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钟声  阮培均 《种子》1995,(6):24-26
该文对1983 ̄1994年南方冬麦区小麦良种区域试验毕节试点6轮参试品种(系)的产量及主要产量构成性状的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期内育成小麦品种的穗粒数和穗粒重均较高,系丰产潜力提高的2个重要因素。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4个产量性状与数量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穗粒重〉穗粒数〉亩有效穗数〉千粒重,为小麦高产育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旨在为江苏省粳稻高产抗病品种选育和大田高产栽培提供参考,本研究对2012—2021年江苏省审定的164个粳稻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及抗病性与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为穗粒数>穗数>千粒重;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穗粒数>千粒重>穗数;直接通径系数表现为穗粒数>千粒重>穗数,间接通径系数显示产量构成因素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制约关系,这其中穗粒数与千粒重相互制约作用尤为显著;抗病性与产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相关程度为稻瘟病>纹枯病>条纹叶枯病>白叶枯病。根据分析结果,在江苏省粳稻的高产抗病育种与高产栽培中,应注意保持合理的穗数群体,同时注重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并强化对多种病害尤其是对稻瘟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法,对20个夏玉米杂交种6个籽粒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夏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大小位次为出籽率〉行粒数〉千粒重〉穗粗〉穗行数〉穗长,依次为进一步选育高产玉米杂交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黄淮南片小麦产量构成三要素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对黄淮南片2011~2012年度冬水组试验的28个小麦品种(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千粒重>穗粒数>有效穗,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偏相关分析显示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顺序为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有效穗与穗粒数、穗粒数与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都为正值,顺序为穗粒数>有效穗>千粒重。结果表明,黄淮南片高产小麦的选育在种质创新程度上偏低,产量水平稳定在6500~9000kg/hm2。根据黄淮南片小麦生态条件特点,应该选育多穗型品系,提高穗粒数,增加千粒重。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区试小麦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18  
采用相关和通径分析法,对山东省2008~2009年度小麦高肥组区试165个小麦品种(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大小为:666.7m2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666.7m2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偏相关分析,666.7m2穗数和千粒重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偏相关均极显著负相关;三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都为正值,这与偏相关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根据分析结果和山东省生态条件及目前种植条件特点,小麦高产育种和高产栽培应以选育和选用多穗型大群体品种为主,同时要稳定穗粒数,提高千粒重。  相似文献   

