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北林区甘肃鼢鼠的食性及食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经人工室内饲养和野外实地观察,对林区甘肃鼢鼠的危害特点及食性,食量进行实步研究表明,甘肃鼢鼠在林区危害30多种树木,所食植物涉及40科80余种。甘肃鼢鼠对林木平均日食量为60.5g,且体重与食量成正相关。该鼠对林木的喜食度不如杂草和农作物。由于气候,食料因素,甘肃鼢鼠常呈季节性迁移。  相似文献   

2.
森林害鼠是广泛生活在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中的小型啮齿类动物,具有适应性强和繁殖速度快的特点。它们啃食多种针、阔叶树和灌木的树根、树干、树枝的嫩皮和林木的果实、种子,经常造成大面积幼林的死亡和种子的歉收,对林木的危害十分严重,成为林业生产的一大灾害。我国林区害鼠的种类比较多,在东北林区常发生的种类有红背(鼠平)、棕背(鼠平)、沼泽田鼠和东北鼢鼠等;在西北林区常发生的种类有中华鼢鼠、沙鼠、社鼠和花鼠等。在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中,害鼠危害林木的一般规律是:幼树  相似文献   

3.
陈孝达 《沙棘》2006,19(4):37-39
34.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中华鼢鼠又名瞎狯,分布于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北部和秦岭山区。其食陛很广,各种林木、种子、蔬菜、苜蓿等,在林木种类中以沙棘、苹果、山楂、油松等较为喜食。在陕西和甘肃的大部分沙棘林内,都有中华鼢鼠的危害发生,有的根部被咬断使植株枯死,有的整株树苗被拉入鼠洞内啃食,从当年新植树苗到10年以内的沙棘林;受鼢鼠危害很严重。是人工造林和天然林更新的一大灾害。  相似文献   

4.
陕北林地啮齿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草免和鼢鼠的优势度从北向南依次降低,而松鼠和黄鼠依次增加,其余种类表现为中间小,两边大。退耕群落中草免、鼢鼠、跳鼠、田鼠、沙鼠和鼠免的优势度高于荒坡群落,而松鼠和黄鼠的优势度退耕群落低于荒坡群落。在吴旗群落中危害刺槐的关键种是中华鼢鼠,对油松和侧柏幼林造成严重危害的是草免。在退耕群落中对林木造成危害的主要是鼢鼠和草免。鼢鼠、松鼠、黄鼠和鼠免的生态位宽度以吴旗风沙区群落一退耕群落一黄土丘陵灌木疏林群落依次缩小。鼢鼠在桥山群落中与各种啮齿动物均有很高的相似性,而在桥北群落中,与其它种类的相似性比例较小。在灌木疏林群落中,鼢鼠与其它种类的相似性大于退耕群落。从主成分群落排序分析,鼢鼠在吴旗风沙区群落中与其它种类的相似性较大,而在退耕群落中的最小。  相似文献   

5.
森林鼠害是林业生产的大敌。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各林场和乡镇的鼠害发生以甘肃鼢鼠为主,主要啃食针阔叶乔灌木的根部,导致成片树木死亡和大面积毁林,已成为制约当地林业建设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一、习性和危害现状甘肃鼢鼠(以下简称鼢鼠)俗名“瞎瞎”,常年柄居地下,打洞潜土,以农作物、牧草和树木幼苗的地下部分为食,对农、林、牧生产造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6.
林地鼠害发生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发生概况 分布于青海省林地的害鼠主要有高原鼢鼠、高原鼠兔、达吾尔鼠兔、根田鼠等。在鼠害发生中,高原鼢鼠危害占发生面积的80%。主要危害树种有沙棘、山杏、榆树、柠条等。自2006年以来,青海林地鼠害发生面积在200万亩以上,其中2007年发生203万亩,2008年发生230万亩。  相似文献   

7.
退耕还林地中高原鼢鼠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退耕还林地中鼠害已成为严重影响退耕还林(草)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生物危害。据调查,青海省退耕还林地中鼠害发生面积达8万多hm2,新退耕地鼠害发生率达12%,严重地区达46%。青海省退耕还林地中鼠害危害种类有高原酚鼠、达吾尔鼠兔和田鼠等,并以高原鼢鼠危害最严重。近年来,我们着重对高原鼢鼠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措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林区鼢鼠人工捕杀技术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林区鼢鼠人工捕杀技术杨学军,胡忠朗,陈孝达,韩崇选,王明春(陕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陕西杨陵712100)盼鼠长年栖居地下,危害农作物、牧草和树木幼苗的地下部分,对农、林、牧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同时还破坏交通、梯坎等水利水保工程,为我国北方活动频繁、猖獗...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北地区啮齿动物的发生现状与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各省区地下害鼠主要监测对象是甘肃鼢鼠、中华鼢鼠和高原鼢鼠;监测的主要地面害鼠是小家鼠、达乌尔黄鼠和灰仓鼠等13种;草兔已经成为一种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主要灾害。害鼠发生面积不断扩大,且有爆发成灾的趋势。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原先发生在农田的害鼠变成了林地害鼠,造成了在局部地区林地鼠害发生面积的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10.
经济林木鼠害及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鼠害是影响北方地区经济林发展的主要因素,危害经济林木的主要害鼠是鼢鼠和鼠兔,根据其生活习性和发展规律,采用不同的防治策略,选择最佳防治时机,及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1.
固原退耕还林区经济林木甘肃鼢鼠防治经济阈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固原退耕还林区经济林木鼠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林木死亡率与鼢鼠密度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y=-1.923 4 3.432 0x(r=0.934 8).根据退耕还林区鼢鼠对不同定植年限山杏林木的危害造成的损失、防治费用和林木价格等,研究了固原地区退耕还林区经济林木鼢鼠防治阈值,并确定山杏定植1年时防治阈值为1.907只·hm-2,定植2~4年时为0.989~1.273只·hm-2,定植4~6年时为0.859~0.989只·hm-2.同时,以林木被害率和鼠口密度为指标,确定了退耕还林区经济林木鼠害程度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12.
林业害鼠(兔)是我国4大类林业有害生物之一,对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造成严重危害,探讨其分布范围、发生现状及防治措施对保护我国森林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中论述了我国林业害鼠(兔)的主要种类、发生现状、分布范围、危害程度,并简要回顾了不同防治措施的发展历程,总结归纳了取得的防治效果及近年来涌现出的新技术、新药剂,指出了当前在我国林业鼠(兔)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将来林业鼠(兔)害防治研究设想,以期为我国林业鼠(兔)害防治技术的后续研究和科学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不同海拔高度设置样地调查分析,祁连山区分布的36种啮齿动物形成4大类群7个亚群落.中华鼢鼠是林业生产的主要害鼠,因掘洞取食树木根系对幼林造成危害,年被害株率在10%~40%,平均18%.依据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原理,提出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害鼠、兔的可持续控制策略,总结了区内主要森林害鼠中华鼢鼠的综合治理措施,进行了大面积推广防治.  相似文献   

