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以甘蔗渣为主料,啤酒糟为主要辅料,通过研究姬菇6号、新选700、特抗650和夏抗50菌丝生长速度、长势和生物转化率等指,标优化出比较适合蔗渣栽培的平菇品种和栽培配方。正交实验极差结果显示,影响4个平菇生物转化率的主次因素为啤酒糟>麸皮。实验结果表明,添加适宜的麸皮是蔗渣栽培平菇增产的关键;姬菇6号、新选700、特抗650和夏抗50均在配方4(A2B3)上生物转化率最高,即啤酒糟15%、麸皮10%的配方上生物转化率最大,其生物转化率分别为160.06%、140.89%、178.75%和125.87%。结合4个菌株出菇时的农艺性状得出,姬菇6号比较适合以甘蔗渣为主料,啤酒糟为辅料的培养基栽培。  相似文献   

2.
金针菇松杉木屑菌糠栽培猴头菇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猴头菇生产成本和解决松杉木屑工厂化栽培金针菇菌糠利用问题,研究了金针菇菌糠营养成分和不同配方对猴头菇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金针菇菌糠含有9.8%粗蛋白、32.3%粗纤维、1.2%粗脂肪、17.9%木质素和7.7%灰分;筛选出配方2是最佳的配方,比例分别为金针菇菌糠38%、棉籽壳20%、玉米芯30%、麸皮10%、碳酸钙2%,其产量和利润分别比对照组、配方1、配方3和配方4提高了9.67%、25.00%、6.12%、8.40%和115.91%、48.44%、46.15%、25.00%。为金针菇菌糠用于猴头菇大面积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普洱地区白参菌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引进白参菌母种的培养基配方、原种的培养基配方、栽培料配方筛选和栽培方式的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麸皮综合培养基可作为白参菌的最佳母种培养基;在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香菇菌糠和咖啡壳以及菜园土来进行白参菌的栽培是可行的;在参试的三种出菇方式中,以脱袋菌筒直接覆土栽培出菇效果最好,生物学转化率可达90.8%。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棉花研究所研究人员利用棉花秸秆栽培灵芝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包括筛选适宜品种和配方,总结出一套棉花秸秆栽培灵芝高产技术。适合棉花秸秆栽培灵芝的品种为赤芝、中华芝、美芝等,高产栽培的最佳配方为棉秆60%、棉籽壳20%、麦麸15%、玉米粉2%、石膏粉1%、磷肥1%、石灰1%。  相似文献   

