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小陇山龙门林场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龙门林场1994和2008年二类调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从森林资源各类土地面积、蓄积量、组成结构等方面分析了该林场14年间森林资源消长变化规律,并对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龙门林场有林地、宜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等地类面积呈增加趋势;灌木林地、疏林地、无林地等地类面积呈减少趋势;从蓄积量来看,活立木蓄积量持续上升,生长量大于消耗量。人工林的面积增长较快,以落叶松林为主,未成林造林地则为针叶、阔叶和针阔混交;从林龄结构上来看,中龄林增长较快。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巩留林场为例,对森工企业森林资源再生产及其资金运动规律进行一些浅显分析与探讨。 巩留林场经营区内的森林是天山西部森林集中分布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目前,防护林、特用林蓄积占总蓄积的69.9%(面积占72.24%);疏林地、灌木林地、无林地面积较大,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3.32%,扩大和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潜力很大。但由于营林资金投入不足,营林生产步履维艰。企  相似文献   

3.
小陇山林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渭河、嘉陵江、两汉水的上游,面积为1.263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为583万亩;疏林地面积为114万亩;灌木林地面积为172万亩。林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树种繁多,森林资源丰富。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建于1962年,下设21个林场,现在已有人工林面积178万亩,森  相似文献   

4.
普者黑省级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6年和2016年丘北普者黑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和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对普者黑自然保护区2006-2016年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各地类在10年间均向其他用地类型进行相互转化,按各地类变化面积排序为:农用地有林地灌木林地水域未成林地宜林地未利用地建设用地非林地苗圃地疏林地;按各地类面积增加排序为:有林地灌木林地建设用地疏林地无立木林地非林地水域未利用地未成林地宜林地农用地。研究区主要以农用地、有林地、灌木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为优势景观;这几类景观斑块分布相对分散,切割程度和破碎化程度增加。在景观尺度方面,景观斑块总体呈现出多样化、破碎度、形态复杂化;不同类型景观的团聚程度、延展性和连通性减弱,分布离散性增强,呈现出非均衡性、异质性趋势变化的景观格局。  相似文献   

5.
基于遥感解译数据和DEM数据,利用ArcGIS软件分析了贵州省陡坡林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5-2015年间贵州省陡坡有林地、灌木林地、其他林地以及林地总面积呈增加趋势,仅有疏林地面积呈下降趋势。除峰丛洼地和喀斯特槽谷外,贵州大部分地貌区的陡坡林地面积呈增加趋势。1995-2015年间贵州省陡坡有林地、灌木林地和疏林地的地类转移面积明显高于其他林地,且耕地、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和草地之间的转移占主导地位。退耕还林和生态治理是贵州省陡坡林地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以祥云县2006及2016年进行的第三、第四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为依据,利用GIS技术对2期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得到各土地类型面积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有林地是全县占地面积最大的森林资源类型;10年间,祥云县有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无立木林地增加;疏林地、灌木林地、苗圃地、宜林地减少。在发生面积转移的类型中,以其他类型向有林地转化为主。在分析变化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数字林业",采取科学的森林经营和管理措施,合理开发林下资源等林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利用贵州省福泉市2015、2019年两期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将研究区内林地景观类型分为:乔木林、竹林、疏林地、灌木林地、宜林地及其他林地6类景观类型,并借助GIS、Fragstats等分析工具及景观生态学原理,分析了福泉市2015~2019年林地景观斑块特征演变情况.结果表明:福泉市林地面积有所增加,乔木林和灌木林是福泉...  相似文献   

8.
以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桃山林场施业区内的森林资源为对象,利用GIS技术对其森林景观及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桃山林场森林景观以混交林为主体,其面积占景观总面积的60.42%,斑块数量占景观斑块总数量的29.01%,优势度达到3.474 5。在斑块规模中,以混交林斑块最大,纯林和荒山荒地也有较大规模,疏林地也有相当规模分布,未成林造林地、宜林沙荒地、灌木林、耕地和其它用地景观规模最小;各类斑块的极差值均较大,斑块大小的分化较强烈。混交林的形状最复杂;其次是未成林造林地、纯林、荒山荒地、灌木林、宜林沙荒地、耕地和疏林地;其它用地的形状规整,边缘形状简单,说明这类景观斑块受人为干较严重。  相似文献   