14.
鼢鼠,又叫地羊、瞎捞、瞎耗子、瞎摸鼠子.鼢鼠在我区境内有两种,即中华鼬鼠和东北鼢鼠。鼢鼠是林、牧、农业上的主要害鼠之一。它们常年在地下生活,很少出外活动,危害树根和农作物的地下部分,使大片幼树和农作物死亡。我区群众采用地箭射杀鼢鼠的办法效果最好。其具体做法介绍如下:一、地箭的制做(地箭的构造包括五个部分)  相似文献   

15.
固原市原州区甘肃鼢鼠对森林的危害调查与综合防治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肃鼢鼠在原州区对林木的危害表现为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树龄的危害程度不同。化学药剂防治试验表明:溴敌隆为87.1%,诱鼠克为65.4%,C型肉毒素为48.1%。人工捕杀效果表明:在植被破坏严重,鼢鼠成灾的地区,人工捕打是防治鼢鼠的重要手段;最好的捕打方法是弓箭法,它具有制作简单,操作简便,易掌握,命中率高等优点,并且容易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6.
对渭北高原及陕北高原的一些林分进行次生林改造.经模型和ANOVA分析证明:改造后,林木被害程度随定植年限的变化总体遵从Logistic模型.其中,全面清坡模式林木被害程度最高,林下更新模式最低.鼢鼠对油松、侧柏和刺槐的危害年限依次为林木定植后11、9和6年,其中油松定植2~6年,侧柏1~4年,刺槐1~2年被害最严重.单个鼢鼠对油松和刺槐的危害强度主要取决于林木的定植年限,与改造模式和林地鼢鼠密度关系不大;而对侧柏的危害强度不仅取决于林木定植年限,也与林地鼢鼠密度和改造模式密切相关.林木定植年限和单个鼢鼠的危害强度是影响林木被害死亡率的关键因素,林地鼢鼠密度和改造模式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为了弄清塞罕坝地区森林鼠害危害,为森林鼠害综合治理及林木保护提供有效依据,调查研究了塞罕坝地区森林害鼠种类、分布以及地理区划,分析了森林害鼠在不同林地受害率及防控效果,并提出了综合防控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塞罕坝坝上地区共有害鼠种类15种,4科,11属;地下鼠5种,其余均为地上鼠,地下鼠达乌尔黄鼠和草原鼢鼠为优势种,褐家鼠和黑线姬鼠这2种害鼠为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东洋区、古北区广布两界种,其余13种均为古北界种,小家鼠为原古北界种,现全球广布;分析连续3 a森林鼠害在不同林分的发生及防治,森林鼠害受害率逐年略呈下降趋势,不同林分类型危害中阳坡危害程度轻于阴坡,混交林危害程度轻于纯林,表明综合防控效果明显;森林鼠害综合防控策略应侧重生物防治和生态控制技术相结合,适时辅以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8.
<正> 森林害鼠是广泛生活在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中的一大类小型啮齿类动物,具有适应性强和繁殖速度快的特点。它们啃食多种针、阔叶树和灌木的树根、树干、树枝的嫩皮和林木的果实、种子,经常造成大面积幼林的死亡和种子的歉收,对林木的危害十分严重,成为林业生产的一大灾害。我国林区害鼠的种类比较多,其种类和数量常随林区生态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在东北林区常发生的种类有红背(鼠平)、棕  相似文献   

19.
王林 《内蒙古林业》1990,(12):22-22
落叶松、油松、樟子松已成为乌盟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目前中华鼢鼠对林木的危害日趋严重,在鼠害最严重的林地内,林木受害率几乎等于死亡率。为了有效地控制中华鼢鼠的危害,经过多年的实践,到目前在乌盟“三松”林区使用地箭捕杀中华鼢鼠是最好的一种防治方法。比法从春季土壤解冻至秋季土壤冻结,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命中率高、使用方便等优点.如果每100亩林子用1付箭子移动地捕杀就可控制害鼠危害.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主要森林鼠害分布及危害程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蒙古森林鼠害主要种类共有29种,分布全区各地,查清了我区森林害鼠对林木的危害方式和危害程度,对于部分重要害鼠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