5.
《中国马铃薯》2016,(5):268-272
以平菇菌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袋栽方式,研究加入0(CK),5,10,15和20 kg/100kg的马铃薯淀粉渣对平菇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测定了菌丝生长、菌丝生长速度、出菇产量和平菇生物学效率等指标。结果表明,加入不同量的马铃薯淀粉渣对平菇菌丝的生长速度和生物学效率的影响不同;马铃薯淀粉渣最佳加入量为15 kg/100kg,其栽培的最佳配方为马铃薯淀粉渣15%、玉米芯35%、木屑26%、棉籽壳15%、石膏粉1%、玉米粉6%和石灰2%,在此栽培基质配方下平菇菌丝生长均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培育适应中、高海拔,出菇季节广、产量高的香菇新菌株。[方法]采集贵州野生马桑香菇部分分布区域健壮子实体为育种亲本,依据《食用菌品种选育技术规范》,经系统选育,获得味道鲜美、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马桑香菇优良品种。[结果]该菌株菌丝在5~28℃均能生长,子实体适宜温度15~22℃。菌丝萌发,形成原基能力强。除7—8月外,其余时间均可生长。平均产量90000 kg/hm2,生物学转化率80%。采用马桑木屑+麸皮+过磷酸钙+蔗糖配方栽培。[结论]驯化后的马桑香菇在不同海拔地区试验产量稳定,没有出现突变现象和性状分化情况,具有很好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7.
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正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品种类型、密度、种植方式三因素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是夏大豆产量及各农艺性状的主要影响因素;三因素对夏大豆产量影响强度的顺序是品种>密度>种植方式;在本区生态条件下,获得夏大豆最高产量的理论组合为:品种为有限类型沧豆6号、密度1.6万株/667 m2、种植方式为40 cm行距.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羽叶决明(Chamaecrasta nictitans)替代麸皮栽培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对其产量、绝对生物学效率、基物失重、呼吸消耗及木质纤维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羽叶决明牧草替代20 %麸皮(B2)栽培鸡腿菇的产量和绝对生物学效率最高,分别为235.2 g/袋和8.86 %。覆土前和采收后的基物失重、呼吸消耗都以B6为最高,分别为13.50 %、13.50 %和35.03 %、30.71 %,其纤维素转化率也最高,为33.61 %;木质素转化率以B1为最高,达78.25 %;半纤维素转化率以B2为最高,为44.10 %。回归分析表明,羽叶决明替代麸皮栽培鸡腿菇的产量、绝对生物学效率和半纤维素转化率与替代比例呈抛物线相关,而基物失重、呼吸消耗及木质素、纤维素转化率与替代比例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9.
玉米秸秆栽培珍稀食用菌秀珍菇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峻 《福建热作科技》2006,31(4):16-16,31
为了解决珍稀食用菌秀珍菇[Pleurotus cornucopiae(Paul.:Pers.)Rolland]生产栽培过程中大量消耗林木或大量从外省调入棉籽壳问题,利用玉米秸秆代替木屑和棉籽壳作栽培料栽培秀珍菇试验,结果表明:用玉米秸秆可以完全代替棉籽壳栽培秀珍菇,其生物效率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用玉米秸秆代替木屑(占基质总量50%),秀珍菇生物效率比对照高10.47百分点,差异显著(P<0.05)。同时节省了木屑,解决“菌木”矛盾,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0.
以"牡耳1号"为供试菌种,采用亚麻屑替代木屑作为基质栽培黑木耳的培养料,进行黑木耳栽培。试验设6个配方处理,亚麻屑替代量分别为0,15%,30%,45%,60%,78%。结果表明:利用亚麻屑部分替代阔叶木屑作为基质栽培黑木耳可行,采用麻屑替代阔叶木屑作为栽培基质,可促进黑木耳菌丝体生长速度,加快菌丝愈合,促进黑木耳原基形成,添加一定量的亚麻屑可提高黑木耳子实体的产量和生物学效率。亚麻屑替代量在45%以下均适合栽培黑木耳,其中亚麻屑替代量为30%的配方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针对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开展不同秸秆种类应用效果试验,探讨秸秆种类对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应用效果的影响.[结果]在设施黄瓜上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应用玉米秸秆比应用水稻秸秆产量增加5.26%,产值增加5.55%;在设施番茄上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应用玉米秸秆比应用水稻秸秆产量增加1.69%,产值增加5.28%.[结论]温室黄瓜和番茄生产应用生物反应堆技术,应用玉米秸秆都比水稻秸秆有一定增产,若在玉米种植面积小的水稻主产区也可选用水稻秸秆.  相似文献   

12.
农作物秸秆还田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物秸秆对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培肥地力、提高作物品质与产量等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秸秆还田的意义、不同的秸秆还田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秸秆还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秸秆还田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作物秸秆的产量也会越来越高,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不仅能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减少农业用工争抢农时季节,还可以提高整个农业生产系统的产出水平。2011~2012年在江西丘陵棉区的永修、瑞昌及九江县开展了连续两年的棉秸秆机耕还田实践,通过旋耕机直接破秆与耕地,在耕地的过程中将棉秆直接截断并埋入土中。节约了大量用于拔棉秆的人工,省工节本,也避免了棉秆野外燃烧产生烟尘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棉秸秆在土壤中约3个月就会腐烂,对后茬棉花直播或移栽没有影响,且有培肥地力作用,有助于棉花增产。  相似文献   