9.
我县林地面积大,林地利用率低,仅为67%,有林地的林木蓄积量每亩仅为3.63m~3,林地生产力低下,目前尚有疏林地1.9万亩、灌木林地14.3万亩、宜林荒山0.6万亩,需要改造以提高林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为此,我们从1984年冬开始进行《林药结合、立体开发,提高林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试验、经过5年实践摸索出一种模式和经验.一、试验方法1.材料:选择斜源乡白云庵林场海拔1470~1610m的一片灌木林地,面积600亩作为试验地.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保持剑川县森林资源监测评估结果的时效性,及时掌握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数据,该文对剑川县2006年和2016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剑川县林业用地占国土面积的80.1%,活立木蓄积为9 796 170 m~3,森林覆盖率为70.30%;国有和集体林地占72.8%,天然林占94.5%,其中纯林占92.8%;云南松是全县的主要优势树种,其蓄积量占70.2%;中龄林占60.1%,生产力潜力大。近10年,有林地面积、灌木林地面积、苗圃地面积、活立木蓄积、森林覆盖率有所增长;疏林地面积、未成林造林地面积、宜林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并针对剑川县生态林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吉林林业科技》2010,(2):F0002-F0002
镇赉县林业局辖4个林场(大岗林场、莫莫格林场、城郊林场、坦途林场)、1个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和11个乡(镇)林业站,现有职工1375人。截止到2008年末,全县林业用地61576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34696公顷,灌木林地面积5224公顷,疏林地面积639公顷,未成林地面积2365公顷,苗圃用地面积157公顷。  相似文献   

12.
对迪庆州2006年和2016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有林地面积、灌木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森林覆盖率有所增长;疏林地面积、未成林造林地面积、苗圃地面积、无立木林地面积、宜林地面积大幅度减少,无辅助生产林地。2016年迪庆州林业用地占国土面积的82.6%;活立木蓄积为241 296 530m3;森林覆盖率为75.04%;国有和集体林地占94.1%;天然林占96.6%,其中纯林占85.5%,83.0%以上为针叶林;冷杉是全州的主要优势树种,其蓄积量占47.8%;近成过熟林比例占79.1%,龄组老化,生产力低下。  相似文献   

13.
《河北林业》2007,(2):12-13
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这里指以林木资源为主,还包括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等资源。林地包括乔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林中空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苗圃地和国家规划宜林地。森林可以更新,属于再生的自然资源。反映森林资源数量的主要指标是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  相似文献   

14.
关于铜川市森林资源保护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铜川市土地面积582.3万亩,现有森林面积190.8万亩,森林蓄积量51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32.8%。全市林业用地357万亩,目前尚有近50万亩的灌木林地,其余100余万亩为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和宜林地,林分质量参差不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2006年和2016年二类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对林地面积、蓄积的统计分析,探寻呼和浩特市林地面积增减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6年,呼和浩特市土地面积和林地面积呈现双下降趋势,但有林地、灌木林地面积呈增加趋势,有林地、灌木林地分别增加5 539.9 hm^2和7 890.4 hm^2,对森林覆盖率贡献率0.78%;疏林地、未成林地、宜林地面积减少113 624.2 hm^2;林地利用率从22.25%上升到23.23%,提高了0.98个百分点,上升缓慢,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从2006年的55.5 m3/hm^2下降到2016年的48.53 m3/hm^2,减少率12.59%;天然林面积减少13 756.7 hm^2。  相似文献   

16.
孙占峰 《山西林业》2007,(2):F0004-F0004
台头林场位于吕梁山脉南端、乡宁县东北部,林地总面积4万hm~2,其中有林地面积3.25万hm~2(含疏林地及灌木林地),活立木蓄积53.19万m~3。该场  相似文献   

17.
昆明市林业用地面积122.76万公顷;有林地面积82.23万公顷;疏林地面积0.87万公顷;灌木林地面积24.6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1.2%,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是全省森林防火的战略重点地区,被国家列为重点火险区。  相似文献   

18.
以黄龙山林区为研究对象,以其1986年、1997年、200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为数据源,运用GIS空间分析模型、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对该林区三期林地面积变化及水平空间格局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运用马尔可夫(Markov)模型对2015年林地类型分布状况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研究区林地类型结构以阔叶林和针叶林为主;1986-1997年间,针叶林、阔叶林、农田等面积增加,荒地剧烈减少,反映出该区域天然更新、人工抚育和植树造林以及垦荒造田的发展过程;1997-2006年间,退耕还工程的实施,使农田和荒地减少,阔叶林和灌木林地,特别是针叶林的大幅增加,主要变化趋势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转向有林地和灌木林地,土地利用类型向着更加理想的方向转移。Markov模型模拟结果表明,今后9年内阔叶林面积将会由增加转为减少,针叶林面积和针阔混交林面积有所增加,这一结果将在2015年林地变化调查中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9.
根据山西省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截止2010年,山西省有疏林地17.92×104hm2,占全省有林地面积的6.9%,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15%.经研究分析,近年来,有不少造林地转变为疏林地。因此,笔者以山西省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基础,结合实地调查,对全省疏林地生长现状和结构组成进行了研究,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管理部门及领导决策和加快山西省绿化速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1998年8月5日,国务院在《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通知》中规定:凡是在国家规定的乔木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竹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和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苗圃用地、国家规划的其它宜林地上进行的开垦活动,不论以何种名义、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