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大刚  兰发盛 《种子》1994,(5):9-11
该文研究了玉米中异位胚和异位双胚特性的遗传与无融合生殖性。结果表明:1.自交系A是一个具较高频率异位胚和异位双胚特性的玉米品系。用具低频率异位胚和异位双胚特性的自交系OH43和330与其交配,其F1代分别出现隐性或显性遗传特点:2.用当代显性或直感的紫色胚尖性状作遗传标记对该自交系A的异位胚和异位胚和异位胚特性进行了无融合生殖测定,结果表明,这两种特性均不是无融合生殖的结果,因而排除了通过异位胚和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导的是冬小麦兼性无融合生殖系871131研究结果,am871131初次杂交时F1表现隐性性状,F2不分离,F3整齐一致,表现十分明显的无融合生殖特性,经过几年的组合再配,正、反交,广泛测交,双胚苗筛选,去雄套袋等,结果表明这一材料是兼性无融合生殖系。  相似文献   

3.
大豆胚尖不定芽诱导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豆胚尖为外植体,研究基因型、浸种时间和诱导时间对胚尖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7个基因型大豆不定芽诱导率变化在35.0%~83.3%之间,黑农48适合于大豆胚尖不定芽再生系统;合丰35成熟种子诱导不定芽产生以浸种48h效果最好;黑农48诱导96h时不定芽诱导率达100%,诱导96h和84h大豆胚尖可形成较多的不定芽。  相似文献   

4.
以大豆胚尖为外植体,研究NaCl胁迫对大豆黑农37和吉育91胚尖不定芽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胚尖诱导不定芽对NaCl胁迫反应较敏感,随着NaCl浓度的增高,两个基因型胚尖不定芽诱导率、芽数和芽长都显著降低,25mmol/L NaCl显著地抑制了黑农37胚尖不定芽的形成与生长.  相似文献   

5.
大豆不同基因型胚尖不定芽的诱导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豆胚尖为外植体,在MS+3.0mg/L6BA上培养诱导8个基因型产生不定芽,筛选适合于胚尖再生系统的大豆基因型。同时,测定吉林40在诱导胚尖不定芽时对卡那霉素和头孢霉素的耐受性。结果表明,在8个大豆基因型中,2个基因型的不定芽诱导率大于90%,综合考虑不定芽诱导率和芽数两个性状,吉林40和黑农37适合于大豆胚尖不定芽再生系统。在培养基中加入卡那霉素或头孢霉素时,随着抗生素浓度的增加,胚尖不定芽诱导率急剧下降。经方差分析,卡那霉素和头孢霉素对大豆胚尖不定芽诱导率和芽数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培养基内加入200mg/L卡那霉素或300mg/L头孢霉素时,胚尖不定芽诱导率和芽数显著地低于对照。在胚尖再生系统遗传转化中,建议以200mg/L卡那霉素作为抗性筛选浓度,使用头孢霉素作为脱菌剂时,浓度低于300mg/L不会降低大豆胚尖不定芽的诱导率和芽数。  相似文献   

6.
无融合生殖的概念 无融合生殖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无融合生殖是不通过受精作用的生殖方式,它包括单倍体和二倍体两种无融合生殖。对作物改良意义最大的是二倍体无融合生殖。被子植物的二倍体无融合生殖可以有8种不同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被子植物的无融合生殖和它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无融合生殖是植物以无性繁殖产生种子的一种生殖方式.被子植物的无融合生殖以其发生的细胞学机制分为:未减数配子体无融合生殖;减数配子体无融合生殖和珠心胚结构(或孢子体无融合生殖)三种不同的基本类型.体细胞无孢子生殖,二倍体孢子生殖和珠心胚结构是被子植物常见的无融合生殖类型.这三种常见类型发生的细胞学机制和遗传特  相似文献   

8.
锌对多胚水稻双苗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逸强  潭志军 《种子》1990,(5):17-19
多胚水稻是进行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的重要材料,通过对3个多胚水稻品系的去颖壳种子进行萌发试验,发现用适宜浓度的Zn~(2+)浸种催芽使3个品系的双苗率普遍提高,其中以1×10~(-5)M浓度最为明显,使双-3的双苗率由30.9%提高到41.8%,其他2个品系也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小麦双胚苗类型及后代观察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麦与天蓝偃麦草杂交诱导后代筛选的36个双胚苗株系进行形态特性分类.共有6种,即双鞘同步型.双鞘异步型,单鞘同步型.单鞘一叶重叠同步型.单鞘一叶共生同步型、单鞘异步型,小麦双胚苗二代再现双苗率极小,三代双胚苗两苗系再现频率分别为0.823%和0.139%.二代分离奇异,三代按株系趋向整齐.双胚苗及后代去雄套袋有不同程度的自主结实特性.是有性和无性基因型细胞的嵌合体,双苗特性可通过有性或无性过程传递给后代,无性的表达可能需特定的环境条件.双胚苗是选择兼性或专性无融合生殖的一个中间型桥梁材料.  相似文献   

10.
水稻(Oryza sativa L.)双胚苗遗传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黎垣庆  袁隆平 《作物学报》1990,16(2):176-182
APⅠ、APⅡ、APⅢ和 APⅣ四个双胚苗品系分别具有16.1%、23.4%、32.4%和5.0%的双苗率,双苗中有一个中胚轴和两个中胚轴的两种类型。以双胚苗为母本与显性紫色稻杂交,F1出现1.8—3.8%的绿色双苗或单苗,因此,四个双胚苗品系中可能存在低频率的无融合生殖。双胚苗是可遗传的,受两对隐性基因控制,而双苗频率的高低则受修饰因子的  相似文献   