14.
熟料袋栽草菇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国家有关食用菌的无公害生产各项规定和各项标准,结合熟料袋栽草菇实践,总结了一套较实用的草菇无公害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出适宜武平县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的秸秆腐熟剂,进行了稻草还田配施3种秸秆腐熟剂的试验探索。结果表明:(1)施用 “谷霖”牌生物腐秆剂、“绿地康” 有机物料腐熟剂、“鸿生源”秸秆腐熟剂处理秸秆还田,秸秆颜色、气味及软化程度均有较大幅度加快,秸秆腐熟提早5天以上且更完全,但3种腐熟剂品种之间差异不明显;(2)秸杆还田后,提高了土壤养分,特别是提高了土壤有机质,激活土壤缓效钾,培肥了地力。(3)水稻秸秆还田加施腐熟剂处理T78优2155各项主要农艺性状有明显改善,3种秸秆腐熟剂都显著增加水稻的产量,分别增产424.95、500.1、725.1 kg/hm2,“鸿生源”秸秆腐熟剂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王汉朋  景殿玺  周如军  傅俊范 《玉米科学》2018,26(6):160-164,169
研究秸秆还田对土壤pH值、EC值、土壤腐解的影响及秸秆还田土壤腐解液对玉米纹枯病菌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玉米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土壤pH值降低,EC值升高。随着玉米秸秆3个处理(9 000、4 500、2 250 kg/hm2)还田量下降,秸秆纤维素腐解率升高,分别为54.4%、67.4%、83.9%。秸秆倍量还田(18 000 kg/hm2)土壤腐解液浓度(0.041 g/mL)对玉米纹枯病菌有抑制作用,全量(9 000 kg/hm2)、1/2量(4 500 kg/hm2)、1/4量(2 250 kg/hm2)秸秆还田的土壤腐解液对病菌有促进作用。秸秆还田玉米纹枯病病害流行田间调查表明,病情指数为秸秆还田量9 000 kg/hm24 500 kg/hm22 250 kg/hm2不还田处理。  相似文献   

17.
提高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对发展绿色农业、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辽宁省为例,在农用优先的原则下探索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可复制、可推广的5种主要模式,即玉米秸秆打捆直燃技术、玉米秸秆膨化生物饲料技术、全株玉米青贮技术、玉米秸秆粉碎深耕翻压还田技术、玉米秸秆基质化栽培食用菌技术,明确各技术模式特点,并结合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深耕条件下秸秆还田对不同质地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河南省两个生态区进行2年定位试验,研究常规耕作+秸秆还田(CT)、深耕+秸秆还田(DT)和深耕-秸秆不还田(DNT)3种耕作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深耕能够提高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深耕后土壤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在壤土上分别增加3.4%、14.2%、4.7%,在粘土上分别增加8.6%、7.6%、3.9%。秸秆还田能提高深耕后土壤的养分含量,在深耕条件下,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壤土上分别增加3.0%、13.8%、11.0%和11.8%,在粘土上分别增加1.6%、20.2%、10.8%和6.0%。在深耕基础上,秸秆还田有利于土壤养分含量的提高,该效应受年份、土层深度和土壤质地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9.
银丝草菇的不同培养料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稻草、棉籽壳、玉米秆、大豆秆的培养料上菌丝均可生长并出菇,其中以经过发酵的棉籽壳 稻草为主料的配方产量最高,出菇快,朵形大,不易开伞;以经过发酵的棉籽壳为主料的配方产量位居第二,出菇较快,朵形最大,不易开伞;以经过发酵的棉籽壳 豆秆为主料的配方产量最低,出菇慢,质量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的可行性。[方法]从马铃薯生育期、经济性状、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对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进行分析。[结果]与常规地膜覆盖相比,免耕稻草覆盖的马铃薯产量约高2.9%,但纯收入约低16%。[结论]该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需经技术改良,降低成本后再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