6.
2001-2015年河南省审定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艳 《中国种业》2016,(4):41-43
为了解近年来河南省审定的小麦新品种的情况,揭示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对2001-2015年河南审定的109个半冬性小麦品种和52个弱春性小麦品种的产量及主要性状指标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半冬性小麦品种产量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顺序为株高穗粒数千粒重有效穗数;弱春性品种的相关顺序为穗粒数千粒重有效穗数株高。小麦新品种3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都为正值,产量三因素间的间接作用都为负值,这与简单相关的分析结果一致。根据分析结果结合河南省生态条件及当前的栽培习性,今后在小麦新品种选育上,重点选择多粒型、千粒重高的大穗型品种,同时注意三要素的协调发展,尤其注重有效穗数与千粒重的协调。生产上根据小麦种性区分对待,在半冬性小麦生产中可以通过栽培措施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来提高产量,弱春性小麦生产上重点通过提高穗粒数和有效穗数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7.
选用135个寒地粳稻品种(系)作为供试材料,研究产量构成主要因素对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和穗长对产量直接构成因素穗粒数和结实率有显著影响。穗数x穗粒数x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最大,穗数x穗粒数对产量的影响大于两者单个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之和。千粒重单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小于穗粒数单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但千粒重与结实率的结合效应却大于穗粒数与结实率的结合效应。综合而言,协调好穗数和穗粒数之间的矛盾是水稻获得高产的首要途径,其次要兼顾结实率和千粒重两因素及两者结合对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顾尚敬 《种子》1994,(4):48-49
对1987~1992年贵州省常规粳稻良种区域适应性试验各年参试品系的产量与产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80年代末期(1987~1989年)产量因素与产量间的相关性大致趋势为:亩有效穗数>穗实粒数>千粒重。随着品种改良和育种目标的改变、近期内,即90年代初(1990~1992)育成的品种产量因素与产量间的相关性趋势则有所改变,大致趋势是:千粒重>穗实粒数>亩有效穗数。由此说明,亩有效穗数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对产量的增长作用不及提高千粒重和穗实粒数。近期产量的提高主要是千粒重和实粒数的提高。同时产量因素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亩有效穗数与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之间均呈负相关关系,说明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的提高受亩有效穗数的制约,只有适当控制亩有效穗数,才能相应提高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穗实粒数与千粒重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的提高在育种中可以同时获得。因此,目前的选育目标,应是在一定的亩有效穗数的基础上,着重选择穗实粒数和千粒重较高的品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不同穗粒结构杂交稻品种高产栽培的增产因素,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穗粒结构不同的杂交稻汕优63、Ⅱ优838、丰两优四号3个品种为试验材料,根据3个品种参加区试的产量构成,进行有效穗、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4个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分析、4个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分析、4个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数多、每穗粒数中等的汕优63,高产栽培增产的主要因素是提高有效穗与每穗粒数,对增产的贡献率分别为37.3%和38.1%,提高结实率对增产的贡献率为24.1%;穗数中等、每穗粒数较多的Ⅱ优838,高产栽培增产的主要因素是提高有效穗,对增产的贡献率为62.2%,提高每穗粒数对增产的贡献率为26.2%;穗数较少、每穗粒数多的大穗型品种丰两优四号,高产栽培增产的主要因素是提高有效穗和每穗粒数,对增产的贡献率分别为49.2%和44.8%。可见,穗数多、每穗粒数中等的品种高产栽培的增产因素是提高有效穗与每穗粒数,同时提高结实率;穗数中等、每穗粒数较多的品种高产栽培的增产因素是提高有效穗,同时提高每穗粒数;穗数较少、每穗粒数多的大穗型品种高产栽培的增产因素是提高有效穗和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黑龙江省12个水稻品种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结果表明:产量与株高和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穴穗数呈显著负相关。选育高产品种为穗粒数多即大穗型的,分蘖力、结实率和千粒重中等的,但穗不宜过长,稻穗长会影响结实率。植株高、稻穗长会使糙米率、精米率下降,垩白大,品质下降;分蘖力强的品种直链淀粉含量低,穗粒数多垩白大,直链淀粉含量高,品质下降;长宽比大的品种胶确度长;选择品质好的品种为株矮、穗短、穗粒数少、结实率和千粒重中等的。  相似文献   

11.
王岩 《小麦研究》1996,17(3):17-19,16
本文介绍了1994年1995年两年的研究结果;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为穗数,千粒重和穗粒重,而粒数又受有效小穗数的多少和每小穗粒数所制的,其中穗数多少,又与有效分蘖存在密切关系。有效分蘖数与有效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粒数与千粒重呈负相关,穗数与粒数呈显著负相关。通过北项研究在小麦育种中合理地协调产量三要素的关系,选育高产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平 《中国种业》2014,(12):58-61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探讨了春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收获指数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穗颈长〉主茎生物产量〉穗长〉千粒重〉株高〉产量〉穗粒数〉单穗重〉收获指数〉小穗数〉总生物产量;春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对收获指数关联度顺序为单穗重〉产量〉穗粒数〉千粒重〉总生物产量〉株高〉穗颈长〉主茎生物产量〉穗长〉小穗数。  相似文献   

13.
优质稻新组合宜优99产量结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宜优99的产量(y)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y)与有X1和每穗粒数X2及千粒重X4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结实率X3呈显著正相关;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P)和贡献率(rp),由大到小依次为有效穗数X1〉每穗粒数X2〉千粒重X4〉结实率X3。  相似文献   

