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布鲁诺猕猴桃在浙江北部地区的果实形态变化及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布鲁诺猕猴桃果实体积与鲜质量变化曲线为“双S”型,果实发育期主要营养成分(有机酸、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等)含量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软枣猕猴桃作为一种营养成分丰富、生物活性成分多样的药食同源性植物,是水果市场的畅销产品,同时在癌症治疗中具有良好功效,现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为推动软枣猕猴桃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文章系统总结了北方软枣猕猴桃在药用价值、果实贮藏加工、品种选育及栽培管理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软枣猕猴桃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猕猴桃是藤蔓型攀援落叶植物,需要搭架栽培。雌雄异株,雄株专一授粉不结果,一般雌雄株配置为8:1,定植后次年有少量植株挂果,第3a进入丰产期。猕猴桃的繁殖方式应用最广的是以毛桃作为砧木进行嫁接。1、砧苗和接穗在9月底10月初采摘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充分成熟的成年毛桃母树果实,软熟后漂洗出种子,晾干(不能晒干)后装入布袋放低温通风干  相似文献   

4.
用关联度分析法对 12种黑加伦所测的 9个营养指标含量和果实性状进行分析研究 ,选出了含营养成分高 ,果实性状好的优质品种 ,为黑加伦的开发利用与发展提供了信息和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保鲜技术对软枣猕猴桃贮藏期间营养成分的影响,该研究采用1.5%壳聚糖活性涂膜(CH)、1.5%壳聚糖柠檬精油复合涂膜(CHO)和1μL·L-11-甲基环丙烯(1-MCP)对软枣猕猴桃进行保鲜处理,测定果实在4℃条件下贮存过程中VC含量、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3种保鲜处理对维持软枣猕猴桃果实营养品质均具有明显效果。其中CH组和1-MCP组处理的软枣猕猴桃果实VC含量较稳定;1-MCP组处理的可滴定酸含量最好;CHO组处理对于减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速度、延长保鲜时间效果最好。该研究结果旨在为1-MCP和壳聚糖涂膜技术在猕猴桃低温保鲜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猕猴桃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猕猴桃是多年生蔓性落叶果树,其果实营养丰富,维生素C含量高.为提高猕猴桃的果实品质,培育无公害的优质水果,近些年来,各地采取了综合性的栽培措施. 一、选择适生的环境长期以来,猕猴桃一直生长在暖湿的深山丛林地带,形成了对生长环境的特定要求.  相似文献   

7.
以丹东地区3种不同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 Sieb.et Zucc.)‘辽凤1号’‘魁绿’‘LD133’果实为试验材料,定期测量果三径的生长变化,并利用SPSS软件对观测数据进行曲线拟合,研究其果实的生长发育动态。结果表明,3种软枣猕猴桃果三径累积生长量随生长时间的动态变化均呈快—慢—快的S型曲线,“辽凤1号”和“魁绿”累积生长量始终保持纵径>横径>侧径的生长特点,‘LD133’的累积生长量在7月25日前为纵径>横径>侧径,但7月25日后横径超过纵径,果实纵横侧径的日均生长曲线变化基本一致,仅峰值有所不同;结合果三径生长速率与生长变化曲线可将其生长过程分为4个时期;利用3种数学模型对3种软枣猕猴桃果三径生长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利用三次多项式拟合对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及侧径的拟合精度最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江西是黄肉猕猴桃野生资源的主要分布区与产业优势区,针对不同黄肉猕猴桃品种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可为该地区合理布局发展黄肉猕猴桃及产业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7个黄肉猕猴桃品种的叶片、果实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生长发育期叶片营养、果实外观及内在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研究软熟过程中果实的品质形成特征,利用主成分分析与感官评价方法对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供试猕猴桃品种叶片氮含量均低于0.23 mg·g-1,加强氮素水平管理。猕猴桃的果实发育期存在1个快速生长期,但不同品种的快速生长期出现时间与持续时间存在差异。果实硬度与可滴定酸随果实成熟呈下降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持续升高;在软熟过程中变化更为明显,果实风味品质进一步体现。果肉颜色在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绿色—黄绿色—黄色”的转变,其转色时期主要发生在软熟期。抗坏血酸、总酚、类黄酮3种抗氧化物质在果实发育早期含量较高,随果实不断发育、成熟呈下降趋势。对果实品质进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与感官评价后认为,‘奉黄1号’‘G3’在奉新种植能够较好地体现品种特性。【结论】加强氮素管理可提高黄肉猕...  相似文献   

