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辽宁省凤城市近年来造林绿化工作的调查,分析了现阶段造林绿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造林绿化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省雨季造林工作已全面结束,各地将工作重点转向秋冬季造林准备。根据生产统计,截至9月10日,全省雨季完成造林152.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91.9万亩,飞播造林28.9万亩,封山育林31.7万亩。  相似文献   

3.
营林造林是我们林区的一项首要任务,如何去搞好这项工作,本文通过分析森林调查与营林造林的关系,阐述了森林调查对营林造林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搞好造林调查工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非常复杂,土壤也非常贫瘠,这些地区常年少雨,蒸发量远超过降水量。根据多年来的造林工作经验,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荒山绿化抗旱造林技术进行了归纳,提出树种选择、整地方式、集水技术、栽植技术等抗旱措施以及抗旱配套技术措施如DJS造林技术,容器苗造林和地膜覆盖技术等一系列措施能较大程度地提高造林成活率,并取得有效的抗旱效果。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甘肃省沿黄造林工作在20世纪40年代取得了实质的发展,因为环境条件限制,甘肃省沿黄造林的范围始终在兰州市内。根据甘肃省会造林委员会规划,沿黄河两岸造林规划中确定了沿黄造林的具体范围、时间等;但每年的造林成活率不高,这是由很多原因共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根据唐海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特殊需求,结合该县造林绿化的实际情况,从造林绿化的发展方向、规划原则与布局、树种选择与配置、造林绿化模式与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对今后唐海县的造林绿化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不断促进各地的造林绿化工作,提高人工造林成效,国家林业局于1988年开始在全国以省为单位开展了年度造林实绩核查工作。我省通过多年来的连续核查,显著地提高了各地造  相似文献   

8.
抗旱造林方法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造林工作的成败与否,主要是如何提高造林成活率。西北地区造林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干旱少雨,根据多年造林的方式方法得到的结果证明,在干旱地区采取如下几种抗旱造林方法可相应的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邓琳琳 《热带林业》1999,27(1):25-29
按照ZOPP Ⅳ会议精神和项目1998年7月至12月工作计划,较系统地进行了乡土树种育苗造林资料收集、苗圃地和造林地探察以及造林树种确定等工作,自1998年5月至1998年11月15日已告一段落。根据工作开展情况提出本子项1999年度实施计划。  相似文献   

10.
基于提高造林质量的造林环节把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南川区乐村林场26年育苗、造林、森林培育工作的指导实施、分析总结,结合生产实践,从坚持科学造林、提高造林质量、如何把握造林的各个环节阐述了相关见解和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根据湖北省造林特点,基于湖北林业专网,以湖北省林业厅数据中心为核心,采用面向服务架构、异构空间数据共享、瓦片地图与地图服务联动更新以及在线分析处理等关键技术,设计开发了湖北智慧造林系统。该系统将各类造林工程信息及核查信息进行了统一管理,建立了以造林小班为主体的全省统一的造林数据库,形成了全省造林数据"一张图",实现了造林业务流程化管理和造林数据的共享与开放,提高了造林数据的权威性与真实性,对造林成果实现了实时快速输出,为湖北造林信息化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珍稀树种南方红豆杉造林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试验研究不同造林株行距(A)、不同整地挖穴规格(B)对南方红豆杉人工造林成活率、幼林高度及地径生长量的影响差异,试验结果表明:2.0 m×2.5 m造林株行距(A)+60 cm×50 cm×40 cm整地规格(B)最好,1年生幼林平均成活率达95.6%。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渭河宝鸡段的实地考察,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渭河沿岸堤顶公路景观长廊、沿岸护堤林带、河道绿地公园、两岸直观坡面、两岸近村、镇、厂矿5种绿化治理方案,并选择了造林树种和配置方法,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育苗和造林试验表明,花旗松苗期抗病性比油松强,幼林抗鼠害能力强,抗寒性稍差,保存率和造林成活率与油松接近,2年生苗木与对照油松苗木之间苗高生长差异极显著,平均地径0.53 cm,平均苗高18.3 cm,苗期生长表现优于当地油松。20年生林分平均胸径8.4 cm,平均树高5.3 m,最大单株胸径15.3 cm,树高7.5 m,生长表现与当地油松差异不显著。通过育苗和造林试验表明花旗松适应小陇山林区的生态条件,引种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5.
宁南山区气候干燥,水土流失严重,寒、旱灾害频发,造林成活率较低。通过多年生产实践,总结了一套科学合理的造林新技术,对提高宁南山区造林成活率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全国营造林实绩综合核查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02年起,国家林业局每年开展全国营造林实绩综合核查工作,以取代原有的各单项核查工作。全国营造林实绩综合核查信息管理系统是为配合全国营造林实绩综合核查工作,利用Visual FoxProc 6.0软件开发的信息管理系统,具有界面友好、操作简单、运行速度快等特点;通过四年来的运行与升级,为全国营造林实绩综合核查的统计分析和全国营造林质量综合评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本文着重介绍信息管理系统的系统设计及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干旱山区不同季节山杏造林后的生长情况调查分析,得出:秋季山杏截干深栽造林成活率达92.7%,比春季栽植成活率提高1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影响红松嫁接苗造林成活率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选取不同立地条件进行红松嫁接苗造林试验,分析影响红松嫁接苗造林成活率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除了嫁接苗质量问题导致造林成活率低以外,造林地选择和造林质量也是制约造林成活率的主导因子;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才能保证红松嫁接苗有较高的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林业工程造林成效评价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为加强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启动了16个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为全面科学地评估造林成效,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开发了一套林业工程造林成效评价系统,利用专家咨询法设置林业工程造林成效评价体系的相关指标,包括当年造林成效、造林保存成效、森林抚育成效、封山育林成效、"万村绿"大行动成效评价指标,实现了广东省林业工程造林成效评价系统,系统包括基础数据管理、数据逻辑检查、造林成效评价和评价结果输出等功能。  相似文献   

20.
采用湘林—90无性系杨1~5年生根桩萌条的1年生苗扦插造林,研究萌条的根桩年龄对杨树扦插造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时的胸径、苗高、材积在不同年龄根桩的萌条苗间均有显著差异,造林后的第1年、第4年,胸径、树高、材积在不同年龄根桩萌条苗的造林地间虽有差异,但差异均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1~5年生根桩萌条的1年生苗都适宜扦插造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