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祥云县2006及2016年进行的第三、第四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为依据,利用GIS技术对2期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得到各土地类型面积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有林地是全县占地面积最大的森林资源类型;10年间,祥云县有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无立木林地增加;疏林地、灌木林地、苗圃地、宜林地减少。在发生面积转移的类型中,以其他类型向有林地转化为主。在分析变化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数字林业",采取科学的森林经营和管理措施,合理开发林下资源等林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普者黑省级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6年和2016年丘北普者黑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和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对普者黑自然保护区2006-2016年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各地类在10年间均向其他用地类型进行相互转化,按各地类变化面积排序为:农用地有林地灌木林地水域未成林地宜林地未利用地建设用地非林地苗圃地疏林地;按各地类面积增加排序为:有林地灌木林地建设用地疏林地无立木林地非林地水域未利用地未成林地宜林地农用地。研究区主要以农用地、有林地、灌木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为优势景观;这几类景观斑块分布相对分散,切割程度和破碎化程度增加。在景观尺度方面,景观斑块总体呈现出多样化、破碎度、形态复杂化;不同类型景观的团聚程度、延展性和连通性减弱,分布离散性增强,呈现出非均衡性、异质性趋势变化的景观格局。  相似文献   

3.
三明市林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IS技术和马尔柯夫链模型,对三明市林地利用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明市林地面积呈下降趋势,有林地面积呈增加趋势。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和无林地是三明市林地利用动态变化中最为活跃的四种类型。该研究为三明市林地利用优化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黎明  于薇 《山东林业科技》2008,38(1):16-17,22
以2000年和2006年林相图和森林小班调查簿为基础,利用GIS技术对两期数据进行空间叠加分析,进而研究地类变化动态转移及空间分布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在未来12年内,研究区域内灌木林地、无林地、未成林地、非林业用地和疏林地呈减少趋势;有林地和林业辅助用地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5.
小陇山龙门林场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龙门林场1994和2008年二类调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从森林资源各类土地面积、蓄积量、组成结构等方面分析了该林场14年间森林资源消长变化规律,并对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龙门林场有林地、宜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等地类面积呈增加趋势;灌木林地、疏林地、无林地等地类面积呈减少趋势;从蓄积量来看,活立木蓄积量持续上升,生长量大于消耗量。人工林的面积增长较快,以落叶松林为主,未成林造林地则为针叶、阔叶和针阔混交;从林龄结构上来看,中龄林增长较快。  相似文献   

6.
利用遥感、GIS技术和通过Landsat TM(ETM)解译获取的福建省1995,2000,2005年三期林地空间分布数据,建立时空演变模型,定量分析福建省林地变化的时空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995-2005年福建省林地发生了大幅度变化,时空差异明显.1995-2000年福建省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2000-2005年林地面积出现大幅增长,主要集中在南平市、宁德市、泉州市等地区,其中灌木林地面积增长幅度远大于其他几种林地类型.2000-2005年林地变化动态度无论从强度还是广度都远远大于1995-2000年林地变化,人类活动的增加是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从空间格局上看,沿海地区林地动态变化最强烈,主要表现为林地与耕地与草地的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7.
以吉林省柳河县1995年、2004年和2015年3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应用Arcgis 9.3和Fragstats 3.3软件,结合景观生态学原理,通过选取多种景观格局指数以及面积转移矩阵方法对柳河县森林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柳河县有林地和耕地面积所占比重最大,为优势景观,且多以规则较大斑块分布。灌木林地、疏林地和未成林地面积所占比重较小,且呈碎小斑块零星分布。景观面积转移主要表现在耕地、有林地的增多转化与湿地向有林地、耕地以及建设用地的减少转化。1995-2015年,研究区景观破碎化和分离程度明显下降,香农多样性指数和香农均匀性指数都经历了小幅度上升而后大幅度下降的变化,表明作为优势景观的有林地与耕地对研究区的控制作用加大,研究区丰富程度和复杂程度减少,异质性降低。  相似文献   

8.
以黄龙山林区为研究对象,以其1986年、1997年、200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为数据源,运用GIS空间分析模型、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对该林区三期林地面积变化及水平空间格局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运用马尔可夫(Markov)模型对2015年林地类型分布状况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研究区林地类型结构以阔叶林和针叶林为主;1986-1997年间,针叶林、阔叶林、农田等面积增加,荒地剧烈减少,反映出该区域天然更新、人工抚育和植树造林以及垦荒造田的发展过程;1997-2006年间,退耕还工程的实施,使农田和荒地减少,阔叶林和灌木林地,特别是针叶林的大幅增加,主要变化趋势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转向有林地和灌木林地,土地利用类型向着更加理想的方向转移。Markov模型模拟结果表明,今后9年内阔叶林面积将会由增加转为减少,针叶林面积和针阔混交林面积有所增加,这一结果将在2015年林地变化调查中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2006年和2016年二类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对林地面积、蓄积的统计分析,探寻呼和浩特市林地面积增减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6年,呼和浩特市土地面积和林地面积呈现双下降趋势,但有林地、灌木林地面积呈增加趋势,有林地、灌木林地分别增加5 539.9 hm^2和7 890.4 hm^2,对森林覆盖率贡献率0.78%;疏林地、未成林地、宜林地面积减少113 624.2 hm^2;林地利用率从22.25%上升到23.23%,提高了0.98个百分点,上升缓慢,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从2006年的55.5 m3/hm^2下降到2016年的48.53 m3/hm^2,减少率12.59%;天然林面积减少13 756.7 hm^2。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陕北黄土高原大岭林场为研究对象,以1999和2006年两期TM/E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林场森林资源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999~2006年间,耕地和疏林地分布面积减少,阔叶林地、针叶林地、混交林地和灌木林地面积比例均有增加,充分说明天然林保护工程有利于森林资源的更新和林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马尔科夫预测,2006~2013年变化动态最大的是疏林地,其次是灌木林地、阔叶林地、混交林地、耕地和针叶林地。  相似文献   