9.
黑穗醋栗果实可酿酒、做饮料、制果酱和果糖,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医科效用;山东泰安地区与黑龙江海林、辽宁丹东的主要气候因子变幅不大,具有引种基础。用常规播种或扦插育苗方法均容易繁殖成功;新梢生长量能超过100厘米,栽植当年座果率可达70%,第二年亩产果99公斤,果实大小、着色、营养成分、加工性能与原产地无明显差异;在引种区当年栽植苗越冬,需埋土并灌冻水,在高温干旱地区,种植厚皮品种能正常生长,薄皮品种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0.
猕猴桃是原产我国的野生藤本果树,其中以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分布广,资源多,据统计,全国蕴藏量约在1.5亿公斤以上。猕猴桃营养价值高,据分析,每百克鲜果含维生素C100—420毫克,比柑桔高5—10倍,比苹果、梨、葡萄等高30—100倍。除此,还含有其它多种营养物质,而且风味佳美,被誉为“水果之王”。目前不少国家正在引种栽培,作为一种新兴果树发展起来。 猕猴桃在野生状态,不同种类的果实外形、品质差异很大。用种子繁殖,成苗率低,雄株多,雌株少。利用优良单株(或类型)进行无性繁殖,扦插又较困难,特别是结果成年树,成活率很低,嫁接繁殖也受到一定限制。为了快速繁殖猕猴桃优良单株无性系,从1982年开始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进行试管苗的繁殖和移栽技术的试验,  相似文献   

11.
以庭院栽植的樱草蔷薇为材料,对种实与观赏性状进行观测与研究,结果表明:株间种实性状存在显著差异,最显著的特征是:果实颜色,1号树为蓝黑色,2号树为紫红色;种皮颜色,1号树为紫红色,而2号树则为黄褐色略带紫红色成分;种子重量,1号树为22.4 g,2号树为26.1 g.此外,1号树的果实具有较长的宿存期.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年份采集的五叶地锦果实和种子为材料,对其有关性状进行观察与测定,结果表明:2005~2008年采集的种子千粒重依次分别为:25.4g、26.1g、25.7g、28.0g,均值为26.3g,差异不显著,这与长期无性繁殖密切相关.果实中含种子1~4粒不等,以1~3粒者居多.种子横切面呈圆形、半圆形、伞形和三角形,并具...  相似文献   

13.
对梅州地区梅江区(MJ)、梅县区(MX)和平远县(PY)、大埔县(DB)、丰顺县(FS)、五华县(WH)等6个不同区域的油茶花、叶及果3种器官的17个表型性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梅州地区油茶的表型性状多样性均较丰富,其中花的表型多样性最为丰富。6个不同区域之间油茶的花、叶、果的17个表型性状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表型性状最优的2个居群是FS和PY,其中FS的花冠直径最大,达59.16mm;柱头裂数最多,约8个;油茶鲜籽质量最大,达8.71 g;鲜果出籽率最高,达40.85%。PY的萼片数最多,约4片;花瓣数最多,约4片;叶宽最大,达27.79 mm;侧脉对数最多,约8对;单果质量最大,达22.22 g;平均果径最大,达33.76 mm;籽数最多,约5粒。聚类分析将梅州地区油茶表型性状分为大叶、小花、大果及出籽率低与小叶、大花、小果及出籽率高2种类型。  相似文献   

14.
对吉林省桦甸市生长的鸡树条荚蒾不同植株果实和种子的有关性状进行观测与研究,结果表明:同一产地不同植株间果实和种子的有关性状均存在遗传差异。果实属浆果状核果,红色、鲜红色或深红色;种皮颜色有橙黄、浅粉、深粉色的变化,种子形状为扁状卵形或扁状心形,每果有1粒种子;果实和种子大小排序依次为2号树1号树3号树。1号树、2号树、3号树的种子重量分别为36.2 g、38.6 g和31.0 g,排序依次为2号树1号树3号树,2号树和1号树之间差异不明显,2号树和1号树的种子重量分别为3号树的124.5%和116.8%,差异极其明显。平均出种率为9.7%。  相似文献   