11.
ABA对水稻愈伤组织、不定胚发育及其植株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长期培养的水稻愈伤组织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ABA对其进行了预处理,从愈伤组织的结构变化、植株再分化率、不定胚和器官分化的形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10 mg/L ABA预处理的愈伤组织外缘部分表现出禾本科类不定胚形成前期的形态结构,10 mg/L ABA预处理不仅能使分化时间缩短一周,而且使植株再生率明显提高,说明ABA对  相似文献   

12.
杉木子叶和下胚轴的器官发生与体胚发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杉木实生苗的子叶和下胚轴为起始外植体,研究了基本培养基、6-BA、TDZ、苗龄等因素对器官发生和体胚发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6-BA、TDZ及苗龄对子叶和下胚轴不定芽发生和体胚发生均产生显著影响.DCR+6-BA 1.0mg/L+TDZ 0.003mg/L+NAA 0.1mg/L是子叶和下胚轴诱导不定芽发生及下胚轴诱导体胚发生的最佳培养基;DCR+6-BA 1.0mg/L+TDZ 0.002mg/L+NAA 0.1mg/L对子叶诱导体胚最有效;不定芽在DCR基本培养基中可有效伸长;1/4MS+IBA 0.2mg/L+NAA 0.1mg/L可有效诱导不定芽生根.  相似文献   

13.
1978—1981年,研究了用远缘授粉结合生物激素处理的方法对高粱远缘杂交和无融合生殖的效应.母本为0K11A等9个高粱不育系,OK11B1个保持系.远缘花粉分别取自普通小麦、扁豆、向日葵、蚕豆和水稻.使用的激素为赤霉素(GA_3),萘乙酸(NAA) ,或二者混合.授粉和处理后的母本穗大多有子房膨大.当膨大子房开始萎缩时剥开可得到一定频率的胚.在授过粉的129株高粱母本中,有53株(占授粉总数的41.1%)产生了具有萌发能力的胚.其中幼胚数在1%以上的有30株,胚产生频率最高的为10%.从膨大延续19—41天的子房中剥出直径大于2mm的胚,在培养基上都具有萌发能力.高粱品种间产生胚的能力显著不同,而OK11A和OK11B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培养基中Kinetin/IAA为4/1时有利于诱导胚直接分化.而2,4—D含量高(>2ppm)有利于诱导愈伤组织产生.仅有两个胚萌发产生的幼苗长成了正常植株.对萌发胚根尖细胞和植株花粉母细胞的细胞学鉴定,和对培养获得植株的植物学观察表明,这种胚为无融合生殖产生的单倍体胚,有些能在培养基中激素作用下自然加倍形成二倍体而长成正常植株.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大豆黑农37、吉育91和淮豆4号3种基因型的胚尖为外植体,研究草铵膦7种浓度对大豆不同基因型胚尖不定芽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3种基因型表现出对草铵膦的耐性不同。吉育91耐性较强,淮豆4号耐性较差。依大豆基因型的不同,草铵膦浓度在0.6mg/L或1.2mg/L时抑制大豆胚尖不定芽形成。本研究为以Bar基因作为选择标记的大豆胚尖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水稻无融合生殖固定杂种优势育种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介绍了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的最新进展,两种固定杂种优势的育种方法及其应用,长花药野生稻分子遗传学研究初步进行简况,粳稻84-15兼性无融合生殖的特性和细胞胚胎学的珠心胚现象。  相似文献   

16.
胚抢救是果树早熟类型品种的选育以及近年来对无核类果树品种选育所采取的有效手段与成功方法之一。1933年Tukey成功的培养了甜樱桃的幼胚成为胚培养在果树应用上的里程碑,自1987年至今,Ramming利用胚挽救技术已成功的培育出了早熟桃与无核葡萄。本文对胚抢救在果树育种上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史勇 《种子世界》2002,(4):49-49
玉米种子的胚形,是指玉米种胚部果皮的形态、面积的大小及其沿形状。而不是指玉米种子胚的内部构造。熟悉玉米种子的胚形,能帮助鉴别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的纯度,能确定玉米种的收获、贮藏及播种等环节的技术措施。玉米种子的胚形在遗传上具有相对稳定性,是玉米品种的主要特征之一。拿玉米自交系来讲:玉米自交系是基因相对纯合一致群体。种子的胚形特征,在玉米自交系、杂交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无融合生殖的定义,无融合生殖类型及产生途径,无融合生殖育种的基本条件和判别方法及无融合杂种优势固定育种的优越性等若干问题作了探讨,以促进无融合生殖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9.
植物体细胞胚培养影响因素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体细胞胚发生是实现快速繁殖和制作人工种子的重要途径.体细胞胚发生可通过直接途径或间接途径实现.近年来,大量研究实例中报道了间接途径体细胞胚培养中各阶段的多项进展.本文总结了体细胞胚培养各阶段的新进展,包括胚性愈伤诱导和增殖阶段外植体选择、激素和其它添加物的影响,胚诱导阶段激素和光照条件的影响,胚发育、成熟阶段激素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为植物体细胞胚培养中优化培养条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植物界存在的有性生殖、无性生殖和无融合生殖三大系统中,无融合生殖是较少研究而又有特殊价值的一种生殖方式。孤雌生殖属于无融合生殖的一种,它是指植物体内大孢子母细胞经过正常减数分裂后所产生的单倍性卵细胞未经受精,单独发育成胚而后生成种子或长成植株。孤雌生殖与花粉(花药)培养均属于单倍体育种的范畴,是快速育种的重要途径。但比起花粉培养,目前对它的研究还远远不够,诸如孤雌生殖的产生机理及各种作物的有效诱导技术等,均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