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用体外法测定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和评价七种测定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体外法。用100 株来自不同国家包括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的各种血清型和生物型菌株进行研究。体外法包括自凝试验、依钙试验、吡嗪酰胺酶试验、水杨苷发酵、七叶苷水解、刚果红菌落试验和毒力质粒。本研究结果表明所有七种体外法对于鉴定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都是有用的,并表明我们实验室创立的刚果红菌落试验是一种简易和最有效的方法,能测定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毒力以及鉴定单个带质粒的菌落。  相似文献   

2.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c)在实验动物中分布较广,经粪-口传播,有症状的感染可能干扰动物实验结果,因此,规定清洁级以上标准实验动物必须无此菌。  相似文献   

3.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以下简称耶氏菌y.e),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病原微生物。为了进一步摸清耶氏菌在我市的危害性,我们在1984年调查的基础上,于1985年1—12月重点开展了耶氏菌的传染源和储存宿主以及传染媒介的调查,总结于后。一、方法和步骤 1.标本的来源:(1)腹泻患者为萍矿职工医院、萍矿中心门诊部门诊和住院患  相似文献   

4.
鱼源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鱼源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tetC、tetM)、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sul2、sul3)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ph(3')-Ⅲa、aac(6')-Ⅰb、ant(3')-Ⅰa、aac(3)-Ⅱa),并采用κ-B法检测该菌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表型。结果表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8种耐药基因(tetC、tetM、sul1、sul2,aph(3')-Ⅱa、aac(6')-Ⅰb、ant(3')-Ⅰa、aac(3)-Ⅱa)被检测出,而tetA、sul3基因未被检测出。该菌株对复方新诺明、磺胺异恶唑、红霉素、利福平、洁霉素和头孢噻吩6种抗生素耐药,对氟哌酸、氟苯尼考和头孢曲松等8种抗生素敏感。这为治疗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引起的鱼病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5.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简称耶氏菌)是近年来在国际上被引起重视的人畜共患病病原菌,国内外学者已从人及多种动物中分离到该菌,但国内观赏动物感染报道不多。为此,我们于1986年元月对长沙市动物园中观赏动物进行了耶氏菌检测,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应用细菌常规病原分离鉴定技术对西宁市野生动物园无菌采集的部分灵长类动物粪便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株的带菌率及其耐药率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在34份样品中共检出5株小肠结肠耶尔森氏菌,检出率为14.7% (5/34);药敏试验结果表明,5株分离菌株对36种药敏纸片的平均耐药率为24.44%;致病性试验表明,4株分离菌对小鼠具有致死性效应,1株分离菌对小鼠有一定致病性.  相似文献   

7.
对青海省湟源县三江一力荷斯坦牛粪便进行了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在205份样品中共检出14株小肠结肠耶尔森氏菌,检出率为6.83%(14/205);药敏试验结果表明,14株分离菌株对37种药敏纸片的平均耐药率为42.67%;致病性试验表明,随机选取的5株分离菌对小鼠具有致死性和致病性效应。  相似文献   

8.
周艳明  王琦  于维军 《猪业科学》2007,24(12):78-80
目的:建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在猪肉中的存活/失活预测模型,并提出其控制措施.方法:用浓度梯度稀释法计细菌总量,按对数法作出不同条件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生长曲线.采用预测微生物学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并用CurveExpert1.38软件作为辅助工具,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50℃、-18℃及速冻条件下该菌的初始菌数与时间为T时的菌数之比关于时间T的存活/失活预测模型符合Linear关系式.结论:实验表明,本菌对高温非常敏感,在冷冻,速冻过程中仍能存活.  相似文献   

9.
<正>鼠疫的病原体为鼠疫耶尔森氏菌(Yersinia pestis)。科学家经研究发现14、16世纪及18世纪欧洲爆发的黑死病和法国的肺鼠疫就是因鼠疫菌耶尔森氏菌引起。1980年,科学家们在耶尔森氏菌中发现了质粒,随后,Ferber和Brubaker研究发现鼠疫耶尔森氏菌含3种质粒,分别是PMT1、Ppst、PYV。近年来,全球学者围绕耶尔森菌的质粒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对PMT1、Ppst、PYV这3种常  相似文献   