15.
自1999年以来,安徽各地先后开展油茶良种选育,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至2011年12月,安徽共选育出油茶良种36个,其中选育于本地的良种31个,引种良种5个.果实特征:果实颜色有红色、青色、黄色;果实形状有球形、椭圆形、桃形、尖桃形、枣型、三棱柱形、吊钟形、鸡心形等;果实成熟期有寒露籽和霜降籽.经济性状:平均鲜出籽率、出仁率和果油率分别为47.71%(65.96%~ 36.02%)、60.55%(72.6%~43.2%)和8.015%(11.56%~5.6%);安徽省内油茶良种栽培区域按果实成熟期划分,寒露籽主要在皖东和皖西北,霜降籽主要在皖西南和长江以南.  相似文献   

16.
邓恩桉种子园营建技术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恩桉是一种优良速生、较耐寒的纸浆材、实木用材树种。但是,它不仅无性繁殖比较困难,而且在我国很多地区不能开花结实,广西、湖南等地13年生的种子园仍不能生产种子,目前全国造林用的邓恩桉种子都完全依赖进口,增加了造林成本,限制了它在我国的发展。试验设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参试邓恩桉种源15个,107个家系。根据该试验11个月生时的高生长量,初选出优良家系30个(其中排在前10位的是52、29、35、87、94、104、86、90、76、101),平均树高2.17m;优良种源5个,它们是17915、17909、17911、18758、18264,平均树高2.39m。此试验将为营建邓恩桉实生种子园提供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17.
缅茄是多年前从缅甸引入的一个珍稀外来树种。对缅茄进行种子发芽试验和利用培育出的种子苗进行换冠嫁接研究,发现种子发芽率与种子处理方法关系密切,种子在100℃开水浸种,自然冷却24h取出播种,发芽率可达97%以上;利用嫁接换冠技术,取优良缅茄品种的结果枝作接穗,在秋季进行嫁接,取得较佳效果。  相似文献   

18.
2009年通过对云南省油茶的主产区文山州富宁县复选的139株油茶单株的果实三径均值、果形系数、平均单果重、平均单果籽实重、平均单果果皮重、鲜果出籽率、冠幅单位面积鲜果产量、冠幅单位面积鲜籽产量、出仁率等17个指标进行调查,对其变量因子进行平均正交旋转后确定主成分因子,对主成分因子选取果实三径均值、果形系数、平均单果重、鲜果出籽率、冠幅单位面积鲜籽产量、出仁率建立回归方程Y=0.358X1+3.695X2+0.064X3+0.05X6+0.388X8+0.022X9-10.616。依据回归方程计算综合评分值,结合含油率指标,确定优树选择指标,采用聚类分析,选取了32#、111#、113#、123#、121#、31#、25#、39#、110#、5#、58#相对样本群体具有明显增益的11株优良单株,并对其各项指标做出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对云南省油茶良种的多指标综合选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PEG处理对两种桤木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等成熟度的桤木果实和成熟的红桤木种子为材料,统计桤木果实的基本情况,同时测定种子的千粒重,研究PEG在两种桤木种子发芽过程中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果长的桤木种子发芽率差异显著;PEG能显著提高桤木种子的发芽势,提高发芽率的效用与种子的成熟度有关,对成熟度高的种子影响不显著;PEG对红桤木种子的发芽率无影响,但能显著提高幼苗后期的抗水性,PEG浓度越高,幼苗抗性越强。  相似文献   

20.
紫叶矮樱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紫叶矮樱属蔷薇科李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为世界著名的紫叶树种,由美国引入国内,紫叶观赏效果好,紫色周期长,在半荫条件下仍可保持紫色,生长迅速,嫁接或扦插繁殖,耐修剪,树型紧凑,抗寒,抗旱,耐轻度盐碱,是城市园林绿化优秀的彩叶配置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