麦18和百农207提高6.17%和8.6%。高叶绿素相对含量、高净光合速率、抗旱性强、干物质积累多、穗粒数和穗粒重的增加是漯麦36高产稳产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以天禾3号为试验品种,研究4个播期对其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天禾3号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差异显著,花后5~10 d播期10月5日、10月15日处理旗叶净光合速率较高,花后15~25 d播期10月25日、11月4日处理旗叶净光合速率较高,表明适时晚播利于提高灌浆后期旗叶净光合速率;不同播期旗叶叶绿素含量(SPAD值)在花后5~25 d均较高且各处理间差异不明显,在花后30 d差异显著增大,其中播期10月15日处理降幅最大,表明天禾3号旗叶叶绿素含量(SPAD值)在灌浆后期受播期影响较大;不同播期产量以播期10月15日处理最高,为9 164.2 kg/hm2,表明适时早播利于天禾3号高产。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渍水胁迫对小麦根系和旗叶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宁麦13和淮麦40为试验材料,采用管栽试验方法,在小麦开花期设置0 d(AW0)、3 d(AW3)、6 d(AW6)和9 d(AW9) 4个渍水强度,研究花后不同渍水强度对小麦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和旗叶光合特性的作用。花后7 d,两品种AW6和AW9的旗叶叶绿素含量相对值(SPAD)、净光合速率(Pn)均显著低于AW0和AW3处理,而根系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AW0和AW3处理;淮麦40 AW9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AW0、AW3和AW6处理,宁麦13各处理的SOD活性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AW6和AW9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高于AW0和AW3处理;花后14 d的旗叶SPAD值、Pn、Fv/Fm和Y(Ⅱ)均显著低于AW0、AW3和AW6处理,两品种AW9处理根系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低于AW0和AW的,根系POD活性和MDA含量则显著高于AW0处理。成熟期两品种AW3处理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AW0无显著差异,AW6和AW9处理的穗数与AW0无显著差异。其中,宁麦13 AW6和AW9处理的每穗粒数显著...  相似文献   

17.
低温冷害下播期对不同小麦品种抗寒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农业科学》2019,(10):28-34
为了研究低温冷害下播期对不同小麦品种抗寒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高产品种济麦22和强筋品种济麦229为材料,于2017—2018年小麦生长季,在监测试验点低温冷害发生过程中气温变化前提下,比较低温冷害下4个播期(10月1日、12日、20日、28日)处理小麦叶片的饱和渗透势和SPAD值、开花期和灌浆期旗叶净光合速率(Pn)和SPAD值、小穗结实率及籽粒产量。结果表明,济麦22播期推迟至10月20日时,受低温冷害影响,上述指标及叶片饱和渗透势与10月12日播种处理均无显著差异,播期推迟至10月28日,小麦叶片抗冻能力显著提高,但籽粒产量显著下降。济麦229的10月12日播种处理,上述指标与10月1日播种处理均无显著差异,播期推迟至10月20日,叶片抗冻能力及籽粒产量均显著下降,开花期和灌浆期旗叶Pn、SPAD值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综合考虑上述各生理指标及籽粒产量,本试验条件下,济麦22可适期晚播至10月20日,济麦229可适期晚播至10月12日。  相似文献   

18.
以甘薯品种皖84-559,徐州18,为材料,测定功能叶片的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水分胁迫下,徐州18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PSⅡ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的下降较少;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增加较少。表明徐州18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光合机构受破坏较轻,其吸收的光能能较多的用于光化学转化能力,通过热耗散的能量较少。  相似文献   

19.
以不施钾为对照,在施钾(K2O)120 kg·hm-2水平下,采用钾肥全部基施以及1/2基施+1/2拔节期追施2处理,研究了施钾时期对豫北沙薄地冬小麦产量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钾肥全部基施相比,钾肥1/2基施+1/2拔节期追施处理能显著地提高旗叶的PsⅡ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PsⅡ量子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延缓了叶片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SPAD值的下降,提高了叶片SOD酶的活性,降低了叶片MDA的含量,从而有利于增加小麦穗粒数、千粒重和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20.
水分胁迫下外源ABA对甘蔗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长宁  农倩  李杨瑞 《广西农业科学》2009,40(11):1411-1417
以抗旱甘蔗品种ROC 22与不抗旱品种ROC 16为材料,研究水分胁迫条件下外源ABA对2个甘蔗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ROC 16的叶绿素降解程度高于ROC 22,而外源ABA能够缓解这种降解作用;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两个甘蔗品种叶片的基础荧光(Fo)显著升高,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PSⅡ的潜在活性(Fv/Fo)显著下降,光适应下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2)、光化学猝灭系数(qP)显著下降,表明水分胁迫使甘蔗叶片PSⅡ反应中心受到伤害,施加外源ABA能部分减轻这种伤害,以对ROC 22作用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