14.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对12个小麦品种的6个相关因素与产量的关联度分析表明:小麦产量与其相关因素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穗粒数)千粒重)亩穗数)最高分蘖)基本苗)有效分蘖率。与产量密切相关的因素是穗粒数、千粒重、亩穗数等。  相似文献   

15.
云南籼稻每公顷15吨高产的产量及其结构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利用IR72汕优63等材料,在云南永胜县涛源乡高产环境下,对高产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研究表明,高产品种的结实率与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181;有效穗与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均为正值,其中以结实率的影响力最大,直接通径系数为0.7979。穗数、大穗型和中间型的品种(组合)均能获得15t/hm^2的产量,但穗粒协调的中间型品种更易获得15t/hm^2的高产。云南涛源获得每公顷15t以上产量就在于高水平的穗数群体下,仍能协调与穗粒数及产量的关系。使得粒数和粒重达到相当的水平,1996年汕优63获得15t/hm^2产量的产量结构为,每平方米穗数489,每穗实粒数101.4千粒克30.7g;桂朝2获15.18t/hm^2的产量结构为每平方米穗数433,每穗实粒数126.2,千粒重27.3g。  相似文献   

16.
连续4年对优质强筋小麦郑农16穗数(x1)穗粒数(x2)千粒重(x3)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6000kg/hm^2以上产量水平,郑农16成产3因素对产量的效应依次为千粒重〉公顷穗数〉穗粒数;7500kg/m^2产量水平,该产品成产因素对产量的效应依次为千粒重〉穗粒数〉公顷穗数。  相似文献   

17.
《作物育种信息》2005,(12):11-11
青稞产量的商低与产量构成因素有关,是由多个性状共同作用的结果,弄清各性状对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对青稞育种目标的确定及高产栽培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选择穗长、每穗粒数、千粒重、不孕小穗数、每株穗数、植株高度等对产量影响较大的主要性状对其与产量之间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并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分析,以探讨青稞主要性状对其产量的影响大小和选择最优性状的品种,为青稞育种及大麦最优栽培品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中强筋小麦品种阜麦9号的产量结构配置及其丰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途径,利用2013-2016年度安徽省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数据资料,对阜麦9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阜麦9号的产量结构为穗数666.0×10~4穗/hm~2,穗粒数30.2粒/穗,千粒重46.7g;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大小为穗粒数穗数千粒重,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偏相关分析表明,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大小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各产量构成因素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间线性回归关系极显著,阜麦9号产量形成的64.4%以上是由产量构成因素贡献的,所构建的回归方程为Y=-16118+12.979X_1+205.959X_2+206.393X_3;通径分析表明,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大小为穗粒数穗数千粒重,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间接通径系数均为负值。阜麦9号的丰产优质高效栽培,应在合理控制穗数的基础上,通过协调穗数和穗粒数的关系,增加穗粒数,稳定千粒重。  相似文献   

19.
安徽中籼稻主要产量因子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安徽省2000—2005年的中籼稻区域试验和联合鉴定试验的424个品种(组合)为材料,对产量性状作了相关分析及主成份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和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穗呈显著正相关,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与有效穗呈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有效穗呈负相关。所以在中籼品种(组合)的高产育种中,应以选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为主攻目标,即要选育穗大粒多型品种,不必过于追求有效穗和千粒重。穗实粒数、产量与全生育期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即生育期短的品种(组合)也可以实现高产。主成份分析也表明穗实粒数、穗总粒数是高产育种主攻的关键。并在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中籼稻品种(组合)高产育种策略建议,为中籼新品种(组合)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两系杂交水稻两优662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偏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两优662的产量与单位面积有效穗、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呈正相关关系,且与穗宾粒数、千粒重相关达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表明,稳实粒数和千粒重对两优662产量直接贡献最大,结实率通过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的间接贡献较大。可通过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来增加穗实粒数、提高千粒重以达到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