11.
利用贵州省福泉市2015、2019年两期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将研究区内林地景观类型分为:乔木林、竹林、疏林地、灌木林地、宜林地及其他林地6类景观类型,并借助GIS、Fragstats等分析工具及景观生态学原理,分析了福泉市2015~2019年林地景观斑块特征演变情况.结果表明:福泉市林地面积有所增加,乔木林和灌木林是福泉...  相似文献   

12.
朱君 《辽宁林业科技》2011,(6):51-52,62
1993年和2005年进行两次二类森林资源调查,通过两次调查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林业用地面积、有林地面积和灌木林面积呈增长趋势,疏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和无林地呈减少趋势;活立木总蓄积和林分蓄积呈现增长趋势,森林覆盖率提高。  相似文献   

13.
二滩库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景观格局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99年和2003年2个时段的TM、ETM 遥感数据,在GIS和FRAGSTAT景观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对二潍库区(盐边)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及其景观格局动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耕地面积减少,所占百分比呈下降趋势,而有林地、灌木林地、草地所占百分比呈上升趋势。②耕地的斑块数目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减少,斑块密度上升,有林地的斑块数目减少,平均斑块面积增加,斑块密度下降,草地的斑块数目不断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增加,斑块密度下降。③有林地、灌木林地的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形状指数略有上升,斑块形状趋于复杂,而耕地、草地、疏林地的该指数略有下降,斑块形状趋于简单化。④从景观水平上看,景观格局变化的特征是斑块数明显增加,拼块平均面积减少,斑块密度增加,最大斑块指数减少,说明景观破碎度增加,景观异质性增强。蔓延度上升,散布与并列指数减小,说明景观的连通性增强。⑤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土地利用相对合理指数增加,坡度较大的地区,耕地面积明显减少,相应地林地、草地面积增加,整体上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4.
利用栅格数据以及Arcgis10.3软件,对呼和浩特市2000—2015年间的土地利用状况通过转移矩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5年间各个地类面积由大到小分别是草地、未利用土地、林地、农地、湿地、灌木林地、城乡居民地和水域。草地、城乡居民地、林地为面积增加地类,增加的面积为1000 km^2、2900 km^2、2000 km^2;减少的地类为灌木林地、农地、未利用土地、湿地、水域,减少的面积为200 km^2、1400 km^2、2600 km^2、1400 km^2、300 km^2。  相似文献   

15.
以陕西省镇巴县林区为研究对象,以高分一号和资源三号卫星影像进行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利用转移矩阵的分析方法,计算得到镇巴县森林类型相互转移的面积百分比,区分其变化的系统性和随机性。结果表明:1)在2009—2016年间发生最明显的转移是非林地转为有林地,增加量最多的类型是有林地。2)总变化量变化最多的类型是有林地,其次是非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而随着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森林资源组成结构更加优化。3)使用统计学方法快速区分出了各森林类型动态变化的系统性和随机性。镇巴县在2009—2016年间最优势的系统转移为:灌木林地转为有林地,灌木林地转为非林地。最优势的随机转移为:有林地转为灌木林地和疏林地。4)影响该地区林地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力是林业规划调整。5)通过该方法可以有效快捷地得到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情况,对深入探究其变化机理,为政府制定出森林资源管理政策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敦化市2007年与2017年时隔十年间2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资料,分析敦化市森林资源变化规律,并通过具体数字,详细论述了2007-2017年间的各项林地指标(有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林木蓄积等)的趋势变化,通过数据得知敦化市森林资源呈增长趋势,此研究对敦化市森林资源减少消耗-加大增长具有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坡度、坡向是影响林地分布的自然稳定性因子,它们决定着林地的空间分布格局。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为研究区,基于DEM数据提取该区坡度、坡向信息,并将其与林地类型分布现状图进行叠加,以分析该区林地空间格局与坡度、坡向的关系,结果表明:1有林地和其他林地随坡度增加,面积分布也逐渐增加,而灌木林地、疏林地和未成熟林地则随之呈现先增加后减少趋势;2由于北方独特的气候条件,使得阴坡上的植被生长状况相对较好,除其他林地外,各类型林地均在阴坡上大量分布;半阳坡次之;平地上最少。3林地空间格局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应适当结合人为因素加以分析,提高分析结果的全面性。  相似文献   

18.
正前郭县林业局始建于1971年,全县现有林业用地约11.4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约6.8万公顷,疏林地面积454.9公顷,灌木林地面积983.1公顷,未成林造林地面积6328.8公顷,苗圃用地154.8公顷,无林地面积1628.7公顷。林业其他用地约3.6万公顷。非林业用地面积约49.0万公顷。  相似文献   

19.
1993年和2005年进行2次二类森林资源调查,通过2年调查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林业用地面积、有林地面积和灌木林面积呈增长趋势,疏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和无林地呈减少趋势;活立木总蓄积和林分蓄积呈现增长趋势;森林覆盖率上升。掌握了全县森林资源基本情况,以及森林资源消长变化规律,为县政府制定适应新时期的林业发展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20.
宝鸡市金台区林地面积9536.7hm^2,森林覆盖率19.32%,林木绿化率25.02%。有林地面积5395.2hm^2,疏林地面积669.5hm^2,灌木林地面积1702.8hm2,未成林地面积1103.1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