10.
采用煮沸法和细菌基因组DNA试剂盒两种方法制备鱼源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DNA模板,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5种毒力基因(ail、yadA、virF、ystB和HPI-int),并对HPI-int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ail、virF和HPI-int 3种毒力基因被检测出,而另外两种毒力基因ystB和yadA未被检测到.HPI-int基因长度为722 bp,GenBank序列号为JX041513,与该数据库中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强毒力岛基因的相似性达到99%,由此推断该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这为深入研究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毒力和危害积累了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在猪肉中的存活/失活预测模型.并提出其控制措施。方法:用浓度梯度稀释法计细菌总量.按对数法作出不同条件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生长曲线。采用预测微生物学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并用CurveExpert1.38软件作为辅助工具。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50℃、-18℃及速冻条件下该菌的初始菌数与时间为T时的菌数之比关于时间T的存活/失活预测模型符合Linear关系式。结论:实验表明,本菌对高温非常敏感,在冷冻.速冻过程中仍能存活。  相似文献   

12.
大熊猫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感染及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熊猫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感染及治疗叶志勇吕文其(中国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四川成都610081)刘新华(重庆动物园,630050)姜文球权洙浣金银规(韩国自然农园动物园)李昌雨(韩国汉城兽医大学)大熊猫消化系统疾病是一种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的常见病...  相似文献   

13.
测定60株从腹泻猪的粪便中分离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依钙性,与9株阳性对照菌株和4株阴性对照菌株作对比,结果证明全部试验株为37℃依钙性菌株。提示这些菌株是含有毒力质粒的致病性菌株。  相似文献   

14.
赵静  王利 《中国畜牧兽医》2014,41(12):254-257
为探讨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GM2402株对黄颡鱼的致病性,本试验采用人工回感试验测定其半数致死浓度(LC50),同时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探讨该菌对黄颡鱼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回感18 h后,发病黄颡鱼腹部肿大,胸鳍、腹鳍基部出血,肛门红肿,其LC50为3.0×106.2 CFU/mL.组织病理学观察肝细胞肿大、排列紊乱、广泛空泡变性;肾小球萎缩,肾小管上皮细胞肿大;脾脏组织结构疏松充满大量红细胞;鳃小片轻度水肿充血.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肝脏和肠道细胞内线粒体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嵴断裂囊泡化.本试验结果表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GM2402株对黄颡鱼有较强的致病性,可导致鱼体多个组织出现病变.  相似文献   

15.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以下简称耶氏菌)与布氏杆菌感染的抗体存在交叉反应,已为中外许多学者所证实。这种交叉反应给布氏菌病诊断工作造成很大的混乱,可能把一个非布病疫区判为疫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鉴于种猪感染耶氏菌的情况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6.
据文献报道,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以下简称肠炎耶氏菌),抗原性复杂,其抗原特性与其它肠杆菌科的抗原成分相似,具有耐热的菌体“O”抗原成分及不耐热的鞭毛“H”抗原成分和对热不稳定的菌体“K”抗原成分。这三种抗原成分中“O”抗原为  相似文献   

17.
羚牛,驯鹿等草食兽5种10只选后发生急性出血性肠炎,经临床剖检,细菌学检查,生化反应综合诊断为由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引起的出血性肠炎,并以药敏试验为依据采取综合措施治愈9只,死亡1只。  相似文献   

18.
应用常规细菌分离培养鉴定技术对西宁市某猪场断奶仔猪粪便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带菌率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60头断奶仔猪粪便中共检出7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阳性率为11.7%(7/60)。致病性试验表明有3株分离菌对小鼠具有致死效应。  相似文献   

19.
根据志贺氏菌属侵袭性质粒抗原H(ipa H)基因、沙门氏菌属特异性基因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ail)毒力基因,分别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调整PCR条件,建立了一种能同时检测食蟹猴3种致病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临床初步应用于检测137例食蟹猴肛拭子样品137份,检出志贺氏菌属阳性12株,沙门氏菌属阳性1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阳性1株,与传统细菌培养生化鉴定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本试验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简便、灵敏、稳定性高等优点,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为食蟹猴腹泻病原菌提供了新的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简称耶氏菌)和空肠弯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存在于动物、食品和外界环境中,可引起畜禽和人散在或暴发腹泻流行。近几年来,我国各地从猪、鸡、鼠及腹泻病人的粪便中均已分离到以上两种细菌,但从奶牛肠道中对该菌的分离尚未见报导。为了查清奶牛肠道该菌的带菌情况,给防制奶牛肠道细菌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86年5~7月份,采集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